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人物交游 >
王亞法:張大千和江孔殷友誼鉤沉

王亞法:張大千和江孔殷友誼鉤沉

时间:2022-09-26 10:55:27 来源: 作者:王亞法

\

作者简介:王亚法,半空堂主,原少年兒童出版社编辑,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屆理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新民晚报》连载《彩笔风流》、《失踪的马队》等中长篇小说,並发表诗歌、科幻小说等作品近千万字,其《太空醫院》一文,曾被编入2016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教材。一九八八年赴澳定居,创建“澳洲上海同乡会”,旅澳期间,曾为香港《大成》杂志撰写介绍张大千、叶浅予、謝稚柳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文章,并出版《故乡演义》、《他乡演义》、《张大千演义·故乡篇》、《张大千演义·海外篇》、《半空堂记游》、《半空堂杂谭》、《半空堂谭杂》等书籍;二零一一年後,曾三度赴美為伏文彥先生撰寫年譜,并爲多位“大風堂”再傳弟子畫冊撰寫前言;二零一八年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编辑出版《摩耶精舍遗韵》画册,近年常为《澳洲日报》、台湾“中时新闻网”等港台报刊撰写介绍大陆艺术家的文章。

 

張大千和江孔殷友誼鉤沉

——王亞法

 

十餘年前,我從張大千後人眇翁處,看到從簡琴齋家中流出的一批信札。

\

简琴斋(1888-1950)

這些信札計有:陸丹林、鄧散木、馬公愚、陳運彰、楊雲史、王師子、易大庵、陳定山、謝無量、李鐵夫、夏承濤……十餘位名家,其中特別是,江孔殷給楊雲史的“袖海堂清宴詩”三通,和江孔殷致詩函八封十通。

\

江孔殷(1864-1951)

研讀這些信札時,鉤沉出一段江孔殷和張大千的友誼,揭開了我多年探求,張大千為何如此精於美食的疑點。

\

杨云史(18751941

江孔殷何許人也?如今七十歲以下的廣東人,可能知道江孔殷的不多,如知道些許的,也只是從老一輩的口中聽到的片言只語,至於七十歲以後的讀者,我敢說除專業研究者以外,就沒幾個人知道這位紅極一時的廣東名宿。若如告訴你,他是廣東飲茶的創始人,他是“太史五蛇羹”、“龍虎斗”、“太史鷄”、“太史豆腐”等廣東名菜的發明者,他更是大名鼎鼎的影星——“南海十三郎”的尊人,你就會肅然起敬了。

\

江誉镠(别名江枫,又名江誉球,即粤剧编曲名家南海十三郎)

江孔殷是廣東近代史上一個不容抹殺的重要人物。
江孔殷,廣東南海人,別號霞公,人稱蝦公,康有為“萬木草堂”的門生,晚清的最后一屆進士,一八九五年曾參與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其時在北京做翰林院編修,故又號江太史。
江孔殷解甲歸第時,慈禧賜其蘭花一百二十盆,回廣州後,建造宅第,取名“蘭齋”,又號“百二蘭主”。

\

江孔殷在太史第

江孔殷解甲歸第後,在廣州建筑了一座氣派非凡的“太史第”。
太史第位於河南同德里6—10號一帶,三面環路,一面傍河,約佔地五千餘平方。據後人囘憶,走進同德里,右面整排都是房舍,左面大約五六間房,人們稱它為大屋,門楣上高懸金字“太史第”橫匾,屋內奇石名畫,酸枝臺椅,鼎彝銅器,琳瑯滿目,“蘭齋”正廳掛有“福”、“夀”匾額,乃宣統御筆,墻上陳設彩色玻璃的滿洲窗,園中古木珍禽,奇花異草,廊腰縵迴,簷牙高啄,中央設有蘭圃,供奉慈禧賜賞的一百二十盆蘭花。

\

江孔殷与三夫人

江孔殷共有十二房太太,鼎盛期的太史第,整日高朋滿座,絃歌不絕,各路英雄豪傑,名人雅士,穿梭其間。當年孫中山偕宋慶齡曾來太史第做客,感謝他為收殮黃花崗烈士的功德;常來太史第的作客的,還有廖仲愷、何香凝夫婦,他倆的獨子廖承志曾拜江孔殷為乾爹,胡漢民的女兒胡木蘭,譚延凱的女兒也是這裡的常客。據傳,蔣介石在發跡前也來太史第送過帖子,拜倒在江孔殷門下。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一九一一年,廣州起義失敗後,烈士遺骸無人收殮,義士潘達微四處奔走,呼籲收殮後事。各處鄉紳,迫於清廷淫威,無人敢襄助,渠遂向江孔殷求助,江氏慨然允諾, 首先出資,并簽署擔保,倘有風險,一人承擋,遂使烈士遺骸安然落葬,修建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呼應上文孫中山偕宋慶齡去太史第向江孔殷拜謝,也就順利順章了。

