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张善孖研究介绍 >
晏良為:張善子張大千昆仲的宗教作品及與于斌主教的友誼 兼聊家族逸聞趣事

晏良為:張善子張大千昆仲的宗教作品及與于斌主教的友誼 兼聊家族逸聞趣事

时间:2023-02-07 10:08:34 来源: 作者:晏良為

張善子張大千昆仲的宗教作品及與于斌主教的友誼
兼聊家族逸聞趣事
 
晏良為 二零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美東紐約

 
一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率領家人遠赴南美之緣由和貴人于斌主教幫大忙
 
今天是農曆癸卯人人期待已久的春節佳節,恰好是星期日,特殊的日子。循例我就陪家裡已故的長輩親人擺龍門陣,家國情懷,思緒萬千。
 
斗室一壁掛著四代親人的照片和美國多地展出之《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展板。
 

\

家裡掛著四代親人的照片
先太公張懷忠先生和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先嚴晏偉聰先生和先慈張心素女士先室楊美坤女士

\\\\
\\\

大家也許還記得,從前在我們四川廣大地區,特别是在偏遠山區郷镇,很多家庭都是用"柴灶”來燒水,做飯。
 
我們的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在内江老家,就是用“柴灶”來燒水,做飯。  她老人家從小就教育先外公、先三外公張麗誠先生、先四外公張文修先生、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阿爸(二舅)張心禮先生、先慈張心素女士、先三舅張心銘先生、先四姨媽張心仁女士、先五舅張心奇先生、先八舅張心儉先生、先九舅張心義先生、先十舅張心智先生、先十孃張心瑞女士等舅舅孃孃“燒火要空心,做人要忠心。”, “吃得虧,打得堆(四川方言的意思 “敬老尊賢,忍讓寛容,平易親近男女老幼,團结友愛三教九流,各行各業,各黨各派,逹官貴人,庶民百姓,四海之内皆兄弟,共創和諧社會”的意思)”, “凡事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要為别人着想,多作奉献,這様子做事才盡可能週全完美。”。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雖然靠鬻畫養家糊口,但他們昆仲是最不吝惜筆墨,最大方的兩位畫家。 對於境況欠佳或者急需金錢周轉者,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贈與諸君的書畫,故意不題上款,就暗示送給朋友轉手去賣,兌換現金!這也顯示出先外公和先八外公昆仲重情重義、令人尊崇的品格!
 
 
换句話説,我們用"柴灶” 來焼水,做飯,木柴放在爐膛裡,一定要架空,這様子空氣才流通,木柴就會充分燃焼,爐火也就很旺盛和强力。  同様的道理,我們做人一定要忠心,熱誠寛容,豪爽俠義,整個社會就會和諧進步,皆大歡喜。
 
 
“不管您今後做啥子,當天大的官,發天大的財,”,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强調,“第一都先要學會作人,要有良心,要講‘操行(道德的意思)’。  我們要把逹官富賈,先生(老師)郎中(醫生),販夫走卒,街坊鄰居都要當成我們的好朋友。 這才是我們作人的本份。 ”。 一句話,她老人家教導我們“不管啥子人,都要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逹而逹人”。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 還以身作則,教育後軰。 每當有叫化子(乞丐)到家門口来要飯,她老人家都要吩咐家人拿大碗盛飯,多夾點菜给他們。  先太婆説,“别人到我們家来(討飯), 是看得起我們, 是主(耶稣基督)派他来的。  這是我們的福份。”,“别人接了我們的飯,説明我們才硬是有緣份。”。
 
有一次,先太婆曾友貞夫人看見來要飯的叫化子衣不蔽軆,她老人家一陣心酸,立馬就掉下眼涙,赶緊把身上僅有的两件衣服,脱了一件給叫化子穿上,還喊家裡的人趕快再去找幾件衣服給叫化子。
 
 
我們的先太婆曾友貞夫人真正是天下最偉大的母親之一。

\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
 

 \

先太婆曾益(友貞)夫人的傳世佳作《耄耋圖》 台北《摩耶精舍》
1982年春,有一天在環蓽庵客廳,一家人就閒聊一些陳年老龍門陣,其樂融融。
 
先慈張心素女士對先八外婆先徐雯波夫人和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説:“五十年代初,爸爸(指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拖家帶口,帶領一大家人,還有貓、犬等,遠走人生地不熟的南美阿根廷,負擔好重啊!”
 
“三姐(指 先慈張心素女士),妳不曉得。”,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爸爸帶領我們一家人到阿根廷,還是阿爸(指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顯靈,他的好朋友于斌主教幫的大忙,恩情大得很。”
 

\

于斌樞機主教
“啥子?”,先慈張心素女士很驚詫不已,“阿爸顯靈?”。
 
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看見先慈和筆者渴望知悉其中詳情,便對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那妳就擺給三姐和渝安(指 筆者)他們聽嘛。”
 
這裡需要向大家説明相關情況。
 
先慈張心素女士在她三歲時便失去母親,先外公張善子先生作為張氏大家庭的頂梁柱,為了張氏大家庭的生計和社會革命活動,長年奔波在外,就無法照顧失母的幼女,便將先慈留在親愛的先太婆曾友貞夫人身邊,讓先慈與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十外公張君授先生一起都由先太婆曾友貞夫人撫育培養。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很關愛這位講究忠孝禮數,遵循尊老愛幼,刻苦讀書習字,做事主動勤快,乖巧懂事明理的長孫女;稍長,先慈便幫著帶弟弟妹妹,漿洗衣物和打理家務。
 
先三外公張麗誠先生,先四外公張文修先生,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十外公張君授 先生也都很喜愛和關照這位三姪女。先慈在張氏大家庭的女孩輩,大排行“三”。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賜贈其玉照給先慈張心素女士 一九八二年元月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對先慈張心素女士説,“三姐,反正我們也沒有事要做,我就慢慢 擺給你們聽。”,“要是有漏掉的地方,協珂就補充哈。”
 
於是,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就開始擺當年他們如何從香港遠赴南美阿根廷的經過。
 
如有需要的地方,筆者也會酌情添加説明。
 
1949年12月初,大伯伯,就是先爸公張羣(岳軍)先生幫忙,讓爸爸(指 先八外公 張大千先生)和我,還有滿妹(指 先滿孃張心沛女士)三個人從成都新津機場坐飛機到臺北。
 
我們沒有想到飛機到了臺灣新竹機場,就不繼續飛了。 當時真是急死人。
 
我們一家三個人就只有跟其他人一樣,坐火車到臺北。
 
火車上的乘客很多,天南海北各種穿著打扮的人都有。
 
幾位年輕的軍人上了火車,坐在我們的傍邊,用四川話擺龍門陣,隱隱約約地還提到“張大千”三個字。
 
爸爸同他們點點頭,表示打了招呼,沒有講更多的話;我抱著滿妹,朝著這些年輕人 笑了一下,沒有開腔(四川方言:説話)。大家心裡都有事,不曉得下一步咋辦?
 
看到一位列車員推著服務小車過來,“爸爸,”滿妹突然喊,“我要喝水。”
 
爸爸馬上對列車員説,“泡杯茶。”
 
然後他就望著我,讓我付茶錢。
 
爸爸隨身帶有一根空心竹棍,當手杖用。 其實它裡面塞滿了上個月爸爸離開臺灣飛回成都來接我們時, 高(嶺梅)伯伯塞的美鈔,以備不時之需。 真是“棍裡錢坤”。
 
當時我身上也帶有一些美鈔,就是沒有一分錢的臺幣。 好尷尬喲。
 
這時,一位年輕的軍人立馬順手就幫我們付了茶錢。
 
爸爸趕緊向他説,“多謝,多謝!”
 
