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为收此弟子,重金“收买”加感情牌,8年后终如愿
时间:2021-02-23 09:51:52 来源:智尊阁艺术馆 作者:
张大千为收此弟子,重金“收买”加感情牌,8年后终如愿
梁树年,张大千看好的绘画天才
国画巨匠张大千好热闹,喜欢收徒。在1948年时《大风堂同门录》就有86人。他收徒有两种情况:大多数为学生慕名投拜,极少部分为他看上了学生,非欲收为弟子而后快。梁树年属于后一种。
梁树年先生早在民国初期就已成名于画坛。年仅25岁就成立“豆村画社”。经常以雅集的方式切磋画艺,招生授徒。每年春秋两季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展览。画社始终由梁树年主持,活动一直坚持到40年代末。
1937年,张大千恰好在中山公园办展,他顺便参观了“豆村画社秋季展”。看到梁树年的作品时,惊讶年纪轻轻的梁树年竟有如此深厚的笔墨功力,当即表示希望收其为徒,继承自己的衣钵,并高价购藏梁树年二幅作品,以示诚意。
据梁树年入室弟子、国画大师白雪石回忆:“当时大千先生购买的两幅梁老师的作品是当时展览最贵的两幅传统山水巨作。大千先生不仅是大画家还是有名的鉴藏家,他的收藏更加证明了梁老师作品的艺术价值。”
梁树年虽敬仰张大千的画艺,但其老师祁景西当时还健在,不好改换门庭,便婉言相拒。
一张画作见证师徒情谊
由于时局动荡,抗战八年,两人各居南北,音讯不通。期间大千先生时常想起这位京城的绘画天才。曾托人带画给梁先生,因当时历史原因受托人需避开盘查,不小心将画弄湿,送到梁先生手中时,画已经全部黏在了一起。所幸,精心修补后,此画只小部分残缺,大部分仍保存完好。画中年长年幼两高士一起观瀑的景象足见大千先生以此画寄托对梁树年的深念之情。此件作品是见证张梁两人深厚师生情谊的宝贵纪念。
1945年,恩师祁景西逝世的第二年(1945冬),梁树年终拜在张大千门下。
汲古开今,创“梁氏黄山”“树年松”新境
梁树年的两位恩师中,祁井西先生在摹古艺术中堪称翘楚。他仿古作品足以乱真,清隽大朴融合南北二宗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琉璃厂各古董铺把他奉为神人。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就更加出名,他仿南宋人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鉴定大家吴湖帆,吴将其仿品断为自家祖上所藏而高价购进;日本最权威的绘画类书籍《南画大成》中所刊录石溪《山水图》,也是张大千仿造的。张大千的仿画当然不止这些,至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还收藏有张大千仿画。这一点证明了大千先生非凡的传统笔墨功力。
梁树年得二位摹古大师的栽培,其传统笔墨功力可想而知。然而“师古不泥古”才是他的艺术观念。
“传统作品学古人,古人妙处亦幽深。我心自是有取舍,不计谁评旧与新。”“有笔有墨,运用在我。”……他多次在诗作中强调,对于古人的精妙笔墨要活学活用。
梁树年先生在长达七十多年的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他的的山水画脱胎于传统,融北派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独特画风。他笔下的黄山,墨色酣畅淋漓,色彩冷艳华美,云雾幽幻灵秀,山石坚实厚重。被画坛誉为“梁氏黄山”。他以豆村(“树”的繁体字组合)为号,尤喜画松,其笔下的苍松遒劲伟岸,富有人格象征,既是他人生思想的寄托,也反映出时代的精神,世人有"树年松"之誉。
京派画家中,梁树年的笔墨功夫公认第一
纵观中国绘画史,大凡那些开宗立派的大师们,他们的成功总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师古人,二是师造化。师古人体现为继承传统,师造化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艺术创造的源泉。
中央美术院教授梁树年先生正是遵循这一创作规律的一位大器晚成的绘画大师。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默默的耕耘,不计名利,执着于他的绘画理想。他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终于在晚年达到了他事业的峰颠,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上的一代宗师。他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了艺术创新要师古人、师传统、师造化,要化古出新。也证明了艺术是艺术家生命精神的升华。
就传统笔墨功力而言,梁树年在中央美院的同事兼好友李可染大师有过这样的评价:“梁树年先生的画,笔墨功夫是很深的,他用笔把大自然的气势表现了出来。没有笔墨功夫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朴实的语言中暗含着浓浓的敬佩之情。
在同时期的京派山水画家中,若论“中西结合”的创新派肯定是李可染居首;要论“汲古开今”的传统派首推梁树年。这一观点是京派画坛公认的。
2021年恰逢梁树年先生诞辰110周年,据悉,中国美术馆正在筹备梁树年大师的的纪念展,如能成行,这将是梁树年先生继1996年、2004年之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次个人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