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大风堂渊源 >
学术|熊志颖:《蒋国榜与李瑞清交游考》

学术|熊志颖:《蒋国榜与李瑞清交游考》

时间:2024-09-19 09:45:34 来源: 曾李同门研究会 作者:熊志颖

学术|熊志颖:《蒋国榜与李瑞清交游考》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入民国后署“清道人”,江西抚州人,近代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历任江宁提学、江苏布政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南京学使。晚年鬻书上海。其书法上溯周秦、博宗魏汉、各体兼备,书学思想上,主张“神游三代,目无二李”,在篆书上开取法金文大篆之先。

\

李瑞清

 
蒋国榜(1893-1970),字苏盦。江苏南京人。工诗文,书诗魏汉,喜好金石、书画、碑帖等。先后拜入曾熙、李瑞清门下学习书画。民国三年与王一亭、哈少甫等合资修葺嘉兴烟雨楼。平生乐助公益事业,晚年常居西湖。

\

蒋国榜与夫人

 
蒋国榜为江南富商之子,而雅好书画金石,拜入李瑞清、曾熙门下学习书法。以往的研究提及蒋国榜的时,只是将他与李瑞清其他弟子一起论述,而对其交游、书学思想并未做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以往资料,结合近年拍卖会上新出现的信札,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蒋国榜与李瑞清、曾熙、谭延闿等人的交游,使得人物之间的联系变得立体起来,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患难之交
据蒋国榜所作之《临川李文洁公传略》,可窥见二人最初的交游状况:
国榜幼不知书,避兵上海,走谒公,公方忍饥袖手,吟哦屋中,遽见器,使隶弟子籍。又许其文有至性,多为延誉。[1]
蒋国榜与李瑞清一样,为了躲避战乱来的上海,其时李瑞清亦到上海不久,尚未站稳脚跟。李瑞清的知交好友杨钧在《草堂之灵》的《上石》中记载了李瑞清初到上海时的一件趣事:
梅庵于国变后,始居上海,满髪大衣,俨然道士,本名李瑞清,遂曰清道人。悬玉梅花庵道士牌于巷口,某宅丧事请做道场,为之大窘,荐邻巷道士自代。盖请者不知其为李瑞清也。李以告余,余日:“滥窃神器,宜取辱者。”皆为之抚掌大笑。[2]
清道人到达上海之后,鬻书之名不显,自号清道人,悬玉梅花庵道士牌于巷口,居然被人误认为是真道士而请去丧事做道场。从这个由字号引起的小误会,也可见李瑞清初到上海时是多么寂寂无名。蒋国榜拜访李瑞清时,其正“方忍饥袖手,吟哦屋中,”可见度日之艰难,可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时刻,蒋国榜拜入李瑞清门下,从其学书。
蒋国榜作为小有财力的商人,又喜爱书法,所结识的自然也是颇有书法雅好的商人,常为李瑞清介绍笔墨生意,从李瑞清致蒋国榜的两通信扎中即可知悉:
苏龛仁兄大人阁下:蚤辱临况,失御不罪。人来,辱书并洋银四十元,不图今之世尚有斯人也。但称许逾分,慙汗而己。来书过自谦,何以克当?请与为友,亦可切磋也。阁下年少而好学,所交多君子人如梦华先生者,闻见自异恒流,它日成就讵可量耶?愿君幸自爱。尊扇尚未书就,既曰相知,是笺笺何认真乃尔?以后阁下之亲友及为我作介者取笔资,君自乞者不取,非可书人而商贾之也。原件奉纳。苏盦道兄执事。贫道期清顿首。[3]
一联一额书就纳上,孟帅斋额是“蒿”字否?孟帅为家小湖叔祖门人,故以世谊称之。承惠金二十元,不敢当。以清之志在以笔墨营业,故笔资受之无辞,至于友朋之请,未敢妄受也。幸亮之,心感而已。今日下午有友朋之约,如辱临况,请明日十一锤来,谨煮茗以俟。苏盦道兄阁下。玉梅花道士清顿首。[4]
由上信扎可见,蒋国榜为李瑞清介绍的生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李瑞清生活上的窘迫,李瑞清有时也以索书之人为故交而不收取润例。
蒋国榜不仅帮助初到上海鬻书的李瑞清打开鬻书市场,在生活上,对恩师李瑞清也是勤勉有加,如一九一二年十月,李瑞清姪女殇,蒋国榜送去赙赠。事后李瑞清附去信扎,对弟子的蒋国榜的慰问表示感谢,并将钱财退回,表示“殓葬事毕,万无可受之理,“”并“谨求钟君带归。”内容如下:
