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新闻 > 时代艺术报道 >
令晚清封疆大吏垂泪难遣,张大千一幅画揭示民国顶级社交圈

令晚清封疆大吏垂泪难遣,张大千一幅画揭示民国顶级社交圈

时间:2020-03-02 15:04:58 来源:船长读画 作者:

令晚清封疆大吏垂泪难遣,张大千一幅画揭示民国顶级社交圈


张大千1940年这幅《郎锦堂将军遗像》,是为好友郎静山父亲所作。从图中内容及留款中,可以清楚地体会下包括陈夔龙、叶恭绰、黄玄翁、钟山隐等人在内,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由政治、文化精英们所建构的高端社交网络。
1983年4月,八十四岁的张大千在台北去世;1995年4月,一百零四岁的郎静山也在台北去世。两位艺术家大约从1927年订交,此后维系了近一个世纪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创作合作与交流,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现代审美。

\

题图:张大千为叶恭绰60大寿所作《南海观音》局部

壹 陈夔龙:展图难遣泪双垂
在上篇文章中,我列举了张大千在远赴敦煌、改变自己人物画风格前夕,所作的《郎锦堂将军遗像》。该图中的人物肖像处理方式,有借用西方透视、解剖、阴影等技法的痕迹,这类并不成熟的尝试,显示出张在30年代末在人物画风格探索方面的一种急迫感。
正是这种急迫感,让他有坚定了远赴敦煌的想法。
而促成他赴敦煌的念头,来自于叶恭绰对他的启示。1975年,晚年的张大千曾在《叶遐庵先生书画集》序中,自述了这段往事【注】:
当年叶恭绰对大千说:中国的人物画自唐朝的吴道子、北宋的李公麟之后,便无人继承,几成绝响。而明朝仇英笔下的人物显得“软媚”、晚明陈洪绶笔下的人物显得“诡谲”,此后整个清朝三百年来,更没有画人物的高手出现。因此叶公绰劝张大千放弃山水、花竹等题材,专攻人物,希望他“振此颓风”。
而此时的张大千,已经临摹了所有能见到的古人画迹,包括唐伯虎、仇英、梁楷、赵孟頫、李公麟等多位笔下的人物画,在此基础上要达到另一个高度,远赴敦煌从北魏、隋唐的民间画师身上吸取营养,便成为一个必然的选项。
我们暂时略过叶恭绰,先来看看这位画中人物的身份。
此图的题款中其实已经为我们介绍了他的武官身份——郎锦堂将军,他是张大千好友、摄影家郎静山先生之父。

\

张大千《郎锦堂将军像》1940年
郎静山原名国栋,于1892年出生于江苏淮安都天庙前巷27号的“朗公馆”,如今这座院落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父郎锦堂当时为晚清漕河总督陈燮龙属下,曾担任“左营参将”、“两镇总兵”,后又为晚清河道总督署水利督导,驻节淮阴,郎静山因而出生于此。
郎锦堂的老领导陈夔龙(公元1857——1948年)认为,张大千此图绘出了郎锦堂在戎马倥偬的间隙,盘坐于军营之内的情景。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陈夔龙,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陈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历任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未上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陈夔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后被调河南布政使,未上任即升漕运总督,此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调任河南巡抚,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调任江苏巡抚。在江苏巡抚任上,他曾重修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郎锦堂为其下属,应是在此前后。
郎静山其实只在江苏生活过12年,约在1904年,郎家移居上海。郎锦堂虽然为武将出生,但他酷爱中国戏曲并笃信佛教,喜爱书画,藏有大量的艺术品,他同时也对刚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摄影术保持着浓厚兴趣。虽然局势动荡,朗锦堂对艺术的热爱,也影响了幼年的郎静山。郎静山人生中拥有的第一台相机,便是13岁时由其父亲送给他的一台柯达相机,此后他便将摄影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

陈夔龙在画幅右侧题诗
进入民国后,陈夔龙告假辞官,结束了官宦生涯退隐上海,直到1948年辞逝。在陈夔龙告别这个世界8年前,他看过张大千所作的这幅《郎锦堂将军遗像》,展开此图后,过去的时光便浮现在眼前,让他充满了伤感。
陈夔龙在本幅右侧题了首诗,有两句是:“勿忘西柳谈兵日,最忆芳荷式宴时”,接着,又对早他而逝的郎锦堂以及年迈的自己表示惋惜:“君早归真吾亦老,展图难遣泪双垂”。

贰 叶恭绰、叶公超与张大千
从这幅画作中周边众多的题款中,我们亦可感受下郎静山与张大千当时在上海盘根错节的社交圈。
为该幅《郎锦堂将军遗像》题款的叶恭绰(公元1881——1968年),早年以交通事业为己任,力行交通救国。此后,叶恭绰的一生徘徊在交通界与文艺界之间,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文艺界。

