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张善孖研究介绍 >
罗宗良|详谈张善孖的两幅抗战赈济作品《下山虎》《昂头天外》

罗宗良|详谈张善孖的两幅抗战赈济作品《下山虎》《昂头天外》

时间:2023-09-19 08:53:43 来源:张大千研究 作者:

罗宗良|详谈张善孖的两幅抗战赈济作品《下山虎》《昂头天外》

\

编 按:原文标题“新近发现张善孖抗战赈济作品《下山虎》《昂头天外》解读” 发表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五期,现标题“详谈张善孖的两幅抗战赈济作品《下山虎》《昂头天外》”,内容有修删。)
 
摘 要:“虎痴”张善孖以笔墨言志,在国难之际创作了数百幅抗日题材作品,开美术界抗日宣传画之先河。新近于美国发现的《下山虎》《昂头天外》等作品,为张善孖旅居欧美期间为抗战赈济而作,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意识及民族大义。
 
关键词:张善孖;《下山虎》;《昂头天外》
 
张大千先生的二哥张善孖先生(1882-1940)原名正兰,号虎痴,四川内江人;早期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大师。他一生不仅艺术创作丰厚和独特,且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及民族大义,正气凛然,尤其是在国难家破之际,以笔言志,开美术界抗日宣传画之先河,创作了《正气歌》、《二十八忠孝故事图》、《怒吼吧!中国》、《中国怒吼了》等数百幅抗日题材作品,进而携带包括张大千作品以及兄弟合作作品在内的180余幅精品赴海外义卖募捐。本文对张善孖在美国抗日募捐期间所作两幅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进行思想性艺术性解读。
 
2014年夏,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顾问张学海先生,在应邀参加纽约龙冈亲义公所成立125周年的庆典活动时,意外地看见张善孖的一幅虎图。由于张学海先生热情豪爽,乐于助人,加上知悉张善孖的外孙晏良为旅居美国三十多年间,一直致力于探索先外祖父张善孖在海外存世的墨宝,遂将此喜讯快速传递给了晏良为先生。
 
2014年7月27日,张学海先生与晏良为先生依约前往纽约龙冈亲义公所拜访,得到了世界龙冈亲义总会会长、纽约龙冈亲义公所张润新元老、张汉泽元老和赵柏照先生的热情接待,宾主双方共叙70年前张善孖先生赴美为抗战募款及龙冈亲义公所义捐佳话。尽管时过境迁,现场交谈仍然让人兴奋激动,思緖万千。同时,承蒙张润新元老、张汉泽元老、和赵柏照先生的厚爱和支持,概允对晏良为对张善子所赠遗墨《下山虎》拍照留念,方使得张善孖这一佳作今天得以公诸于众

\

 张善孖《下山虎》
 
该幅大作规格为四尺中堂,纸本,水墨设色。画面上一只斑斓猛虎于山崖丛草中自左上角向右下方猛扑而下,所绘猛虎情态势俱佳,沉着自信,气势威严。虎身以浓墨勾画出虎的斑纹,最后施以赭色,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肌肉的起伏与力度 ;虎须用劲利挺拔的墨线附带白粉勾出,以衬托虎在怒吼时的凶猛,极具动感 ;尤其是虎的眼睛很精到地表现出了瞳孔的光影效果,故而目光凛凛、炯炯有神,刺骨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民众,那侵略者的覆灭指日可待。
 
猛虎形态的动势特具震慑力,自左上而右下的动态结构充满大幅画面,主题醒眼鲜明,老虎前爪着力处似静而平,后脚处于可发力之陡峭坡壁,其态其势充分表现了猛虎的王者雄风。右上方寥寥数笔画数丛山草,撇线柔劲、密而不乱,与猛虎形成前后层次的空间对比,丛草被猛虎下山之势引发疾风,使整丛山草向右下老虎所扑方向合力呼应,寓意中华民族这只老虎具有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消灭的力量。如此的气势必有其支撑,画面下方,画家以淡墨勾勒,辅以淡赭石设色,坚硬的山石显得厚重华滋。整幅画作,猛虎、山石与丛草布局处理得十分合理科学,动势强劲,势不可挡,带给读者的,是力量与气势,是中国人的骨气和毅力,表达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敢于战斗的信心、决心和魄力,可谓精、气、神俱佳。艺术性与思想性角度审视该作品,实乃精品力作。
 
