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研究 > 研究论丛 >
曹公度:“观照”张大千

曹公度:“观照”张大千

时间:2023-08-25 14:08:45 来源:雅昌网 作者:曹公度

曹公度:“观照”张大千


[内容提要] 从张大千在江南的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艺术创作的多方面可洞悉,江南数千年的文学艺术根脉对张大千个人艺术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改变,造就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这位国画大师。江南于张大千而言,可谓是其毕生的艺术发祥地和集结地,印证了张氏太多的艺术旅程和心路历程。在“观照公度”里,体悟相关文化等等理念,以找寻平凡里的精彩和探寻平凡中的感动。超越凡夫我执和法执,参透悟道,去获得自性本具的光明自在。如此,便是我对世界和自我最真最纯的观照。
[关键词]张大千曹公度  江南客居  自画像  观照

一.盛会嘉善  美尽东南
浙省嘉善史启马家浜文化,春秋时初为吴地,后属越,终归楚;历秦至当代,千年盛兴不绝。而嘉善一词,始见《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汉焦赣《易林·讼之观》又载“钦明之德,坐前玉食,必保嘉善,长受安福。”,《大戴礼记·千乘》复曰“夫政以教百姓,百姓齐以嘉善,故蛊佞不生,此之谓良民”。明宣统五年(1430年)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择名嘉善至今近六百年。史上俊才辈出,枚不胜举,略如:唐目录学家褚无量,南宋名臣娄机,元画家吴镇,明状元钱士升、善人袁黄,清状元蔡以台、名医程钟彦,近代文学家胡适、科学家顾功叙,等等。嘉善,根植传统抱朴守正,底蕴文化学道名邦。(见图一)

\

图一:嘉善罗星台(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1972年被毁)
岁癸卯公历八月八吉日,时值奇才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登道四十周年际,海内外研究学者又大风堂传人复张氏族人等等,共聚嘉善,应邀出席由嘉善县政府主办,美术史独立学者田洪又大风堂再传弟子史军萍二人联袂策划之《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活动。杪夏立秋日莲叶接天,一时名公衮衮;古镇魏塘高论齐翼,再证嘉言善行之时代不虚。(见图二)

\

图二:“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开展仪式一景

二.大风天下  无古无今
极目古今放眼中外,凡能引领时代风骚,独树一帜并开宗立派者,若非有时势造就或缘机巧合,则必具非凡才能更秉时代重责方可应运而生。民国以降局势动荡,伴随维新改良又民主革命,复留洋风盛,中西文化交流渐急;诸家并存主义林立,诸种思潮及艺术一如雨后新笋遍开神州。而“大风堂”画派,则诚示体会物情遍审名迹、从新所欲了解物理、着重勾勒扎实写生之旨;开呈悟物神韵力去陈腐、造境写意俯拾万物、胸有成竹读书养性之妙;力证笔墨淋漓气魄醇厚、色彩高雅超然天趣、雄奇苍劲意在笔先之果。逞风格多样千变万化、雄奇劲苍雅俗共赏、笔墨恣肆承前启后之雄风,横扫数百年旧规干柘之风,开近代写意画派新景。“大风堂”画派以弘扬民族绘法为己任,入古出古至法古变今乃至无古无今,撷取国画精华,破“四王”风规及明清藩篱而上溯唐宋元传统,脱颓靡旧巢开时代清风。乙丑年(1925),借汉《大风歌》宏意复尊明张大风绘技,由张氏(善孖、大千)昆仲创立于海上,即声誉鹊起顿成艺坛风标。“大风堂”画派能“入古出古”到“法古变今”再到“无古无今”,撷取国画精华;从醉心石涛、石溪,到剑走徐青藤、陈白阳,又意取华新罗,复溯敦煌古艺,破当时画坛藩篱而上溯唐宋元传统,开了时代清风。实在是对我国近代山水、人物,花鸟画上的重大贡献,以“笔笔师古意,笔笔出自家”承前启后功成名就,可堪称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大一页,彰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贡献,突出了对时代的独特见解!今天,我可以断论,纵观百年来我国近代美术史和绘画史,“大风堂”风派是擎天之柱,如果它缺席了,绝不可能完整写出,徒为空谈。(祥参本人论文《堂哉皇哉大风哉》)、(见图三)。

