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世界 > 大千旅行 >
瞻曾熙故居

瞻曾熙故居

时间:2019-03-11 10:26:55 来源:文化蒸阳 作者:

瞻曾熙故居


      昨岁末,曾熙故居重修开馆,今岁新春廿日即瞻访。
     吾识曾熙,初始于乡人口传的曾嗣元的掌故,深识于游宇石寨、谒曾熙墓,升华于"文化强县"宣传。乡之先贤,湖湘名人,令人景仰。
   曾熙,生于1861.11.19(清嘉庆二十一年),卒于1930.7.4,谱名昭衔,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晚号农髯,山海楼主人。旧属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人,今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龙田桥人。出生于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洪家堂,逝世于上海,由弟子张大千扶柩归葬于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岘塘冲。
  曾熙平生成就,以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可概。
   曾熙出生贫寒,两岁丧父,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舅时常接济,并启蒙识字。自幼聪慧,刻苦勤奋,故里至今流传“囊萤照读”的故事。1891年以本省乡试第二名中举人“亚元",曾熙先生曾自题《雪景》,有句云:“平生苦节不堪忆,膝下授经月下织",可作少壮求学之证。
    曾熙八岁能吟诗赋对,为人代写春联,在邻里周边有“神童”之誉。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
    甲午战争,曾“投笔从戎”,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前夕,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遭到清政府的排斥,于是,转为“教育救国”,先后两次应湖南当局聘请回湘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并担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被誉为“南学津梁”。 
      共襄国是,均力辞不出。
   辛亥革命后在湖南家乡闲居,后受李瑞清之邀赴沪鬻字画,授门徒为生。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沈曾植、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均有很高评价。晚年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
  书画界名声显赫,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
     曾熙先生集书画家、诗人、教育家政治家等于一身,无愧为一 代国学大师。先生办学育人尤久,主讲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做过船山书院山长,门生弟子众多。培养出如张大千、张善孙、马宗霍、朱大可、胡小石等当代大家。传经弘道,立德立言,功在不朽。
        曾熙先生于1930年辞世,虽已八十余载,然而故居仍在,书画犹存,翰墨芬芳,文脉悠长。这个悠长的文脉,深深植根于湖湘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之中。
        重修后的曾熙故居规模不及原制的三分之一,原建筑共有大门五,今仅存二,原还有高高的牌坊门楼,今都不存。重修后的曾熙故居,为后世瞻先贤、缅功德提供教育基地。是为文化强县又一名片。
        曾熙故居本次陈列,围绕先生生平及“书画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曾熙书画作品真迹复本(包括书画创作和临书作品),展览精选先生之翰黑书札,以“书画文献”命题,强调书法与中国学术文化的天然联案,彰显书画背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突出先生对书画研究与书画学教育的贡献,这部分展品陈列于慈德堂展厅。先生生平展陈列于曾熙故居展厅,共分“家乡求学、兵部报国、致力教育、海上扬艺"四部分。

\

"湖湘三杰"之一、"颜体巨擘"谭延闿题写的曾熙故居

\

“慈德堂",曾熙挚友李瑞清题,曾、李先后为张大千师,两人书画界负盛名,称“南曾北李"。

\

行草篆"从金石立命,以书画颐和"此联概括曾熙先生一生

\

集陆游句联"参透庄生齐物论,宁和陶潜止酒诗"

\\

联“游览天人万合为一,咏怀古昔情生于因"

\

故居上上世纪标语尚存

\\\\\\\\\\\\\\\\\\\\\\\\\\\\\\\\\\\\\\\\\\\\\\\\\\\\\\\

图文来源于美篇——武陵郡人
编辑:王新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