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人物交游 >
一个叫张学良,一个叫张大千 ,半个世纪两顿饭

一个叫张学良,一个叫张大千 ,半个世纪两顿饭

时间:2014-05-19 09:49:00 来源:网络 作者:

一个叫张学良,一个叫张大千 ,半个世纪两顿饭



张学良和张大千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一个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爱国名将,一个是凭借画笔浪迹天涯的国画宗师。他们身世不同,但因书画相识相知,在半个世纪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年轻时的张学良和张大千(二人年轻时并无合影留世,图为PS)

 
张学良宴请仿石涛画专家张大千
 
张学良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尤有兴趣。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29岁的张学良子承父业,开始统率东北军。国仇家恨,无以雪耻,张学良为排解愤懑抑郁,通过各种渠道收买书画名作品赏。在他的办公室旁边,有一间专门的储藏室,收藏的都是古画珍品及当代名人佳作。
 
张学良和张大千的相识,缘于石涛的画。1929年,张学良实现东北易帜,次年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931年入主北平行营。时局动荡,军政事务缠身,可是对于书画艺术的兴趣却丝毫不减。每当得到佳作,他总要邀请书画名流到公馆一同鉴赏。有段时间,张学良特别喜欢收藏石涛的画。但是,经行家鉴定后发现,他花重金买回的有很多是赝品,而且均出自张大千之手。这使张学良极为惊诧,同时也有了面会这位仿造高手的念头。张学良打听到张大千是四川人,长自己三岁,曾留学日本专门学画,回国后一度入僧,还俗后以法号“大千”行名,居住在北平长安客栈。
 
一天,张学良派副官给张大千送去了请柬,邀请张大千参加自己举办的一次宴会。接到请柬后的张大千有些忐忑不安,他觉得张学良与自己既不相识,也不来往,张学良为什么请自己赴宴呢?张大千一时拿不准主意了,去还是不去?正在张大千疑惑不解时,客栈的门开了,差人领进来三位军人,为首的一位英俊威武的军官含笑说道:“哪位是张大千先生”?张大千答道:“我就是张大千,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张学良答道:“我是张学良,久仰先生的大名,今日幸会。专程请您到公馆叙谈叙谈!”张学良说完上前握住了张大千的双手。张大千此时茫然不知所措,他只好随张学良一同走出了客栈。半小时后车子驶进了张学良官邸。
 
在张学良官邸的客厅里,张大千看到桌上已经摆好了宴席,坐席上坐满了京城书画界的名流,其中有齐白石、周养魇、陈半丁等书画大家,张学良拉着张大千的手把他引入上座。张大千谦让一番后才悻悻的满腹疑虑的落了座。少顷,张学良又请来夫人,见有女宾入席,张大千心中才稍有宽慰。席间,张学良起身敬酒道:“今日请诸位来是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仿石涛画专家张大千先生”。然后对张大千先生说:“大千先生,我的收藏中有很多是你的杰作呀。”说罢,哈哈大笑起来,随之客厅里响起了一片轻松的笑声。“诸位,为我们相识、为我们今后成为好朋友干杯!”张学良再次为大家敬酒。张大千不但没有受到非礼,而且被张学良夫妇奉为上宾,且名声大振。他对张学良的宽宏大度所折服。从此,两人开始有了交往,以至于日后感情愈来愈深厚。
 
“两张”争购《红梅图》
 
1930年,张大千在北平琉璃厂偶然觅到了清初名家新罗山人的一幅《红梅图》,经仔细鉴赏,他认为是真迹无疑。于是,他与古玩店老板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300块大洋成交。可是,张大千身上没有带足够的银子,经双方协商在第二天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事也凑巧,张大千刚走不久,张学良也带着侍卫来到了古玩店。张学良一眼就看准了《红梅图》。“掌柜的,你的这幅画要多少银子呀?”张学良问道。掌柜的见是张学良将军,忙赔笑道:“司令官,这幅画不能卖了,请您包涵。”张学良问道:“为什么不能卖?”掌柜的说:“刚才一位先生已经把此画买走了,明天来取画。”张学良忙问道:“他出了多少钱?”掌柜的说:“300”块现大洋。”“那好,我给你500块现大洋,你卖不卖”?一下子多卖了200现大洋,又碍于张学良的权势,掌柜的犹豫了片刻,还是把这幅画卖给了张学良。第二天,张大千如期带着300块现大洋来到古玩店。掌柜的不好意思告诉了张大千说:“你选的画已经被张学良买走了,实在对不起。”张大千听说是张学良买走的画,知道此画已经无法追回了。只好一路叹息而归。

