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艺术人生 >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六)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六)

时间:2023-04-13 14:39:47 来源: 作者:晏良爲

現在接著講蘿舅張葆蘿先生1982年3月返回美國的事情。

蘿舅舅還説, “我這次回來要住两個禮拜, 然后就要赶快回台灣去替换八嬸。爸爸已经安排八嬸在他的生日一過, 就回美國來陪三姐。”,  “總之, 爸爸要三姐和良為安心在這里耍, 不要急着回去。”。 

八家婆在八家公農歴四月初一生日的第二天就回到美國來了。

某日,蘿舅陪媽媽和我参觀《環蓽盦》的大畫室,并且講解相闗内容。

\

媽媽張心素女士和筆者 1982年3月 環蓽庵畫室    

蘿舅指着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這幀裝裱精緻的照片,説: “這是郎(静山)伯伯給爸爸拍的照片,爸爸很喜歡這張照片,特意譲我請人精心裝裱好,他老人家還在上面題詩一首,令我挂在畫室裡,随時都看得到。”

當時,我就請蘿舅把照片上的詩句逐句唸給我們聼,并且馬上記在筆記本裡,現抄録 於後:【墜鞭側帽,走馬長揪正年少。容易秋風,两鬢鬢蕭蕭一秃翁。急需行樂, 陶冩任教兒輩覺。吾愛今吾,獨有紅妝唤老奴。】

平時我都愛穿著休閒裝。

那天,為了請蘿舅帮我們拍照,我趕緊去换上西服正裝,并同媽媽張心素女士俩人抬着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墨寳【鶴夀】,幸福地留下與八家公在一起的寳貴影像。

\

媽媽張心素女士 一 攝於 環蓽庵畫室1982年3月

\

媽媽張心素女士 二 攝於 環蓽庵畫室1982年3月

\

筆者攝於 環蓽庵畫室 1982年3月

家公張善子先生奉國民政府委派,受國民政府林森主席、中國共產黨周恩來副主席、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許世英委員長諸公支持和贊助,1938年12月至1940年10月,由羅馬天主教中國南京教區于斌主教和比利時梅雨斯修士陪同,赴歐美謝賑,並且為中國軍民偉大的抗日衛國戰爭募得善款逾美金$20萬之鉅。

美國《紐約時報》1940年4月19日報導,中國畫家贈與(紐約)佛丹大學的禮物之文末,就提及(家公當時就已經)為中國義民募得善款美金$20萬。

\

張善子先生為中國義民募得善款美金$20萬美國《紐約日報》,1940年4月19日

中國《大公報》(香港版)1940年9月18日報導:在華盛頓時,美國大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幾次約他(畫虎名家張善子先生)到白宮茶會,並邀請藝術家和當今顯要參加,欣賞張氏作品,商談東方藝術。張氏更即席揮毫,山水花鳥,隨意所之,到會的多為激賞。但張氏本人覺得自己即席揮毫,沒有他的八弟大千來得快而且好,幾次寫信給國內友人陸丹林説:【要是大千能夠到歐美一行,把東方藝術,對國際宣傳,必能更加深入,因為大千藝術的能事,比我好得多。】這雖是張氏的謙話,不過實在説起來,也有【知弟莫若兄】之概。

1940年10月4日,家公張善子先生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中國抗戰的司令部、陪都 重慶,他多次對親朋好友、藝林同道,以及政府官員、媒體記者表達意願,“明年(1941)約大千先生一起,再到歐美宣傳和募款,爭取多給(國民)政府搞一些錢來救濟難民同胞,堅決打敗日本侵略者。”

家公張善子先生比八家公張大千先生長 17 嵗,又先出道成名,故而經常带領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去参加社會上朋友聚會或書畫兿術沙龍,引荐他结識社會各界名流前輩和兿術大家。因此,他們俩人的感情最好最深,張大千先生生前也經常深情地談及這些陳年往事,特别缅懐親愛的二哥,常常謙遜地説,“我的畫,都是二哥教導出來的”,“我的繪畫兿術之所以能够有此成就,實在是要感謝我的二家兄的教導!”,“我之所以能畫,全要感謝二家兄的教導。”。

弟兄情深,溢於言表。

而家公張善子先生亦對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推崇備至,所畫未完之作,均由張大千先生補景完成。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説,“二哥同我合作的畫,通常二哥先題跋,我再題款。”,“有時二哥要我先題跋,我才動筆。”,“總之,一切都要聽從二哥的安排吩咐。”

媽媽説,阿爸(即指 家公張善子先生)和爸爸(即指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合作的繪畫作品數不勝數,諸如:著名的《忠孝節義》(四德圖),《八駿圖》(春驄圖), 《十二金釵圖》(多幅),《羣虎嘯谷圖》,等等。

