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歌盛唐——梅云堂珍藏张大千〈按乐图〉
时间:2023-11-14 10:18:50 来源:苏富比 作者:苏富比
霓裳羽衣歌盛唐——梅云堂珍藏张大千〈按乐图〉
高岭梅署签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
张大千 按乐图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四四年作
90 x 75.6 公分
高岭梅署签
签书︰
按乐图。大千八哥作精品。岭梅永宝之。
款识︰
甲申秋日青城山中作。大千居士张爰。
云璈锦瑟争为寿。岭梅老弟乙酉开岁百福,爰颂。
钤印︰「张爰」、「张大千」、「张爰」、「三千大千」。
展览︰
· 四川成都,成都大楼,〈张大千国画展览〉,一九四四年十月廿日至廿三日
· 香港,东方艺术公司,〈张大千国画展览:周甲声闻之寿〉,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五至二十日
· 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二日至十七日
· 马来亚,吉隆坡,语文局,〈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
· 马来亚,怡保,古冈州公会,〈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九日至十六日
· 马来亚,槟城,槟城博物院,〈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
· 泰国,曼谷,介寿堂及京华银行,〈张大千画展〉,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
· 泰国,合艾,客属会馆,〈张大千画展〉,一九六五年二月二日至八日
·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七日至五月二十三日
· 日本,东京,涩谷区立松涛美术馆,〈香港.梅云堂所藏张大千之绘画〉,一九九五年四月五日至五月二十一日
· 新加坡,新加坡美术馆,〈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二十七日
一九四四年成都〈张大千国画展览〉目次,本幅连同〈春灯〉、〈读画〉、〈采莲〉,定价六十万,倍数于其它作品
本幅刊载于一九四七年〈中央日报〉
本幅刊载于一九四九年〈今日画报〉
本幅刊载于一九五八年〈天星日报〉 © 梅云堂文献库
一九六三年本幅在新加坡展览时刊载于当地报纸 © 梅云堂文献库
著录︰
· 〈张大千国画展览目次〉,一九四四年十月,编号31
· 〈中央日报〉(上海,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日)
· 〈今日画报〉(一九四九年,第六期),页26
· 〈天星日报〉(香港,一九五八年三月十六日)
· 〈张大千国画展览:周甲声闻之寿〉(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五八年三月),目录编号3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三年三月),新加坡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三年六月),吉隆坡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三年十一月),怡保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槟城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四年九月),曼谷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画展〉(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一九六五年二月),合艾展品目录编号86
· 〈张大千的世界〉谢家孝著,(台北,征信新闻社,一九六八年初版),彩图1
· 〈梅云堂藏张大千画〉目录,高美庆编(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一九九三年四月),图版7
