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世界 > 大千旅行 >
转今日头条: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十二(游历篇)

转今日头条: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十二(游历篇)

时间:2017-10-21 15:15:44 来源: 作者:朱浩云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十二(游历篇)

当笔者在梳理张大千一生游历时,发现他的游历不要说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即便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交通,恐怕也罕有人与之相比。大千一生见得多,走得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他认为,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更重要,正所谓“见多识广”。纵观大千的游历,有以下几个特点:

\
张大千观松树,郎静山取名“万壑松风”(郎静山摄)
\
张大千漫步巴西“八德园”

一是游历有广度。大千一生喜好游山玩水,从南方游到北方,从东面游到西面,从国内游到国外,从东方游到西方。他一生到过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正如大千自己所说,“老夫足迹遍天下”。如果要细细观察大千一生的游历,从他1899年在四川内江出生至1949年去国前,除了去日本和韩国外,大千的游历主要在国内,上世纪20年代后,大千画作不仅价格高、销路好,而且在全国各地市场都吃得开,如果用热门货、硬通货、印钞机来形容恐怕都不为过,所以,大千从不担心缺钱,也使得大千能像现在的CEO一样,时常坐上飞机飞来飞去,这在民国艺术界中是极为罕见的。他先后五上峨眉山,四上黄山,二游华山、桂林阳朔、罗浮山,还到了西康(今西藏)、嘉峪关、泰山、衡山、嵩山、雁荡山、天目山、五台山、长江、黄河、新安江、洞庭湖、太湖、洪湖、东湖……,足迹遍布祖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他的后半生尽管移居海外,但开启了他周游世界,先后在印度、香港、阿根廷、巴西、美国、台湾等地居住,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大陆。其中,他花20万美金在巴西圣保罗购买了220亩地,建了举世著名的八德园,并居住长达17年之久,据悉,当八德园建成后,大千共投资了280万美金,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后又花巨资在美国购建“可以居”“环荜庵”、台湾台北建“摩耶精舍”。五十年代还穿梭于美、欧、亚之间来回游,曾赴法国、英国、意大利、西德、希腊、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游玩和办展。

\
张大千游历(1899~1949)
\
张大千游历(1950~1958年)
\
张大千游历(1958~1983年)
\
三十年代,张善孖(右一)、张大千(右二)与王秋斋(右三)、叶恭绰(右四)在苏州网师园
\
1937年,张大千(右五)和谢稚柳(右一)、黄君璧(右二)、于非闇(右三)、方介堪(右四)在雁荡山合影

二是游历有难度。大千不仅是一位著名旅行家,而且是一位探险家。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国内交通并不发达,能有条件坐火车已很不错了,而大千凭借着卖画,财源滚滚,他时常旅行坐的却是飞机,他甚至为吃一顿美味佳肴可以从上海坐飞机到北平,可见大千的富有和气魄。纵观大千一生,游历最难、对他艺术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黄山和敦煌。
大千在民国时期先后四上黄山,分别是1927年、1931年、1935年、1936年。去黄山最初是受老师李瑞清的影响,李曾对大千说:“黄山看云,泰山观日,实属平生快事!”这句话给了张大千极大的启迪,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按老师指点,去看黄山云,浴泰山日,去览天下名山大川。虽然后来他曾四上黄山,两登华岳,数攀峨嵋,久居青城,长履鸣沙,三赴瑞士,然而他对黄山情有独钟,黄山成为他绘画、摄影和题诗中的主要题材,成为贯穿他水墨丹青人生之旅中始终魂牵梦绕的圣地。1927年第一次上黄山时黄山尚未开发,张大千便出资请了当地民工在前边开路搭桥摸索前行,此等气魄前所未有。“历前澥,下百步云梯,穿鳌鱼口,度天海,观文笔生花,登始信峰”,历时数月,惊叹黄山之“奇”,写生、诗词皆有不少收获。1931年第二次上黄山,除了写生、作诗之外,大千拍了数百张照片,据悉,在登山途中,张大千在拍摄云海奇观照时,恰巧有棵松树挡住了镜头,弟子慕凌飞就用手去移动松枝,结果反被松枝弹起,将他悬于半空。经过大家的合力抢救,才算化险为夷。惊魂未定之时,张大千居然脱口而出两句诗:“宁教折骨山中死,此地他生也再来”,众人皆为其师法自然、献身艺术的雄心壮志和坚韧不拔而叹服。在大千看来“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而四十年代初的敦煌之行,历时近3年,有人形容其难度之大好比《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如果大千没有对艺术宗教般的虔诚是不可能去完成的。在去敦煌之前,不少亲朋好友都劝阻、甚至反对大千去敦煌,主要是因为从成都到敦煌路途遥远,需穿越千里黄沙,万倾戈壁,途中还有土匪,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至于敦煌的条件之差,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敦煌之行大千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有人曾说,这是只有国家层面出资出力才能去做的事,但大千却以一己之力去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伟大壮举。为了敦煌行,钱不够就想方设法举办画展筹措,一次不行就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再不够就卖掉收藏多年的古画,并举债五千两黄金。真不敢想那样清苦和债务压身的日子,大千是怎么过来的。
1941年的3月,他和妻子杨宛君、次子张心智以及学生、差厨一行9人开启敦煌之行,一路上可谓历尽艰辛,他们坐汽车,1千里的路程走了1个多月,在风沙弥漫中他们又骑着骆驼走完了最后1百里路,风餐露宿了3天3夜,才到达敦煌莫高窟。途中,大千在朋友担保下,获得青海主管特准,亲往塔尔寺以每月50块大洋雇到5位喇嘛画师。要知道当时每月50大洋绝对是高薪了,记得大千好友、四川最著名川剧演员周企何每月薪水也只有45大洋。除了聘用5位喇嘛画师的费用外,大千还需承担跟随他一起到敦煌人员吃住行费用和颜料费等。众所周知,大千作画对颜料向来十分讲究,他高薪聘请5位喇嘛画师是专为大千磨制颜料、缝制画布、烧制木炭条。为使临画色彩亮丽无比而历久不变,并能使所临壁画恢复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颜料多为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这些珍贵的颜料来自于西藏,每斤价格在40至50两银子之间,而且每种都在100斤以上。颜料经精工细磨后才能使用。 至于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条件更是十分恶劣,这里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则滴水成冰,无法工作。而洞窟内光线暗淡,空气滞闷,呆上半天,人就觉得头昏脑胀。不少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阴冷潮湿。在高大的洞窟里临摹,还必须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离地面很近的壁画,只能仰面或侧身而卧,上下反复,时卧时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浃背。所以,在笔者看来,黄山和敦煌是大千一生游历中难度最大的。

