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艺术 > 大千绘事 >
1917年 最早的张大千作品,竟是如此“时尚”!

1917年 最早的张大千作品,竟是如此“时尚”!

时间:2023-04-24 14:58:28 来源:张大千研究 作者:

1917年 最早的张大千作品,竟是如此“时尚”!

 \

1994年,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由许礼平先生主编的《名家翰墨——张大千/仕女》一书刊载了学者包立民先生撰写的“张大千庚申年间的设色仕女画”一文,披露了张大千1920年(时年22岁)创作的《次回先生诗意图》(款题“别来清减转多姿,华景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岁庚申十有一日,雪后严寒写次回先生诗意为吁侬仁兄清玩,啼鹃时立莺啭瘘。”),并认为“署名啼鹃,是迄今为止传世的张氏最早的一幅作品,比黄天才先生收藏的张氏甲子年间(1924年)题赠汪慎生的四幅扇面(仿金冬心、渐江、石涛、八大)又要提前四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大千为何早年署名“啼鹃”?笔者曾见《世界晨报》1936年4月22日刊载笔名“多密”的一则标题“张大千鹃啼声”的短文:“二十余…时大千方以季爰为名,有画件则以啼鹃为号,盖啼鹃季爰,其音同也。”对于大千先生名号“啼鹃”,另有一说是因为张大千1918年在日本学习染织时闻讯其从小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谢舜华在四川内江病逝,由于时局处兵荒马乱,大千先生也无法回内江吊唁,而以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之句来寄托对于谢舜华离世的悲凄与哀思之情而名号“啼鹃”。

\
《世界晨报》1936年4月22日
 

宋代词人姜夔在其《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写到“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鹃。”表达的是一种“浓愁别哀”的心境。战国末期诗人屈原《离骚》中也有借“啼鹃”来抒发“身世之感”和“故土之情”。元代诗人虞集在其七言律诗《送王君实御史》中有“莺满辋川君定到,鹃啼剑阁我思归”之句,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之苦”的情绪。那么,年仅18岁的张大千从1916年底离开故土四川内江,经重庆、上海远赴日本求学,身处异乡、飘泊在外产生思念家国之情而借“啼鹃”为名号也就容易理解了。
 
上海的《民国日报》创办于1916年1月22日,值得注意的是张大千迄今为止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发表在1917年的《民国日报》(上海),并且均署名“啼鹃”,画作发表的具体时间是1917年4月1日至同年8月25日,为时五个月,累计发表了20幅作品。其中分别刊于《民国日报》(上海)1917年4月1日、5月30日及6月11日的为张大千在日本所作。张大千在该报1917年6月12日发表的署款“啼鹃写生”的《怊帐凭栏》有诗题云“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就是出自唐代诗人刘采春“啰唝曲六首”,依然表达的是一种身在异地的情感抒写。
 
当时《民国日报》副刊《美术画∕小说画》编辑为钱病鹤、包天笑,《美术画》之《欢迎投稿》云:“(甲)时人佳作,(乙)学生成绩画,无论古今画法一律欢迎。纸张宜择坚洁,尺寸照本报每幅大小。图画宜浓墨硬钩,不得渲染烘托,便以石印。如要将原稿寄还,来函书明地址,一经登载,如命完璧。本报图画部启。”由此可知,张大千在该报上刊登的画作,虽属于“学生画”投稿,但却得到了钱病鹤,以及《民国日报》创始人之一叶楚伧(笔名小凤)等人的配题诗词,可谓“雏凤新啼,一鸣惊人”。
 
而张大千创作的这些“时尚”绘画题材,除了受晚清民初上海艺术家们在连环画、漫画及月份牌创作上的影响之外,还与近代印刷、出版史上的“石版印刷术”有关。上海也是最早引进西方由奥地利人施内费尔德(Aloys Senefelder,1771—1834)发明的“石版印刷术”的亚洲城市之一,清同治九年(1870),上海成立了“土山湾印书馆”,清光绪五年(1879)开设上海申报馆的英商美查设立了“点石斋石印书局”,仅隔五年,由该书局就出版了《点石斋画报》。西洋的绘画技法使惯用毛笔、宣纸的“海派”早期画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将西洋画法中的透视、解剖及注重形象等西洋画写实技法吸收融合到自己的绘画中去。光绪十六年(1896年)9月,吴友如创刊的《飞影阁画报》则有异于“点石斋石印书局”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其图版内容别开生面,更注重刻画都市仕女形象。

 \
 
《点石斋画报》
 
\
 
光绪十九年八月出版《飞影阁画册》第一号
 

1917年,张大千在《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的习作,所描绘都市仕女与摩登女郎的形姿,或凭栏怊帐,或手挟筠篮,或抱膝吟曲,或伤春悲秋。对于张大千的这些“时尚”创作所表现的丰富题材,确可视作是晚清上海都市妇女的时尚写照。而张大千这些时尚之作也是上海开埠以来新兴工商业文化思潮之产物。仔细欣赏张大千发表于《民国日报》署啼鹃款的这批时尚人物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他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商业美术中之月份牌画片的绘画样式。早在1913年,另一位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1895—1953)也已经有这种表现形式的绘画创作。

 
 \
 
徐悲鸿 春夏秋冬月份牌四条屏 1913年作 徐悲鸿艺术馆藏
 
张大千署“啼鹃”款作品欣赏
 
\
《民国日报》1917年4月1日
 
\\
《民国日报》1917年5月31日 
款识“丁巳四月啼鹃客日本西京小住”
 
\
《民国日报》1917年5月30日
 款识“民国六年五月啼鹃画于日本西京”
 
\
《民国日报》1917611
款识啼鹃画于东京
 
\
《民国日报》1917年6月12日
 
\
《民国日报》1917年6月21日
 
\
《民国日报》1917年6月26日
 
\\
《民国日报》191779日, “蜀人啼鹃
 
\
《民国日报》1917717
 
\
《民国日报》19178
 
\
《民国日报》1917813
 
\
《民国日报》1917年8月15日
 
\
《民国日报》1917年8月17日
 
\
《民国日报》1917年8月25日
 
\
张大千《次回先生诗意图》1920年作(私人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