· 〈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的绘画艺术〉,高美庆著,〈二十一世纪〉,第17期 (一九九三年六月),页48、封底
· 〈香港梅云堂所藏张大千之绘画〉目录(东京,涩谷区立松涛美术馆,一九九五年),图版7
· 〈传统中国画风的国际化发展〉,巴东撰,刊于〈张大千在加州〉目录(三藩巿,三藩巿大学,一九九九年),页28
高美庆教授在〈梅云堂藏张大千画概说〉中称:
「此画以构图出奇制胜,犹如摄影取景,特写唐宫的一角。众乐工在龙纹画栋后奏乐,半掩半露。此种构图,已见于日本浮世绘,法国印象派画家亦曾受影响,而在中国绘画则属较新颖的尝试。此画初次展出时,备受赞扬,认为是开创了国画的新纪元。」
张大千、高岭梅在日本共赏东洋美人画©梅云堂文献库
四十年代中期,本幅悬挂于高岭梅成都家中©梅云堂文献库
一九四四年秋,大千偕家眷、门人寄居青城山中,某日因与夫人口角,负气离家,躲入成都小庙,遂得清净潜心创作,闭关数日,完成〈按乐〉、〈春灯〉、〈采莲〉、〈读画〉工笔仕女画四帧,自诩为得意之笔,遂喜笑颜开,主动归家。此番趣事,见载于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乃源自大千亲述,其中之〈按乐〉即本幅。
谢家孝〈张大千的世界〉中提到〈按乐图〉创作背景
是年十月,〈张大千国画展〉假蓉城春熙路成都大楼举办,上述四帧人物赫然陈其列,一经展出,回响热烈,陆丹林更盛赞其开创国画新纪元。展览目录中,此四帧定价为六十万圆,倍数于其它作品。一说展览时标为非卖品,众人求而不得,足证画家珍视之甚。
一九四四年成都〈张大千国画展览〉目次,本幅连同〈春灯〉、〈读画〉、〈采莲〉,定价六十万,倍数于其它作品
展毕,他将〈春灯〉奉予挚友张群,一九四五年岁始,又特摭宋代徐去非〈卷珠帘〉词意,题以「云璈锦瑟争为寿」,将〈按乐〉作为新年贺礼,持赠知音高岭梅。〈采莲〉或自存,今归四川美术学院,〈读画〉则未明去向,有说属海外私人收藏。
(左)张大千赠张群之〈春灯〉(右)四川美术学院藏〈采莲〉
从传世资料看,大千创作该题材工笔仕女组画惟二,两组尺幅相若,仅高度略有差异。另组绘制于一九四七年夏,其中〈读画〉易为〈婴戏〉,惜今仅知〈按乐〉属私人收藏,余者归属不详。
一九四七年作〈唐宫按乐图〉
一九四四年本中,流传可见之〈按乐〉、〈春灯〉、〈采莲〉构图皆机杼独出,人物既为主体,亦着意精细描划场景配置,复强调两者和谐交融之关系。据一九四七年本画家题跋,〈按乐〉乃忆写大风堂旧藏无款〈明皇按乐图卷〉,该卷描写唐明皇、杨贵妃宫廷赏乐之盛况,上具李东阳、张大千题跋,并钤张善子鉴藏印,可推知其早于四十年代已归大风堂,一九八三年由大千家属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风堂旧藏无款〈明皇按乐图〉卷,隔水具张大千题跋,一九八三年由大千家属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皇按乐图〉卷局部
〈三十六窟中唐画伎乐菩萨〉,收录于一九四四年出版之〈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
©梅云堂文献库
本幅未取原卷之全景,仅撷奏乐之一段,加以衍化。视线自开敞的竹屏投入宫殿,只见众女乐官正合奏乐曲。左侧二朱梁精绘巨爪飞龙,聚集焦点,诸乐官呈S型鱼贯席坐其间,箜篌、排箫、八角琴、横笛、云锣、檀板齐鸣,据案女子凝神静听,扣指轻和节拍。服饰、乐器、地毯等元素对原卷多有借鉴。另见大千临摹敦煌〈三十六窟中唐画伎乐菩萨〉,奏乐场景与本幅颇有相似处,或亦启发其创作。画家借梁栋、竹帘之障,营造出乐官、乐器且遮且露,勾人心绪之神秘感,赏心悦目,又教人如闻绕梁之音,盈耳不绝,如此巧思,实为中国画之创例。
若细看画面,梁柱左侧朱红覆盖之下隐现几案、地毯、衣裙痕迹,乃画家完成上述元素着色后,复将梁柱拓宽,使之呈上窄下阔,如此更符合透视比例,亦愈发吸睛夺目,彰显大千创作之严谨入微,可证此即祖本无疑。
四十年代初,大千远涉西陲,埋首石窟三载,勤力研习,对其人物画之演变发展影响深远,本幅即属显证。圆劲灵动之线条,厚重灿然之颜彩,无不昭示敦煌精神之启迪。诸女性体态腴健,衣饰华贵,既雍容,又不失「林下风度」,眉目尤为点睛之笔,顾盼生辉,唐人盛世风华毕现矣!
一九九三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梅云堂藏张大千画〉展览现场,右四即本幅©梅云堂文献库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