苏盦贤弟足下:锺君来,得奉手书并三拾金,词意勤恳,慰问周至,有感而己。但舍姪女之殁,殓葬事粗能自了,何忍更累吾弟。在师弟之义原无可辞,然殓葬事毕,万无可受之理,故仍谨求钟君带归。区区之心,幸垂詧焉。它冀自爱。小兄清顿首。[5]
再如李瑞清初到上海时,居住条件并不是太好,一大家子人同住陋室之中,炎炎夏日,自是苦不堪言,此时,弟子蒋国榜送来风扇,清凉满屋,使得李瑞清不禁感慨“荡暄涤暑,矮屋生凉”:
人来,承送风扇。荡暄涤暑,矮屋生凉,暍夫顿苏,珍感,珍感。闷雨何似。命各件,当即书上,墓石似太矮,书眉乞并示尺寸。卒卒奉报。敬颂兴居万福。贫道期瑞清顿首。[6]
作为回报,李瑞清在一九一二年为蒋国榜之弟蒋国平书《蒋国平墓志》。[7]又于一九一三年冬,为蒋国榜母书节孝坊记,斟酌再三,十分谨慎,力求尽善尽美,“更用日本纸,别画乌丝栏矣。”纸张的选择已然十分讲究,更画乌丝栏,在书风上“仿《夏承》,参用《王基断碑》”[8]取雅正之意。能让李瑞清如此用心,可见是于一般的书画应酬,《书谱》中五乖五合的“五合”之中,即有“感惠徇知”一条。也可见师徒二人的情谊非同一般。
古有管仲之交,彼此不因贫贱富贵而移之,故千百年来为文人士大夫所尚,蒋国榜在李瑞清最艰难的时候入其门下学习书法,且常常为李瑞清介绍笔墨生意,在生活上,对老师李瑞清更是勤勉有加,作为回报,李瑞清对弟子蒋国榜也不吝笔墨。二人虽是师徒,却不失为君子之交,足为后世典范。
二、金石同好
清乾嘉时期兴起的金石考据之风,带动了拓本的收藏与研究,直到民国初期,金石热依旧不减。
如上所述,李瑞清除了教导蒋国榜书法,还积极地把蒋国榜带进自己的师友圈子,共同鉴藏、品评金石书画,这对于蒋国榜的书法旨趣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九二一年十二月,李瑞清携蒋国榜诣王闿运。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十二月廿九日载:
丙辰,立春。睛。道士、蒋国榜来,年始廿,云江宁大富人也。欲买我经注书[9]
王闿运(1832-1916)晚清湖南地区著名的儒学家,喜好书法,与李瑞清、曾熙等人多有往还。结识到这样的大儒,且对其所作注书深感兴趣,这对于蒋国榜艺术上的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九一四年七月初,蒋国榜购得何绍基旧藏宋拓《史晨后碑》,李瑞清为之作跋。跋中细究《史晨碑》在书法史上的源流派别,且盛赞此何绍基旧藏拓本,以为“平生所见《史晨》,未有可比肩兹本者”并认为蒋国榜得到如此高质量的拓本之后,定可从中“上探两京笔法”[10]一九一五年年十月,曾熙在李瑞清的挽留下开始在上海鬻书,并于李瑞清处结识蒋国榜。曾熙在《郑鼎臣师叙述先令并感旧诗》的序文中记述了二人相遇的场景:
乙卯十月,予来沪上,从阿梅坐中见苏盦蒋君,循循类儒者。阿梅曰:“此予弟子,尚好学知礼。”越日,苏盦持所藏道州宋拓《史晨》请跋,趋而进,若不胜衣,与语,必起而对。送之出,则车早说于巷外。因叹曰:“蒋氏有子矣。”[11]
由上引文可见,曾熙对于蒋国榜的第一印象即是“循循类儒者”,作为“江宁大富人”的蒋国榜,不仅没有商人的市侩之气,且好学知礼,雅好书画。次日蒋国榜再次拜访曾熙,持何绍基旧藏《史晨碑》拓本请跋,毕恭毕敬的求学态度,更使得曾熙不禁叹曰:“蒋氏有子矣”
一九一五年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李瑞清携门生蒋国榜拜访谭延闿,请谭延闿为何蝯叟旧藏宋拓《史晨后碑》拓本题跋,《谭延阁日记》载:
道士同其徒蒋国榜至,携何媛叟藏《史晨后碑》,盖宋拓也。蒋去,道士留谈[12]
除了何绍基旧藏宋拓《史晨碑》,蒋国榜还收藏过梁同书书经册,从李瑞清为之所作的跋中可窥探此作品的递藏过程:
册本灵鹣馆所藏,江建霞前辈视学湖南时,携以自随。一日燕于芋园,兴王实丈各所藏梁书之精。次日作梁书会于定王台,与会者十一人。建霞前辈以此册出示,见者莫不叹服,遂群推为梁书第一,忽忽二十余年矣。去岁无意遇之,以贫不能得,遂为苏庵贤弟购之,因记此册流传之,系于卷末焉。[13]