“不要客氣,”這位年輕的軍人説。
 
他的幾位朋友都附和著説,“我們都是四川老鄉,從成都隨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 “我們上車後一看到你的大鬍子,就曉得您是張大千,鼎鼎有名的大畫家。”, “等一會,請您老人家給我們簽個名,作個紀念。”
 
我也對他們表示感激,説:“謝謝了哈。”
 
爸爸還説,“今天結識各位,無上榮幸。”,“簽個名字太不夠意思。 請你們每一位都把姓名和地址開給我,等我到了臺北,給你們每人都畫一幅畫。 這也是我們的緣份嘛。”
 
我們到了臺北後,爸爸就給這幾位年輕朋友每人都畫了一幅畫,實踐了他的諾言。
 
“阿爸(指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爸爸都是有情有義的人,有口皆碑。”先慈張心素 女士説,“中國古人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接著講。
 
我們在臺北沒有住好久,爸爸就帶我和滿妹去到香港。 他老人家心裡還記掛著四川的 一大家人。
 
香港那裡的朋友熟人多,爸爸很快就跟成都的六哥(指 先六舅張心德先生,又名比德)和蘿蘿(指 先蘿舅張心一先生,又名葆蘿)他們,還有十姐(指 先十孃張心瑞女士,又名拾得)取得了聯繫。
 
爸爸先寫了一封信,讓蘿蘿到北京去找徐(悲鴻)伯伯幫忙,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徐伯伯負責蘿蘿的食宿,並轉請張仃伯伯暫時安排蘿蘿到張伯伯的工藝美術班學習。
 
當時,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還補充説,“蘿蘿離開大陸之前,還為北京天安門城樓上的兩幅大標語出過力。”
 
“協珂,妳剛才説蘿蘿出了啥子力?” 先慈張心素女士沒有聽清楚,便問道。
 
“三姐,爸爸他們帶著滿妹(張心沛女士)離開成都以後,蘿蘿和澄澄(張心澄先生),尕妹(張心嫻女士),滿滿(張心夷先生)和大阿烏(張承先先生)幾個人住在成都太和場,蘿蘿是最大的娃兒,沒有工作,只曉得吃飯。爸爸就從香港寫信來,叫蘿蘿到北京去找徐(悲鴻)伯伯。”,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説。
 
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接著説,“蘿蘿拿著爸爸的信,到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找到徐伯伯。他馬上就給蘿蘿安排了住處,吃住都管,大家的心裡也就踏實了,放心了。”
 
徐(悲鴻)伯伯還請中央美術學院的張(仃)伯伯幫忙,他也是爸爸的一位好朋友,就把蘿蘿安排到他教學的那個中央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班當插班生,跟著其他學生一起上課。
 
蘿蘿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北京天安門城樓上那兩幅大標語的製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三姐,妳説蘿蘿是不是出過力去寫大標語?”,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笑著問。
 
先慈張心素女士説,“啊,我們過去都沒有聽説過蘿蘿還有這本經。”
 

\

中國北京天安門城樓
 
 
先八外婆先徐雯波夫人馬上接著講。
 
爸爸又寫信要澄澄(指 先澄舅張心澄先生)、尕妹(指 先尕孃張心嫻女士)、滿滿(指 滿舅張心夷先生)和十哥(即 先十舅張心智先生)的長子大阿烏(指 表弟張承先先生,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長孫),趕緊到上海阿嬭(指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的夫人 楊浣青女士)處。
 
於是,八嬭(指 先胖子八外婆曾慶容夫人)讓十一(指 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和十二 (指 先十二孃張心裕女士),還有一位女傭人,護送澄澄、尕妹、滿滿和大阿烏四個娃兒到上海阿嬭處,住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南下廣州,等待時機,再赴香港。
然後,他老人家還分別寫信給四川的六哥夫婦和北京的蘿蘿,讓他們速到廣州,再設法 接他們去香港。
 
阿嬭攜帶八姐(指 八孃張心嘉女士,又名嘉德)也到過香港,跟爸爸見了面。
 
阿爸1940年10月20日逝世以後,爸爸就擔負起照顧阿爸遺族的責任,對阿嬭很尊重。
 
阿嬭勸說爸爸馬上跟她們一起回大陸,還説:人民政府歡迎您!
 
爸爸婉拒了阿嬭的説項,表明態度:絕對不會北返大陸。
 
於是,阿嬭母女就離開香港,返回上海。
 
爸爸拜託香港的朋友們幫忙把澄澄他們四個娃兒帶到香港。
 
那陣香港和澳門自由來往,兩地的中小學生經常互相交流訪問或者遊玩,非常方便。
 
有一位朋友陳伯伯是香港某學校的老師。  他經常帶領他的學生到澳門遊玩。
 
爸爸托廣州的朋友買了港澳中小學生常穿的校服,將澄澄、尕妹、滿滿和大阿烏打扮成香港學生的模樣。
 
過了不久,陳伯伯又帶了他的學生到澳門遊玩。
 
回程的時候,他就將澄澄、尕妹、滿滿和大阿烏混雜在他的學生羣,帶進香港,交給了我們。
 
“對頭(四川方言 的確如此),”先澄舅張心澄先生插話,“陳伯伯就是這樣子把我們四個娃兒帶進香港的。”。
 
先八外婆説,這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差一點澄澄他們四個娃兒進不了香港。
 
那陣中國在打韓戰。 
 
中國大陸搞啥子“抗美援朝”。 學生娃兒滿嘴都是“打倒美帝國主義”,“打倒美國鬼子”的口號。
 
從澳門進入香港的移民局,是英國警察站崗。
 
尕妹看見牛高馬大的英國警察,分不清楚是哪國人,馬上舉起小手,大聲對著英國警察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打倒美國鬼子”。
 
當時就嚇得澄澄不得了,馬上用手去捂尕妹的嘴,不讓她繼續喊。
 
幸虧尕妹那陣還不會講粵語,是用四川方言喊的口號,英國警察聽不懂。
 
陳伯伯趕緊去圓場,對英國警察講,她説您長得威武帥氣,揮動小拳頭向您致敬。
 
英國警察聽了陳伯伯的翻譯,很開心,還對尕妹揮手致謝。 真是很滑稽。
 
良為 註:
1981年12月份在紐約,先慈張心素女士與先尕孃張心嫻女士擺龍門陣時,尕孃就給 我們講了這段小插曲和其他的趣事。
 
蘿蘿在1950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星期天到了香港,運氣好得很。
 
過了一陣,六哥比德和六嫂也來到香港。 六哥聰慧、有天賦,是爸爸作畫的好幫手。
 
可惜的是,六哥到了阿根廷不久,染疾逝世。
 

\

先六舅張比德先生之墳墓    一    1921年8月11日- 1953年7月23日

\

先六舅張比德先生之墳墓    二    張大千先生題墓碑:亡姪張玉比德之墓  1921年8月11日- 1953年7月23日    1954年3月立
 
 
那陣爸爸還很想十哥也能夠到香港來,可惜聯絡不到他。 十哥也是畫畫的天才。
 
六哥和十哥都在甘肅敦煌幫爸爸當過助手,是《大風堂》畫派的得力幹將。
 
爸爸對所有的侄兒姪女和子女都很愛,但他老人家最愛的姪女就是三姐,鍾愛的女兒就是十姐,最讚賞的侄兒就是六哥。 這是大家都曉得的。
 
先慈馬上就補充説,“其實爸爸也很愛嘉德和四姐(指 先四姨媽張心仁女士)。”
爸爸還公開對親友説,所有的女兒中,滿妹(先滿孃張心沛女士)是最漂亮,十一 (指 十一孃張心慶女士)從小就精靈,最有心機。
 
“妹妹(指 小孃張心聲女士)才是最漂亮,”先滿孃張心沛女士謙虛地説。
 
因此,爸爸在1952年寫信給十姐,要她馬上就到廣州,他老人家會想辦法接她到香港。
 
十姐接到信,就帶著她的大女兒(即 表妹蕭岱文,又名小珠)到了廣州,住在酒店。
 
這裡還發生了一個烏龍故事。
 
某天,有一位男士找到十姐,問她是不是“姓張”,“張大千的女兒”?
 
當時廣州的社會環境比較亂,十姐又帶著週歲多的女兒,膽子小,深怕遇到騙子或者 壞人,就謊稱“姓蕭,不認識張大千。”
 
那位男士立馬道歉,説:對不起,認錯人了。 然後,他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隔了兩天,十姐看到沒有任何動靜,擔心發生意外,就帶著女兒趕緊回到四川成都。
 
後來爸爸講,那位男士就是他專門拜託到廣州去接十姐母女的朋友。
 
十姐母女就此錯失馬上就可以到香港來跟我們團聚的好機會。
 
去年(1981年)十姐他們到美國來探親,住在蘿蘿的家《可以居》。
 
我們擺龍門陣時,十姐也證實了這件事,自認“運氣不好。”,懊悔不已。
良為註:
前幾年,我在表妹蕭岱文女士家裡,先十孃張心瑞女士也給我擺了這段插曲。
 
先八外婆繼續講,這麼多親人歡聚在香江(香港),爸爸和我們大家都很高興。
 
那陣外人看爸爸很滿意香港的生活。
 
其實,爸爸心裡憂愁得很。
 
兵荒馬亂的時候,大家的生活都很不容易。 爸爸的畫也賣得很少,經濟很拮据。
 
加之,政治環境變化不測,爸爸覺得香港、臺灣、日本和印度都不是久留之地。
 
1952年夏天,爸爸就同自臺灣來香港探望我們的九叔(指 先張目寒公公)講了:決定舉家遠遷南美避秦,潛心深思作畫留世,西方世界宣揚國畫,中華藝術發揚光大!
 