\

潘达微(1881—1929)

據筆者研究,張大千結識江孔殷,是由他的好友簡琴齋介紹的,張大千和簡琴齋相識甚早,佐證是張大千早年所用的印章,許多由簡琴齋所刻,且都有邊款,最著名的是鈐在青城山天師洞的“花蕊夫人畫像”和“鴛鴦井”上的陽文“大千”篆字章,筆者曾親把玩過。張大千抗戰時住青城山期間,曾數度從雲南折越南,去淪陷區的廣州和上海。大風堂的早期門生,有章姐之稱(大風堂門人都這樣稱呼她)的章述亭女士,曾跟我談起抗戰時善子和張大千倆位老師,在昆明住在他家中的舊事。章述亭是章西爰的女兒。章西爰曾襄助張謇在南通籌辦大生紗廠,張謇特地為他建造“五松別業”厚待。章述亭的先生吳肖園,是“中南銀行”的創辦人之一(勝利後任上海交通銀行副理),抗戰時去昆明避難。善子和大千昆仲去昆明,就住在她府上,筆者多年前從拍賣行購得張善子畫龍虎象豹四幀鏡片,上有借居昆明住吳府舊事的題跋。

\

章述亭《双虎图》

憑最近幾年拍賣行出現的張大千寫給簡琴齋的信函,以及在海外負有盛名的女畫家簡文舒女士是張大千的女弟子來看,可見張簡兩家交往之深,由此推測張大千去廣州必找簡琴齋,而經過簡琴齋的介紹,張大千成為太史第的常客,也屬必然。

\

張大千寫給簡琴齋的信函

傳說張大千是猿猴投胎,無獨有偶,江孔殷信札中有一首詩,説他也是猿猴投胎。江孔殷比張大千大三十五歲,雖有年齡差距,但兩人的才氣和性格相似,惺惺相惜,相處頗為投契。

\

中南银行

江孔殷出身於茶葉富商,在鄉里有“江百萬”之稱,他自小生長在鐘鼎美食之家,對美食頗有講究,曾有“百粵美食第一人”的雅號。太史第的菜餚,從進料到烹飪,道道講究。太史第在廣州市郊自設農場,種植荔枝瓜果,養殖雞鴨豬羊……我主管判斷,張大千的善於美食,精於烹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江孔殷的影響。
辛亥革命時,江孔殷对广东的和平独立運動,居功厥偉。是他的巧妙斡旋,最终促成清廷將汪精卫和陈景华获赦。廣州起義的時候,是他把青天白日旗交給一位青年,指使插上諮詢局的屋頂。宣佈廣州獨立。爲此,史學界對他有相當高的評價。

\

江孔殷手书镜心

民國建立後,江孔殷退出政壇,息影泉下,成為在歷史上繼清朝小倉山房袁枚後的另一位鄉紳名賢。
抗戰肇始,江孔殷舉家避難香港,臨行前責成十二房太太繳出首飾箱,捐作抗日資金。并將太史第無償給抗日志士作活動據點,
江孔殷避難香港時,一時斷了經濟來源,僕從星散,幾十口家人屈居在同一層樓面上,無奈之下,他把鴉片也戒了,汪精衛知道後,為感前恩,派人游說,請他回廣州當“廣州維持會長”,江孔殷嚴詞拒絕,將來人怒斥回去。
一九五一年,江孔殷八十八歲。那年春天不幸跌跤,大腿骨折,接著又適逢廣東土改,他被劃為“逃亡地主”成分,佛山農會派人去廣州將他押回原籍批鬥,其時江孔殷已經半身偏癱,在醫院治療。農會人員強行把他塞進竹籮, 一路從廣州扛到佛山。批斗時,江孔殷不能站立,農會就逼迫他寫認罪書,江孔殷氣衰力竭,閉目不語,堅決拒絕。
可憐一代豪傑,生於安樂,死於亂世,在被抬到批鬥場後的第四十一天,受盡折磨,絕食而盡,卒年八十八歲。臨死的前兩天,他留下意味深長的絕筆:“今日你是我非,明日我是你非,是是非非,他日方知。”臨終讖語,頗耐人尋味。
江孔殷的死,在香港引起很大震動,一時傳說紛紛,有的說他被槍斃了,有的說他被折磨死了……
一九五一年七月,張大千從印度回到香港,聽到這個消息,不由老淚橫流,泣不成聲。

\

太史第匾额

歷史滄桑,乾坤否泰,太史第的輝煌,已隱入歷史,被人遺忘,而留下的,只是遍播華人世界的廣東飲茶和許多以“太史公”命名的廣東菜餚……
最后還是以江太史的臨終遺言,作文本文的結束——“今日你是我非,明日我是你非,是是非非,他日方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