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飞弦 > 大风堂渊源 >
鉴藏|曾熙为弟子张大千父亲写的小楷颇有魏晋遗风!

鉴藏|曾熙为弟子张大千父亲写的小楷颇有魏晋遗风!

时间:2023-01-09 13:18:24 来源:曾李同门研究会 作者:

鉴藏|曾熙为弟子张大千父亲写的小楷颇有魏晋遗风!

\

曾熙像

导言

曾熙(一八六一—一九三〇),字子缉,初字嗣元,号俟园,晚号农髯;谱名昭衔,行九;斋名永建斋、游天戏海楼(室)、心太平庵,湖南衡阳人。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进士,官兵部主事、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被誉为“南学津梁”。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后意绝仕进,寓居上海鬻书课徒为业,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在上海逝世。著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两卷、《历代帝王表》两卷,书画录、诗集、文集个若干卷和字帖多种。 曾熙工书善画,精鉴藏。素与长于碑版的书家“清道人”李瑞清交好,人称“南曾北李”;又与吴昌硕、黄宾虹、李瑞清合称“海上四妖”。门下弟子及再传弟子众多,著名者有张善孖、张大千、马宗霍、胡小石、朱大可、姜丹书、马企周、黄晓汀、江万平、吕凤子、钱瘦铁、李健等,一时风行,影响远及现当代。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曾熙堪称最成功的近代职业书家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谢世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与吴昌硕、李瑞清等同代书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远未得到应有重视和评估。 由于眼界甚高,曾熙学书最初从篆隶入手,秉持“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的理念,遍习商周鼎彝和秦汉刻石,后遍习魏晋南北朝诸碑,晚年作书辄以篆籀笔法为突破口,作为统摄各体的津梁,认为“以篆笔作分,则分古;以分笔作真,则真雅;以真笔作行,则行劲”。曾熙所书各体均有古雅生动之趣,成为近代罕有的五体兼擅的书家。五体中,曾熙的隶书在当时名声最著,被誉为“今之蔡中郎”和“海上隶书第一人”,显然与他善“以篆笔作分”的眼界和理念是分不开的。其篆书用功亦深,特得力于《散氏盘》《毛公鼎》等西周名器,晚年又以画梅、松之法入之,更添雅趣。又把篆分意趣融会到章草和行书中,笔势圆劲,结字开张,气息奇古,纯是一种“意足我自足”的神情。与篆隶草行的写意为主不同,曾熙的楷书既深入魏晋传统,又融会南北,尤得力于钟繇、王羲之及《瘗鹤铭》《张黑女墓志》等。
       曾熙楷书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取法南北朝的大楷,尤以南朝《瘗鹤铭》和北朝《张黑女墓志》等碑碣志铭为主要取法对象。第二种是熔铸钟王的小楷,又加以碑意,呈现出碑帖融合的笔墨意趣。第三种是沟通碑帖的中楷,其传世作品中以墓志铭、家传、碑记等实用性作品为典型。他反对清中期乾嘉学派代表人物、北碑南帖论的提倡者阮元在地域和风格上割裂南北书法的主张,致力于南北融合,以达到刚柔并济的艺术境界。清末民初碑派大家沈曾植称曾熙书法“沟通南北,融会方圆”,康有为则评其“由圆笔以下穷南碑,故其行楷各体皆逸。体峻者见骨气,体逸者见性情。所谓阴阳刚柔各尽其妙”。
       曾熙书法存世数量不少,以字帖形式流传者颇多,目前可见不下数十种,不少在民国年间多次出版,广受欢迎,成为彼时热销海上乃至全国的的习书范本。 《张怀忠先生家传》为曾熙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为门下弟子张善孖、张大千和张君绶之父张怀忠所书,为大风堂所藏并印制出版,由于印量甚少,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全帖用笔方圆兼用,于清健中显蕴藉;结字舒朗宽绰,于端严外见欹侧。此帖气息醇古简净,不激不厉,兼有钟繇、王羲之和《张黑女墓志》意趣,体现了曾熙在碑帖融合上的积极探索,既是“曾家样”楷书的经典之作,亦是研究张大千家世生平的珍贵文献资料。此次据以重新编印出版,为体例故,对原图版重作处理,尚希周知。

墨迹选摘


\\\\\\\\\\

张怀忠先生家传全文


\\

先生讳怀忠,字怀忠,四川内江县人也。其先有用廷君者,广东番禺人,康熙二十五年以进士授内江县知县。川乱甫平,城郭残毁,君至,募民修筑,且曰:寇未已也。後李党再煽,他县多陷,独内江无恙,民感威德,依若父母,遂籍内江焉,高曾相承,世守儒业。父讳朝瑞,岁贡生,补授南溪县教谕,以正心诚意。率厉县士,尤重孝弟力田,尝取农桑诸书,授南溪四乡子弟。先生禀性纯谨,自童蒙授经,及为郡县试文字,皆承庭训。又惧责善太过。为延名师,然屡试屡踬。教谕君曰:‘学官清贫,不足赡妻子,汝辈终身困场屋,不若掘井煮盐,或可疗贫。’先生於是治盐业。未幾,丁父忧,母年已髦,又多病,先生事母奉甘旨,未尝须臾离膝下,井灶悉付之人。繇是折阅,不堪其窭。夫人曾氏,雅擅丹青,以笔代耕,颇给岁需。其时太夫人在堂,先生亲匜盥,夫人进食,贫而知义,邻里称之至今。先生尝诏诸子曰:‘先子勖予学,大者行已知恥,次及进身。予弗能显扬,且丛脞井灶之间,旦夕思之,尝悒鬰不自安。汝曹能成学,是先子之志也,贫也何伤。’子六人:长荥,殇。次泽,卒业明治大学,历任四川盐场知事,癸亥冬内调任府咨议兼吴巡使顾问。又次信,经理重庆宜昌商铺,剏造入川轮船。又次檝,附生,历任成都、资中、内江、重庆中学教习,今经商驻沪。其季子曰权,喜佛学,癖嗜书画,与季爰皆居熙门下。数岁以来,滇蜀构兵,先生尽室避地松江。前岁过予舍,见其轻步扬尘,方羡其健,乃於甲子三月二十六日日入,病殁松江寓舍。檝侍疾未离寝门,泽先夕自京归。信、权自蜀、鄂先後奔丧。先生体清癯而志度简嚜。年六十五,未尝有病,初春偶咯血,饮药即止。当权之入蜀,其时先生方燕居安食,出未浃旬,乃遭此痛,豈亦命耶!先生以长子虽殇,宜立後,以信生子心铭後之。孙十人。前以中书科中书加同知衔,授奉政大夫。论曰:文吏起家教谕,承流诗书之泽,其衣被远矣。先生长者,终日事母,趑趄帏闼,其亦言治井灶耶!语云:‘不在其身,在其子孙。’五子皆通才,其三游予门,因得纪其始末云。衡阳曾熙撰並书。” (《曾熙年谱长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