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甫铭《走近书画家》之六:俞致贞
时间:2021-12-24 14:34:50 来源:木桶画宝 作者:木桶文化
恽甫铭《走近书画家》之六:俞致贞
1995年春天,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俞致贞逝世了,画坛上空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星辰。
我从北京战友那里得到这个噩耗,是致贞老师远行后的第二天。她比浅予老人早一天远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挤满了八宝山殡仪馆大厅。
俞致贞是我国工笔花鸟画一代宗师于非闇的杰出弟子。少年的我从她娟丽的花卉画和刚挺的痩金书中,知道了俞致贞的名字。我喜欢她的画,甚至到了喜欢印有她作品的信笺。她的作品萌发了一个少年立志画画的梦想。
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把美好的东西统统打倒。俞致贞的画被戴上资产阶级情调的大帽子,打入冷宫。
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使我与俞致贞成为忘年交。那是1975年夏天,我到北京出差,在战友姑妈的帮助下,见到了神交已久的俞老师。
她给我看她的作品。使我吃惊的是,她的身体是那么孱弱,体重不到50公斤,却有力地支撑起属于她的一片艺术世界。你不得不相信,那纤毫毕现的翎毛、造型准确的花卉、构图严谨的佳作是出自她的手,尤其是笔规笔矩、掷地有声的瘦金体和极富弹性的线条,是从她痩骨嶙嶙的手指间流出的。我不禁击节赞叹,钦佩不已。
俞致贞却不以为然,她平静地说:“画工笔是件苦差事,偷懒和投机取巧的人是画不好的。要耐得寒窗苦,下得死功夫。”她说得确实在理。俞致贞在跟于非闇学画时受到了严格的传统熏陶,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为了掌握牡丹花的结构,她跟着牡丹跑。有一年,她从北京到洛阳又到重庆,站在公园里对花写生,画呀画,竟忘记了吃中午饭。为了绘画事业,她把个人婚事置于脑后,直到38岁才结婚,以致终生未有生养。她感叹地说:“要成就一番事业,不能患得患失。”是呀,我理解,她是针对某些美术青年急于求成,不肯下苦功打基础而说的。说实在的,现在有多少人甘于寂寞呀!她知道我从小喜欢涂鸦,鼓励我“自学成才”。
这次晤面使我们成了忘年交。不久,她给我寄来了一幅画《小荷才露尖尖角》,两只小蜜蜂飞舞在荷花间,煞是可爱有趣。我知道,她是在勉励我,要我像蜜蜂那样不辞辛劳地采蜜,以成大事。后来,她的著作《工笔花卉技法》出版了,她设计的一套纪念邮票《荷花》在全国发行了……我给她去过几次信,遗憾的是,我最终没有走画画的道路,也未能成大器。到了报社后我本想为她写点什么,可是竟没有实现。
俞致贞老师走了。她自强不息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为提携后来者孜孜以诲的精神,永远是我效法的榜样。
我将永远地怀念她,我的一面之师——俞致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