\

 

七情九态张大千

 
大千为学良赶画燎美髯 学良送大千返京用专机
 
1935年10月,张大千应杨虎城将军的邀请到西岳华山写生,小住西安杨虎城公馆。那时,张学良任“剿总”副总司令,当时也正在西安。由于东北军当时处境不佳,张学良心情不畅,因此张大千没有打扰张学良,打算稍微休息后就动身返回北平。张学良得知张大千来到西安的消息后。亲自来到杨虎城公馆拜见张大千。此时,张大千已经收拾完行装准备启程了。张学良的突然驾临,使张大千极为惊喜。寒暄后,张学良提出要张大千赐作一幅《华山山水图》。张大千面带难色地说:“时间仓促,恐怕来不及了,请汉卿宽谅,日后补上。”而张学良求画心切,极力恳求,并承诺作画后用自己的专机送张大千飞往北平。张大千盛情难却,只好随张学良来到了金家巷的张公馆。稍事休息,大千先生开始泼墨挥毫。一时间,笔走龙蛇,墨生彩熠,终于一幅笔畅墨酣的《华山山水图》跃然纸上。张大千急于复命,便将画在烘烤炉上烘烤。由于连日劳碌,一不留神,火苗烧着了画纸。张大千急忙扑救不成,反倒被火苗燎去了一截美髯。张大千哭笑不得,只好重新绘制,直至晨鸡报晓才放下手中的画笔。张学良得到这幅佳作后心满意足,特派他的专机把张大千送回北平。张学良的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北平书画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传为佳话广泛传诵。后来,张大千为了表示对张学良的敬意,又精心绘制了《黄山九龙瀑布图》赠与张学良。此画也颇受张学良赏识,虽然几经辗转,却一直伴在张学良身边。
 

\

《黄山九龙瀑布图》张大千作,送张学良

学良赠回当年《红梅图》,大千报以新制《腊梅图》

 
1961年3月1日,侨居海外的张大千赴台湾探亲。经台湾当局批准,他拜会了正在软禁的张学良将军。两位阔别26载的老朋友终于又见面了。他们互相拥抱,仔细的端详,两人眼中都溢满了泪花。双方都情不自禁地感叹岁月的无情。真是人生易老呀!进入客厅,双双入座,谈笑风生。不久,话题又回到当年在北平争购《红梅图》的往事来了。张大千不无遗憾的说:“那次我的钱如果带足了,那幅画就不是你的了,”接着两人捧腹大笑起来。短暂的相聚后又要离别,彼此很有感伤。张学良和赵一荻亲赴台北国际机场为张大千夫妇送行。登机前,张学良将一个用红绸子包装得非常精美的礼品包送给张大千,并嘱咐道:“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不过,你一定回到家中时才能打开!”张大千双手作揖,一边道谢作别,一边登机……。随着飞机的巨大轰鸣声,飞机起飞了。张大千透过飞机的旋窗注视着云层,心中又无比的感慨。他小声对夫人徐雯波说:“汉卿送我的是啥子东西吗,非得要我回去才能看”?嘴里说着,手就不由自主的打开了礼品包,映入眼帘的正是当年与张学良争购的《红梅图》。霎时,张大千潸然泪下,看着里面夹着信笺:“争购一事并非夺人之爱,实是不能自禁。事后,辗转难忘,甚是感愧。”张大千看后,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回到家中,他的心情仍然难以平静。为了回报张学良的深情厚谊,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精心创作绘制了《腊梅图》,并托人转呈张学良。这幅张大千的精品书画作品,张学良甚是喜爱。特意将这幅作品挂在书房里面,不时观赏,聊以慰藉思友之情。
 

\

《梅花图》张大千1979年作于摩耶精舍,纵134厘米,横66厘米(注:张大千酷爱梅花,故梅画很多,此梅花图并非送张学良的那幅)
 
办画展汉卿雪中送炭,忆当年大千再赠梅花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71年,张大千准备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办40周年作品回顾展。因为需要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他又不得不向世界各地的藏家征借作品,在台湾的张学良深知张大千作品的价值、也更体谅张大千此时的急迫心情,于是,把他爱不释手的精品书画《黄山九龙瀑布图》寄给了张大千先生。张大千接到画作时非常感动。想起了10年前张学良在台北机场送他的《红梅图》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沉思良久,铺开宣纸,又为张学良画了一幅《梅花图》,但是,仍觉得意犹未尽,便又在作品上题写了一首七律《赠汉卿学良兄》:“攀枝嗅芯许从容,欲写横斜恐未工,看到夜深明月蚀,和画和梦共朦胧。”
 