\

图三: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共创大风堂画派(左立者为张善孖、作画者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自幼酷爱绘画,家贫,从母、姊、兄学画,才艺横溢,根基始定。十八岁随兄善孖赴日学染织,卄岁归国居上海,又先后旅居松江、嘉善、苏州、郎溪等地,投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庵)门墙,研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陶铸情操。还俗后以法名“大千”行世,自此置身丹青艺术终其一生。卄六岁举办首展,画风初清新俊逸,直逼古人;清四僧、八大、徐(青藤)陈(白阳)诸法了然胸中,深入研摩,下笔有神;继直追唐、宋、元诸法绘,俱臻绝妙。1941至1943年历时两年又半,敦煌面壁,不辞艰辛,临壁画二百余幅,栩栩如生,晚年更创破墨泼彩画法,画风骤变,沈厚浑穆中层次细腻,丰姿多彩里粗细相间,诸法融通重铸一炉。癸亥年(1983)驾鹤西归,享年八十又四。于中国画坛,余谓:“尊之不加其荣,毁之不损其名”。(摘自余拙文:《大台高风》――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张大千卷之质疑)(见图四)

\

图四:张大千大师(1899-1983年)

三.大千世界  缘定江南
自上世纪张大千从兄张善孖出川并赴日求学归来,江南一直为其艺术创作及交友生活重地所在,张大千江南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其生长的沃土,同时也离不开多种元素滋养这一命题。从张大千在江南的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艺术创作的多方面可洞悉,江南数千年的文学艺术根脉对张大千个人艺术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带来了非同凡响的改变,造就了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这位国画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一生努力维护艺术的庄严和人的生命尊严,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领域均有卓越的创造。于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当他俯身作画时,世间万象皆跃然笔下,信手拈来。而江南于张大千而言,可谓是其毕生的艺术发祥地和集结地,印证了张氏太多的艺术旅程和心路历程。除去他远赴敦煌求索避却寇灾的抗战八年,张氏廿余载一直客居江南,其中以上海为主,而在嘉善举家旅居亦或历肆载。(见图五)

\

图五:大风堂同门会上海分会祝大千夫子五秩华诞辰
《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可谓精彩纷呈规模宏巨,策展人联手嘉善博物馆,观者蝟集。大展以“张大千与上海”、“张大千与嘉善”、“张大千与黄山”、“张大千与苏州”四大单元版块融合组成,其中文物史料竟逾贰佰件,张大千书画真迹达十余幅,另有曾熙、李瑞清、张善孖、张文修、徐悲鸿、叶恭绰、吴湖帆等张大千师友兄长真品列展。而现存最早本张大千署名啼鹃款《次回先生诗意图》(1920年作)赫然在展(见图六);其中以张大千赠海上知友孙爱棠《三十周岁自画像》犹是显目,夺人眼球;令人驻足。该像造型精准丰仪有神,笔墨精绝栩栩如生(见图七)。展览旨在以文献为中轴展现张大千在江南的艺术历程和生命轨迹,冀予穿越“大千世界”的别样光彩,展览不可不谓:"视界独特匠心独造;主题明确精心求旨”。(见图八)

\

图六:张大千《次回先生诗意图》(啼鹃款1920年作)

\

图七:张大千《三十周岁自画像》(嘉善博物馆馆藏)

\

图八:张大千等在嘉善县吴镇墓前合影  1930年12月13日摄第一排:右二孙凤翎,右三张大千,右四黄宾虹,左二丁六阳。第二排,右三蔡清,右四马贻,右五马贻妻,左三陈运培,左二龚铁梅。第三排,右二钱漱仁,右三熊庚昌,左三张充仁(树下斜坐者)。第四排,左二贺天健,左一胡兆禧(树杈出头人)。第五排,右一洪畿(礼帽独出者),右四张善孖,右五熊赛英(善孖旁穿背心者)。

四.先君遺澤  情倾画像
作为本次大展画龙点睛展中之宝的张大千《三十周岁自画像》,早已高悬展览入口,张氏于该像的创作画法精湛高绝,人物精气神具足,与照片的神韵完全相若,可谓惟妙惟肖。故格外醒目引人入胜,众人莫不叹服张氏神技之高。而自画像对创作者而言又别于它作,个中意义更是蕴远,非同一般。忽闻像前多人惊呼:“公度上墙了”、又多人骇曰:“和公度太像了”、乃至张大千侄孙张之先戏说:“公度怎么把自己的照片挂在墙上了?”,众口一般者。皆我故交友人。而能让众公之口发同一声音,可窥三十周岁时张大千于容貌外观上,与本人确有相似处,否则也不可能引起众仁的异口同声公认。我被诸公推拥至该像前,自觉疑神细察合十再拜,颇具同感;为讶为叹又为感为乐复为趣为证,依样侧立,且留影为誌。自呢喃红尘缘分至此,夫复何言哉!(见图九、图十)

