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研究 > 研究论丛 >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給成都 《四川省博物館》 臨摹敦煌壁畫之考證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給成都 《四川省博物館》 臨摹敦煌壁畫之考證

时间:2021-10-09 10:13:38 来源:晏良為 作者: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給成都 《四川省博物館》
臨摹敦煌壁畫之考證
晏良為2021年9月25日

 \

1920到1921年时沙俄白军在莫高窟内胡乱游逛与搜宝
前段時間,幾位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忠迷崇拜者,問我,“張(大千)大師究竟捐了多少幅他和子侄門人臨摹的敦煌壁畫給四川省博物館?”

\

1920年11月到1921年8月沙俄白军900多人駐紮在莫高窟内,对敦煌壁画等文物破坏极大。
我搜尋了一些文檔資料,並且向八外公的長女、十孃張心瑞女士和孫輩蕭岱文女士,張海寧女士和王勇華先生,張江寧女士和張慧和先生,以及張洪寧先生和牛潔女士等多次求證相關信息,釐清了初步輪廓。

\

1941年张大千在敦煌时莫高窟的破败景象
坊間對於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給成都《四川省博物館》他和子侄門人臨摹的敦煌壁畫的過程及數量,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版本。

\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一)
社會上常見的版本如下:
據著名記者謝家孝先生採訪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口述記錄而成冊的《張大千的世界》(台北 徴信新聞報,1968年春)稱:

\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二)
留敦煌二年七月中,張大千及門人,究竟臨摹了多少幅畫? 一般人只知是兩百多件,我問確數,大千先生思索了一下説:【是二百七十六件,當年我帶出來了五十六件,是要到印度去核對求證,究竟與印度的淵源如何,因此帶出來了,尚餘二百二十件。】,【原本我個人的打算是交給四川大學,川大的校長黃季陸先生, 還計劃要修建一座大千樓來收藏這些求之不易的珍品】。

\

1943年冬张大千从甘肃返回四川时在广元千佛崖留影

\

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协助敦煌文研所勘察莫高窟,可见张大千当年在敦煌时的各种工作是更加危险、繁重与劳累。
良為特別註明:
1.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所説的臨摹敦煌壁畫276件與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在她的大作《我父親張大千》(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3月出版)稱:
父親臨摹的敦煌壁畫有279幅留在家裡,略有三幅之差。我們暫以八外公講的276件畫作為準。
2.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説,當年我帶出來了五十六件(臨摹的敦煌壁畫)。疑因年辰久遠,事情繁雜,或許八外公記憶有誤,他老人家當年應帶出來了62幅臨摹的敦煌壁畫。
3.    當年(1949年12月9日)與八外公和八外婆及滿孃搭乘同一架飛機從成都新津機場直飛台北松山(軍用)機場的杭立武先生到達台北之後,杭立武先生和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一起清理他老人家隨身帶出的78幅畫作,則發現其中只有62幅是臨摹的敦煌壁畫,另外的16幅畫作是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大風堂》收藏的古畫。
4.    愛畫如命的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之後遷居南美洲、並定居於巴西,還在歐美各地舉行多次畫展,直到1969年才兌現承諾,將這批62幅臨摹的敦煌壁畫  寄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5.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屬《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前負責人林政翰先生也確認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了62幅臨摹的敦煌壁畫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該院至今還珍藏這62幅臨摹的敦煌壁畫,並且感恩著名教育家、政治學家、策劃南運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的總負責人和第一大功臣、幫助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將62幅臨摹的敦煌壁畫運台的杭立武先生。

\

林政翰先生確認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62幅                                                         他臨摹的敦煌壁畫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1年9月21日

\

张大千 摹西魏敦煌壁画夜叉 108cm×74.8cm 绢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據我所知,八外公張大千先生1943年從甘肅敦煌回到成都,將他和子侄門人臨摹的敦煌壁畫留在他暫居的號稱 “川西第一叢林”的成都名剎昭覺寺,擬將來進一步修飾潤色後,再贈與國際著名學府四川大學。