\
1936年,张大千(前排右一)、谢稚柳(后排左一)、徐悲鸿、黄君璧诸同好游黄山
\
1943年,罗寄梅摄肃榆林窟外景。图中左侧桥上站立者为张大千
\

1940年,张大千和家人居青城山,左起:黄凝素、张大千、宛君、心智、葆萝、心玉、心珏 三是游历有深度。当我们翻开大千年谱,不难发现,他居住在一年以上的地方有:大千出生地四川内江,中学读书过的重庆,留学于日本的东京,回国后移居上海的西门里、嘉善的“来青堂”、苏州的网师园、北平的颐和园听鹂馆和养云轩、成都的青城山、甘肃的敦煌,成都的金牛坝“税牛庵”。1949年大千去国后,先后居住印度大吉岭、香港、阿根廷“呢燕楼”、巴西“八德园”、美国加州“可以居”“环荜庵”、台湾“摩耶精舍”。期间,他几乎游遍了祖国大好河山,游遍亚洲、欧洲、美洲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但是,游玩最有深度的除了其居住地外,国内还是首推黄山和敦煌。有人曾说,张大千第一次上黄山最大的收获是画理之悟,这就是:“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志,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此番黄山彻悟,让他受益终身。1930年张大千和张善孖、黄宾虹、郎静山、汪采白等发起组织了旨在开发建设黄山的“黄社”,号召所有社友皆以绘画、摄影、诗词和文章等为黄山作大规模的宣传,之后,张大千和张善孖在上海出版了《黄山画景》摄影集,其中他拍的《蓬莱仙景》摄影作品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影展获“摄影金质奖”。1935年张善孖还携《黄山胜景书画摄影作品展》赴南洋巡展。到晚年,大千曾说,出国之后他游览了那么多欧美山川,但始终对黄山印象最深,“黄山的松,石,云海,奇妙不可测,所以中国画里头最好的风景是黄山”。应该讲,黄山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他的数以千计的国画作品中,明确以“黄山”为题的精品画作就达60多种,诗作也达40多种,至于每一种究竟绘(吟)了多少幅(首),已无法计数了。尤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3月6日,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来张大千的摩耶精舍寓所,提出想请大千先生也给历史博物馆画一幅能与《庐山图》相媲美的大画的恳求时,已经病入膏肓的、只能躺在沙发上待客的张大千却兴奋地表示:“以后若有机会,我接着再为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画一幅与《庐山图》同等幅度(长三十六尺)的《黄山图》,给历史博物馆补璧。”甚至连这幅《黄山图》巨作的一些具体设想,张大千都非常详细地告诉了何浩天,但不幸的是,第二天大千就昏迷不醒了,巨作《黄山图》也就成了他的遗愿。 国内游历除了黄山外,三年敦煌之行的壮举也是可圈可点,三年里,大千完成了临摹276幅壁画,蔚为壮观,这些画作在各地展出后,甚为轰动,并掀起了“敦煌热”,敦煌艺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记得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评价张大千的敦煌行说:“敦煌学,今日文化学术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见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阔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1944年2月1日,在张大千的呼吁和建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所长。而大千临摹壁画的画作后大多被他的家人和他自己捐赠给了四川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院。在海外的游历中,除了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台北等居住地外,三赴瑞士为最引人注目,这一点可以从大千画作中得到验证。因为在大千画作中,以瑞士雪山为题材的作品较多,这类作品大都是大千用泼彩、泼墨技法绘就,也是大千自开法门的杰作。记得2016年大千的大幅《瑞士雪山》在保利拍卖会上亮相,最后以以1.65亿元成交,轰动拍坛,目前,有关瑞士雪山题材的泼彩作品很受市场欢迎,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 从上可看出,大千游历不是为游玩而游玩,他是带着使命和理想。通过游历,为他艺术创造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通过游历,来提升自己艺术格调,特别是晚年自开法门的泼彩泼墨技法为中国画开辟了新天地;通过游历,大千将中国画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提升了中国画在国际上地位,为此,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通过游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国有个传奇艺术家张大千……。总之,有广度、有难度、有深度的游历成就了大千不朽的艺术创造,也成就了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
1956年,张大千和毕加索在法国巴黎毕加索别墅合影
\
1964年5月,西德科隆东方艺廊举办张大千画展,适逢父亲65寿辰,画廊主人李碧禧邀请父亲和嘉宾乘邮船观赏莱茵河风光,并定制生日大蛋糕 傅维新摄
\
七十年代张大千在美国“环荜庵”庭院
\
晚年张大千在台北摩耶精舍留影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