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新闻 > 时代艺术报道 >
在川博邂逅张大千

在川博邂逅张大千

时间:2014-07-18 13:36:00 来源:代代传承 作者:

在川博邂逅张大千

 

\

生在北地,第一次来成都。尽管这是一座宜居城市,但还是感觉到不适应。无论如何,来成都是干活的,第一站——四川省博物院。而在这里邂逅张大千,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旅途的疲惫和气候的不适顿消。
 
大千先生仙寿八十有五,从艺七十余载,仰天纵之才,尽毕生之功,踪迹先贤,遍游名山,熔铸古今,集先古画学之大成,施墨成画三万余帧。工笔写意均入妙境,山水、人物、花鸟皆富神采。其清丽俊逸之笔,纵情泼彩之韵,令中西雅士神往。他的才情与勤勉、胆识与阅历皆非常人所能企及,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誉:“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四川博物院对大千先生画作的收藏,也堪称富甲一方,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随着您眼波的流动,那一幅幅金碧巨制,一层层清逸笔墨,一枚枚玲珑玉印,一段段过往旧事将牵引您走进一个非凡的大千世界。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壁画,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内,共临摹莫高窟壁画276件,榆林窟壁画60件。四川博物院现藏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183件,数量为全国之最。大千敦煌作品中的人物形神兼备,无论是佛像、飞天,还是供养人等形象,均具有艳丽的色泽,充盈着生命的质感。
 
敦煌千佛洞的壁画高数丈,张大千带去的纸根本不够,他特地雇佣了塔尔寺的几个喇嘛,这些喇嘛掌握一种缝制画布的特殊技艺。这些画布缝好后,加上一层用羊毛熬成的胶和生熟石膏,干后再用光滑的鹅卵石打磨,正面反面涂上很多次,这种画布下笔不涩,用墨不渗,也利于保存。
 
1943年10月,张大千用20余头骆驼载着临摹的276幅壁画,回到四川,并完成了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回到重庆后,他便开始展出自己的敦煌临摹作品。敦煌之行,张大千卖掉不少珍藏的古字画和自己的作品,还向人举债5000两黄金,直到20年后才还清。
 
张大千对敦煌文化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多年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对敦煌文物有破坏行为。洞窟里的壁画竟有好几层,里层精美的画作更精美。1941年中秋,张大千陪同于右任参观,参观到一个洞时,墙上有两面壁画,表面被火焰熏得黑沉沉的,随行人员为了让同行人看得更清楚,便拉开剥落的外壁,由于用力过猛外壁被撕碎脱落。1948年,经由兰州某报通讯,甘肃省议会提案转请教育部“严办借名网利破坏敦煌古迹之张大千”,之后虽判定张大千无罪,但这个结果一直没有公布,张大千也多年背负“毁坏壁画”之名。
 
大千一生,作画逾万,获奖无数,影响遍及寰球,无论用任何词语赞誉其画作都不算过分。我们仰视其艺坛高度,却往往忽略了天才背后所布满的辛勤汗水;我们欣赏其才情胆略,却常常忘记了他也是从平凡中走向辉煌与传奇。大千所以成其为大千,其天才、性情、阅历、勤勉,缺一不可。(配图摄影:吕埴)
 

\

\

\

\

\

\




 
(编辑:李秀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