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人物交游 >
这位上海名媛,因张大千被误读半个多世纪

这位上海名媛,因张大千被误读半个多世纪

时间:2021-07-06 13:44:50 来源:More城读 作者:董鸣亭

这位上海名媛,因张大千被误读半个多世纪

\

张大千 《写意荷花》 图片来源:网络 
 

引子

她风华绝代,出身豪门,却终身末嫁,坚守上海滩;她纤弱多情,义薄云天,却为救亡抗日,为孤儿四处募捐;她才情横溢,画界女杰,却为张大千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
 
她究竟是谁?
 
在光怪陆离的十里洋场悄悄地行走着,用自己的才华和经济实力成全了他人,却把最美好的时光,默默地将宝贵的生命与丹青,倾注在这座她深爱的城市里。
 
不久前,上海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它位于武康路口湖南路上。
 
这是一幢法式小洋楼和庭院,还有露台及小小的游泳池,白色为主基调,蓝天白云下,几株三角梅开着玫瑰红的花,在温柔的风里轻轻摇曳,就如在传唱着一首首经典老歌。

 \

武康路湖南路法式小洋楼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一代名媛三小姐

 
小洋楼现在是一家经营法式简餐的店,受店方邀请去打卡,无意中看到了对洋房的介绍,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跃入了我的眼帘——李秋君。
 
她是上海的一代名媛,这里曾是她任上海灾童教养所所长的地方。
 
寥寥几字,令我读来亲切。
 
李秋君,一个也许让现在年轻人不是很熟悉的名字,但在那个年代,她的名字和一个家族紧紧相连。


她家的客厅里每晚高朋满座,不是所谓的“太太客厅”,也不是什么“才子佳人沙龙”,而是上海滩有名望的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等等。
 
就是张大千到了上海也是住在她家,包括要办画展,都是她来张罗。
 
她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宁波小港李家第四代祖字辈的祖云姑娘字为秋君人称三小姐。 

\

宁波小港李家 第四代祖字辈的祖云姑娘
字为秋君 人称三小姐  李秋君
图片来源:李名珩
 
三小姐李秋君,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美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女画家,又是李氏家族中涉足社会的一位女性。
 
她可以锦衣玉食地过着悠闲的生活,但在国破山河碎、风雨飘荡的年代,她毅然投身到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与何香凝一起,用她单薄的肩膀担起了救亡的义务,利用家族名望四处募捐,为小港李家的传奇填写了又一段精彩的故事。
 
她与共和国开国将军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堪称为小港李家的一文一武,为社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国人士。
 

亲侄子李名珩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这幢法式洋房的照片,传给李秋君的嫡亲侄子李名珩先生看时,他马上与我通了电话,问我是怎么知道李秋君的?

是呀,社会上一般说到小港李家的女性,大都以李又兰为主,她的一生就是一部红色文化的主旋律,而很少有人知道李秋君。

于是,我就告诉李先生:很多年前,我在网上看到过有关李秋君的故事,说她和张大千的一段恋情,并为张大千终身末嫁。

 \

李名珩先生,2019年11月随香港国际华啇会赴重庆
图片来源:李名珩
 
李先生一听,他的口气就严肃了起来,告诉我:网上很多关于李秋君与张大千的爱情故事全部是杜撰的,作为李秋君的亲侄子有必要纠正这种以讹传讹的事情。

李名珩,195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宁波镇海,小港李家后人,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工厂、研究所、报社和旅行社工作过。
 
九十年代初移民香港,先后在数家出版社工作,现退休定居香港。

目前,他正在整理家族文案,对李秋君十分了解,并且和她有过亲密接触,他称李秋君为三姑。
 

小港李家坤四房

 
原来,李名珩的父亲李祖夔李秋君是同胞兄妹。
 
按宁波人的称呼,父亲的妹妹为姑姑,父亲的姐姐为嬷嬷,李秋君的兄弟姐妹共十一人,四位姐妹中,她排行老三,于是,李名珩亲切地称李秋君为三姑。
 
在小港李家中,家族最早兄弟两人分为乾坤两房,李名珩属于坤房,其祖父李薇庄是坤房第三代中的第四位兄弟,被称为坤四房
 

\

李名珩祖父 李薇庄    图片来源:李名珩
 
李薇庄的长兄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云书,他投资的事业包括金融、地产、铁路、地产、铁路、绢丝业、保险业、船业、运输业等。
 