此经册本为江建霞(1860-1899)所藏,十分爱惜,视学湖南时也带在身边,一日与友人共出所藏梁书,约定于次日作梁书会,参加者十一人,欣赏各自所藏的梁同书书迹,其中江建霞的这册书经,被众人推为“梁书第一”,可见是精品中的精品。二十年之后李瑞清在上海又重新见到这册书经,无奈囊中羞涩,只能借助蒋国榜的财力买下此作品。并于题跋中细究源流派别,品评书风,曾熙在此经卷跋中也盛赞“予生平所见先生书,无有逾此册者”李瑞清虽然在书学上主张“神游三代,目无二李”主要以碑为取法对象,可对于梁同书这样取法帖学的书家的作品,也能欣赏品评,并能为弟子收购此作品。由上述几则引文可见,蒋国榜书法方面的收藏旨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瑞清、曾熙的影响。其在曾李二师的指导之下购藏作品,曾熙、李瑞清、谭延闿等长辈又为其所收作品题跋品评,这对于蒋国榜书法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薪火相传
一九二零年,李瑞清在上海逝世,李瑞清逝世之后,门人胡小石、蒋国榜、李健便蓄意留存恩师的遗墨。一九二四年春,胡小石招李健、蒋国榜来斋中,以李瑞清遗稿辑成六册寄陈散原,请其审定,而以遗墨付李健。然而一九二六年十月,李健赴南洋考察,杳无消息,甚至有传言李健已客死他乡,蒋国榜为李瑞清遗著之事,商之于张善孖、张大千、江万平、朱大可等人,敦促胡小石辑成,未应,于是亲自担当斯任。后经门人弟子共同整理出《清道人遗集》,由谭泽闿题字,后由黄山出版社出版,其中蒋国榜出力尤勤,从其为《清道人遗集》所作的后序中即可见其为保存传承恩师思想之良苦用心。
一九三零年,曾熙逝世,蒋国榜与曾熙、李瑞清门下弟子共同发起“曾李同门会”,确立“光大师学”的宗旨,春秋举行公祭,并招收会员。[14]随后,《民国日报》[15]《新闻报》[16]《克雷斯》[17]等报纸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曾李同门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蒋国榜在李瑞清初到上海鬻书尚未起步的艰难时刻拜入其门下学习书法,蒋国榜为李瑞清介绍笔墨生意,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李瑞清则将蒋国榜带入自己的师友圈子,结识如王闓运、曾熙、谭延闿等名家,共同品评金石书画,这对于青年蒋国榜的艺术道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李瑞清和曾熙相继逝世之后,为了传承和发扬师学,蒋国榜做了诸多努力。通过梳理上述引文,可较为清晰地了解李瑞清与蒋国榜的交游,梳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注释:
[1]李瑞清.清道人遗集[M].段晓华点校整理,合肥:黄山书社,2011,3,97
[2]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39
[3]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40
[4]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40
[5]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60
[6]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25
[7]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25
[8]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92
[9]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266
[10]肖鹏.清道人年谱长编[D].福建师范大学,306
[11]曾迎三编,曾熙书法集,[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35
[12]谭延闿谭延闿日记[M],中华书局,2019;122
[13]王中秀曾迎三编著,曾熙年谱长编[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6;235
[14]曾李同門會章程緣起 曾李同門徵集會員通告.新闻报[N]1930.10.9
[15]曾农髯逝世周年 民国日报[N]1931.08.17
[16]曾李同门会举行春祭新闻报[N]1931.3.24
[17]曾李同门会克雷斯[N]1931.03.24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