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菜肴里的政治
 
1978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张大千,举家迁往台湾定居。这对张学良而言,无疑是件大喜事,他因此又多了一个幽居生活的好去处。人称大千庄园的“摩耶精舍”建在台北市郊区双溪至善路,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充分体现了这位艺术大师独具匠心的追求。园中的假山鱼池,小桥流水,曲径幽亭,相映成趣。张学良每每置身其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东北老家的大帅府,亲切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张学良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

\

\

\

\

\

位于台北市郊区双溪至善路的摩耶精舍,“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乃台静农(著名作家、书法家)题写

\

晚年张大千与徐雯波在摩耶精舍赏花

\

1980年,张大千在摩耶精舍后院梅丘石前留影,胡崇贤(蒋介石御用摄影师)摄,张大千死后骨灰葬于梅丘之下
 
张大千素喜梅花,也经常挥笔作梅。张学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就是与张大千一起赏梅、论梅,并饶有兴致的观看张大千画梅。这期间,张大千创作了上百幅梅花图,张学良则讲了上百个关于梅花的典故,这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快事。
 
张大帅请张少帅吃年夜饭
 
1981年农历新年,张大千在台北外双溪的摩耶精舍以“大风堂”名肴邀请张学良夫妇吃饭,为了助兴,张大千还特意请来了姜兆伸夫妇、张群极其长子张继正夫妇一同作陪。于是张大千拟定菜单准备亲自下厨做菜,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并被多方猜疑。最终,在元宵节后这次聚会才得以实现。张大千先生亲自配料下厨掌勺,留下系列经典菜肴。
 
七十梯号两公尺多高的围墙与木门后方是个庭院,进门后中央是通往二楼的楼,旁边挂着张大千画的《黄山九龙瀑》,蓝与黑的山岭上有一间农舍与一处凉亭,画的右上方题着许多字,其中有“汉卿先生”四个字。
 
楼梯将一楼区隔为两个部分,右边是客厅,左边是书房,书架上堆着歪七扭八显然经常被抽出来又随手放回去的书籍。书、纸张与杂物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闹钟,分针指着它右边的《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与桌子前沿一摞叠得高高的书,几乎遮住了墙上署名“经国”写的一幅字:“森森君子节,奕奕古人风。”

\

1947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台湾新竹县井上温泉住所,张学良与妻子赵一荻合影,1946年-1957年张被软禁在此;1957年10月被命令搬迁到高雄西子湾
 

\

1958年张学良将军在台北北投幽雅招待所

 

\

赵一荻在北投幽雅招待所院中的大树下留影
 

1960年7月他再次奉命要搬家台北北投,北投成了他在台湾的最后一站,整整待了34年,张学良可以说是在这边颐养天年,直到台当局对他解禁,让他彻底自由可以到夏威夷和儿子团聚
 

\

晚年张学良夫妇合影

 
面对书桌的墙面中央是个看起来入冬后从未使用过的壁炉,上面摆着四帧老夫妻合照的像片夹、蒋介石的纪念金币、蒋介石与蒋宋美龄合照所制成的瓷盘,另有三座写着致赠单位名称的座钟。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挂在壁炉上方墙壁正中,有着蒋宋美龄签名的国画,两侧另各挂一幅长形的国画。
 
张学良穿件暗红格子毛料厚衬衫,戴着黑色毛线帽坐在书桌后,他刚放下电话,便对着客厅喊:“小妹,大千来电话,请我们过年去他家吃饭。”张学良笑着说,“张大帅请张少帅。”传来赵四小姐的声音:“你们三张一王转转会又到吃饭的时候啦?哪天?”
 
“预定大年初二,跟张岳公、王新衡(蒋经国同学,曾是监视张学良的官员,因与张性情相投,同好美食,成为好友)约好了他再打来。”仍是赵四小姐的回应:“你怎么老喊他张大帅?”
 
