馆藏品读| 他乡遇故知,尺素表寸心
时间:2023-09-14 09:17:49 来源:张大千纪念馆 作者:韩文慧
馆藏品读| 他乡遇故知,尺素表寸心
他乡遇故知·尺素表寸心
——张大千纪念馆馆藏
大千致喻钟烈信札品读
(▲1964年7月张大千致喻钟烈信 张大千纪念馆馆藏)
喻钟烈,喻培伦胞弟喻培棣之子。喻钟烈出生后,依家族约定过继喻培伦,以“忠烈”之意取名钟烈,由喻培伦遗孀抚养。1949年赴香港,1956年去西德科伦攻经济学,1967年取得柏林自由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获聘自由大学终身教授,1984年被聘为四川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改革开放后,多次回国,关心家乡发展建设。喻钟烈与张大千是远房表亲,小时候经常听家人谈起年长他33岁的表哥,除了在成都看过他的画展,1956年以前从未见过张大千。1983年张大千去世,喻钟烈回忆撰文《我的表哥张大千》,记录他与张大千在香港第一次见面“几乎相对无言”的生疏,到“相念从深”,乃至最后一次的“别绪不任”的亲近情谊。虽然两人一生晤面不过三五次,但同为客居他乡游子的表兄弟,其超越年龄、术业,不只是表兄弟的情谊日渐亲密,正如家乡话说的——亲戚越走越近。
1995年9月6日,喻钟烈携夫人回内江,将一直珍藏的张大千手书信札3件、菜单1件捐赠内江收藏,以慰张大千生前的思乡之情。品读这些史料,更能深切体会大千先生对故土亲人的深厚情感。
1964年4月5日张大千致喻钟烈信札,纸本,纵28cm、横36.8cm,释读如后。
释文
钟烈表弟足下:
顷奉惠书喜慰兼极,他乡故知,况乃至亲耶?爰下月二、三号可到可仑(音译,即科伦),良晤匪遥,先此奉复。
四月五日,愚表兄张爰大千。
在这之前的6年间,喻钟烈一直在西德半工半读。计划与德籍女友结婚前夕,得知张大千即将来德国科伦举办个人画展,通过联系驻巴黎联合国文教组任职的远亲郭有守(1901-1977,字子杰,四川资中人),获悉了张大千住址,特致信邀请大千表兄为其主持婚礼。张大千在1964年3月12日致四哥张文修家书亦曾提及:“下月底,弟将携弟媳及十四侄女、十五侄女有柏林之行。顷得喻华伟(培棣)表叔之公子名钟烈,自德来函,云与德籍女子结婚,盼弟届时为之主持嘉礼。”
张大千收到喻钟烈邀请函即回复“顷奉惠书喜慰兼极,他乡故知况乃至亲耶……良晤匪遥”,并告之“下月二、三号到可仑”。此时距张大千与喻钟烈第一次在香港见面已有七年,能在他乡遇见表亲,确实令人期待。
遥想第一次会面,是在1956年,张大千经香港去欧洲办展,喻钟烈在报上得知他住在郎静山开设的“国际艺术人像馆”,前去探视。这次见面二人“几乎相对无言”,喻在《我的表哥张大千》一文中回忆,那次见面“不到15分钟,简短地谈了那个在内江不存在的家”,就起身告辞。那时张大千已在巴西定居,喻钟烈准备去西德求学,离别时二人“没有交换地址,也没有约后会之期”。张大千将喻钟烈送到门口,深深鞠躬告别,喻钟烈称“这种礼节我已多年不见”,但身着长袍、满口乡音、又土又古的表哥,带来了温暖的乡情,让喻钟烈感觉好像又回到内江那“古意盎然”的家中。在后来的每次见面,喻钟烈都有同样的感受。
时隔七年的相会终于到来,张大千同郭有守一起参加了喻钟烈婚礼,晚宴上女方家长都感到惊奇“男方家属竟会不远千里前来欧洲参加婚礼”。张大千在科伦待了一周,5月10日正是大千生辰,画展主办方在莱茵河游艇上举行宴会,庆祝张大千65岁生日。船上游客见到身着长袍、一派绅士风度的中国“美髯公”,纷纷请他签名留念。这一身长袍布鞋、一口四川乡音,再次给喻钟烈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回忆文中写道“他总是一手提着长衫,一手偶尔拂须,昂首漫步,真是潇洒之极。”身在异国的张大千不论身在何处何地、何种场合,始终以着中装为荣。这一袭中国布袍,代表了最“中国”的情愫。
张大千和喻钟烈在西德科伦相聚一周,因“找他说话的人太多”,二人未能畅谈又匆匆分别。两月以后,1964年7月8日,喻钟烈再次收到大千表兄来信(纸本,纵28cm,横40cm)。
释文
钟烈表弟足下:
可仑别后忽忽遂欲两月,而港而台俗事牵累,无一刻暇,从深相念,未遑笺候,至以为歉,顷来日本借寓横滨。旅意无俚,时复弄笔写得山水小幅寄上,赐存留念。又二幅乞费神转与王仁先生,因不明王君地址,未能直接付邮也。爰以目疾须医至八月二日,始得乘船南返巴西,预计九月十日方可到家,贤伉俪倘于度假时,惠然莅止,尤所欣幸(小园可以下榻,一切并如在内江也)。