\

张大千 摹北魏敦煌壁画三世佛178.6cm×97.1cm 四川博物院藏
1949年下半年,八外公和八外婆及三歲幼女張心沛女士(我們的滿孃)離開成都後, 因時局驟變就沒有再回過四川。

\

张大千  水月观音 布本设色140.8cm×144.5cm 四川博物院藏)
據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在她的大作《我父親張大千》(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3月出版)稱:
父親臨摹的敦煌壁畫有279幅留在家裡。那時,我們家多次搬遷,再加上成都的天氣陰冷潮濕,母親很擔心會霉爛損壞。 在大哥(心智)回家探親時,母親和他商量,“是不是把爸爸的畫捐給政府比較好? 如果霉爛或者丟失,我們會後悔的,那可是你爸爸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啊!” 於是, 母親和心智大哥就去四川省文化廳聯繫此事。

\

张大千 摹隋敦煌壁画菩萨像70.9cm×191.5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十一孃張心慶女士曾經説過,她手裡有《四川省博物館》出具的收據。
我沒有看見過十一孃掌握的《四川省博物館》出具的收據,也不知道它是否就是胖子 八家婆曾正蓉夫人接收的那張收據。

\

张大千 摹西魏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故事卷 局部 四川博物院藏
此外,據十孃張心瑞女士在她的《拾得珍寶------ 張大千長女心瑞藏品集》之 《珍藏的記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6月)稱:

\

张大千 摹北周敦煌壁画夜叉112.6cm×76.1cm 绢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上世紀1950年代初期,成都及其週邊地區奸匪盜賊四方蜂起,昭覺寺方丈定慧法師擔憂摯友張大千先生暫存寺內的那批敦煌壁畫的安危。 萬一如有不測,就無法向八外公 交待。 於是,定慧法師就囑十孃和蕭姨爹在《大風堂》門人王永年先生等的幫助下,把昭覺寺內的那批敦煌壁畫全部搬到成都草市街十孃家裡。

\

张大千 摹隋敦煌壁画藻井图案 四川博物院藏
成都氣候潮濕,私人家裡不便保存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及其子侄門人臨摹那批敦煌壁畫,1950年代初他老人家便授意家人將這批珍貴的藝術極品暫放川西博物館。

\

张大千 晚唐·十一面观音像 纸本设色125.9cm×61cm 四川博物院收藏
十孃張心瑞女士和姨爹蕭建初先生在時任川西博物館副館長、八外公的摯友、著名書畫大師謝無量先生的協助下,就將由存放在成都草市街的全部敦煌壁畫暫存於成都的 川西博物館 (後來易名為 四川省博物館)。

\

张大千 盛唐·观音菩萨像 绢本设色187.4cm×65.8cm 四川博物院藏
素來講究華夏文明中華禮數的十孃和蕭姨爹則恭請在成都的八外公的大夫人曾正蓉 (慶容)女士代表張大千先生家屬與《四川省博物館》辦理相關存放手續。

\

张大千 初唐·供养菩萨 绢本设色144.6cm×65.6cm 四川博物院藏
期間,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長子、我們的十舅張心智先生曾經由蘭州回成都探親。
1983年4月2日,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病逝於台北榮總醫院。

\

张大千 中唐·菩萨 绢本设色224.5cm×67.8cm 四川博物院藏
十舅張心智先生,十孃張心瑞女士,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和蘧舅張心玉先生分別在各自居住地政府的安排下,趕赴香港,意圖赴台奔喪,不果。
這四位長輩就在香港的酒店裡,隔海遙祭我們親愛的八外公張大千先生。

\

张大千 晚唐·伎乐天 绢本设色93.7cm×85.3cm 四川博物院藏
他們在閒聊之中,談及當年《四川省博物館》代為保存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臨摹的敦煌 壁畫,並且交有“敦煌壁畫保存收據”給曾正蓉夫人的舊事。
“收據?”,十舅張心智先生很淡定地説,“我都有一張收據。”
十孃張心瑞女士很驚奇,説:十哥,您咋個也有收據?

