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张善孖研究介绍 >
張善子先生在上海松江的生活點滴

張善子先生在上海松江的生活點滴

时间:2018-10-24 10:03:23 来源: 作者:晏良里 晏良為 晏良美 晏良憲 晏良密

張善子先生在上海松江的生活點滴
(2013年3月3日初稿 2017年6月20日修訂)
晏良里 晏良為 晏良美 晏良憲 晏良密

    上世纪20年代,家公張善子八家公張大千昆仲及家人應著名牧師戴仰欽邀請,借住在上海松江戴家好幾年,朝夕相處,其樂融融。
    我們的母親張心素女士尊稱戴仰欽牧師為“戴伯伯”,而我們則尊稱戴仰欽牧師為“戴公公”。
    戴公公的大女兒戴慧貞是我們的母親張心素女士就讀松江教會慕衞女校時的同桌好友,她和二妹戴雅貞及三妹戴麗貞都是我們的母親張心素女士的閨密。
    大姨戴慧貞説,“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小弟弟,大家都很喜歡他,愛抱他玩,逗他耍。”,“可惜他命不好,得了急性肺炎,没有及時醫治,死了,死的時候,還是心素抱着他,大家都很難過。”
    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夫人豪爽熱情,開朗健談,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最愛同戴公公和戴家三位阿姨擺龍門陣。
    我們的媽媽和戴家三位阿姨也都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我們則視她們為母親的親生妹妹,并且分别尊稱戴慧貞阿姨為(戴家)“大姨”,戴雅貞阿姨為(戴家)“二姨”,戴麗貞阿姨為(戴家)“三姨”,平常就打電話問候和聊天,逢年過莭必寄奉賀卡及禮金,以示孝敬和尊重。
    雖然戴公公,二姨和大姨都已先後蒙主寵召,但是我們五兄妹全家人同三姨至今一直都有聨係。
    2009年10月,大哥良里的次子晏濤與媳婦王真從英國倫敦回中國杭州家郷省親,良里,良美,良憲,良密,晏菁(良為的女兒)),良密的兒子張楠和媳婦瞿影,良憲的兒子晏浩,王晏予涵(晏菁的兒子)及衆多親友與晏濤王真夫婦歡聚,之後,我們家三代20多人分乘四輌面包車,,浩浩蕩蕩地徑奔上海多倫路,拜訪三姨,纷纷敬献紅包。
    時在紐約的良為,因故不克前往,亦請良美和良密代為向三姨致意,并敬献紅

\
自左:前排三姨,王晏予涵,良密,瞿影,良里,良美,晏浩,張楠,王真
2009年10月30日攝於上海三姨家   
\       
告别照。
自左:晏浩,良密,三姨,緊緊抱着,三太姨婆吻别的王晏予涵,良美,瞿影
2009年10月30日攝於上海三姨家大門外

    2015年感恩節前,良為特别拜託滬上友人去探望三姨,敬奉紅包,并合影留念。
    2017年5月26日,友人去看望三姨,良為還與三姨用微信視頻聊天。年近百歳高齢的三姨身軆健康,神采奕奕,真是大壽星。