“要怪去怪记者,大千那年回台湾,一家报纸把他的称呼少写一横,张大师就成了张大帅,跟我,同行,他大,我少。”“你们这二张哟。”赵四小姐带着点娇嗲的声音。
 
张大千精心设计菜谱
 

\

张大千号称自己有三绝,首要的不是书画,而是做菜
 
士林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内,进大门后有个池塘,假山假水配着座小桥,池里种了荷花,池边有芭蕉。往右手边,玄关左手是客厅,两排木头沙发面对面,最里面靠墙的木柜里则摆着从各地搜集来的奇木怪石。再往里,天井处又有两个小池子,假山上流下潺潺的泉水。
 
天井周围恰分出四个房间,西边是画室,北边是夫人的待客室,不过郭小庄的声音却从东边的饭厅传来。饭厅后的厨房内走出在摩耶精舍帮忙的小乙,他边走边念着手中的一张纸,后面跟着的是张大千的四川内江口音:“找南门市场地下层左手边第一家。乌参买回来我自己发,明虾要大要新鲜,先订八只,要他们除夕送来。”
 
小乙应了声,将纸条收进口袋,到门外骑上川崎机车离去。张大千扶着眼镜追出来,小乙已不见人影,他顺了长须一把:“成天急急忙忙的,忙什么忙。”
 
他折身进屋,随着郭小庄的歌声哼了两句,进画室。张大千坐下后拿起笔,舔舔墨,正想在画纸上落笔,忽然停下,他找出张较小的纸,一笔笔工整地写下:干贝鸭掌、红油猪蹄、菜薹腊肉、蚝油肚条。他停下笔略为思考,再写:干烧鳇翅、六一丝、葱烧乌参、绍酒焖笋、干烧明虾。又停下笔,用笔头搔着遮掩在长须里面的脸颊,思考一下,再写。写着写着,他叹口大气,自言自语:“哎,老糊涂了,汉卿东北人,过年怎能漏了饺子……菜够了,该包个什么饺子……”
 
张大千又陷入他的菜单里,这次想的时间较长,然后露出微笑。“给他甜的,豆泥蒸饺。说着,笔已朝纸落下。
 
迟来的晚宴
 
1981年2月20日正月十六。
 
张大千夫妇在门口迎接客人,见到张群和张学良、赵四小姐就张开两手迎上去:“乡长、汉卿,酒菜齐备,就等诸位。”
 
张群露出浅浅微笑:“又麻烦你了,大千,你家门前很热闹。”“年前就开始了。”“我们吃我们的,几副老骨头,他们还能怎么样。”
 
说是这么说,一行人垮着脸地走进屋内的饭厅,一张圆餐桌已摆满了菜,张大千招呼大家坐下,喊着:“先上鸭掌、猪蹄、酒,热菜慢点来。”
 

\

“三张”合影,左起张学良、张大千、张群(张大千同乡,国民政府高层人士,喜书画,富收藏,1929年因迷石涛画而结识张大千,尔后情逾手足)
 
客厅内的电话直响,雯波夫人去接。“哪位?喔,大千请朋友吃饭,三张一王转转会,客人到了,马上开饭。没别的人,再说一次,您哪个单位的呀?”讲着,雯波夫人朝张大千眨眨眼。张群没说话,举起杯子朝其他人比,沾了沾唇。
 
梁如雪(情治人员,专门负责监视张学良)站在屋子外,听见张学良的声音念着:“干贝鸭掌、红油猪蹄、菜薹腊肉、蚝油肚条、干烧鳇翅、六一丝、葱烧乌参、绍酒焖笋、干烧明虾,大千,你今晚准备的菜真不少。”张大千的笑声,他说:“过年,总不能请你吃牛肉面(张大千最拿手的)。”又传来众人的笑声。
 
“这道西瓜盅倒很别致。”张学良的声音。“喏,我发明的菜,这道西瓜盅,先把瓜肉挖出来,菜呀肉的放进去,用半个西瓜皮当锅子去蒸。”张大千的四川口音里充满热情。又传出来一阵笑声和夸赞声。
 
“大千的夫人好,这么多年都帮他夹菜,体贴。”这是张群的声音。“免得他大褂的袖子沾到菜,打翻了杯碗。”雯波夫人说。“也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张大千笑着说,“她不让我吃的就不夹。”“医生规定的。”雯波夫人说。又是一阵笑声。
 
酒酣意畅,张学良别出心裁地要把菜谱留作纪念,并请张大千提款。这菜谱是张大千亲自拟定和书写的,并不算珍贵,但张学良对张大千的厚爱之情,着实令在座的人们感叹不已。张大千尊重张学良的要求,遂把来宾及宴客日期具实填写清楚,并题:当日摩耶精舍垂丝海棠盛开,宾主近半日之欢等句。
 
