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张善孖研究介绍 >
“消失”的抗战名画《中国,怒吼了》——兼谈张大千兄弟与台静农先生

“消失”的抗战名画《中国,怒吼了》——兼谈张大千兄弟与台静农先生

时间:2018-11-26 09:07:40 来源:腾讯网 作者:朱渝生

消失”的抗战名画《中国,怒吼了》——兼谈张大千兄弟与台静农先生


作者简介
朱渝生,字怡心,号苍悟。笔名朱渝,一生,静思,祖籍山东曹州,1955年10月生于渝。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西南大学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无党派人士、重庆市北碚区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出版著作有《岁月留痕》《砚磨春秋》。今秋着力推出一部30万字的新著《笺染墨香》即将面世。论文《张书旂写生花鸟画取向研究》入选《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出版)。撰写文史文章、评论、随笔、序跋数百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史杂志》《齐鲁名人》《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等30余家报刊。2009年受聘重庆电视台《聚焦新重庆》栏目,任执行总监兼总策划,拍摄制作《艺苑撷英》《视觉浪潮》两档文化节目,共计100集,连续播出,首次利用电视媒体对巴渝传统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学院艺术进行全方位采访报道,这是一项文化工程,备受关注。

消失”的抗战名画 《中国,怒吼了》
——兼谈张大千兄弟与台静农先生

 

\
张善子驯虎

张善孖(1882-1940年)原名正兰,名泽,字善孖,又作善子,号虎痴。幼承家学。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24岁的张善子追随其中,与廖仲恺、何香凝、宋庆龄、于右仁、张群、许世英、张治中等人,成为最早投身爱国运动入同盟会的会员。张善子先后任乐至、南部、阆中知事、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国务院咨议等职,后归隐海上,潜心绘事。携八弟(即大千)远学东瀛,归国师叩曾(熙)李(瑞清)门墙习古文学法绘,为人豪爽结社论艺,立足传统并收扶桑绘技。先后豢养二虎供写生取意,悉得其性,故画虎处神态毕真尤著神韵,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精妙绝伦雄威震宇。

\

《中国,怒吼了》(全景图) 张善子作

如今抗战已经胜利73年了。让我们先了解并仔细看看张善子先生当年画的抗战主题画《中国,怒吼了》,画家巧妙的把画中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拟人化。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军大举入侵我领土,国人愤怒了。抗战中兴化笔为戈同仇敌忾,民族气节浩然长存。为纪念上海“八一三”(1937年8月13日凇沪大战)一周年,著名爱国画家张善子在四川江津县(现重庆江津区)激情挥毫,精心创作《中国,怒吼了》这幅具有深刻含义的画作。张善子先生着力用墨彩告诉世人,面对破碎的山河,睡狮醒了!中国怒吼了!此画完成后不久,张善子盛邀诸位友人到寓所小聚交流,亦请客人在自己的新作前欣然合影留念。

\

左起台静农、张心德、张善子、张目寒在《中国,怒吼了》画作前留影

大家都知道张善子与张大千是兄弟。然而,张善子比张大千大17岁,兄弟感情颇为深厚,这一点却鲜为人知。民间有长兄为父之说,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张善子就不会有张大千”。大千先生时云:“我之所以绘画艺术有成就,是要感谢二家兄的教导。”兄弟之情手足情深,之后,张大千与诸友曾到重庆北温泉一游。前年,友人庹兄借我一本书中对此事有详细记载,亦有张大千写的诗和游记。遗憾的是张善子先生走得太早了,兄弟之间还有诸多要事未办。
1938年暑假,原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教授台静农先生(父亲朱世禔1936-1937年在山东大学国文系读书时的老师,父亲是1935年考入山大)举家(13人)入蜀,后移至江津白沙镇黑石山居住。台静农先生国学功底深厚,是知名作家、教授,擅长诗书画印,早年与鲁迅先生相识,曾在鲁迅指导的“未名社”工作,多有书信来往(见《台静农书信集》)。1938年11月9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办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会,台静农应邀作《鲁迅先生的一生》的报告。台静农在江津生活、工作期间,初识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台静农是安徽人,1927年在北大加入中共地下党,后脱党)和一些文化界名流,其中就包括张氏兄弟(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台静农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时,喜写小说,一次他于北平张伯驹寓所唱和诗文、品谈书画时与张大千相识, )。1937年7月21日,张大千由苏州回北平,在中山公园今雨轩品茗,与台静农晤谈甚欢,并约至其颐和园住处观其所藏画作。应该说,台静农先认识其弟,后认识其兄,这才符合事实。