\

三姨與探望她的友人合影2015年感恩節前夕
\
三姨神采奕奕地與良為視頻聊天2017年5月 係亞法兄去看望三姨時拍攝

    1986年中秋莭之前,重慶妹妹的一位好友要到上海出差,媽媽就託她給戴公公他們带去一些臘肉香腸,绿豆花生,還有幾盒月餠。
    反過來,戴公公就託這位好友返渝時給媽媽带回一些糖果糕點,還有一封信函及密封的一截竹筒(内藏有家公當年繪贈戴公公的一幅)《虎》畫)。
    戴公公在信中説,“全家人一致同意將善子先生當年繪贈給我的一幅《虎》畵轉贈給妳,留作纪念。”,還説是“物歸原主”,其深情厚誼,令人感概!
    媽媽收到戴公公带來的《虎》畵,非常感動,并將其展示給家人觀賞。目睹歷經數十年滄桑,特别是經歷文革十年浩劫而保存完好的家公的墨寳《虎》畫,媽媽熱涙盈眶,思绪萬千。
    當時我們都很想知道,戴公公是如何把家公的《虎》畫保存下來的?
    數年之後,我們到上海拜訪戴公公,大姨戴慧貞,二姨戴雅貞,和三姨戴麗貞,聆聼他們講了戴公公如何保存該幅《虎》的經過,以及張家住在松江期間的很多軼聞。
    文革中,戴公公將家公的《虎》畫,卷好藏在家裡供養的一尊石膏【毛主席塑像】的内部,其底部用臘封妥,并且在【毛主席塑像】前擺着幾本紅色封面的《毛主席語録》和《毛澤東選集》。
    這就是戴公公巧用神像,智藏家公墨寳《虎》畫的密聞。
    “張老太太很胖,心素(即我們的母親)就先把一把寛大的藤椅拿到院子裡擺好,再去扶張老太太到院子。裡來,稳稳當當地坐在藤椅上。”三姨戴麗貞説,“張老太太很健談,不会講上海話,就用你們四川話擺龍門陣。”
    二姨戴雅貞説,“我們都愛聼張老太太擺龍門陣。最初聼不懂四川話,張老太太講故事時,心素就一句一句地用上海話慢慢翻譯给我們聼。久而久之,聼多了張老太太的四川話,我們也可以聼得懂一些了,再猜一些,基本上就以理解她講的内容。”
    大姨戴慧貞還講,“夏天松江也熱,那時候我們家没有電風扇,更没有現代的空調設備。家裡大家都用大蒲扇。張老太太身上長了很多痱子,怕熱,就譲心素拿两個大的光滑的鹅卵石,先洗幹浄後,用冰凉的井水浸泡一陣,拿出來檫幹,再分别放在两隻手的腋窝處,透氣又凉快,張老太太歡喜得很,直誇心素懂事,有孝心。”
家公張善子先生同原配李夫人生育有两個女兒,長女張福桃,早夭;次女張福祥,字心素,小名質纯(係由其祖母曾友貞女士所取),生於1914年3月3日,就是實際的長女,在張氏大家庭的女孩子中,大排行三。這就是我們親愛的母親。
我們的親家婆(外婆)李夫人不幸病殁於1917年12月。家公張善子先生為了承担張氏大家庭的生計和從事革命事業,常年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幼女張心素,故而祖父母(我們敬愛的太公太婆)就把丧母
的長孫女張心素(即我們親愛的母親)带在身邊,寵愛有加,與其八兒張正權(即張大千先生)和十兒張正壐(即張君授先生)一道培養。因此,我們親愛的母親就在其祖父母和叔叔嬸嬸們的呵護闗愛下成長。而且,其祖母曾友貞女士(即我們敬愛的太婆)特别疼愛長孫女張心素,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更是视如己出,特别喜歡從小懂事的大姪女,對其無微不至的闗懐照顧,直至终生。每當我們重温珍藏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冩給媽媽的信,“心素三姪:得香港友好轉来九月卄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镜,字太小,全看不見。由汝十二弟蘿蘿重復讀与叔聼,一字一涙。”,“汝为叔最大之姪女,從小最为疼愛,今乃不得相見,”,“叔最愛汝,每每想念,与雯姨及尕妹满妹蘿蘿澄澄言及,輙老涙縦横。”等充满無限親情的字句,特别激動,思绪萬千,浮想聨翩。
