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大千作品的拍卖历程,看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时间:2023-08-11 14:46:55 来源:艺术市场趋势 作者:艺术市场趋势
从张大千作品的拍卖历程,看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编者的话
苏富比最近盘点了他们与张大千共同经历的重要时刻,从香港苏富比举行首场中国书画开始,他们便和张大千有了合作。香港苏富比见证了张大千作品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千万元和亿元的重要时刻,为张大千举办过多次专场拍卖,张大千也帮苏富比在中国打开了市场,可以说他们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本篇文章我们就通过剖析张大千的发展历程,来观察中国艺术市场,旨在告诉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艺术家个人的发展来发现艺术市场行业的关键信息。
张大千旧照
(图源网络)
1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剖析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历史回顾是最简单的方法。苏富比早在1974年就登陆香港,并开始举办艺博会,但是中国书画拍卖一直到80年代才举办。也就是说,70年代中国的拍卖市场主要被古玩瓷器占领。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最早只有古玩和瓷器拍卖,而且瓷器具有国际性,最初就在西方的拍卖市场陆陆续续拍卖,后来才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三大板块—现当代艺术、书画和古玩。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书画拍卖是后起之秀。当然,中国书画因为历史存量比较大,书画这种艺术形式本身也广为流行,导致它的收藏群体也特别庞大,所以中国书画的市场规模和成交额都是无可匹敌的。
张大千《桃源图》
(图源网络)
中国书画拍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中国书画拍卖真正突破百万元大关,在张大千身上表现为1987年的《桃源图》,成交价为187万,创下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纪录。也就是说,到80年代后期张大千的作品才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02年,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以2022万港元成交,突破了千万元大关。200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在这个年份里,北京也出现过2000万成交的作品。所以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市场的起飞是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艺术作品突破了千万元台阶。也就是在这十年里,张大千在苏富比的拍卖场上,单件作品跨越了千万元的台阶。然后,到2011年,艺术市场达到一个巅峰状态,张大千的《嘉耦图》,拍到1.91亿港元,再次突破亿元台阶,达到将近2亿,这就是张大千拍卖史上的三级跳,87年百万,02年千万,11年亿元。实际上,张大千作品的拍卖过程也反映了艺术市场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
(图源网络)
2
张大千作品拍卖历程的两大重点
张大千作品拍卖历程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张大千在整个书画板块中地位的变化。在他的作品突破千万元之前,张大千还只是一个名家。2002年,张大千作品成交价突破千万元之后,他的身价扶摇直上。在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里,张大千先是经历了大师行情,所谓大师行情就是在名人中筛选出特别受到藏家追捧的大师。张大千大师,先后在嘉德,保利,瀚海等拍卖公司都做过类似的大师专场。在这个过程当中,张大千跟齐白石的作品还在专场中相见,共同创造了拍卖市场的天价。这种”天价“之后还扩展到傅抱石,李可染等这种作品成交价突破亿元的艺术大师。实际上,这是拍卖场一种攀比现象,但这些人当中真正称得上领军人物的还是张大千和齐白石。张大千和齐白石在存世量上都是比较大的大盘,他们俩差不多有数万张作品在拍卖场上拍卖过,他们的精品基本上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坚挺的成交价格。
张大千的《嘉耦图》
(图源网络)
对比张大千和齐白石的经历,齐白石是半路出家,他原来是木匠,然后开始关注民间的装饰艺术,转而到绘画、篆刻和书法,可谓是大器晚成。张大千则是训练有素,以仿古作品为主,他的技法高超,整个创作历程比较漫长,风格也有多次转变。张大千可以和毕加索相比,他不仅长寿,而且在世作品也多,还成绩斐然。所以说,张大千专业的声誉要超过齐白石。当然,齐白石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1949年之后,他在中国内地的地位提升,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与齐白石不同,张大千先是在香港或欧美华人圈中打开市场,之后逐渐在内地被接受,2010年他的泼彩泼墨作品才在内地买家中打开市场,所以张大千在整个拍卖市场上的领军人物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
张大千《桃源图》
(图源网络)
第二,是苏富比跟张大千有非同凡响的关系。最能体现他们之间关系的就是香港苏富比举行的“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成交价破亿元的《嘉耦图》就出现在梅云堂专场。另外,《桃源图》也两次出现在苏富比专场拍卖上。2022年,《千里江山图》同样出现在苏富比的拍卖场。可以说,苏富比和张大千的特殊关系使他的作品在苏富比的拍卖价格特别高。
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图源网络)
3
结语
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了张大千的市场行情是怎么一步步水涨船高的。这当中揭示许多艺术市场行业的关键信息,包括张大千成名的来龙去脉,买家和卖家的影响等。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我们也看到了艺术市场的这些天价纪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从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