\

张大千 初唐·璎珞大士像 绢本设色190.3cm×85.5cm 四川博物院藏
十舅説,“那年(1952年底)正好我回成都探親,”,“因此,《四川省博物館》便 分別向八嬭(曾正蓉夫人)和我分別出具了相關的收據,兩份 收據所示的壁畫總數應當就是《四川省博物館》保存的敦煌壁畫總數。”

\

张大千 初唐·璎珞大士像 绢本设色191.7cm×84.5cm 四川博物院藏
這是十孃第一次聽説十舅也有《四川省博物館》出具的一份官方權威性 “敦煌壁畫保存收據”。
這段時間,十孃張心瑞女士和表妹蕭岱文女士有時與我聊天,擺龍門陣, 多次確認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1949年離開成都到台灣時,留在成都昭覺寺的那批臨摹的敦煌壁畫是先搬到她和姨爹蕭建初先生居住的草市街家。 後來,在《大風堂》門人王永年伯伯等的幫助下,交與《川西博物館》(後易名 四川省博物館)“暫存”。

\\

張心智先生 十舅張心智先生和十舅媽苑仲淑女士
 
其實,最簡單最權威的方法:恭請中國四川省博物館公開“存放”的過程和數量,以及該館出具給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家屬的兩份字據。
由於我孤陋寡聞,故而還沒有看到該《四川省博物館》公開發佈的相關信息。

\

張心智先生委託四川省博物館保存張大千先生臨摹敦煌壁畫125幅的收據 (一)

\

張心智先生委託四川省博物館保存張大千先生臨摹敦煌壁畫125幅 的收據  (二)
據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在她的大作《我父親張大千》(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3月出版)稱:
1962年,(四川省)文化廳通知我去辦理正式的捐贈手續,並頒發獎金(人民幣) 四萬元,明確説明,兩萬元給張大千的家屬和子女,另外兩萬元留給張大千歸國旅遊時使用。 但父親一直沒有回來,最後, 這兩萬塊錢也分給幾個子女了。
我相信十一孃所講的“獎金”是權威性的真實故事。
诚如著名张大千研究专家曹公度兄在其《无量世界—大千》一文中所慨:张大千“临摹敦煌”二年又余,他不仅把中国唐宋元以来色彩萎缩的艺术生命,用浓艳壮丽的色调线条带进了时代,更是对佛教艺术文化的另一种功德。而张大千临摹敦煌决不是一般意义的临摹复制,而是以他艺术家的眼界、理念、胸襟来提炼和重组敦煌壁画艺术,是他艺术生命的激情讴歌。这是张大千艺术魅力的光辉所在。我非常认可公度兄的这一独特的个人学术观点,用下列四幅组图进行横向对比说明,可证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这批“临摹敦煌”,对于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的传承弘扬,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张大千“临摹敦煌”本(对比图一)


\

敦煌壁画原迹(对比图二)

\

张大千“临摹敦煌”本(对比图三)


\

敦煌壁画原迹(对比图四)
 