先慈張心素女士插言應聲,説:“目寒叔叔和紫虹阿姨對爸爸的支持和幫助很大。”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接著説,“對頭(四川方言:的確如此)”。
 
九叔很讚賞爸爸的卓識遠見、雄心壯志,並且勸說爸爸的摯友們大力支持我們。
 
爸爸知道去南美打拼,一個人孤身奮鬥,必定會很困難。
 
因此,他老人就去動員在香港和台灣的門人弟子,希望有人響應他的號召,大家一起去 奮鬥。 可惜,那陣(四川方言 當時)沒有一個人願意跟我們一起走。
他就很懷念族侄張旭明先生,説,“要是旭明在,一定會義無反顧地跟我們一起走。”
 
這裡指的族侄張旭明先生,內江人,先外公和先八外公都很栽培和器重的繪畫天才,也是《大風堂》入門弟子。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遊黃山歸來,特請徽州胡開文墨店專製的黃山紀念墨錠,其墨面“蜀人張善孖與弟大千姪旭明吳生子京慕生泉淙同遊黃山時年辛末秋九月也”。  鈐印二枚: 虎  公。
 
先嚴晏偉聰先生生前多次對親友講述,並且公開著文讚譽先表叔張旭明先生聰慧勤奮,刻意新羅,仿作可以亂真。 可惜他死於抗戰流亡之中,不然必是繼承大風堂畫派的 一員大將!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遺容

\

先嚴晏偉聰先生:沉浸翰墨憶先師 《大成》第二三三期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我不信教,只曉得心要善。”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信仰佛教,其作品常署和鈐印:大千居士。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蟬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仿石濤山水
 
早年他在北平(北京)重金買入的古畫《韓熙載夜宴圖》上鈐印:南北東西只有相隨 無別離。
 

\\\

為了籌款移民南美,爸爸被迫出讓了最寶貴的兩幅古畫:董源的《瀟湘圖》和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爸爸對接手的書畫商朋友提出了兩個條件:1. 這兩幅古畫都是中國的國寶。老兄今後只能轉讓給中國人,絕對不能轉售給外國人。 2. 我急需錢,請交付現金美鈔。
 
這位朋友當面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爸爸的兩個條件。
 
稍後,歐美東南亞若干外籍書畫商和博物館接觸這位朋友,洽談用數倍的價錢來購買 這兩幅古畫。
 
這位朋友堅持自己對爸爸許下的諾言:婉拒所有外籍書畫商和博物館的割愛請求!
 
爸爸經常對我們説:這就是我們中國人“重諾輕金”的高貴品質和崇高氣節!
 
後來這兩幅古畫輾轉回流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舉世矚目的鎮館之寶。
 
爸爸對我們講,這兩幅古畫回流到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反正留在中國人手裡, 我就很高興和放心。
 
我們現在移民南美的錢有了,去哪個國家呢?
 
爸爸心裡沒有數,只有跟高(嶺梅)伯伯和其他幾位好朋友商議,請教他們。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一天高(嶺梅)伯伯興沖沖地來家。
 
“八哥(即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他一進門就喊,“有好消息。”
 
高(嶺梅)伯伯説,天主教南京教區于斌主教獲得信仰天主教的南美國家阿根廷政府的授權,協助來港的中國難民一百戶天主教家庭移民該國,不管每戶家庭有多少成員。
 
與此同時,臺灣的國民政府也撥款四萬美元資助于斌主教協助中國難民的移民計劃。
 
“我又不是天主教教徒,”爸爸很淡定地説,“沒有到阿根廷的資格。”
 
“令慈曾友貞夫人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高(嶺梅)伯伯説,“二哥善子先生是于斌主教施洗皈依天主教的。 你們張家就是典型的天主教家庭。”
 
爸爸説,“那就拜託四弟(即 高嶺梅先生)去問一下,是否可以辦移民到阿根廷。”
 
高(嶺梅)伯伯庚即就去會見了于斌主教,説明了爸爸的情況。
 
于斌主教是阿爸的好朋友,施洗阿爸皈依羅馬天主教;他們一起到歐美謝賑;阿爸過世之後,于斌主教主祭,天主教重慶教區尚惟善主教主持彌撒及安葬禮。
 

\

《大公報》(香港版), 1939年7月10日
 
 
1939年雙十節,美國芝城安良工商會購張善子先生所繪巨虎《虎踞龍蟠》,捐國幣 一萬元,直接匯寄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支持抗戰。
 

\

張善子先生與美國芝城安良工商會及僑社領袖合影 1939年雙十節美國芝加哥

\

張善子先生所繪巨虎《虎踞龍蟠》 1939年雙十節 美國芝加哥

\

名畫家張善子前在繪虎一幅,由(廣東)南順同鄉會購去,售資一萬元, 匯交賑濟委員會,捐作賑濟之用。 茲悉美國金城抗日救國會,近又將張氏所繪之虎購去,售資計八千四百九十七元五角,匯寄振委會,仍指定作救濟義民之用。
《大公報》(香港版) 1940年6月24日

\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追悼會 尚惟善主教親主大禮,于斌主教致演說詞
1940年11月16日 重慶林森路中央公園側百貨業公所
 
此剪報照片說明:
 
雷鳴遠司驛西歸:雷鳴遠司驛於戰事中救護難胞甚具熱忱,今茲西歸,薄海同欽
雷鳴遠氏生前遺物,紀念陳列
張善孖先生喪禮:藝術大師張善孖 ,適自海外募欵歸來 ,遽歸道山 ,張氏於國外以名畫呼籲美人士援助中國 ,多有策應, 上爲張氏遺容 ,下爲張氏其與遺作
《怒吼吧,中國》合影。
 
遺容栩然如生,此一代藝人從此長埋下地,深令國人黯然。 
 
張善孖遺孤於喪禮中,答謝中外來賓:(右起:長女婿晏偉聰,長女張心素,次女張心嘉,次子張心一)
 
國際友人 梅右絲(梅雨絲)神父 亦來致哀,由張大千氏陪同招待。
 
 
于斌主教聽説爸爸有意移民阿根廷,非常支持,當面就請教會的高思謙神父幫助辦理 我們全家人移民阿根廷的相關手續。
 
高思謙神父很快就幫助我們全家人辦好了移民阿根廷的所有文件。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題署: 一千九百五十一年聖誕節 為益齋副主教供養 蜀郡張爰大千謹繪
 
 
然後,爸爸單槍匹馬,還有幾位朋友,先坐飛機到阿根廷,打前站,尋找住所,準備 接待後續到來的全家人。
 
很快我們全家人就浩浩蕩蕩地搭乘郵輪離開香港,奔向遙遠的南美阿根廷。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老天爺保佑!
 
我們全家人能夠移民到阿根廷,後來又搬遷到巴西,都是阿爸顯靈,于斌主教幫大忙。
 
有一年,供職國府交通部的于潤生先生,從臺灣來巴西聖保羅出差,邀約國府駐聖保羅于總領事,兩個人一起到八德園來拜訪爸爸。
 
爸爸高興得很,説:我能來巴西,有位貴人,也姓于! 就是于斌主教。 三個“于”能碰在一起就好了。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講完先八外公張大千率領家人移民南美阿根廷的艱難過程,更加尊崇和緬懷他老人家!
 
二 溫馨幸福的張氏昆仲家族
 

 \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慈張心素女士及幾位弟弟妹妹攝於 浙江 嘉善  1932年夏( 遷往 蘇州網師園 之前)

\

良為 註:此照片中的四位長輩先後仙逝,悲傷之情,難以言表。
 
先八外公對先慈從小就特別關愛,視如己出。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對弟妹們都很友愛照顧,特別和聰慧繪畫天賦極強的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兄弟情篤,從來就沒有分過彼此。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英年早逝,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就承擔起照顧先仲兄張善子先生遺族的責任,一直關照先外婆楊浣青夫人和全家,視我們五兄妹為他自己的親生 “外孫”。 他老人家給家兄晏良里先生取小名“渝生”,也給筆者取小名“渝安”。
 
張善子先生對幾個兄弟都很友愛都很闗心,但是他更加疼愛和栽培學畵的八弟張大千 先生。  張善子先生經常带領張大千先生去参加社會上的朋友聚會或書畵兿術沙龍, 引荐他结識社會各界名流前輩和兿術大家。 因此,他們俩個人的感情就最篤深。張善子先生的很多畫作,都由張大千先生補景,成為兄弟合作名畫,例如,著名的國畫巨製 《八駿圖》,《忠孝節義》,等等。  張大千先生生前也經常談及這些陳年往事,特别缅懐親愛的二哥,常常説,“我的畫,都是二哥教導出來的”,“我的繪畫兿術之所以能够有此成就,實在是要感謝我的二家兄的教導!”,“我之所以能畫,全要感謝二家兄的教導。”。  弟兄情深,溢於言表。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與筆者通電話或者擺龍門陣,都是慈祥地 自稱:家公(即 外公)和家婆(即 外婆),非常親切。
 
當年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住在加州《環蓽庵》,幾乎每天都要同在臺灣的先八外公和先八外婆通電話。 有一天,先八公從臺灣打電話來跟我們擺龍門陣。 他老人家突然問,“心素,阿爸和我放在内江老家的那些東西還在不在?”
 