李云书凭着自己的实力,曾担任过上海总商会会长,成为,清末民初上海工商界的一位呼风唤雨、独领风骚的风云人物。
 

\

李薇庄长兄李云书
图片来源:李名珩
 
其五弟,李徵五是晚清军机大臣王文韶的女婿。
 
早年得张之洞欣赏与梁启超、陈宝箴等人同事。
 
后与中国同盟会的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交游,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响应,与上海的同盟会、光复会和商团工会等准备组织起义,任上海光复军司令。
 
辛亥革命后,李徵五被任命为上海军政府市政厅长。
 
他为人排忧解难,或以资救济亲友;或救援被捕人员,不遗余力,1922年曾营救被捕入狱的陈独秀,被誉为“上海大亨”
 
李徵五声名卓著,被选为首任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
 

\

“上海大亨”李薇五 图片来源:李名珩
 
李薇庄李云书李徵五三兄弟,他们一起参加辛亥革命,为孙中山的革命出资出力。
 
当时,为帮助上海起义人士陈其美,让起义军购买枪械,李薇庄就动用了官银十万两资助。
 
后因被人告发,他锒铛入狱。

 \

1948年张大千夫妇离沪前夕,李家坤四房在卡德路老宅设宴为其饯行。前排右二李祖夔 ,右三梅兰芳 ,右四、右五为张大千夫妇, 
右六李秋君, 左三 李祖韩  (图片来源:李名珩)
 
辛亥革命胜利后,李薇庄因有功被推选为上海闸北民政厅厅长,同盟会参议员等。

但李薇庄积劳成疾于1913年初去世,享年40多岁。

李薇庄英年早逝,抛下一群年幼的孩子,当时,李秋君才14岁,她已经完全懂事了,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再加上家族是上海滩的名望之家,文化氛围且浓,又受兄长李祖韩的艺术熏陶,她酷爱绘画,是当代女画家吴杏芬的入室弟子

 \

这是目前唯一能找到当时20多名人給李薇庄题词、绘画的作品之一(吴昌硕)
图片来源:李名珩

后来,随着李薇庄的子女们长大,长子李祖韩、次子李祖夔,请当时民国要人名流,如于佑任、蔡元培、王一亭、袁克文、李平书、吴昌硕等28人签名、题词、作画、咏诗等,把父亲的事迹和题词汇编成册,来表达对李薇庄的赞扬,孙中山也为李薇庄题词道:“子孙永保”

 \

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子孙永保”  图片来源:李名珩
 

女画家李秋君

由于家族关系,李家与一些名人文化人士都是世交,如王一亭、狄平子等,他们也是李家的常客。
 
李秋君受他们的指教和提携,耳濡目染,加上她的画画天赋,画技逐步提升。
 
李秋君自号“欧湘馆主”,书房里有一张横幅“欧湘馆”三字,即为狄平子所题,被常年挂在墙上。
 
李秋君真正的画功,并没有受哪个名师教导,而是来自临摹。
 
这是因为家族中收藏很多名画;另外,家族广结名士,有条件借阅稀世收藏品;还有就是和有名的古董商经常来往,在考虑收购过程中,通常会将藏品停留在家一二日,这样有足够时间让李秋君临摹。
 
李秋君所临摹画的年代跨越很大,有宋、元、明、清,她的画有山水、仕女、花鸟。
 
到了四十年代时,她主要受张大千的影响,从仕女画风主攻到大型山水和青山绿水。

\

李秋君画作  图片来源:李名珩
 
当时,女画家大多画花鸟、仕女,也有像顾青瑶周练霞画些小品山水,称小山水,很少有画大幅山水的。
 
李秋君能画大型山水和青绿山水,主要得益于张大千
 
尽管,李秋君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画艺受张大千的影响,张大千也十分谦虚没有点明,但也因为这段时间互相画画,一代名媛却因张大千被人误读了半个多世纪,只要一说到张大千,就会牵涉到李秋君,说她为张大千终身不嫁。
 