1935年重陽節,家公張善子先生因思念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在畫作上深情地題詩:“獨對良辰景物侵,茱萸遍插少年心。  懸知玉女峰頭月,照汝騎驢過華陰。  乙亥(九月)九日懷大千華山,適《十二金釵圖》裝成,附題於此,虎癡”,請看下圖。

\\

張善子先生:躡着腳步兒行 (十二金釵圖) 之三, 1936年版

\

張善子先生:羞答答不肯把頭抬 (十二金釵圖) 之十一, 1936年版

\

張善子先生:驀然見五百年風流孽緣 (十二金釵圖) 之七, 1936年版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羣虎嘯谷圖已己(1929)春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風雲際會》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忠心報國》(雙駿圖) 1937年初夏 蘇州網師園
國民政府林森主席寵題:寓意精深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忠孝節義》(四德圖)1937年初夏 蘇州網師園

《忠孝節義》(四德圖):忠心報國,孝道可風,節不可奪,義當勇為
\

張善子先生:《怒吼吧,中國》(羣虎撲日圖)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湖北宜昌

圖中繪有二十八隻猛虎撲向殘陽落下的西方(象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

\

張善子先生:《中國怒吼了》(雄獅踏日圖) 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湖北宜昌

媽媽張心素女士還説,家公張善子先生在家裡是大家長,不苟言笑,恩威並施,嚴格 治家。

家公的脾氣大,對家裡的人凶得很。只要違背了他的意愿,做了错事,家公就要罵人,有時還要挨打。所以,媽媽和舅舅及孃孃他們都很怕他老人家,敬而遠之。

家公在家裡面就是大家長,每個人都要聴他的,包括三家公,四家公,還有八家公。

其實我們都暁得“嚴之切,愛之深”的道理,家對家裡的人要求很嚴格,也是為了大家好。

八家公小時候偶因背書不熟,自己伸出手來被家公用戒尺打手心。有一次,八家公背漏了一個字,他的表姐謝舜華小姐,也是八家公的未婚妻,看八家公受宭,就暗自提醒了他一句,被家公發覺,連未來的弟妹謝舜華小姐一起打手心。打過之後,家公就抱着愛弟,拿起他被打紅的左手心,仔细看了又看,流下了眼淚。家公是被迫用家法来惩戒爸爸。這也是阿爸寛嚴治家,恩威并施的一個例子。

家兄晏良里先生在香港鳳凰衛視 2014年5月24 日全球播放的影片《我的中國心》 (一代虎癡 ------張善子)中, 就講述了這個故事。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也對朋友們講,“我二哥就是用‘黃荊條下出好人’來訓練我們幾兄弟。”,“小的時候,我沒有少挨他的訓斥。我很感激二哥的嚴格督導和管教。”

在蘇州網師園的時候,某日家公和八家公分別在自己的畫案旁作畫,不知道為啥子,家公説了八家公幾句,八家公不服頂嘴,家公脾氣大發,説:“你翅膀毛幹啦!”説罷,操起手邊的筆池扔過去,八家公便噤聲不語了。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脾氣就好,甚至有時候媽媽他們就是做错了事,他老人家也從來 不打駡他們。因此,媽媽和舅舅及孃孃他們都很喜歡八家公,樂於親近。

家公和八家公對外面的親戚朋友都好得很,眾口一詞恭維他們倆兄弟。

2017年6月,年近九旬高齡的十孃張心瑞女士耳聰目明,儒雅睿智,邊看拙文《張善孖張大千先生昆仲家族及稱謂簡圖》,邊講張氏大家庭的子姪輩排序的規矩:各房的小孩都混合在一起,男孩女孩分別統一排行,以出生年月日期的先後授予“排行”,所有堂兄弟姐妹都和睦親密。

我們的媽媽張心素女士在張氏家族女兒大排行“三”,被尊稱為“三姐”。四姨媽張心仁女士在張氏家族女兒大排行“四”,被尊稱為“四姐”。十孃張心瑞女士在張氏家族女兒大排行“十”,被尊稱為“十姐”。而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在張氏家族女兒大排行“十一”,被尊稱為“十一姐”,等等。

二舅張心禮先生在張氏家族兒子大排行“二”,被尊稱為“二舅”,也被尊稱為 “阿爸”,是張氏大家庭的“父親”。三舅張心銘先生在張氏家族兒子大排行“三”,被尊稱為“三舅”。五舅張心奇先生在張氏家族兒子大排行“五”,被尊稱為“五舅”。八舅張心儉先生在張氏家族兒子大排行“八”,被尊稱為“八舅”,九舅張心義先生在張氏家族兒子大排行“九”,被尊稱為“九舅”,等等。