先慈連忙说,“在,在。 爸爸,您和阿爸的那些東西都在,没有人動。”
 
先八公就説,“妳回去以後,要到内江去看四叔(指 先四外公張文修先生),順便去拿幾幅阿爸和我的畫。 我曉得你和偉聰身軆都不好,需要的時候,我隔得逺,有時候就來不及,我們的畫也可以臨時救點急。”。
 
先慈馬上说,“謝謝爸爸。  您和阿爸的那些東西還是放在四叔那裡要保險些。”
 
然後,他老人家説,“妳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哈得很(四川方言 很傻)’,不曉得要東西。”
 
先慈回答说, “爸爸, 我不‘哈’,曉得爸爸是闗心我,為我和偉聰好。”
 
先八外公就笑着説, “曉得就對了。妳還不‘哈’? 那妳就該去拿噻。”。
 
住在環蓽庵的時候,有一次,先八外公在同我通話時, 他老人家還特别叮嘱我:“渝安,你要經佑( 四川方言‘照顧’的意思) 好媽媽。”
我赶緊説,“(八)家公,我曉得經佑好媽媽。”
 
電話那頭傳来他老人家爽朗的笑聲,對旁邊的先爸公張羣先生講,“我這個外孫懂事,聼話。”
 
先八外公還問我,“渝安,你要啥子就講,家公去跟你買。”
 
這些對話充分體現了先八外公對先慈和我們全家無微不至的闗愛與幇助。
 
張氏家族的長輩和表哥表姐及一些年齡稍長的表弟表妹皆知這個事實。
 
至今有的張家長輩和表兄弟姐妹們現在都還以“渝生”或者“渝安”稱呼家兄良里或者筆者。 當年先尕孃張心嫻女士在紐約與我們在一起時,就尊稱先慈張心素女士為 “三姐”,喊我為“渝安”。 例如,先阿爸(二舅)張心禮先生和先嬭嬭(二舅娘)羅熾雲女士的長女、七姐張紹敏女士稱呼家兄良里為 “渝生哥”;次女、八妹張泉先 女士則稱呼筆者為“渝安哥”,她的女兒文懿小姐則稱呼我為“渝安舅”。
 
 
三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與先嚴和先慈及家兄和筆者住在重慶曉莊的日子
 
先嚴晏偉聰先生和先慈張心素女士經常都對我們講,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每次到重慶,總是住在環境優雅,花木水石俱佳,風景旖旎的楊家坪“曉莊”(1949年後,易名為“西區公園”),并且也要安排先嚴和先慈帶上我們兄妹幾人一起到“曉莊”住,陪他老人家,隨侍左右,聽他老人家擺龍門陣,看他老人家畫畫,濃濃親情,其樂無窮。
 
住在“曉莊”這段時間,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多次賜贈佳作給先嚴和先慈。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賜與先嚴晏偉聰先生 
《寒枝白頭》庚辰(1940)冬日重慶楊家坪曉莊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為三姪女張心素女士畫像 1940年10月重慶曉莊
先慈遺傳了先外公張善子先八外公張大千昆仲天性善良和熱愛生靈的品性,她從小喜歡貓狗之類的寵物,特別鍾愛蘇州網師園的虎兒。
 
先慈張心素女士一直都很懐念不幸於1937年“七.七”事變後死去的虎兒。
 
先慈每次對我們兄妹或者親朋好友講述虎兒的故事,都要難過掉涙,反覆强調虎兒真的很乖,頗有靈性,重感情,聼話懂事,值得我們大家永逺愛祂,想念祂。
 
庚辰(1940)11月,處理完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的葬禮之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在曉莊特别賜繪佳作《猫與萱草》給先慈,籍以寬慰先慈對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虎兒的懷念。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賜贈三姪張心素女士
《猫與萱草》 庚辰(1940) 初冬重慶楊家坪曉莊
蜚聲國際的著名美國華府沙可樂美術博物館東方藝術部主任、書畫鑒賞家 / 評論家傅申教授策劃主辦了《張大千:血戰古人(Challenging the Past  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即 《血戰古人 ------ 張大千回顧紀念展》,1991年11月 美國華府沙可樂美術博物館,並且在此書中專門介紹了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摹仿朱耷 (八大山人)筆意賜贈先慈張心素女士的這幅《猫與萱草》。

\

《張大千:血戰古人(Challenging the Past  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展覽 1991年11月 美國華府沙可樂美術博物館
該《血戰古人 ------ 張大千回顧紀念展》展覽於1992年4月5日從華府移至紐約市曼哈頓公園大道725號(725 Park Avenue, New York, NY 10021)亞洲協會繼續展出。
 

\

先嚴晏偉聰先生和筆者纽约曼哈頓公園大道與76 街交匯處的725號亞州恊會外當時該會正在擧辦《挑戰古人------ 張大千纪念回顧展》  1992年7月
 

\

纽约曼哈頓公園大道與76 街交匯處的725號亞州恊會内 1992 年7月
 
展廳門外橫掛的匾額:
 
Challenging the Past  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

\

先嚴晏偉聰先生和筆者1992 年7月纽约曼哈頓公園大道 725號亞州恊會内
 
展廳門外橫掛的匾額:
 
Challenging the Past  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
 
 
結束紐約的展出之後,《血戰古人 ------ 張大千回顧紀念展》就移師美國中部聖路斯城展出,直至完美收宮。
 
家兄良里先生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在“曉莊”,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在畫室裡畫畫, 我們倆兄弟都曉得,平常不能到畫室裡面耍,那裡面是先八外公畫畫的地方 。
因此,我們就在畫室外面的地上玩“玻璃珠兒”( 重慶方言:玻璃彈子),邊玩邊嘰嘰喳喳地説話。
 
先八外公停止畫畫,放下畫筆,説,“渝生,你把弟弟帶進屋來,家公給你們畫畫。”
 
家兄良里先生牽著我的手,進了畫室。 那時候我只有二歲多,還不到三歲,個子也矮,扶著畫桌邊,踮起雙腳,仰起頭,就想看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究竟在給我們畫 啥子?
 
一會兒功夫,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就給家兄良里先生畫了一個小孩和一隻小鳥。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 賜與 渝生(良里)外孫的墨寶 丙戊(1946)九月  重慶楊家坪曉莊
先八外公給我畫了他最拿手的墨荷。 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開始席捲全國時,先嚴和先慈把這幅珍貴的畫拿給我,説,“老二, 這是八家公給你畫的荷花,你要保存好,不要弄掉了。”

\

八外公張大千先生 賜與 渝安(良為) 外孫的墨寶 丙戊(1946)九月  重慶楊家坪曉莊
先嚴和先慈陪侍先八外公,不僅聆聼他老人家擺龍門陣,接受傳統文化禮儀教育,還要看一些歷代大家的作品或者古畫或者當代名家大師的畫作,更多的時間是磨墨展紙, 專注看八外公畫畫或者寫字,聼他講解畫史畫法,受益匪淺。
 
先八外公1940年10月下旬赴渝料理先外公的喪事期間,照例住在“曉莊”,也要先嚴和先慈住到“曉莊”去。
 
1982年4月,時居臺北的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賜與住在加州《環蓽庵》的筆者一幅畫。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賜與筆者(渝安 良為)的墨寶
民七十一(1982)四月 臺北 摩耶精舍
四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家人住在上海松江的生活
 
上世纪20年代,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及家人應其摯友、著名牧師戴仰欽公公邀請,借住在上海松江戴家寓所好幾年,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我們的母親張心素女士尊稱戴仰欽牧師為“戴伯伯”,而我們則尊稱戴仰欽牧師為“戴公公”。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經常帶領先慈張心素女士到教堂做禮拜,聆聽牧師傳經佈道。
 
因此,先慈張心素女士從小便信仰基督教,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先慈張心素女士經常告誡我們,“要傳承中國文明禮數,也要學習西方文明先進,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教育人善良做好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
 
戴仰欽公公的大女兒戴慧貞小姐,我們尊稱她為“(戴家)大姨”,是先慈就讀於江蘇(美國教會)松江慕衛女校的同桌閨蜜;二女兒戴雅貞小姐,我們尊稱她為“(戴家)二姨”和三女兒戴麗貞小姐,我們尊稱她為“(戴家)三姨”則是先母的同校閨蜜。 先慈與戴家三姊妹一直都有聯繫。 她們都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信仰上帝!
 