\

鲁迅写给台静农的手札

1938年,台静农先生初到江津后工作无着落,后经朋友介绍到国立编译馆临时公干 。不久,工作出色,任编译馆特约编辑兼编译馆编译委员会委员 。1942年1月,编译馆由教育部陈立夫部长兼任馆长,原任馆长陈可忠改任副馆长,主持常务工作。同年1月25日,陈立夫具名聘台静农为编译馆编审,但是,他在此工作岗位上干的时间不长。
为发展抗战时期大后方女子教育,培养中等师范教育师资。1940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在江津白沙创办。1942年8月,台静农辞去编译馆工作后入职女师学院专事教学和学术研究。1945年6月,台静农受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谢循初之聘,出任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后兼任系主任。

\

左起台静农、张大千、庄严

今日研究赘述张善子创作的《中国,怒吼了》这幅画,按照台静农研究学者徐鼎铭先生观点,经两岸有识之士多年寻找,终无结果。答案,此画可能不复存在于世,这是他研究的结论。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期待拙文发表,网络转发后能出现奇迹),所幸台静农先生曾与张善子、张目寒(系张大千义弟,曾任于右任秘书长)等人在画作前留有合影。1946年盛夏,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魏建功等人向台湾大学校长陆志鸿举荐台静农到台大中文系任教(另有一种说法是是鲁迅老友,台静农老师许寿裳介绍的)。当时,台静农先生一家人口众多,没有这笔去台湾的船费。台静农被逼无奈,于当年8月4日,忍痛变卖明版《金瓶梅》一书。钱到手后,基本解决一家13口人去台湾的船费。然后,台静农由江津至重庆,中旬至上海。日前,台静农先生外甥女婿徐鼎铭先生微信告之,那时台静农一家4口(夫妇带小儿子,小女儿,其他家属分批赴台北相聚)上船时身上已无分文,渡海时在船上的饭钱都是向人借的,可见生活之拮据。但是,台静农先生去台湾时,却一直珍藏着这张珍贵图片,如今才得以让世人一见该画芳容。台静农先生去台湾后,受聘出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后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长达20余年。当年,台静农先生跨海去了台湾后,就再没有回过故乡,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憾事。但是,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这些年,他的著作在大陆不断出版发行。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1977年,张大千先生结束海外生涯,回到宝岛台湾定居(之前多次到台访友并举办画展)。两位老友从此相聚,交流唱和不断,友谊与日俱增。张大千是职业画家。但是,他是有学问的画家,早在1933年,他应国立中央大学罗家伦校长之聘,在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授。为了专心绘事,一年后辞去教职。之后,勤耕不辍,佳作频出,并以中国画名震华夏。

\

台静农为张大千题斋名“摩耶精舍”

台静农是大学教授,教书是他的职业。诗书画印则是他的副业,尤以书法篆刻饮誉艺坛,其楷行草隶篆皆擅,但最具特色的首推倪元璐风格的书法 。早年他常练胡小石(父亲1938-1940年在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读书时的老师,曾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亦为部聘教授)先生赠送的倪元璐手迹影印本,张大千知道后将自藏的5幅倪氏真迹相赠 。台静农习倪字的热情倍增,且下了不少功夫,被誉为300年来写倪字“第一人”。张大千“摩耶精舍”斋名就是台静农应邀用倪元璐书风替张大千先生题写的。另外,张大千先生的不少印章就出自台静农之手。台静农在作文,习书之余,也喜作画,尤喜画梅花,每逢大千生日,台静农必送梅画一幅,多有题跋,属文人画风。“说我画梅花给你,不是班门弄斧,仅是表达一点心意。”