十孃還講,“在張氏大家庭,只有四叔張文修先生的三位小兒子,即我們的三位小兄弟沒有排行。但是,我們家裡是沒有分彼此,一視同仁,大家一樣的親熱無間。”,“這是大家都曉得的事情。”

\

十孃張心瑞女士審閱筆者撰寫的家族資料 2017年6月攝於 表妹蕭岱文女士家   

事實上也是的確如此。我們五兄妹和其他表兄妹一樣,例如,表妹蕭岱文女士,同樣尊稱四外公張文修先生的三位小兒子:大舅張心怡先生,二舅張心廉先生,幺舅張心端先生,與其他有排行的舅舅們一樣親熱無間。

\

十孃張心瑞女士,表弟張為先先生,表妹蕭岱文女士,和筆者 2017年6月攝於 蘿舅張葆蘿先生家可以居 

\

孃張心瑞女士,表妹蕭岱文女士,表妹蕭柔嘉女士和筆者 2017年6月攝於 蘿舅張葆蘿先生家可以居 

\

十孃張心瑞女士,表妹蕭岱文女士,和筆者 2017年6月攝於 蘿舅張葆蘿先生家可以居 

\

十孃張心瑞女士,表妹蕭蓮女士及其夫君趙傑陸先生,筆者 2017年6月攝於 加州曼特瑞半島街邊 

表弟張之先先生是三舅張心銘先生的長子,表哥張築先先生是五舅張心奇先生的長子。

我們的表弟王亞法先生是著名的澳籍作家、研究張善子張大千家族的權威專家,其超級大腦就是包羅萬象的民國史海和張家典故之辭海,説起他的姨爹張心銘先生,也就是 我們的三舅張心銘先生,龍門陣就擺不完。

他們三兄弟擺起三舅和五舅的龍門陣更多更有趣,其中的經典故事就有:

早年在大上海時,有一次三舅張心銘先生悄悄溜去著名的《百樂門》舞廳跳舞,被三舅娘邵侶志女士獲知該信息後,趕到《百樂門》舞廳,大庭廣眾之下就將三舅活生生地扭著耳朵,從舞廳拖出來,直接回家認錯,自此不敢擅自行動。

\

表哥張築先(左),筆者,表弟張之先 2019年3月臺北

當年上海人的家裡除了馬桶,有時還用痰盂來大小便。

某次,五舅張心奇先生和三舅張心銘先生出去閒逛,又去舞廳逍遙,剛剛回家一進門,三舅娘邵侶志女士端起一個痰盂就連屎帶尿潑向五舅,説:五哥,這就是您經常帶心銘出去亂耍的報應!

我還想起了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巧勸三舅和三舅娘停止吵架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在重慶市中區陝西街三家公張麗誠先生開的《瓜子大王糖果店》(前面是商店)後面居家樓房的客廳裡,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幾位朋友正在擺龍門陣,住在二樓的三舅和三舅娘吵得不可開交,嚴重地影響了樓下客廳主客擺龍門陣。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實在忍不住了,走到天井裡,朝二樓窗戶喊,“樓上你們倆個吵架,把聲音降低一點,好不好?”

三舅和三舅娘果然立馬壓低了音量,沒有繼續吵架了。

大家都曉得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修養好,很難得發脾氣。他老人家沒有喊三舅和三舅娘停止吵架,而是委婉地請他們把聲音降低一點。這也顯示了八家公高超的説話藝術和無比權威。

廣州工作的家兄晏良里先生曾經公派常住香港。他在休閒時間,有時就到八家公的 摯友、沈蕙蒼公公處去看望他,擺龍門陣;有時也在其住地附近散步或者逛一些商店。某次他去逛一家書報雜誌的小店,居然看到店家在賣一些文化名流的書信,他就不經意隨手翻看了一下,竟然還有八家公寫給蘿舅張葆蘿先生的一些信札。

也許是親人之間的心靈感受,家兄晏良里先生認真仔細地看了看這些信札,主觀感覺是 八家公的真跡。於是他就跟小店的老闆講,他就住在附近,想買下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這些信札學習參考,希望老闆便宜一些賣給他。

結果,該老闆硬是把八家公的那些信札降價賣給家兄晏良里先生,但也花費了大哥一個 多月的薪資。

然後,家兄晏良里先生就把八家公的這些信札拿去請沈蕙蒼公公鑒賞。

當時沈公公看了之後,説:這些都是大千先生寫給葆蘿的信,涉及方方面面,並且提及社會朋友和家庭成員的若干事情,現在有的內容不宜公開。

沈蕙蒼公公還特別囑咐大哥,暫時不要把信拿給其他人看,也不要拿給徐伯郊公公看!