蘿舅曾經對我們講,“爸爸和我們在國外的人都不清楚十一姐他們‘捐贈’敦煌壁畫的情況。”,“我們只曉得國內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分了一大筆獎金。”
表弟張之先先生和著名作家、研究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家族的權威專家王亞法先生講,1960年代初,北京國務院總理周公恩來先生親自批準,文化部部長齊燕銘先生宣佈: 為了表彰張大千先生捐贈其臨摹的二百多幅敦煌壁畫給國家(四川省博物館)的愛國 行為,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特別獎勵張大千先生人民幣四萬元,並且放出口風,只要張大千先生片紙隻字寫信講明這筆獎金的支用,滙到海外,或給親屬,人民政府即刻 照辦。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曾説,“我在大陸的子女連串發動信函攻勢,感謝人民政府的獎勵,但我們目前生活非常艱苦,極盼分潤這筆四萬元人民幣鉅金!
他老人家説,我給在大陸的子女回信絕無一字涉及此錢,只好盡力另外籌錢寄給他們!
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會商八外公在大陸北京的三夫人楊宛君女士和國內子女,先暫時支取這筆獎金的一半:人民幣兩萬元,具體分配如下:
張大千先生居住北京的三夫人楊宛君女士分五千元;居住國內(大陸)的七位子女每人分兩千元;居住四川成都簡陽洛帶的張大千先生的三哥張麗誠先生分得一千元。 剩餘的兩萬元留待張大千先生回大陸觀光旅遊支用。
十舅張心智先生名下分得的二千元,則交與其前妻魯慧敏女士(八外公的摯友魯大昌 將軍的養女),善良睿智的十舅張心智先生和十舅媽苑仲淑女士很大度地贊同此方案。
表弟張之先先生和王亞法先生都講過,我們的三外公張麗誠先生從分得的一千元中,  拿出數百元給其次子、我們的三舅張心銘先生。
三舅張心銘先生和三舅娘邵侶志女士則用那筆錢進行了江南逍遙遊,順便到江蘇無錫 三舅娘的家鄉去探親訪友,也算是享受了人民政府頒發的那筆獎金之恩惠。
我希望此拙文能夠給社會民眾及研究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學者專家一些參考作用。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捐贈給成都 《四川省博物館臨摹敦煌壁畫》之考證 補遺
晏良為   2021年10月1日

 
此拙文發表之後,感謝《大風堂》再傳弟子劉林寶兄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屬《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前負責人林政翰先生及時提供的一些反饋意見和補充內容。
 
綜合如下:
1.   國內外有專門研究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及子侄門人在敦煌的活動的著名專家學者,比如成都的李永翹先生,蘭州的某教授,台北的林政翰先生,上海的曹公度先生,等等。
 
2.   根據其研究成果可知,八外公是開發,保護,宣揚佛教文明最高峰的敦煌壁畫璀璨珍寶及其獨特藝術(與印度的佛教及其繪畫來自不同的淵源)的第一人,厥功至偉。
 
3.   八外公親臨敦煌石窟,觀摩學習,臨摹創新,為中華民族藝術別闢新境,開創《敦煌學》,實為海內外公認的研究《敦煌學》領軍人物。
 
 
4.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子侄門人臨摹的敦煌壁畫的總數應當在300幅左右,其理由:
 
A.   八外公離開敦煌,經蘭州返回四川,直至1949年12月9日離開成都到台北,期間繪有多幅臨摹的敦煌壁畫贈與友人。
 
B.   1949年11月,八外公首次在台北舉辦畫展,其中有多幅臨摹的敦煌壁畫。 展覽結束之後,那批畫作沒有帶走,而是暫放友人處。
 
C.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贈有三幅臨摹的敦煌壁畫給爸公張羣(岳軍)先生。 後來爸公張羣(岳軍)先生將這三幅臨摹的敦煌壁畫捐贈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D.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紀念八外公九十冥誕時,舉辦的《張大千九十紀念展》,包括二幅借自張氏家人的臨摹敦煌壁畫。

\

張大千九十紀念展書畫集 一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

敦煌莫高窟張義潮之女供養像 一1942年  大風堂  收藏

\

敦煌莫高窟張義潮之女供養像 二1942年  大風堂  收藏

\

敦煌天女散花  1943年   一  大風堂  收藏

\

敦煌天女散花  1943年   二  大風堂  收藏
 
E.    前些年辰,海內外藝術品拍賣會上,多次出現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臨摹的敦煌壁畫,其中有成品和半成品,也有粉本。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是名聞世界的一位傳奇人物,其生活也有一定彩虹般的迷惑性。 因此,我們不必拘泥於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子侄門人臨摹或者創作了多少幅敦煌壁畫。
 
再次衷心感謝社會各界藝林同道和親朋好友的鼓勵與支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