从1939年至今,算来已有75年,而纽约龙冈亲义公所并非专业的文博机构,其大厅也并非专业文博展馆,该公所之往来馈赠或收藏字画也不在少数,但是,该幅佳作却75年来一直悬挂在纽约龙冈亲义公所的大厅里,常年展示至今,这与该公所推崇的忠义仁勇、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密切相关。
 
龙冈位于今广东江门市辖县级市开平水口镇,这里有龙冈古庙一座。由于该地历史上处于台山、 新会、开平三县之交界处,且当地同胞到海外谋生者既早又多,因而尤其需要互助互利、争取平等福利、联络乡情、扶助发展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清康熙初年,龙冈庙内即供奉刘、关、张、赵四先祖神像,冀望同胞在海内外皆遵从忠义仁勇精神,抱定团结一致繁荣发展理念。清光绪初年(1875年),侨居美国之刘、关、张、赵四姓宗亲,于纽约布碌仑(即布鲁克林)港根据故乡龙冈庙之形制,首先建造龙冈古庙。
 
宣统二年(1910年),旧金山龙冈大楼(即后来的龙冈亲义总公所)落成,成为四姓侨胞联络中心。光绪15年(1889年),在纽约始建龙冈亲义公所,后得到旧金山龙冈亲义总公所之关心资助,1924年龙冈亲义公所新大楼竣工。在北美各地华埠传统侨社当中,“龙冈亲义公所”颇具影响力,所推崇的忠义仁勇,团结一致精神,以小而论,繁荣侨社,造福侨社,致力于教育和经济发展,旨在宗族同胞的繁荣与发展;以大而论,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及其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感谢状
 
事实上,“龙冈亲义公所”的义举并非只局限于侨社或刘、关、张、赵四姓宗亲,从该《下山虎》并排悬挂于右侧的一幅感谢状来看,辐射社会的义举善事也是“龙冈亲义公所”常见的行为。这幅特别的感谢状约一尺见方,是美国著名医院GOUVERNRUR(高云尼)为感谢“龙冈亲义公所”长期以来对GOUVERNRUR医院的支持以及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而专门赠给该所的,其内容为:“龙冈亲义公所造福侨社为善最乐。”一尺见方的感谢状,既彰显了龙冈亲义公所的传统人文精神与善举,又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西方社会所彰显出的力量,这无疑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种融合。
 
当同样具有忠义仁勇的家国情怀,正为国内的抗日大业奔走呼号的张善孖遇上“龙冈亲义公所”,演绎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段佳话。张善孖是较早奔赴欧美通过画笔为抗日作宣传的画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逐步推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及随后的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战争从此全面展开。时居苏州网师园的张善孖对祖国和人民忧心如焚,对日寇的野蛮侵略疼恨愤慨。一向忧国忧民的张善孖断然决定放弃家庭财产与小我,以民族存亡为大计,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毅然走到抗日宣传的前列
 
