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风传承 > 大风堂弟子介绍 >
何海霞丨一代山水画大家的俯仰人生

何海霞丨一代山水画大家的俯仰人生

时间:2020-02-05 15:48:00 来源: 作者:

何海霞丨一代山水画大家的俯仰人生 

\

何海霞像

何海霞(1908—1998)1908年9月出生于北京复兴门的一个满族家庭。小名福海,学名登瀛,因其母无女,十四岁时改名海霞。
何海霞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专业画家。
他擅长山水,亦能花卉。其创作往往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

\

何海霞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深。何海霞幼时即喜爱书画,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
1924年何海霞在琉璃厂拜韩公典为师,他一直将韩先生当做自己的艺术启蒙,在他这里,他见到许多古代字画真迹,学会了临仿字画、补画、补字,也懂得了字画鉴定知识。从韩公典处毕业,就走上职业画家的路子。
1934年何海霞拜张大千为师,随其游历山东、四川等地。随张大千习画期间,何海霞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并大量临摹了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使他在文人画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他开始在诗词、题跋、章款方面得到提高,并多次和齐白石、于非闇等书画名家共同举办展览。

\

40年代,社会动荡,抗战中断了何海霞跟随张大千学习的时光。战争中张大千回到了四川,何海霞回到了北京,时局不安,何海霞穷病交加,但是他依然坚持在艺术上的不懈探索,更加勤奋的作画。
1945年抗战胜利,张大千返京将自己最喜爱的何海霞带往成都。蜀地四年,何海霞受到张大千全面的艺术熏陶和培养。传统绘画和书法功力更加深厚。在这期间他多次和大千先生合作或代笔作品,不少作品被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

\

1947年张大千在成都昭觉寺课徒,时何海霞在此
1949年张大千出国。1950年何海霞迁居西安,在卫生局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此间结识石鲁、赵望云。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何海霞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成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为共同创造长安画派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1984,何海霞回到故乡北京,在中国画研究院(今天国家画院前身)任研究员。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是“衰年變法”开始,也甩开了生活的枷锁,开始了疯狂的巨著创作,这是他的自由阶段。
这个时期的何海霞更加勤奋,作品大多为鸿篇巨制,也就是王鲁湘先生所言的“庙堂气”和程征先生所言的“王者气”。金碧和青绿山水本就是豪门贵族的艺术,只是水墨艺术兴起之后式微,而张大千和何海霞将之作了复兴和发展。
1998年8月5日21时,90随高龄的何海霞怅然离世。其学生万鼎遗憾到:老师正在创作的自由高峰戛然而止,如果再给他几年,必然有更惊世的艺术成就。何海霞已然是座高峰,在美术史上具有独立、不可复制的地位。“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何海霞先生做到了。


\

何海霞先生的青绿山水与泼墨,深得大千之妙趣,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长安画派是以西北高原为创作基地,题材多为雄浑博大的黄土山川,手法多用浅绛山水加泼墨,有较为强烈的地域色彩,从而在全国独树一帜。
20世纪末到至今,学术界已逐渐掀起了一股“何海霞研究热”,不管是艺术界还是学术界,都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