\

图九:曹公度与张大千《三十周岁自画像》合影
我因先君大铁公俯首大风堂故,善孖、大千昆仲高名如雷贯耳,自幼即闻;奉父命分别尊称两翁为“二太老师”、“八太老师”,倏忽已逾半个多世纪,铭心篆腑,此生不可再忘。我时常自忖世事皆因缘,莫不前尘所定;比如父子、师徒关系亦然。任此前友人已有相同戏说。我皆一笑了之;而此次于嘉善该展处,能驻立亦像亦照前再次“观照”大千,恍惚中自觉神情相貌是有相若,却是非梦似真,犹觉缘定。慨叹不已!

\

图十:张大千大师绝笔(题赠曹大铁先生)

五.参透悟道  “观照大千
何言“观照”,本人四维感述如下:一者谓“审察观照”,循古希腊圣哲帕拉图“观照”学说,此“观照”应视作静观。我的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客体(张氏自画像)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是我个体在虔诚拜膜中对客观美本身的一种凝视观照;审美意趣昭若。二者曰“大千观照”,依佛教大千世界宇宙观,我等皆娑婆世界芸芸众生;此“观照”应作回眸。我认为“张大千对绘画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有深厚的积累,有深广的视野,有深笃的态度,有深究的气魄,有深透的思想,自然独立于一世而获不朽。这是张大千于当今的意义”。我愿以心灵深刻的观察来况味张氏的心路历程,而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诚如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所言“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德甚深”。三者言“自我观照”,考清载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又明李贽《心经提纲》“然则观者但以自家智慧时常观照,则彼岸当自得之矣”,此“观照”当属自问。而张大千一生云游四海,终生不断学习思考;启迪中国画坛,并启迪当代,系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传统文化大集者。我认为“张大千不仅是个艺术大师,更是个思考型艺术大师”,犹记多年前我在中国美院讲课时更提出“张大千是一位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而我更应该以张氏为铜鉴,以省思的态度来深刻体会人生,并以心灵深刻的观察来况味张氏并品味人生,思考我等凡夫何时可打破一切执着,证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反省自己并改变自己。从大千精神中汲取精华,以到达观照自己的彼岸世界。四者语“般若观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等红尘修心观照一切有为和无为诸法,此“观照”应正解为“智慧”。我应该用心灵去照见万物,以感知静水流深天地广阔,悟道万物看似深邃实质应是简约朴素的内核。在“观照有度”中、或在“观照公度”里,体悟相关文化等等理念,以找寻平凡里的精彩和探寻平凡中的感动。超越凡夫我执和法执,参透悟道,去获得自性本具的光明自在。如此,便是我对世界和自我最真最纯的观照。
大千世界,万物惟识;真如圆满,自在观照。最是拂晓,思绪如潮,教我如何搁笔是好?且以拙词《满江红·访台归来寄诸公》结束行文:
岁次壬辰早春,拜祭大千宗师于摩耶精舍复会诸公,归来感而赋之
精舍梅丘,凭谁吊,西风凝泣。还思量,家翁天远,一杯慰藉。缘起网师踪难觅,大风堂上俱畴昔。是几番、参透望红尘,菱花惜。
天下事,难将息。迎春碧,怡胜迹。倚江山无限,月潭烟夕。回首斜阳徘海峡,大千世界随潮急。任多情、一笑咏苍茫,谁人识?!
(注:1. 精舍梅丘:大千宗师晚岁台湾居所又厝灵之处。2. 网师踪难觅:指江南一代名园“网师园”所在;1936年,先父大铁公由母舅陈摩翁绍介,拜善孖、大千两翁为师,成“大风堂”入室弟子。3. 菱花惜:先父斋名“菱花馆”;1949年,大千宗师离国,欲携先父周游海外,因先父与张葱玉伯父已盟约在先,未能从命,从此开始其别样人生。4. 倚江山无限月潭烟夕:泛指阿里山、日月潭等宝岛名胜。5. 斜阳徘海峡:指台湾海峡)(图十三)

\

图十一:曹公度拜祭张大千宗师于台湾摩耶精舍

岁在癸卯林钟下之九日朽翁公度感记于有义方居北窗灯下

(作者曹公度简介:著名鉴定家、收藏家、书法家,张大千研究专家,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博馆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名家艺术研究会会长。)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