七月八日,愚表兄张爰大千
信中先为港台俗事牵累无一闲暇,未及时写信而致歉。又说近期在回巴西途中,暂住日本横滨医治目疾,闲暇时提笔写得山水小幅寄上。这次寄来的山水画(据资料记载名《峦浦平桥》)是补送喻钟烈的结婚礼物。
科伦分手时,张大千曾邀请喻钟烈夫妇去巴西度假,喻在《我的表哥张大千》一文回忆“他说家在圣保罗城外,占地不小,取名八德园。园中有五湖亭、竹林、画楼,假山,养有长臂猿……”这次来信特别告知返巴西的大概时间,再次邀请喻钟烈夫妇去巴西“八德园”的家中度假,特别说明“小园可以下榻,一切并如在内江”,此处我们能感受到张大千对故土内江的牵念之情。喻称“他这大观园似的家,对我这个寄篱异国的游子来说,确有不能抗拒的诱惑……用了近一年时间为去巴西而做准备”。之后与张大千的深入交流,逐渐改变了一直接受西方教育的喻钟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张大千“在海外展出书画,足迹遍及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宣扬中国文化。”堪称表里如一的中国“文化大使” 。
释文
钟烈表弟足下:
奉手书,欣慰无似,种石移花,乡间作无事之忙,迟复为罪,近数月内将不远游,贤伉俪随时惠临,洁室以待。七月下旬当南美春初,尤为佳日,正如成都花朝时节也!如何、如何?盼定行期及飞机号码,当命侄辈驱车迎迓,专叩即颂俪安。
小兄爰大千,四月七日
1965年4月7日,喻钟烈又一次收到表兄来信(纸本,纵28cm、横40cm)。开头便是“奉手书,欣慰无似”,看来二人之间时有书信来往。信中客气地致歉“种石移花,乡间作无事之忙,迟复为罪”。再次盛情邀请喻钟烈夫妇“随时惠临,洁室以待”,这次通信距上次在西德科伦城会面已有十一个月。又说七月下旬是南美春初佳日“正如成都花朝时节也!如何、如何?”急切盼望喻钟烈前去观赏“家乡”美景。巴西的“八德园”所在地摩诘山城酷似成都平原,张大千买下此地,又觉有山无水,斥巨资开辟人工湖面,建五亭于其上。“种石移花”是指大千先生设计造园中,或搬石头,移花木,精心绘制这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
(▲《五亭湖》张大千 图片来自网络)
张大千多次邀请喻钟烈夫妇来“八德园”度假,深知常年客居异国他乡的游子的怀乡之情。信末盼望早定下行程并告知飞机号,命侄辈驱车迎接,考虑得具体又真切,足见期待见到家乡亲人的迫切心情。1965年11月,喻钟烈夫妇终于飞越大西洋去巴西度假,喻钟烈称其为“重享了失去已久的天伦之乐”。园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日清晨的鸟鸣猿啼,宛如仙境的五亭湖,枯树旁的笔冢……在八德园居住的两个星期,年近七十的张大千总是陪伴着,唯恐因他的离去而使大家扫兴,喻钟烈称这种陪客精神是“中国的美德之一”。
书画巨匠张大千也是一位美食家,凡有客人到来,必盛情款待,并饶有兴致地亲拟菜单书赠来宾留念,这件菜单即为一例。菜单纸本,纵28cm、横39cm。内容为“乙巳年冬月初一日摩诘山园,晚宴钟烈表弟伉俪。相邀、炒虾球、糖醋背柳、白汁鱼唇、红煨大乌参、清汤、缠回手抓鸡、糯米鸭、冬菇豆腐、炒六一丝、葛仙米羹”。又命私厨精心准备菜肴酒席,张大千认为做菜要广征博采、自作主张,“相邀”便是川菜“大杂烩”和湘菜“八宝鱼肚”的结合,由干贝、鱼肚、蹄筋、香菇、鸡片、火腿烩制而成,这一大杂烩吃起来非常过瘾,张大千特意取了“相邀”这一风雅的菜名。“炒六一丝”是在日本开四川饭店的陈建民为庆祝张大千六十一岁生日而研创,六素一荤搭配,六种丝和炒,这道菜清新爽口,是他家宴的保留菜品。晚席上“白汁鱼唇”“红煨大乌参”这类精致菜品,使喻钟烈“受宠若惊”,感叹“远在万里海外,能在私人家里吃到如此考究精美的菜肴,恐怕很难找到第二家吧!?”
八德园的日夜相处,使两人的关系愈加亲近,回想初次相见难免的生分,这份友情就显得更加珍贵。1967年,张大千在加州克密尔城举办画展,得知喻钟烈已在美国,再次邀请喻前去相会,喻钟烈在回忆文中写道:看他画画,陪他散步,听他用乡音讲故乡人物、轶事,常不知身在太平洋彼岸,离四川,内江何止万里!
大千先生的四件信札菜单,尺幅虽小,意趣浓郁。对故土亲人的想念之情,溢于纸上。文物背后的“龙门阵”,让藏品价值更加厚实,令人回味。
原文发表于内江日报(2023年7月31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