据晏良为先生向笔者透露,1937年7月17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发表《庐山抗战宣言》前一天在江西庐山召集的党政军要员、社会各界名流谈话会代表中,张善孖先生作为唯一一位书画界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由此可见张善孖在当时的美术界地位。《庐山抗战宣言》无疑是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团结御侮、反抗侵略的正义立场,而其中之国共两党形成的共识,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决心。早在此谈话会前,张善孖与张大千以画言志,表达抗日心声即合作了四屏《忠孝节义图》,分别是以马为主题的《忠心报国》、以羊为主题的《孝道可风》、以虎为主题的《节不可夺》、以犬为主题的《义当勇为》。其中第一屏《忠心报国》右上方,赫然题有 “寓意精深” 四字,且“深”字的写法比较刻意,是不太常用的古文字的写法,这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看到《忠孝节义图》后欣然书题的。《忠孝节义图》对于抗日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庐山抗战宣言》鼓舞和坚定了张善孖的士气,之后,张善孖以史为鉴借古励今,通过绘画形式动员抗战,迅疾创作以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之《正气歌》为素材的《正气歌像传》。

\

文文山狱中作《正气歌》
 
以武汉战争图画丛书社正式出版的战争图画丛书(一)《正气歌像传》来看,绘有文天祥、太史简、董狐、张良、苏武、严颜、嵇绍、张巡、颜杲卿、管宁、孔明、祖逖、段秀宝共计13幅极具中华民族凛然正气的像传。在《文文山狱中作正气歌》像传中张善孖起首即写道:“正气歌‘文文山先生狱中所作,能发扬民族正气,发挥民族文化抗战力量。’”在《正气歌像传》创作未竟之时,张善孖又构思酝酿根据中国古代28位贤良忠孝、智勇双全、名士豪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将传略与忠孝仁义主人公相结合,用精湛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包括《王祥卧冰求鲤》《木兰从军》《陶潜传》《郭子义传》《弦高犒师》等在内的《二十八忠孝故事图》。
 
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张善孖先生即创作了几十幅抗日宣传作品,可谓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旨在冀望能快速唤醒民族的自觉。为了能够义无反顾而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张善孖做出了一个异常举动,即是率家人去安徽郎溪拜别父母坟茔,意在向先父母禀告:儿在国难当头,理当精忠报国。与此同时,张善孖还通过多种言行甚至书信,广而告之亲朋好友自己鲜明的抗战态度。据香港《大成》第98期沈苇窗《张善孖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一文中描述张善孖在给同宗族弟张目寒致信中的一段话,即可见当时张善孖的真实内心写照:“丈夫值此机会,应国而忘家。此次我来郎溪,生平收藏存在苏州网师园内,皆弃之如土。以今日第一事为救国家于危亡,万一国家不保,虽富拥百城,又有何用?恨吾非猛士,不能执干戈于疆场,今将以吾画笔写出吾之忠愤,来鼓荡志士,为海内艺苑同仁倡!”〔1〕

\

张善孖 《怒吼吧!中国》
 
之后,由于郎溪告紧,张善孖率家人冒着日机轰炸扫射的危险,经芜湖、安庆、九江、汉口于1937年11月撤退到宜昌三弟张丽诚处。一路上举步维艰无需赘述。然而,所见衣衫褴褛的难民以及祖国满目疮痍的山河,却更加激起张善孖的创作热血,就在张丽诚经营并居住的“振华布店”,张善孖完成了丈二巨作著名的《怒吼吧,中国》,象征中华民族的斑斓群虎,正奔腾咆哮扑向寓意法西斯的一丝落日,题款“雄大王风,一致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表达了张善孖冀望全国人民团结抗战、抗战必胜的民族自信! 在随后的1938年一年里,诚如张善孖所绘《文天祥像》题书呼吁的“要效文文山先生,发扬民族精神!”那样,一方面他为宣传抗日夜以继日,潜心作画,举办抗日义卖画展。
 