媽媽常對我們和親朋好友説,“我三嵗的時候,母親李夫人就不幸病逝。因此,我是從小跟阿公(即我們的太公張懐忠先生)阿婆(即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夫人))。和叔叔嬸嬸們長大。阿婆最心疼我,最喜歡我。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孝順,懂事勤快,讀書展勁,對哥哥弟
弟妹妹們友愛,盡力照顧好他們。我從小就不“貪”(四川方言“貪圖(東西)”的意思),自己有了啥子東西,就想跟兄弟姐妹和朋友們“搭伙”分享。所以,大家都很喜歡我,願意跟我“打堆”(四川方言“親熱相處,團结互助”的意思)。”。
戴公公同家公是很知心的朋友。他知道家公是有名的孝子,經常為自己常年在外而不能够在家裡侍奉父母及照頋家人而深感自責和內疚。
戴公公講,“善子先生經歷两次丧妻之痛,原本不想再續弦。”,“朋友們都很希望善子先生再娶一位夫人,一則可以侍奉你們的太公太婆,照頋丧母的幼女;二則可以料理家務,减經張老太太的負擔。”
“我們松江禪定寺當家住持是你們四川人,”戴公公説,“你們的太婆張老太太因同郷闗係,與那位住持也熟悉,有時也到禪定寺去擺龍門陣。”
“張老太太最初打算從四川老家替善子先生物色一位賢慧能幹的媳婦。”戴公公又说。
戴公公繼續講,“善解人意的那位住持明白張老太太的心思。”,“但是要從四川老家找一位满意的媳婦來,也不容易。”。
“正好那位住持受本地一位楊姓朋友拜託,希望為其待字閨中千金留意合適的人家。”戴公公説,“於是,這位活尚就先給張老太太講了楊家千金楊浣青年過26、7歳,待字閨中的情况。”
戴公公補充説,最初張老太太對楊家千金楊浣青女士的條件不甚满意,而且也聼人講“楊家千金脾氣怪,很精明,城府深”,故而開始并没有應允那位住持的從中説項。
然後,那位活尚又給善子先生介绍了楊姓女子的情况。善子先生對那位活尚朋友講,“多謝闗愛。善子現在尚無再續弦。之打算。”
“那位禪定寺當家住持又多次遊説張老太太。最後,張老太太才勉强同意給你們的外公娶這位楊家小姐來帮忙料理家務和照頋心素。”戴公公説。
於是,崇尚中華儒家文化和傳统倫理道德的家公張善子先生就在太婆的安排下,迎娶了第三任夫人楊浣青女士。
“善子先生结婚時,我還把我的房間拿給他們作新房。”,戴公公還神密地説。
结婚之後,家公張善子先生也教這位第三任夫人楊浣青女士一些古文詩詞及書畫繪兿等文化修養方面的知識。而她自己也聰明刻苦,進步很快。
從此,家公在外面做事也就更加放心了。
“阿婆(即我們敬愛的太婆)原本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以後搬遷到安徽郎溪居住時,因當地只有羅馬天主教教堂,故而她老人家就改信天主教。”,媽媽説。
而且,太婆生前也叮嚀家公要信天主教。
家公遵循太婆的遺訓,并於1938年12月8日在雲南昆明受洗禮入羅馬天主教,聖名“安琪”。然後,家公就以天主教教徒的身份對外。
家公在歐美為抗戰義展募捐時,常常拜訪當地的羅馬天主教的主教或神父。1940年4月18日,時在紐約的家公還向著名的天主教大學佛丹大學捐贈两幅聖畫巨製。同年6月,該校還頒授“榮譽法學
博士”學位給家公。當時,該校只給两位外籍人士頒授了“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一位是羅馬天主教教皇,另外一位就是我們的家公張善子先生。這也説明友邦國家教會人士對家公的尊重及欽佩。
家公1940年10月20日病逝於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寛仁醫院)後,天主教重慶教區尚惟善主教為他擧行彌撒并行安葬禮。11月16日,陪都各界擧行公祭追悼會,尚惟善主教和于斌主教及比利時籍梅雨絲神父等出席。
1940年10月31日,美國《紐約時報》稱,紐約紅衣主教昨日(30日)在紐約天主教教堂特為家公擧行追思彌撒會,衆多参加者中有國府駐紐約總領事于峻吉博士,著名天主教大學------紐約佛丹大學------校長甘倫神父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