很多人,为了哗众取宠,将一位千金小姐,一位万金才子;一位集富贵于才貌一身的名媛,一位风流倜傥的画家,编成了才子佳人,你情我侬的故事。
 
但事实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那种,而是一段上海名媛为艺术孜孜不倦、在国家存亡关头,毅然担当起匹夫有责的精神,她除了帮助张大千在上海画界扬名,更是与何香凝等社会进步人士一起,出面募捐资金,建立了上海灾童教养所,并担任所长。
 
而那些孤儿,在共产党暗中保护下,他们长大后都走向了革命,更多的人走向了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战士。
 

\

张大千画仕女、李秋君补景  图片来源:张名珩
 
上海解放后,李秋君留了下来,成为了上海市人民代表,还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并在那十年动乱中,忍受各种折磨,她始终相信党和政府会给自己平反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秋君的名字就如黄浦江的一滴水,向着大海而去,汇入了不息的浪花中……
 
她已经化成了一幅画中的风景,这些风景就是她画的山水,默默地伫立在天地间。
 
但是,说到张大千的一生传记时,缺少了李秋君这一篇章,张大千的一生将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苍白的。
 

#李秋君与张大千#

 
张大千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华乃至全球多地。


其中,被他视为人生福地与第二故乡的上海,就是和小港李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之中和李秋君的交往最深,他们俩不但是同岁,而且都视画画如生命,是一对亲如兄妹的朋友。

那年,张大千与兄弟张子善,从四川坐船溯江而下,李秋君的二哥,李名珩的父亲李祖夔亲临十六铺码头迎接。

当晚,李祖夔的叔叔李徵五等人,在功德林素菜馆设宴招待了张大千和张子善兄弟两人。

李徵五是李秋君的亲叔,是他安排李祖夔去码头接张家兄弟的。

而有文章说,在张大千和李秋君22岁时,李薇庄亲自将女儿李秋君许配给张大千,后遭张大千拒绝,李秋君为此终身不嫁。

事实是,张大千到上海时,李薇庄已经去世多年了,何来故人许婚一说?

再说,李家从来没有把自家的千金闺女与他人作妾的规矩,这点,在李家生活了很多年的张大千是十分明白的,就是他有任何想法,也不敢有这个胆量说出口的。

因为,这个时候,他正需要李家的帮助,他的“大风堂”就是设在李家,而他举办的画展,都是李家的亲朋好友去捧场的。

张大千喜欢搞“满堂红”,就是画展结束后,一幅画都不留,而那时候,张大千的名气还不怎么响,难免有几张会留下来,善解人意的李秋君就自己掏钱,把张大千的画全部买下来。

李秋君的身上有典型的宁波人风格,她平时生活节俭,穿着朴素,但对朋友出手宽绰。

张大千住在李家时,逢年过节按李家的规矩,要给用人小费,张大千一般是用画来代替的。

于是,李秋君就自己掏钱把用人的画买下来,又常常将自己的车子给张大千使用,然后自己还是要交该交的费用,并在生活上照顾张大千。

 \

张大千和李秋君 图片来源:李名珩
 
张大千有糖尿病,他每逢应酬时,都是李秋君和李祖韩坐在他的左右两侧。
 
张大千吃的菜李秋君都要鉴定后,再搛到他面前的碟内让张大千吃。
 
但凡有糖尿病的人又偏爱甜食,张大千也是这样的人,往往为吃不到甜食难过。
 
有一次的宴会,规定男女分坐,张大千居然没有与李秋君同桌,而是梅兰芳、余叔岩坐在他的两旁,于是,邻桌的李秋君还转过身来关照张大千:你不许乱吃哦。
 
等到上来了一碗撒着桂花末的芋泥甜菜时,张大千就大声问李秋君道:这道菜我能不能吃?
 