一方面他不顾疲劳,奔走呼吁,频频与蒋介石、周恩来、郭沫若、林森、于右任、何应钦、王瓒绪、张群、朱绍良、王世杰、舒舍予、何亚农、龙云……等各方人士往来接触,为促进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殚精竭虑。不得不提的是为纪念八·一三抗战周年,张善孖有感于抗日烽火振奋人心,于1938年8月13日奋然挥毫创作了巨幅中堂《中国怒吼了》,画中中远景主题为怒目张鬃的雄狮,象征已觉醒的中华民族,狂啸愤号的雄狮脚下,绘被踏平的富士山,近景为日本山水地貌等。画面明确表明雄狮踏在侵略国的标志性地标上,雄狮怒吼,山摇地动,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日本而取得抗战胜利。图下还录有当时流传极广的一首抗日歌曲的词,表达了中国人民“杀得敌人惊破胆”和“不收复失地决不休”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张善孖又与张大千于同年十月在重庆举办了义卖展览。

\

张善孖 《中国怒吼了》
 
正由于张善孖的系列爱国行为以及德艺双馨的高尚品格,1938年底,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聘请张善孖为赈济委员,也因如此,张善孖方以赈济委员和“平民画家”的双重身份,受国民政府委派,在林森、周恩来、许世英等人的支持与赞助下,于1938年底携带自己以及与张大千两人合作作品近200件,经云南出国,取道越南赴法国、美国开展宣传和义展募捐,也才有了张善孖与华人社团龙冈亲义公所的抗战缘分。
 
据晏良为先生介绍,为感谢“刘关张赵大家庭——龙冈亲义公所的兄弟姐妹们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踊跃捐款献物,与祖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一道,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卫国抗日战争的义行,特别精绘了这幅《下山虎》,敬赠给纽约龙冈亲义公所。”观《下山虎》题款“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朔张善子敬绘为纽约龙冈补壁并希诸昆仲世谊博教”可知,作画时间为1939年六月朔即六月初一,受赠对象是纽约龙冈亲义公所,“补壁”与“博教”是画家常见的习惯性谦词,而“敬绘”二字,概因传统上知识分子清高等因素,则是中国画家一般不会轻易用的,可以明显看出该题款与张善孖通常题款之特别处,表现出张善孖对于纽约龙冈亲义公所慷慨解囊以助国内抗日大业义举的钦佩和感激之情。之外,从“并希诸昆仲世谊博教”句可见张善孖是以张氏族弟的身份恭题敬绘,纵观张善孖先生早前的作品,也未见这种款识,足见《下山虎》题款的罕见及作品的珍贵。

\

 张善孖 《昂头天外》
 
张善孖美国之行还有一幅十分特别的抗日赈济作品, 即1940年4月张善孖赠送给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校长乐诺夫人的作品《昂头天外》。该作亦不为世人所知。据《张大千全传》记载:“在此前后(1940年6月),华盛顿黑人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等先后聘请善子为其名誉教授或函授教授……”〔2〕这说明张善孖与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有过交往。是否能够找到张善孖与这些学校进行交流的证据呢?该画作题款如下:“昂头天外张善子纽约大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速写于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以赠乐诺夫人留念”。但是未见款识末尾用印,前述《下山虎》显见朱文、白文印两方,这是很正常的。笔者搜寻其它张善孖作品,钤印皆为必然的程序,此幅作品却未见,很大程度是临时作画而非事前有所准备,这在今天的艺术界也时有发生。从款中“速写”二字,张善孖似已自己做了解释。
 
事实上,张善孖的《昂头天外》的确是临时应急之作。从画面来看,该幅作品尺幅不大,纵60.96 cm,横40cm,约2.5平尺,纸质。构图上将猛虎置于中上部,虎头远虎尾近,昂头屹立于下部山石之上。面朝左方虎口大张,似在呐喊似在咆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雄风。整个用笔用墨较为淡润,皴檫较为简洁,略有很淡很淡的赭石敷于中下部的山石上,这些都只能说明由于奔走呼吁,繁忙之下匆匆赶到该美术学校,而未能携带上颜料印章家什。极淡的黄,似是随身搜寻到用尽了的一管赭石挤出残余而设色的,这与没有钤印也是相互吻合的。
 