\

台静农国画梅花

书画界和收藏界都知道,张大千藏有不少古代真迹书画,一次出访时,怕放在家中不安全,便存放在台静农家中,台静农既感到这是大千对自己的信任,也倍感责任之大,大千回台后,他悉数交还。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挚友之情。
1978年,张大千八秩大寿时,台静农撰写了一篇《大千居士吾兄八秩寿序》。这篇800字的寿序,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在中国画的历史坐标中,勾勒了大千“力挽颓风,大笔如椽,元气淋漓,影响域外”的画作特质 。以此点赞他对中国画的杰出贡献,肯定了大千在中国画坛“整齐百家,集其大成”的历史地位。这篇寿序文辞清丽典雅,台静农先生采用他擅长的隶书书写,古朴凝重,被称为“文墨双绝”。若没有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是写不出来的。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在台北逝世。台静农为大千八兄撰挽联:“宗派开新名垂宇宙丹青手,园林依旧恸绝平生兄弟交” 。3年后,台静农饱含深情地写了一篇《伤逝》散文,追忆老友大千先生。

\

台静农书法

1990年,台静农患了食道癌,自知来日不多,慨然决定将大千曾赠送的5幅倪元璐真迹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他相信进了故宫博物院最终还是要回大陆的。独赏不如众赏,让文物回归大众视野 。以物言志,以物寄情。
台静农和张大千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他们为台湾培养了诸多文学、教育、艺术人才。出版著作众多,影响了不少学人和从艺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频繁。199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台静农散文选》。2012年,北京鲁迅博物馆与香港香江博物馆在京联合举办“台静农诞辰110周年研讨会暨书画展”。2015年,《台静农全集》(13卷)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河南海燕出版社出版。进入二十一世纪, 《台静农书法选》被大陆多家出版社出版,学术研讨会也在不断进行。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张大千先生移居海外多年,其足迹遍布四大洲,亦在世界多国及港台地区举办画展,艺术成就突显,海内外有的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实至名归。的确,张大千先生为传播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

《台静农全集》(13卷本)河南海燕出版社

让我们回头看看张氏兄弟的爱国情怀。早在1926年,张善子与张大千在四川内江共同开创了“大风堂画派”。1938年,张善子在武汉出任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为中华抗战美术宣传活动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创作的鸿篇《怒吼吧!中国》《勇猛精进,一致怒吼》《精忠报国图》《文天祥正气歌图》等系列名作,或借古述今,或激励国人誓死抗日。从而开创了中国抗战宣传画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真正的爱国大画家”。

\

张善子(左)和张大千(右)切磋画技

1938年12月,他与弟大千两人筹划,将合创画作180多幅,取道越南,远赴法国举办画展募捐近百次,所得美金20余万(其中包括在美募捐所得),全部汇给了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支持抗战。时任法国总统勒勃朗亲赴观展,盛赞其为:“东方近代艺术代表”并授予纪念勋章。次年4月,他们转辗美国,先后在纽约、芝加哥、费城、旧金山、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之余,在各种场所发表演讲。美国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尊称张善子为“画虎大师”,美国飞虎队的老虎标志,就是张善子画作《飞虎图》(此画赠与了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原作现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老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及夫人诚邀其至白宫做客,总统夫人亲陪其赴各州做爱国演讲。之后,张善子获得美国佛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殊荣。他们海外归来却萧瑟若是,最后得港友襄助方得返渝;日夜作报告,举办座谈会,介绍反战时局,誓死抗战,其精神令人感佩。
应该指出的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在当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需要向张善子先生这样有担当的大师,他代表了抗战时期的一大批文人、艺术家,他们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以笔为戈,其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可贵。

\

张善子墓碑碑文“先仲兄张善子先生之墓”是其弟张大千题写

当年,张善子先生因长期过度劳累,终积劳成疾,1940年10月20日,病逝于重庆宽仁医院,后安葬于沙坪坝歌乐山。1982年,身在台湾的张大千得知其哥张善子的墓还在后,欣然为墓碑题字:“先仲兄张善子先生之墓”。几经周折,才将题字带回渝镌刻于墓碑上。当年张善子病逝后,于右任先生挥毫题写:“名重宇宙生无忝,气壮山河笔有神”,张治中将军挽:“载誉他邦,画苑千秋正气谱;宣劳为国,艺人一代大风堂”(摘自曹公度《堂哉皇哉大风哉》一文)。
如今,张善子逝世78年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已启动对张善子墓全新设计整修 ,预计2018年8月底修缮完毕。同时,沙坪坝区计划修建“张善子美术馆”,打造文化大区又一张文化名片,以告慰这位为抗战文化做出过奉献的先贤。
(注:台静农先生外甥女婿徐鼎铭先生为该文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史料,并阅正。在此致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