\

叶公绰为朗景堂像题款
晚清时,叶恭绰就曾担任邮传部路政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为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进入民国和北洋时期,历任路政司司长、交通部长等职务。
在文化界,他的影响更为深远。叶恭绰所收藏的明代宣德炉,就多达400件,故室名“宣室”。他也担任过不少职务,比如1927年他曾任国学馆馆长;1928年出任中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评审员,这次美展中出任评审干事会员的包括张大千、郎静山、徐悲鸿、徐志摩等人。也正是这次美展中,叶公绰开始与张大千等人交往。
次年,叶恭绰又与朱启钤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与朱祖谋等组织词社,与龙榆生创《词学季刊》;同时他还兼故宫博物院常务理事、管理中央庚款董事会董事;1931年,叶恭绰在蜜蜂画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中国画团体——“中国画会”;1935年,他还出任民国“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长一职。抗战爆发后,叶恭绰曾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香港沦陷后他返回上海,拒受伪职,以书画自娱。
叶恭绰有一位同样很有名气的儿子——叶公超。公超实际上是叶恭绰的侄子,但幼年便过继给叶恭绰为继子,随叶恭绰在北京生活,叶恭绰视为亲子。叶公超从南开毕业后先是赴美国留学,后转赴英国,分别获得获麻省赫斯特大学学士学位。此公日后曾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
其成就还体现在教育方面,钱钟书、卞之琳、季羡林、杨振宁、穆旦、许渊冲这些如雷贯耳的人才,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此外,因家学渊源,叶公超书、画之名也很响亮。他晚年定居台湾后,定期与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畬、江兆申、陈丹诚等人雅集唱和。1975年,张大千应叶公超之约,为其辑《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作了篇序言。遐庵先生便是指叶公绰,正是在这篇文章中,张大千叙述了当年叶公绰劝他放弃山水花鸟,专攻人物,由此方促成他西去敦煌的往事。

\

1940年张大千为叶恭绰所作的《南海观音》

\

张大千为叶恭绰所作《南海观音》题识

\

《南海观音》细部
就在张大千为郎静山父亲所作遗像的这年,适逢叶恭绰60岁大寿,在青城山中的张大千为他作过一幅《南海观音》贺寿。大千题识:庚辰十月,青城山中写此奉介遐庵社长六十生日。大千张爰再拜。钤印:张爰之印、大千。该图曾亮相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尺幅为116.5×58.5厘米。
其中提及的遐庵社长,便为叶恭绰,因他曾于1931年组织“中国画会”,张大千等人为其会员。
除叶公绰外,为该幅《郎锦堂将军遗像》留款的还包括当时上海滩“鸳鸯湖蝶派创始人”黄玄翁、民国初年曾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夏敬观、《美术生活》的创办者钟山隐等人。

叁 张大千兄弟与郎静山家族的交往
而在上述所有这些涵盖军、政、经济、教育、艺术等人物组成的关系图中,与郎静山关系最为密切,并且长期交往的应为张大千兄弟。
在此前一篇文章中,我曾介绍过张善孖于1934年所绘的那幅《抚虎图》,其中的小孩正是郎静山的儿子郎毓俊,当年的郎毓俊只有四岁,但他却不怕张善孖所画的虎,能够凝视不惧,张善孖画此图,赞他“是诚庄生所谓其神全者也”。

\

张善孖1934年《抚虎图》
郎静山的一生有过四次婚姻,共有过十五个子女,兄弟姊妹们都各有天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二女儿郎毓秀(1918——2012年)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的女高音歌唱家。年轻的郎毓秀,陆续在百代唱片公司录下过《杯酒高歌》、《乡愁》、《满园春色》、《早行乐》、《飘零的落花》等二三十张唱片,曾风行一时。解放后她长期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于2001年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最高荣誉——终身荣誉勋章获,被声乐界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

\

1935年左右郎静山家庭合影照
郎家与张家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关系,即郎静山的第二任妻子、画家雷佩芝(1909——1985年),曾经拜张大千为师。
1911年,还在上海读书郎静山有过一段旧式婚姻,娶了湖北武昌的翁瑞莲,双方于1924年离婚。所生育的一子三女,全被郎静山带到上海抚养。1928年,19岁的雷佩芝仰慕郎静山的才华,开始向他学习绘画和摄影,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1930年5月25日,郎静山与雷佩芝在上海的徐园订婚,同年6月8日,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了婚典,郎、雷婚礼的证婚人为当时《时报》创办人狄楚青。婚后,两人对爱好艺术,同组“桐云书屋”,曾经联袂出版过《桐云书屋画影合展特刊》。

\

于右任所书桐云书屋 题识:静山、佩芝作家
有网络资料显示,雷佩芝曾“曾游于马公愚之门”,也就是说她曾跟随过书法大家马公愚(1890年—1969年2月21日)先生学过书法。后经郎静山的举荐转拜入张大千门下。
张大千对这位女弟子也很关照,将自己大风堂收藏的多幅古人真迹让雷临摹学习。抗战期间,雷佩芝还曾追随张大千赴峨眉山学画。世人评价雷佩芝工书善画,其所绘人物,笔力遒劲。曾于民国三十六年在女子书画会中展出孔子像,被誉为有金石气息。
此后,两家人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张大千曾经为郎毓敏所开的餐厅赠画,郎静山的二公子郎毓瑞曾经在香港“泛美航空”工作时,还替张大千从非洲带了只猿猴到巴西的八德园。

\

溥心畬为雷佩芝所作《红竹图》
张大千与郎静山在艺术上的深度合作,是在上世纪5、60年代,此时的郎静山已是与国际接轨的摄影大师,他作品中的中国风格已被世界所接受。郎静山以张大千为模特,拍摄了诸多具有“仙风道骨”气质的集锦摄影作品。

\

《闾阎扑地》1938年 郎静山摄 此作曾参加当年法国国家沙龙展

\

《金波泛筏》1930年 浙江嵊县 郎静山摄

(全文完)

【注】大千晚年序《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云:先生因谓予曰: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予弃山水花竹,专精人物,振此颓风;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漠高、榆林两石室近三年,临木无魏、隋、唐、宋壁画几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