大姨戴慧貞説,“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小弟弟,大家都很喜歡他,愛抱他,逗他耍。”,“可惜他命不好,得了急性肺炎,没有及時醫治,死了,死的時候,還是心素抱着他,大家都很難過。”
 
我們的先太婆曾友貞夫人豪爽熱情,開朗健談,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最愛同戴公公和戴家三位阿姨擺龍門陣。
 
“張老太太很胖,心素(即我們的母親)就先把一把寛大的藤椅拿到院子裡擺好,再去扶張老太太到院子裡來,稳稳當當地坐在藤椅上。”三姨戴麗貞説,“張老太太很健談,不会講上海話,就用你們四川話擺龍門陣,便由心素傳譯成上海話。”
 
二姨戴雅貞説,“我們都愛聼張老太太擺龍門陣。  最初聼不懂四川話,張老太太講故事時,心素就一句一句地用上海話慢慢翻譯给我們聼。  久而久之,聼多了張老太太的四川話,我們也可以聼得懂一些了,再猜一些,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她講的内容。”
 
大姨戴慧貞還講,“夏天松江也熱,那時候我們家没有電風扇,更没有現代的空調設備。家裡大家都用大蒲扇。張老太太身上長了很多痱子,怕熱,就譲心素拿两個大的光滑的鹅卵石,先洗幹浄後,用冰凉的井水浸泡一陣,拿出來檫幹,再分别放在两隻手的腋窝處,透氣又凉快,張老太太歡喜得很,直誇心素懂事,有孝心。”
 
先慈和戴家三位阿姨都是閨蜜,我們則視她們為先慈的親生妹妹,平常就打電話問候和聊天,逢年過莭必寄奉賀卡及禮金,以示孝敬和尊重。
 
雖然戴公公,二姨和大姨都已先後蒙主寵召,但是我們五兄妹全家人同三姨至今一直都有聨係。

\

大姨戴慧貞(中)、二姨戴雅貞(左)、三姨戴麗貞三姐妹 閲讀《聖經》  1998 2 20 上海多倫路家

 \

大姨戴慧貞和三姨戴麗貞2000 12 上海多倫路家
 

\

大姨戴慧貞(彈琴)和三姨戴麗貞2003 12 上海多倫路家
 
“心素在學校裡是公認的好學生,操行和學業都是頂呱呱。”,二姨戴雅貞説,“校長和所有的修女老師都很喜歡她。”
 
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訪問紐約佛丹大學和其他美方機構,都是先慈直接用流利的英語同芬雷校長和其他教職員及相關人員交流。
 
有一年聖誕節,好幾位修女老師送給先慈張心素女士的賀年卡,都不約而同地祝願她 成為“受人歡迎和喜愛的白衣天使!”
 
這也是先慈畢生從事醫護專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姨戴麗貞接著説,“心素的鋼琴也彈得很好。”,“修女老師經常讓她給唱詩班伴奏彈鋼琴。”
 
1981年12月在紐約,先慈隨友人去教堂做禮拜。
 
看到這麼多的主內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先慈張心素女士很高興,説:“很激動。” 
 
有的教會兄弟姐妹更是熱情邀請剛從大陸來美探親訪問的先慈演奏一首聖曲。
 
“謝謝大家的邀請和鼓勵。”先慈説,“我幾十年都沒有彈鋼琴了,不好意思彈。”
 
盛情難卻,先慈張心素女士只好演奏了一首傳統的經典聖曲。
 
眾位兄弟姐妹熱情鼓掌,説:“張姐姐的手法嫻熟,名不虛傳。”
 
“剛才是哪一位姐妹在彈琴?”,主事牧師走過來問。
 
有人指著先慈説,“大陸來的張姐姐。”
 
主事牧師接著説,“我很驚訝,難得聽到了好久沒有人演奏的經典聖曲。”
 
他很熱情地歡迎我們經常去該教會。
 

\

三姨戴麗貞牧師20099上海某教堂
 
 
2009年 10 月,大哥良里的次子晏濤與媳婦王真從英國倫敦回中國杭州家郷省親,大哥良里,三妹良美,五妹良密,小女晏菁( 良為的女兒 ),良密的兒子張楠和媳婦瞿影,四弟良憲的兒子晏浩,王晏予涵(晏菁的兒子)及衆多親友與晏濤王真夫婦歡聚之後,我們家三代20 多人分乘四輌面包車,浩浩蕩蕩地徑奔上海多倫路,拜訪三姨戴麗貞小姐,纷纷敬献紅包。
時在紐約的良為,因故不克前往,亦請良美和良密代為向三姨致意,并敬献紅包。

\

前排:三姨,王晏予涵,良密
第二排:瞿影,良里,良美,晏浩,張楠,王真
2009 年10 月30 日攝於上海三姨家

\

晏浩,良密,三姨,緊緊抱着三太姨婆吻别的王晏予涵,良美,瞿影2009 年10 月30 日  攝於上海三姨家大門外
 
 
2015 年感恩節前,良為特别拜託滬上友人去探望三姨,敬奉紅包,并合影留念。

\

2017 年5月26 日,著名澳籍作家、民國典故專家、表弟亞法專程去看望三姨,他還特別用微信,讓三姨與良為視頻聊天。逾百歳高齢的三姨身軆健康,思維敏銳,記憶超強,神采奕奕,真是大壽星。
 

\

三姨神采奕奕地與良為視頻聊天2017年5月上海多倫路家
 
五  戴仰欽牧師巧用神像藏猛虎,密封竹筒贈猛虎
 
 
上世纪十年文革期間,偉大領袖毛主席號召革命群衆摧毁一切“封資修”的東西,而革命群衆則凴最高指示去任意踐踏憲法,肆意“打砸搶”,瘋狂破壊社會財産和文明資源。
 
身為著名牧師的戴(仰欽)公公家也被革命群衆“打砸搶”的红色風暴掃蕩過數次。
 
當時全國山河一片红,億萬軍民,人人胸前都佩戴有一枚或多枚【毛主席像章】,衣袋裝着一本红色【毛主席語録】,家家户户都有若干套不同版本規格的【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録】,并且供奉着不同規格石膏製的神像------【毛主席塑像】。
 
1986年中秋莭之前,重慶三妹良美的一位好友要到上海出差,先慈就託她給戴公公他們带去一些臘肉香腸,绿豆花生,還有幾盒月餠。
 
反過來,戴公公就託這位好友返渝時給先慈带回一些糖果糕點,還有一封信函及密封的一截竹筒(内藏有家公當年繪贈戴公公的一幅《猛虎》畫)。
 
戴公公在信中説,“全家人一致同意將善子先生當年繪贈給我的一幅《猛虎》畵轉贈給妳,留作纪念。”, 還説是“物歸原主”,其深情厚誼,令人感概!
 
先慈收到戴公公带來的《猛虎》畫幅,非常感動,并將其展示給家人觀賞。  目睹歷經數十年滄桑,特别是經歷文革十年浩劫而保存完好的先外公的墨寳《猛虎》畫,先慈 熱涙盈眶,思绪萬千,萬分感激戴公公、大姨戴慧貞、二姨戴雅貞、三姨戴麗貞他們 全家人!
 

\

張善孖先生繪贈戴仰欽先生:猛虎   浮沉千古事  何忍獨為醒    乙丑新秋  仰欽先生囑 善孖畫
 
 
當時我們都很想知道,戴公公是如何把先外公的《猛虎》畫保存下來的?
 
數年之後,我們到上海拜訪戴公公,大姨戴慧貞,二姨戴雅貞,和三姨戴麗貞,聆聼他們講了戴公公如何保存該幅《猛虎》的經過,以及張家住在松江期間的很多軼聞。
 
文革中,戴公公將先外公的《猛虎》畫,卷好藏在家裡供養的一尊石膏【毛主席塑像】的内部,其底部用臘封妥,并在【毛主席塑像】前擺着幾本紅色封面的《毛主席語録》和《毛澤東選集》。  無法無天的革命群衆絶對没有想到【偉大領袖肚裡】居然還藏有【封資修】的【猛虎】畫,更無狗胆打碎【毛主席塑像】來搜查所謂【封資修】的物品之類。
 
這就是戴仰欽公公巧用神像,智藏先外公珍貴墨寳《猛虎》畫的密聞。
 
 
先慈張心素女士隨身攜帶寶書《聖經》,以便隨時查閱,感恩耶穌基督!
 
 

\

先慈張心素女士與友人共讀《聖經》  1981年底美國紐約
 

\

先慈張心素女士生日閱讀《聖經》 1989年3月3日(她在5天之後蒙主寵召) 重慶市中區渝建村家

六蘇州網師園的恬靜生活
 
我們知道,網師園是蘇州有歷史的名園,南宋時代由史彌遠(正志)所興建,清朝康熙時代屬瞿姓,故又稱瞿園。 洪洋之亂,同治年間,網師園又屬於曾文正公的得意門生李眉生所有,一度成為江蘇的籓臺府,後來奉天總督招降,網師園由大帥張作霖送給 張錫鑾先生養老。
 
張錫鑾先生的兒子張師曾先生是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好朋友,知道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昆仲喜歡有園林之勝的居所。
 
1932年夏天的某天,他就邀請他們倆兄弟去網師園遊玩,並且與借居該園的大名鼎鼎的葉恭綽先生歡聚。
 
葉恭綽(遐庵)先生是廣東番禺籍民國革命元老、著名書畫名家、文物鑒賞大家,也是先外公和先八外公兄弟極為尊崇的亦師亦友般的摯友。
 
張師曾先生看到時機成熟了,當即邀請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昆仲 搬進網師園,並且借出最後進的殿春簃給張氏家庭。
 
葉恭綽先生更是講了網師園的特別之處,希望先外公和先八外公昆仲立馬就遷入!
 