這些信札的相關內容,將來有機會再與親朋好友、藝林同道交流分享。

2012年10月5日,家兄晏良里先生(左四)應邀赴港,以嘉賓身份參觀 蘇富比與游藝堂合辦的《情義之交 ------ 游藝堂張大千書畫展》,喜遇 十孃張心瑞女士(右三),蘿舅張葆蘿先生(左三),澄舅張心澄先生 (右三),尕孃張心嫻女士(左二),表妹蕭柔嘉女士(左二,十孃的 二女兒),表弟蕭自明先生(右一,十孃的三兒),以及表弟張龍先先生 (左一,澄舅的二兒),並且合影於該畫展之展廳。

這幀“八人全家福”真是空前絕後的歷史紀念照片。

\

香港蘇富比與逰藝堂合辦《情義之交 ------ 逰藝堂張大千書畫展》 八人全家福2012年10 月5日    香港 

現在,這幀照片裡的四位長輩(尕孃張心嫻女士、蘿舅張葆蘿先生、澄舅張心澄先生和十孃張心瑞女士)先後重返無憂愁無病痛的天國,與張氏家庭早已生活在那裡的先輩親友團聚!

祝願天堂裡我們的祖先前輩和其他親朋好友平安喜樂! 

2017年6月,我從美東紐約飛到美西加州蒙特瑞半島,探望抱恙的蘿舅張葆蘿先生。

\

蘿舅張葆蘿先生和筆者

2017年6月6日  墙上挂着蘿舅母李協珂(雪珂)女士的肖像

同時,我每天都到表妹蕭岱文女士家裡去陪十孃張心瑞女士,聆聽她擺龍門陣。

表妹岱文每天要出去上班。十孃就給我大擺張氏家族歷史典故逸聞趣事,既有意義,也很有趣。

那陣,十孃張心瑞女士身體很健康,思維敏銳,記憶特強,對於親自經歷過的大小事情,過經過脈(四川方言:關鍵,重要之處)的地方都擺得很清楚明瞭,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

\

十孃張心瑞女士與筆者 2017年6月 攝於 表妹蕭岱文女士家 

我很珍惜這次從美東紐約到美西加州及俄勒岡州與十孃張心瑞女士和澄舅張心澄先生及澄舅母婉妮婭女士他們聚會的機會,可以再次當面聆聽他們擺談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張氏家庭的趣事逸聞。

1982年,有次在《環蓽庵》客廳,大家在一起擺龍門陣,談到巴西八德園的事情。八家婆徐雯波夫人説,阿嬭(指我們的家婆楊浣青夫人)的命好,就是運氣不好。

原先居住上海的家婆楊浣青夫人,也就是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敬重的二嫂,1962年8月,她和表弟段靖(小名聰聰)先生也是從上海赴港探親,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請其摯友高嶺梅公公安排,直接送他們去南美巴西,住在八德園,享受天倫之樂,頤養天年。

爸爸(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拜託朋友,想了好多辦法,1962年夏天才把阿嬭和聰聰他們接到巴西,讓阿嬭她老人家好享清福。大家都知道,阿嬭在巴西是家裡的“老大”,爸爸和我們大家都要聼她的安排,她想要做啥子,就非得做不可。阿嬭剛到巴西那陣,特別喜歡吃“雞翹”(俗稱 雞屁股)和雞蛋,她老人家 有時一次就要吃10多個雞蛋,又愛吃“雞翹”。阿嬭説,“雞翹”是雞身上的活動肉,營養成分好。大家都勸她老人家,“少吃一點雞蛋,不要吃‘雞翹’,多吃一些雞胸肉和瘦牛肉”。她不聽,照樣我行我素。大家都沒有想到,阿嬭她老人家享受的過度優裕生活反而引發她原有的心臟病突發,我們就趕緊把她送到醫院搶救,洋人醫生們也都沒有辦法,不幸於三天後撒手人寰,死在醫院。這就是所謂的樂極生悲。

其實,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一直很想把三家公張麗誠先生和三家婆蘿羅正明夫人接到巴西去享受天倫之樂,頤養天年;但三家公和三家婆始終申辦不到護照。嗚呼!

著名澳籍作家、研究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家族的資深專家、表弟王亞法先生多次説,“孫家勤伯伯也講過老太太(家婆楊浣青夫人)愛吃雞蛋和雞屁股的故事。”

 

(未完        待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