李秋君是近视眼,她错看桂花末是紫菜屑,还以为是咸的菜,就回答道:可以吃。
 
张大千赶紧挖了一大调羹就吃了起来,嗯!太好吃了。已经好久没有吃甜食的张大千,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邻桌的太太小姐,正慢条斯理,秀秀气气,慢动作吃着,等到李秋君尝到这道菜时,她发觉是甜菜,赶紧转过身来大叫道:你不能吃!
 
张大千却已经把这道甜菜吃进了肚皮里,还回她一句道:我是问过你了才吃的!
 

亦师亦友

李秋君是张大千一生的好友,他们是一种情谊上的情感交流,她从他那里学到真正的画艺。

而张大千住在李家时,生活起居都是李秋君无微不至照顾,出于感激,张大千对她也十分敬重和关爱。

他甚至说道:向“大风堂”拜门的弟子,李秋君三小姐可以代我决定收不收。如我不在上海,秋君可以代表我接帖,受门生的叩头大礼;拜了她,就算数!

足见,张大千对李秋君的肯定及信任。
 

\

李秋君画作  图片来源:李名珩
 
张大千作画习惯比较固定,他大约上午9时开始,先用木炭勾线、打稿,或者将隔夜未完成的画先着色。

下午,如果李秋君没有其它事,基本上就在张大千的左右,看他作画。

傍晚时分,宾客盈门,有书画界的朋友,常客有谢稚柳陈巨来;学生常客如陈从周糜耕云等。

这时,张大千会高谈阔论,评述自己的作品,也谈别人的作品,众人从中汲取养料,李秋君得益最多。

他们相识后,经常一起论书议画,切磋琢磨,亲如兄妹,就是张大千在娶夫人徐雯波时,也是李秋君帮着操办。

徐雯波是四川人,是张大千女儿心瑞的同学,徐家并不赞成这门婚姻。

于是,他们决定在上海办理婚事,新房就设在李家。

 \

李秋君画 张大千题字  图片来源:李名珩
 
按旧俗,新娘子必须在娘家出嫁,可徐雯波的娘家在四川呀,面对这个难题,李秋君就想了个法子,让徐雯波先住到自己的三弟祖模家中,到时再迎娶过来,解决了新娘子出嫁的难题。
 
张大千在国际饭店二楼的“丰泽楼”大摆酒席,李家的大小都去喝了喜酒,就当自己的家人喜庆。
 
为了感谢李秋君对自己的关心,早时,张大千就把女儿直接给李秋君做干女儿,这次为了表达对李秋君的友情,张大千又允诺她,等徐氏夫人生了第一个孩子后,也过继给李秋君。
 
只是,这个小女儿在张大千去巴西后不幸夭折。
 
张大千感到十分遗憾,就托人带信给李秋君,将徐氏夫人在巴西生的第二个女儿过继给李秋君。
 
一代名媛李秋君,一生无儿无女,却又与才子张大千情同手足,成为红颜知己,这之中又是什么原因让李秋君终身不嫁呢?真的是为了张大千吗?
 

以正视听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情询问李秋君的侄子李名珩时,他却向我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原来,李秋君在年轻的时候患过严重的肺结核病,后经医生精心治疗,好不容易康复了。但医生关照李秋君,要避免结婚生育,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性命难保。
 
在那个时候,患肺结核就是等于被判了死刑,那时候还没有发现抗菌素药。
 
生了一场大病的李秋君,如死里逃生,视活着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虽然过了20年后,李秋君的病没有发过,但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时常在咳嗽,说话时也有点气喘吁吁,这无不与她早年患肺病有关。
 
李秋君,在她最美好的年龄受病魔折磨,也失去了最佳婚期,再谈婚论嫁是很难的事情了。
 
何况,李秋君出身于名望之家,受传统教育很深,根本不可能给人家做小妾的;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不追逐名利,却静心在家绘画,侍奉母亲;后结识革命志士,在抗战中为祖国的救亡事业放下大家闺秀的架子,到处募捐,还为何香凝保存了在上海的珍贵东西,直到文革后,李秋君的亲属通过有关部门把它还给何香凝儿子廖承志,廖承志办公室专门回函感谢。
 