先慈張心素女士説,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和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及家人住在網師園最後進的殿春簃芍藥圃,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眷属住在殿春簃桂花廳畔的琳琅館,两處都花木環繞,繞有畫意。古樹傍有深井,蓄水清澈透涼,盛夏時常以布袋裝西瓜沉入井水中,成為天然冷藏容器,全家老少都很喜歡吃冰凉的西瓜。
 
每天早上,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都要率領眷属到芍藥圃來跟先太婆曾友貞夫人請安。
 
清晨先太婆曾友貞夫人盥洗完畢之後,習慣坐在她的房間之窗邊,欣賞院內綺麗風景,聆聽百鳥鳴唱神曲,極為愉悅。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及其眷属一行人從琳琅館過來,快到芍藥圃時,談笑風生的一行人,馬上就清風雅靜;路過芍藥圃先太婆曾友貞夫人房間的窗邊,深怕她老人家看見,大家都躬身彎著腰,靜默不出聲,快速通過,構成網師園一道特殊的晨曦風景。
 
經常都有朋友到網師園來耍,跟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邊擺龍門陣, 邊看他們寫字繪畫,或者去同虎兒玩耍拍照,很鬧熱。
 

\

張善子先生作畫 一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畫室
 

\

張善子先生作畫  二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畫室
 

\

張大千先生作畫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畫室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鑒賞古畫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子先生作畫(左),張大千先生觀賞(右) 蘇州網師園

\

張大千先生作畫(右),張善子先生觀賞(左)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子先生(左一)與朋友 蘇州網師園殿春簃芍藥圃

\

張善子先生(右一)和張大千先生(後立,中間)與親友 一    蘇州網師園殿春簃芍藥圃

\

張善子先生(右一)、童月江先生(右二)、李寶常先生(右三)、 張大千先生(後立,中間)等親友 二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
 

\

張善子先生的長女張心素女士同虎兒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的假山石條邉 1936
 
 
幾十年過去, 社會巨變, 當年虎兒之墓碑早已破损失落。  1980年, 張氏昆仲的上海門人糜耕雲先生函託香港“大成月刊”主编沈葦窗先生, 轉請定居台北外雙溪摩耶精舍的張大千先生, 重書虎碑, 行書: “先仲兄所豢虎兒之墓.     大千張爰題”;蘇州市有闗部門镌刻該碑,并且立於網師園芍藥圃内。
 

\

左起:網師園工作人員,伏文彥伯伯、段慶安姨爹、曹大鐵伯伯、曹逸如伯伯、顧福佑伯伯、糜畊雲伯伯同送虎兒墓字帖與網師園
 
2009年5月10日,筆者自美赴華,先室楊美坤女士的侄兒楊祖宏先生陪同,專程訪問蘇州網師園,瞻仰先輩生活及工作過的殿春簃,物是人非,感慨萬千。
 

\

筆者手持先慈張心素女士1936與虎兒的合影
2009年5月10日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畫室
註:筆者照相機的時間設置為美國東部(紐約)時區,與中國北京時差 12小時。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題虎兒墓碑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

\

筆者手持先慈張心素女士1936與虎兒的合影照片
2009年5月10日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
 

\

筆者手持先慈張心素女士1936與虎兒的合影照片
2009年5月10日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先慈張心素女士1936與虎兒合影的假山石條邉
 
2011年5月8日,筆者攜先室楊美坤女士自美赴華,先室楊美坤女士的侄兒楊祖宏先生陪同,訪問蘇州網師園,再次瞻仰先輩生活及工作過的殿春簃,物是人非,浮想聯翩。
 

\

先室楊美坤女士和她的侄兒楊祖宏先生及筆者
蘇州網師園 大門外

\

先室楊美坤女士和她的侄兒楊祖宏先生 筆者手持先慈張心素女士1936與虎兒的合影照片
2011年5月8日蘇州網師園

\

先室楊美坤女士和筆者
2011年5月8日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藥圃畫室
 

\

先室楊美坤女士和她的侄兒楊祖宏先生
2011年5月8日 蘇州網師園

\

先室楊美坤女士和她的侄兒楊祖宏先生及筆者
2011年5月8日蘇州網師園
 

\

張大千先生的長子張心亮先生同虎兒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1935

\

張善子先生(看書)和 張大千先生(抱著他們的愛犬狐兒)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和張大千先生與他們的虎兒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一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二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三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四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五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  六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與他的虎兒及愛犬狐兒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同他的虎兒擺龍門陣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畫室展出的此幀照片之説明:
此照片為國畫大師張善子和所豢虎兒相嬉實錄,上方題詞為 “嘉有仁兄惠存 善子網師園調虎之景”,照片由潘慈中先生提供。
 
良為 註:
此照片上款之“嘉有仁兄惠存”是指著名書畫家李嘉有先生。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的虎兒一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的虎兒二蘇州網師園 殿春簃芍药圃

\

著名的蘇州報恩寺高僧印光法師度化虎兒,並賜法名“革心” 中國蘇州 報恩寺
 

\

張善子先生身披袈裟伏虎圖蘇州網師園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喜歡清靜,不太習慣網師園環境優美但過於熱鬧的生活。
 
因此,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昆仲就遵母命,護送先太婆曾友貞夫人到安徽郎溪縣侯村先四外公張文修先生經營的林場頤養天年。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每週必去郎溪縣侯村探望先太婆曾友貞夫人。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郎溪縣當地沒有基督教教堂,只有羅馬天主教教堂。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也只有到羅馬天主教教堂去做禮拜,聆聽神父講傳佈福音,結交教友,改入羅馬天主教。
 
先太婆曾友貞夫人病危之時,感恩聖母瑪利亞和神子耶穌基督,叮囑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必入羅馬天主教。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遵照先太婆曾友貞夫人的遺囑,奉派出國謝賑之前,於1938年12月8日在雲南昆明,由其好友、羅馬天主教中國南京教區于斌主教主持盛典,受洗禮皈依羅馬天主教,寵獲聖名“安琪”。
 
這就是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從激進的革命青年成為虔誠的天主教教徒的原因。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在成為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之前,從來沒有畫過宗教題材的作品。
 
七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創作的經典聖畫
 
 
為了方便歐美謝賑,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人民偉大神聖的抗日衛國戰爭,先外公張善子先生趕繪《聖經》故事 ,請他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的摯友、旅法著名攝影大師左樹堂 先生攝製,背面印刷法文和英文,效果顯著。

\\

1940年4月18日下午, 紐約地區的天氣很好。 
 
身為天主教徒的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由國民政府駐紐約于竣吉總領事陪同,到位於紐約市布朗士區的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大學 ------ 佛丹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正式將前段時間精心繪製并且裝裱入框的两大巨幅聖畫贈予該大學,籍以表逹他對美國朝野各界和社會民衆以及宗教人士全力支持中國人民偉大神聖的抗日衞國戰争的衷心感激!
 
佛丹大學校長甘倫神父暨教職員工,以此两畫無上名貴,特於當日下午4 時,在該校園督尼圖書館大廰召開接收贈畫典禮,柬邀中外名流,到者極為踴躍。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發言感謝各界朋友撥冗参加盛典,并講述這两幅聖畫之涵意。然後,他籲請美國朝野人士和各界民眾繼續給予中國以精神及物資之援助,當時掌聲雷動,現場就有很多賓客慷慨捐款。
 
佛丹大學接受了先外公張善子先生敬贈的這两幅名畫,“耶稣基督昇天圖( The Ascension )”和 “耶稣基督善牧圖( The Good Shepherd ) ”,每幅巨畫都是 高12英尺,寛5英尺。 
 
《紐約時報》 1940年4月19日  (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9, 1940 ) 圖文報導了先外公張善子先生捐贈聖畫給佛丹大學的情况,并且説他為了他的祖國而正在周游世界,進行抗日籌款募捐;已募得善款逾20萬美元並直接滙撥重慶國民政府(內政部)賑濟委員會。
 
此照片為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向時任佛丹大學校長甘倫神父(Rev. Robert I. Gannon, S.J.)介绍這两幅聖畫。

\

1981年10月,中國教育部邀請美國天主教大學校長代表團訪華交流。 隨團訪問的 佛丹大學校長芬利神父和唐納德教授在北京與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會面。
 
芬利神父説,“1940年我還是佛丹大學的一名新生,親自參加了張善子先生在佛丹大學的幾次抗日演講募捐活動。”,“張善子先生即席揮毫,畫了好多猛虎畫。”,“現場很多教職員工和學生踴躍捐款。”,“我還捐了美金$20.00元,得到一幅老虎畫。”
 
芬利神父還講道:張善子先生是佛丹大學的“榮譽法學博士”,當然也是我們的老師。
 
因此,他和唐納德教授提出修改他們行程的建議,馬上隨我們一道回重慶去祭拜老師。
 
俗話講,“説得輕巧,當根燈草。”
 
先慈張心素女士和我聽到芬利雷神父和唐納德教授要想到重慶去祭拜先外公張善子 先生,頓時失語。 因為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的墳墓歷經數十年滄桑,其破爛狀況實在是 不能讓美國朋友看到,“家醜不可外揚”。
 
我們只好千方托辭,婉拒他們的善意,並且熱情歡迎他們下一次訪華,再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旅遊和祭拜先外公張善子先生!
 
