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研究 > 基础研究 >
不负古人告后人 ——魏学峰解读“大千世界”

不负古人告后人 ——魏学峰解读“大千世界”

时间:2019-04-23 12:55:00 来源:瀞园雅集 作者:魏学峰

不负古人告后人——魏学峰解读“大千世界”

2019年,张大千诞辰120周年,关于张大千的各类文献、展览、论坛、拍品,从年初就开始火热进行中,“张大千热”再度巅峰。 

\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张大千《伊吾闾瑞雪图》以1亿6,300万港元成交,领衔中国书画春拍。
 
张大千先生是二十世纪世界艺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博采众长,融诗、书、画、印、鉴等诸多艺术为一身;他技法多样,集古典与现代艺术为一体。被艺坛誉为“中国画坛上的十项全能冠军”“当今世界最富盛誉的顶尖级中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曾赞誉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欲与宋人争席”“千年一人”,还拥有“南张北溥”“东张西毕”等诸多美誉。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张大千 (瀞园藏品)
 
张大千与四川博物院
 
张大千出生在四川内江,抗战时期曾从北平回到四川躲避战乱,此后留川近十年,在四川各地留下墨宝。尤其敦煌之行后回到成都,留下大量临摹壁画。
1955年,张大千发妻曾正蓉携家人,将他留川的400多件作品捐献给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
       如今,四川博物院的张大千藏品达726件,居全球首位。它们与四川各地珍藏的近百幅张大千画作一起,汇成张大千留给故乡的最珍贵文化遗产。

\

伎乐天(其一)80.3x162.4cm 四川博物院藏

\

临西夏 回鹘人供养像163.6x80.3cm 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博物院,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2万余件,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保护和研究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川博成立新馆之后,专门开设了张大千书画馆对外展出,并设立张大千研究部。多年来在对张大千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果,而在省博研究张大千最为深度的研究员,当属省博首席专家魏学峰。
 

\

魏学峰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张大千研究学者之一。
魏学峰主编张大千相关著作有:
2001年 主编《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集》
2013年 主编《张大千西康纪游集》
2015年 出版《张大千留蜀精品
2016年 主编《张大千临摹敦煌白描稿集》
 

\

张大千《临五代 地藏菩萨》163.1x111cm 四川博物院藏

\

张大千《 临唐 南无不等观世音菩萨》124.2x66.8cm 四川博物院藏
 
弘扬敦煌功不可没
 
        从1941年到1943年,张大千携门人、家眷、画工在敦煌住了两年零七个月,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两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壁画作品达276幅,逐考察壁画时代与风格,为309个洞窟编号。曾号称“不动口”的张大千编撰了20多万字《敦煌石窟记》。


         据魏学峰《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时代意义》才体悟到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伟大之处——
 
在敦煌的“水陆道场”,张大千找到了中国六朝隋唐绘画正宗,传统画史中的技巧,盛唐人物画真迹,失传的青绿山水,甚至中原画家如夏珪的留白式山水画都在敦煌壁画中重现。
张大千在敦煌发现:画史上说的“拙笔”,并不是后来人们想象中笨拙,而是飞动的。敦煌里面大量的飞天,就是传说中的“吴带当风”。张大千还在当中看到真正的拖泥带水皴。敦煌给张大千带来最大的影响之一,还是古代大幅壁画的结构与组织方式。
而张大千所使用的复原临摹法也正逐渐得到学界的重新认识。魏学峰表示,德国海德堡大学正与他联合进行一个敦煌研究项目,“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粉本正在被重新研究。”

\

张大千《临佛经故事》之一(粉本)
112.5x63cm 1940年 四川博物院藏
\
张大千《临佛经故事》之二(粉本)
112.5x63cm 1940年 四川博物院藏
\
张大千《临佛经故事》之三(粉本)
112.5x63cm 1940年 四川博物院藏
\
张大千《临佛经故事》之四(粉本)
112.5x63cm 1940年 四川博物院藏

 
魏学峰眼中的“大千世界”
 
张大千先生艺术简论
 □魏学峰

1、师古人之迹,亦师古人之心
       
       应该讲, 大千先生对古人临摹的过程, 就是美的发现的过程。大千先生在新旧文化论争的大潮中, 没有听信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预言而放弃传统, 而是全面吸纳传统中的精华。他不仅仅留心于明清文人画, 更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唐代及其以前伟大的艺术遗产中,他有做文人画家的“资本” , 他也有画院体画的功夫,但他选择的是既不同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 也不同于刻板繁琐的院体画, 而是他所主张的充盈着文化品味的“画家之画”这是对拟古派和末流文人画的挑战。
 

\

张大千 《拟石涛山水》  220x96cm

 
2、得江山之助
 
大千先生重视写生与观察自然。他写生的出发点是为在印证、师法古人的基础之上, 最终化古人、造化为我貌。如果说他早期画得神, 中期重情, 那这一时期就是取韵。有人把他所经历的这三个时期, 称为是接受传统的三薰三沐。他试图从前贤与自然的灵魂中寻找力量, 以更大的魄力去力矫时弊, 弘扬沉雄博大的艺术传统。临古与写生的辨证统一, 使其不为一家所囿, 而又仿佛能感受董巨、二石等前辈的声音。大千先生的画, 苍莽不失清润 ,深厚中自蕴典雅。有人生动的形容道: 如宋元明清诸家齐唱, 合出一个当代艺术巨子。
 

\

张大千 《蜀山幽居》96×46cm

 
3、非凡的气度和不断求索的勇气
     
大千先生在艺术上是不甘寂寞的人, 他总是在不断地求变求新。在他一生艺术实践中, 敦煌之行和泼墨泼彩法的开创是两次重要的转折。
所谓“遗形似而尚气韵, 融色墨而重笔意。”完全打破了他过去以线为主要造型语汇、点线为构图要素的惯用手法, 将传统山水画中的没骨、泼墨和重彩技法结合起来, 在强调主观意兴和表现自然的主客观统一过程中, 使写景和抒情、现实和浪漫、感情和理性、具象与抽象结合。不但不因西洋画的影响而丧失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洋画的长处, 加以融化、发展, 创造出完全具有中国神韵和民族气派的崭新的中国画。在大片朦胧的色墨交织出的奇幻画境中, 我们又能看到线条勾勒出的物象, 能够在强烈的视角冲击时, 听到远古文明回音。这种“对话”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找不到的。大千先生的破格与创格, 在民族绘画审美心理特征和艺术思辨上均有新的突破。张大千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结合中、西艺术最成功的画家”。
 
             ——该文为魏学峰《张大千先生艺术简论》节录,原文可在此公众号查看。
 

\

张大千《 执扇侍女》  95×38cm 1953年
 
\
张大千 《碧峰古寺》127.3x63cm 1967年 

 
魏学峰研究员不仅是位学者,也是位杰出的艺术家,主编有大型文物图典和论文集30余部著作。另有200余篇美术史,考古学论文发表。并多次应邀赴欧美及港台讲学和学术考察。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曾荣获中国书法理论书谱奖、巴蜀文艺基金奖、四川图书出版特等奖等。
其业绩已被载入《中国专家名录》《世界杰出艺术家传》、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授予“二十世纪杰出成就奖”。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