但是,这样一幅简略的水墨作品,整幅画面所要表达的虎威与蕴意却是彻底、明显的。据晏良为先生介绍,1940年4月18日,纽约天气风和日丽。張善子先生应邀到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进行演讲,介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艺术,特别是以孔孟学说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和礼仪规矩,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渊源历史和技法。同時,張善子先生还说明中华民族本性善良,酷爱和平,友爱邻邦;中国当下正在被迫拼命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博斗以挽救整个国家民族,捍卫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張善子先生呼吁现场的各界朋友和师生员工踊跃捐款,积极支持和帮助中华民族神圣的自卫抗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感激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慷概义捐,張善孖先生即席挥毫作画《昂头天外》,特别赠与该校校長乐诺夫人。当时的各地报刊还争相刊登了纽约女子实用美术学校学生围观張善子先生专注作画的照片。
 
至1940年10月4日经香港回到重庆,张善孖先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极大的民族义愤,在海外一共奔波劳累近一年又九个月,赴欧美进行抗日宣传,擧办义展募捐,实践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理念。其间除不断地举行画展、不断地作画外,就是不断地演讲,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各界朋友支持和踊跃帮助中华民族的正义抗日。欧美之行,张善孖先生为抗战赈灾募集善款逾20万美元,尽数分期汇交抗日赈济委员会,其言其行,堪为精忠报国的楷模,凛然正气的表率,实属中国抗战美术领军人物。诚如同盟会早期会员,民国曾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建国后曾任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的书画家叶恭绰赠诗:“越海横担道义归,欧风美雨墨痕围;山君貌出形如许,神笔宁劳上将挥。”[3](此文承蒙纽约龙冈亲义公所张润新元老、张汉泽元老、赵柏照先生和张学海先生及晏良为先生的支持与帮助,特此鸣谢谨致敬意!)
 
注释、参考文献
 
1.注释:
①由于该图为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合作,加上意义特殊,是图也为今天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然而,本着学术的严谨与商榷,在这里确有必要作以下更正与强调。第一,不能因为“寓意精深”四字题在绘有象征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黑白二马的这第一屏,就说“寓意精深”是因此《忠心报国》而书题的,准确的理解应该是针对“忠、孝、节、义”四幅条屏而书题的;第二,《忠心报国图》所绘二骏马是黑褐色、白色为主色调的两匹马,而非“红白二马”;第三、《忠孝节义图》的创作时间是1937年夏,而不是“1938年”或称“1938年10月”。直接的证据即是《忠孝节义图》第三屏、第四屏的落款。在第三屏《节不可夺》中,除张大千题款外,张善孖题到:“蜀人张善子虎痴丁丑夏写于吴门网师园”,在第四屏《义当勇为》中除张善孖题款外,张大千题有“丁丑夏日善孖大千合写于大风堂下”。丁丑即1937年,而非1938年。问题是“1937年夏”究竟如何甄别?据《张大千全传》P144载,张大千7月初从四川回到上海,居李秋君家,7月17日(即《庐山抗战宣言》发表当日,笔者注)乘火车离开上海,19日到达北平。听老友、北平名绅士汤尔和说“北平安如泰山,绝无问题。”这误导了张大千的判断,没想到日军迅疾占领了北平,这也导致张大千身陷北平近一年方逃离。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大千身陷北平期间与不在北平的张善孖欲合作作品,是不成立的。由于作品明明白白落款时间为“丁丑夏”,所以进一步可以断定,合作时间是在张大千1937年张大千前往北平以前在苏州网师园的某段时间,亦即在《庐山抗战宣言》发表前,张善孖张大千即合作了与《庐山抗战宣言》精神相吻合的《忠孝节义图》,看起来似乎感觉张氏昆仲有先见之明,实则是本质上体现了张氏昆仲的民族气节与抗日主张。
 
2.参考文献:
[1] 沈苇窗.张善孖先生百年诞辰纪念[J].大成(香港),1982(98).
[2] 李永翘. 张大千全传[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3] 高阳.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6.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