芬利神父和唐納德教授很理解我們的難言苦衷。
 
他們都很熱情地歡迎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訪美探親時,一定要去佛丹大學!
 
1981年12月,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訪美探親,抵達紐約暫住先嚴的一位朋友家。
 
某日,芬雷神父校長派人來接先慈和筆者去佛丹大學聚會。
 

\

芬利神父校長 1982年初 佛丹大學校長辦公室
 

\

芬利神父校長和筆者1982年初 佛丹大學校長辦公室
 

\

佛丹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和筆者,中為先外公1940年贈予該该校的《荷花》
 

\

佛丹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和筆者1982年初 美術系系主任辦公室
 
先慈張心素女士和筆者拜訪芬利神父校長於其辦公室時,他很高興地親自將先外公 張善子先生1940年5月22日寫給佛丹大學甘倫神父,“表示感謝並接受該校授予他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的信”的複印件贈送給先慈張心素女士。 當時,芬利神父校長的秘書和筆者在場。  芬利神父校長還贈送了這兩幅聖畫相關的幾幀照片給先慈張心素女士。

\\

甘倫神父校長大鍳:
 
頃奉華翰,領悉一切。善子自去嵗偕于斌主教來美謝賑,在各地展覽。拙作《正氣歌》及《四維八德》基本道德,為維護正義人道和平民族自由之呼聲,得各地人士之同情。以拙作换取仁漿直濟義民,善子應盡之責。至貽聖畫弍幅與貴校存念者,冀公教人士不為侵畧國家烟幕所遮掩,乃承貴校董事會會議奬譽贈善子博士學位。
 
憶去冬曾受我國府褒揚;今在美又膺貴校學位,感甚愧甚。  此後,善子對于文化藝術救濟益當奮勇邁進,惟力是視,决不負所望也。届時,凖参加接授大禮,先此致謝。
 
順候
德安,并候
董事會、教職員列列先生 恕不另
 
 
                                 教末 張善子 上言
                                 五月二十二日

\

張善子先生獲頒佛丹大學頒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40年6月12日 紐約佛丹大學

\

張善子先生著博士服,于竣吉總領事(右 二)與賓客合影 1940年6月12日 佛丹大學校園
 

\

張善子先生敬贈佛丹大學的聖畫一耶穌基督善牧圖(The Good Shepherd)

\

張善子先生敬贈佛丹大學的聖畫二 耶穌基督昇天圖(TheAscension)
 

\

張善子先生(左),于竣吉總領事(middle),甘倫神父校長(右)
佛丹大學督尼圖書館大廰1940年4月18日
 

\

張善子先生敬贈佛丹大學的聖畫之一耶穌基督善牧圖(The Good Shepherd)

\

張善子先生敬贈佛丹大學的聖畫之二 耶穌基督昇天圖(TheAscension)

\

出席捐贈聖畫之盛典的嘉賓在觀賞聖畫 1940年4月18日 佛丹大學
 

\

張善子先生
 
1940年4月26日,于斌主教陪同先外公張善子先生拜訪費城總主教刁賀砥樞機。
 

\

張善子先生應于斌主教囑,特繪救世主之母像,呈費城總主教刁賀砥樞機1939年4月26日美國費城

\

張善子先生精繪《露德聖母為我等祈圖》 一九三九年四月 美國費城
當時,先外公張善子先生還精繪一些聖畫和虎畫,贈與當地的社會名流和賢達聞人。

\

聖母瑪利亞(左),聖家避難(右上),博愛至貞之母為我等祈(右下)
 

\

至仁慈愛之母為我等祈一
 

\

至仁慈愛之母為我等祈二
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院長小艾拉朱厄特•威廉斯就收到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繪贈的拾多幀虎畫、貓熊圖及魚樂圖。
 
1985年夏,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職員工俱樂部專門舉辦《張善子先生畫展》。
 
該展覽的第一個展板鏡框內有一幀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的照片和1940年的掛曆(第十二月 那頁),已及外公張善子先生民國二十九年元旦繪贈威廉伊勒先生(Ira Jewell Williams, Jr., Esquire.,亦譯為小艾拉朱厄特·威廉斯先生)的《風虎龍雲》圖。
 
在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照片的下方説明:
This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executed and signed by Chang Shan-tse was assembled by Ira Jewell Williams, Jr., Esquire.  They were presented to the University in 1961 by Mrs. Williams in memory of her husband.
 
這套畫頁係張善子繪製及簽名贈與威廉伊勒先生,並由其滙編成冊。 1961年,威廉 夫人為了紀念其夫君,特將此套畫頁捐與賓夕法尼亞大學。

\\\\\\\\

費城是美國排名第五大城市。 著名的常春藤名校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簡稱賓大,即在費城市內。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到訪費城數次,拜訪僑社團體和高等院校及文化機構,參加各界抗日活動,以及舉辦抗日宣講會和募捐籌物,鼎力支持中國人民偉大神聖的抗日衛國戰爭。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1939 年下半年在美國費城為抗戰擧辦演講會和義展募捐時,深受費城華僑華人高昂的愛國熱情和積極的認捐行動所感動,特對社會公開宣佈,“我將捐贈两幅畫給費城募捐最多的两個组織,聊以表逹我對同胞們的極大熱愛,衷心感激和崇高敬意。”
先外公張善子先生熱情洋溢的寥寥數語,立刻激發了費城華僑華人更加湧躍的熱情捐款活動。大家争先恐後,都想多捐快捐,以便能够得到来自祖國的名畫家繪贈的名畫。
 
不久,先外公張善子先生就兑現承諾,1939年11月5日在美國費城精繪两幅名畫贈給募款最多的两個组織:費城恊勝公會獲贈名畫《醒獅圖》,費城鶴山公所獲贈名畫《猛虎下山圖》。
 
2006 年11月8日,受命美洲恊勝公會元老團主席伍煥鹏之托,費城恊勝公會將在該會所大廰珍藏并高悬近70 年之久的張善子先生的這幅名畫《醒獅圗》轉贈給中國廣東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永久收藏。
 
之後,中國廣東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又將一幅精美《醒獅圗》(複制品)回贈給費城恊勝公會,以資紀念。
 
中國中央電視台 CCTV – 4 《華人世界》
(2012 年8 月16 日 – 17 日)介绍《醒獅圗》
 
http://jishi.cntv.cn/people/huarenshijie/classpage/video/20120816/100694.shtml
http://jishi.cntv.cn/people/huarenshijie/classpage/video/20120817/100671.shtml
 
畫上題款:
醒獅一吼,四海風從。
大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五日 為費城協勝公會寫 虎癡張善子

\

張善子先生:《醒獅圖》

八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精心繪製的宗教珍品:《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冊》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大伯伯(指 先爸公張羣先生)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
 
我們剛回到台灣時,摩耶精舍剛剛請人設計,還沒有開始動手修建。 於是,我們就暫時租了臺北雲和大廈六樓一整層,方便作畫和接待親朋好友及訪客。
 
大伯伯經常和爸爸約好一起賞花,或者到榮總(指 臺北榮民總醫院)做體檢或者治療。

\

先爸公張羣先生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賞花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講,有一天爸爸從榮總做了理療回來,對我説,“大伯伯想我給他畫一套聖經雅歌的宗教畫,作為戊辰開歲之頌。”
 
於是,爸爸就給大伯伯畫了一套宗教題材的冊頁《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冊》,非常珍貴。
 
這套冊頁是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應先爸公張羣先生邀請而作的山水花卉冊頁,共十二幀。 它以聖經《雅歌》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章節的內容為題材,按照十二月份,分別繪製了水仙花、青草、沉香、百合花、菖蒲、石榴、桂樹、乳香樹、蘋菓、松樹、柏樹葡萄等十二種水菓花木,是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目前存世的唯一摘錄了《聖經》文字來作畫的作品。

\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這種按照時令安置香草、嘉果、良木的作法,與中國月令圖相同,搭配上西方經典,堪稱寶典聖經與其藝術創作的珠聯璧合光彩溢目。
 
為了便於民眾理解每幅作品的涵義,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特以文字説明其經文出處,尤顯完美。

\

我們以青草为牀榻 

\

以松樹为椽子

\

是谷中的百合花

\

我是沙崙的水僊花

\

給我㰋果暢快我心
 

\

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直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