一位穿着花布衣服的欧巴桑走出屋,见到院子里的梁如雪,朝她比比手,梁如雪上前解释。“我是随张汉公来的,在外面等就可以。”“张汉公交代,外面冷,你到客厅里坐。”梁如雪不好再坚持,随着欧巴桑进客厅,找张椅子便坐下,欧巴桑端来一杯茶,另一个盘子里有些炒得还冒着烟的菜。
 
“大师自己炒的六一丝,说请你也尝尝。”“不好意思──”“大师的规定,在摩耶精舍,没人饿着。”梁如雪恭敬地又接下一碗饭和一碗汤。梁如雪小口吃着饭菜,屋内的谈话声音很大,她坐着也能听得很清楚。
 
“汉卿,有饺子,我做的豆泥蒸饺。”张大千的声音,“当点心,烫,先吹吹。你跟我夫人求求情,我,只吃一只。”又是一片笑声。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梁如雪站起来,主任带着五六个干员进来,雯波夫人闻声出来。“是周主任,吃过饭没,来,一起吃。”“来给张大师拜年。”主任冷冰冰的声音。“都正月十六了,灯笼都放过,年过完啰。”雯波夫人笑眯眯地回道。“那──”主任看了梁如雪一眼。里面的饭厅传来一阵吃东西的声音,然后再传出张大千的声音:“这顿饭原来年初二要吃的,东搞西搞,要不是张岳公出面,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吃成。今天大年十六了,过了元宵,不过对我们这帮子老朋友,照样算过年。”传出鼓掌声,张学良也喊着:“过年,照样过年。”“所以,我准备了元宵。”张大千说,“帮我把瓦斯炉拿到这边来,我在桌边给大家煮元宵。”
 
主任连再见也没说,领着人大步出去了。
 
雯波夫人朝梁如雪笑笑,慢慢走回饭厅。梁如雪听不见室内有人讲话,突然间摩耶精舍安静得如同深夜般──不,她听见开水的噗噗声,听见下元宵的声音,听见轻微的碗匙碰撞声音,然后是张大千的声音:“来,今晚不管糖尿病、血压高、心脏病,每人一碗两颗元宵。”屋内一片沉寂,只听到吃元宵的窸窸窣窣声音。似乎元宵很烫,有人吱吱吱吸着元宵里的芝麻,也有人呼呼吹着汤,没人说话,很久没人说话,似乎那是碗好吃得不得了的汤,所有人忘记了说话。
 
几分钟后,是张学良的声音:“两字任人呼不肖,一生误我是聪明。”声音停顿了好一会儿,“我有几句话,小妹,辛苦了,记得我写过的那几句吧,大厦即倾、树倒猢狲散之后,仍有红颜知己,舍命相从,坐通牢底,生死不渝。我张学良这一生,何其有幸,何其有幸。”没人应声,但所有吃元宵、喝汤、碗匙的声音全都停止。

\

摩耶精舍的餐厅,墙上是那张宴请张学良时的菜单(图中红圈)

\

菜单落款,写着宴请日期和来宾名单

\

张国立著《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书封,用的是张大千的菜单和白菜萝卜画

 
日后,张学良又来到“摩耶精舍”把装裱好的长卷展现在张大千面前,正是那日的菜谱。张大千深为感动,他在接裱的空白处,欣然补画了一撮鲜绿的萝卜缨,五颗圆润的红罗卜,翠叶纷披的大白菜,相互匹配得相映生辉。张大千画完后又笔下生情题写来临一首诗作为跋文:汉兄以爱所书菜单装成见示,卷有余纸试数笔博笑。壬午闰4月16日,爱杜多。
 

\

1981年7月7日,张大千在摩耶精舍画《庐山图》(人生最后一幅巨作,历时1年多完成),从左至右:张群、张大千、王新衡、张学良、徐雯波
 
岁月割不断友情,然而岁月却是无情。1983年4月,一代国画宗师张大千先生驾鹤西去。张学良闻讯后怀着无限悲痛和伤感,凭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国画大师、挚友。追忆往事,张学良和张大千半个多世纪的友情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定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时常遥望大海独自凝思,眼前萦绕故园的山水人情,那里有张大千先生无数次激情绘制大好河山,那里是他和张大千的情愫所在,那就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根!
(参考资料《张大千与张学良的书画缘》河沿渔人、《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张国立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