李秋君,她视大节和名誉如生命一样宝贵,如果说,李秋君是为张大千终身未嫁,这完全是主观臆造,是些文人,为了骗取读者的感情和哗众取宠,故意编造的,相信张大千如果听到了这样的杜撰,也肯定会愤懑,认为这是对他们之间友情的亵渎。
 

亲如兄妹


真正的友情超出男女之间的友谊,那是一份值得我们去歌颂的美好事情,李秋君和张大千,他们同年出生,又为艺术成为红颜知己,他们生时亲如兄妹,死后也要埋葬在一块地方。

1948年,他们两人同届五秩,海上画坛曾有“合庆百岁”的佳话。
著名篆刻家陈巨来曾刻一方“百岁千秋”贺章,深为众宾客称赏。

此中“千”即指张大千“秋”即为秋君

他们还商定要用此印一起合作一百幅作品,一时传为艺坛佳话。

 张大千与李秋君还互写墓碑,李秋君五十岁时,在静安公墓(现静安公园)建寿穴。

张大千为她写墓碑“画家李秋君生圹”,经石刻朱红色字立碑,不是那个外界传的“李秋君之墓”。

\

上海静安公园  图片来源:网络
 
张大千也买寿穴,在李秋君旁边,李秋君为张大千写墓碑倒是“张大千之墓”
 
当时,李家很多人都买了寿穴,包括李秋君的母亲、兄弟等人的寿穴都在静安公墓。
 
50年代中,市政要在静安公墓建一座公园,寿穴全部迁往郊外大场镇附近新辟的公墓。
 
李家的公墓被安排在一进门的当前位,非常耀眼。
 
前后两排,一排四个墓穴,包括李名珩的祖母祖韩伯父李秋君姑姑张大千和他的父亲李祖夔等八位亲属。
 
张大千的寿穴与李家的寿穴并排在一起,足见张大千已经融入了李家,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秋叶之静美
 
 
1971年3月21日,李秋君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72岁。
 
她的一生也许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她生如夏花之灿烂,她的名字与上海灾童教养所紧紧相连,与张大千在上海的生活和事业密不可分,她凭自己的实力,在国际美术比赛中获得金奖,并一直担任上海市人民代表。
 
她死如秋叶之静美,一个人悄悄地走了,不和人争辩,也不去和人解释自己和张大千的关系,她就是她,小港李家的女儿,一位酷爱绘画艺术的女画家和收藏家,她收藏的古画和同时代画家的画,价值无可估价,都在十年浩劫中烟消云散了,所有的一切,包括她的生命如秋叶飘落,一切归于虚无。
 
李秋君去世后,她的骨灰盒一直寄存在“龙华殡仪馆”,没有入土,这使得李家几个侄辈心存不安。
 
但在那困难时期,入土为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直到文革结束,李秋君获得平反昭雪,李家后辈才将她的骨灰盒重新迁往位于苏州木渎上方山公墓,让李秋君长眠在她钟情的山水之间,质本洁来还洁去……

结尾

 
“我的三姑李秋君,她已经去世整整50年了,她一生与丹青作伴,以清风明月为友,规规距距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以宽厚之心待人,却因为张大千,她被误读了半个多世纪。
 
作为亲侄子,我们希望通过你作家的笔还李秋君一个的真实的身份,让年轻人知道张大千和李秋君真实的故事。”李名珩在电话里对我如此说道。
 
伊人已逝,后人自有评说。
 
在我听了李秋君和张大千的故事后,我被感动,也为李秋君的人格魅力打动。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有义务去纪录历史,包括人文过往,而李秋君,她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也代表着一个时代,而与时代同行的人就更值得我们去怀念。
 
我们相信,当年轻人走进位于湖南路这幢法式洋房时,当知道李秋君的故事后,他们会明白了许多,这也就是我们以正视听想要讲的故事。
 

城读特约撰稿人:董鸣亭

作者介绍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著有《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 《上海十八行》 《上海十八恋》《女贞树下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与陆伟合作)长篇小说《蓝宝》等著名图书,被读者称为“石库门女作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