\

菖蒲

\

你園內所種的結了石榴,有佳美的果子

\

桂樹

\

沉香

\

我們早晨起來,往葡萄園去,看看葡萄發芽開花沒有

\

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樑
 
九 先外婆楊浣青夫人幸運赴巴西和樂極生悲病逝於巴西的經過
 
1982年4月中旬,一家人在環蓽庵客廳擺龍門陣。
 
“八嬸(指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阿嬭究竟是得啥子病去世的?”,先慈問。
 
先八外婆説,“阿嬭是心臟病突發,急送醫院搶救,回天乏術,撒手人寰。”
 
“讓我來慢慢擺,”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這裡面的故事還多得很。”
 
“1962年,阿嬭和八姐寫信到八德園,説大陸政府很希望爸爸能夠回大陸觀光旅遊。”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補充說道,“同時阿嬭自己也表示很想出來。”
 
“爸爸對阿嬭一直都很尊重,長嫂如母。”,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爸爸馬上就打越洋長途電話到香港,給高伯伯講了阿嬭的願望,拜託高伯伯盡快把阿嬭接到香港, 並且送到巴西。”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還説,“我來擺一個老龍門陣。”
 
民國二十三年那陣,爸爸在北平,住在頤和園的聴鸝館,邂逅北平兿人李懐玉小姐,蘇州吴縣人。  懐玉姑娘很漂亮,特别是她的纎纎玉手更是迷倒爸爸。
 
爸爸常常對友人説,“懐玉的手硬是可以入畫,随便你啷個看,啷個畫,都是一個 大美人哦。”。 
 
爸爸有時還昵稱懐玉小姐為“瓌玉”,愛慕之心,溢於言表。
過了不久,爸爸在北平又结識了唱京劇大鼓的兿人楊婉君小姐,很漂亮,也有一定的名氣。   爸爸説,“楊姑娘大鼓唱得感人肺腑,對我的繪畫很有啓示。”。
 
楊婉君小姐對爸爸很崇拜,根本不在乎爸爸已經有两位太太,(成都)胖子先八外婆曾慶容(正容)夫人 和(重慶)先瘦婆婆黄凝素夫人,主動願意嫁给爸爸當“三夫人”。
 
那陣爸爸心裡還在幻想把北平李懐玉和楊婉君两位美人同時收納為妾,并且跟阿爸講了他的打算,心裡美滋滋。   
 
阿爸完全遵循中華儒家文化的倫理道德規范和阿公阿婆治家的訓示,對爸爸暁之以理,動之以情,嚴粛地規勸爸爸只能“擇一而娶”,分批納妾。
 
於是,爸爸决定先纳楊婉君小姐為三夫人,為她改名“宛君”,并稱其為“姬人”。
 
另一方面,爸爸對懐玉姑娘依舊思念,并且深感内疚。
 
甲申(民國三十三年),爸爸在成都寓所中,同摯友高(嶺梅)伯伯擺龍門陣時,還深情地談及他與舊愛李懷玉小姐的一些故事,並且將當年秋天在青城山上清宮精心繪製的佳作《按樂圖》贈與高(嶺梅)伯伯,作為乙酉(民國三十四年)的開歲賀禮。
 
先慈張心素女士接著説,“爸爸跟阿爸一樣,都是重情重義的名士”,“張家親朋好友都曉得這些故事”。

\

張大千先生繪贈摯友高嶺梅先生的《按樂圖》 乙酉開歲百福    甲申秋日作 成都青城山上清宮

 \

張大千先生揮毫觀者為摯友高嶺梅先生的令郎高美錦先生令嬡高美連小姐、高美雙小姐(右) 1955    香港
 
 
高(嶺梅)公公是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幾十年的摯友,著名的攝影大師, 在香港開有 東方藝術公司,並於1961年二月出版過學習中國書畫的癸花寶典《張大千 画》,影響 很大。

\\\

張大千先生徐雯波夫人伉儷和摯友高嶺梅先生詹雲白夫人伉儷    1970    美國加州滿特瑞半島卡梅爾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講,“高伯伯庚即給上海阿嬭寫了一封信,謊稱蘿蘿在香港患病,極想阿嬭來港一唔,如此等等。”
 
大家都知道,先蘿舅張葆蘿先生從小就過繼給先外公張善子先生。
 
“阿嬭就憑該信,很快就獲凖攜外孫聰聰(指 八孃張心嘉女士的長子段靖)赴香港探親。”,先蘿舅母李協珂女士補充道。
1962年夏,先外婆楊浣青夫人和表弟段靖先生順利到了香港。
 
那陣中國大陸跟巴西沒有外交關係。
 
高(嶺梅)伯伯就千方百計地託人幫忙,很快就幫他們倆人辦妥了自香港赴巴西的 簽證,1962年8月7日簽發,同年8月28日前有效。
 
此時,表弟段靖先生的姓名已經更改為張聰聰(Chang Chung Chun)。

 \

 
這是爸爸和我們大家最感激高(嶺梅)伯伯的一件事。

\

先外婆楊浣青夫人(右)先蘿舅母李協珂(雪珂)女士,先蘿舅張葆蘿先生   巴西 聖保羅 摩詰市 八德園
 
 
先八外婆徐雯波夫人説,阿嬭(指先外婆楊浣青夫人)的命好,就是運氣不好。
 
 
爸爸拜託朋友,想了好多辦法,1962年夏天才把阿嬭和聰聰他們接到巴西,讓阿嬭她老人家享受天倫之樂,好享清福,頤養天年。大家都知道,阿嬭在巴西是家裡的“老大”,爸爸和我們大家都要聼她的安排,她想要做啥子,就非得做不可。阿嬭剛到巴西那陣,特別喜歡吃“雞翹”(俗稱雞屁股)和雞蛋,她老人家有時一次就要吃10多個雞蛋,又愛吃“雞翹”。阿嬭説,“雞翹”是雞身上的活動肉,營養成分好。大家都勸她老人家,“少吃一點雞蛋,不要吃‘雞翹’,多吃一些雞胸肉和瘦牛肉”。她不聽,照樣我行我素。大家都沒有想到,阿嬭她老人家享受的過度優裕生活反而引發她原有的心臟病突發,我們就趕緊把她送到醫院搶救,洋人醫生們也都沒有辦法,不幸於三天後就死在醫院。這就是所謂的樂極生悲。
著名澳籍作家、研究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家族的資深專家、表弟王亞法先生多次説,“孫家勤伯伯也講過老太太(指先外婆楊浣青夫人)愛吃雞蛋和雞屁股的故事。”
 
 
先蘿舅張葆蘿先生和先羅舅母李協珂女士還説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
 
 
阿嬭她老人家突發心臟病,送到醫院的時候就很危險了,是臨死狀態,根本就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更沒有辦理將聰聰委託給哪個人監護的公證書!
 
 
後來巴西政府要在八德園的地方修建一個大型水庫,爸爸就安排我們移民到美國,聰聰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娃兒,必須要有一個法定的監護人才能夠帶出巴西。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就託律師朋友幫忙,把聰聰作為先蘿舅和先蘿舅母的兒子張聰聰,與他們的子女一道帶往美國。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提供了聰聰在美國讀醫學院期間的開銷。
 
 
1963年7月,我就讀的四川大學放暑假,我就從成都回重慶,住在家裡。7月中旬某天徬晚,重慶市郵電局的一位郵遞員來到我們家窗戶下,高喊:張心素,下來拿國際電報!
 
 
我趕緊下樓去拿電報,回家就立馬遞交給先母張心素女士。
 
 
她拆了電報一看,眼圈就紅了,低聲説,“蘿蘿發的電報,阿嬭過世了。”
 
 
我接過電報一看,是從巴西聖保羅發來的,電文很短,“三姐:母棄世 蘿弟”。
 
 
當晚先母就趕緊準備黑紗袖章。
 
次日,我們全家人都戴了黑紗袖章,沉痛悼念遠在巴西八德園病逝的外婆。
 
 
左鄰右舍的人看到我們戴了黑紗袖章,都很關心,也很好奇:“晏家有哪一個人逝世了?”
 
 
一位鄰居還悄悄地小聲問我,“哪一個人死了?”
 
 
“我們的外婆病逝了。”,我説。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也曾經計劃接先三外公張麗誠先生和先三外婆羅正明夫人到巴西八德園去過幸福生活,共享天倫之樂,頤養天年。可惜,這倆位老人家多次申請出國探親,均未獲批,其理由:你們不是張大千先生的直系親屬。這是命運捉弄善良慈祥的先三外公和先三外婆。悲哉!痛哉!
 
 
筆者為耄耋之翁,日漸愚鈍,趕緊實錄往事,冀留與張氏家族親朋好友藝林同道,和對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家族逸聞趣事有興趣者或者研究者閒聊參考。
 
 
 
 
良為 註:
 
拙文逾十日完稿之時,恰閱上海公度兄日前在《名家藝術》網站發表的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應先爸公張羣(岳軍)先生邀請而作的聖經《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冊》冊頁內容,則順手轉錄,特此説明,並深致謝忱。
 
所有引自互聯網公開的照片和文字,版權屬於原創者或者網站,並深致謝忱。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