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转澎湃新闻:“大风天下”张大千纪念展:从最长家书看到大风堂全貌

转澎湃新闻:“大风天下”张大千纪念展:从最长家书看到大风堂全貌

时间:2019-05-17 14:21:04 来源: 作者:

“大风天下”张大千纪念展:从最长家书看到大风堂全貌

 

  2019年是张大千诞辰120 周年。张大千是近现代的书画大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三上黄山、两登华岳、数攀峨眉、久居青城,到借款去敦煌学习唐人壁画,从旅居海外三十余年而建“八德园”、“环荜盦”,到晚年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台湾。晚年所创泼墨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

  5月10日,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研究会主办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上海市政协展览厅开幕,除书画作品外,还呈现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及相关的出版物。

\

张大千

  据悉,展览展出了曾熙、李瑞清、张善子、张大千、杨宛君等书画作品数十件(组),还有大风堂一代弟子书画作品120件(组)。展览不仅展出书画作品,而且还呈现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和与张大千相关的出版物,其中包括大风堂传承相关文献220件(套)、张大千在巴西系列照片120张。值得一提的是,既是张大千绝笔、又是存世最长的张大千书信首次公开亮相在展览中。

\

展览现场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是以张大千官方研究收藏机构而组成主、承、协办联合体,是自大风堂画派开创以来门人弟子第一次如此大规模集结合展。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四川内江人。因在上海松江出家为僧,法号大千;还俗后以“大千居士”为号。曾随兄留学日本,进学校学习染织技术。回国后,与其兄张善孖在沪定名画斋为“大风堂”,拜入曾熙(1861-1930)和李瑞清(1867-1920)门下,曾李二位均擅书画,对其一生画艺影响颇深。在绘画、书法、诗词、画论、篆刻、鉴藏、摄影等等方面造诣非凡。1920年代后期,张大千开始遍游名山大川,由师古转向师造化,三上黄山、两登华岳、数攀峨眉,久居青城。1941至1943年,远赴敦煌临摹壁画,此其画风转变的关键。融文人画、院体画、宫廷画法与民间艺术于一炉,创作贯通古今,出入唐宋元明清,达到了“一览众家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艺术境地。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被时人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晚年与黄君璧、溥心畲并称为“渡海三家”。

\

张善子笔下的老虎

  张大千的师友与大风堂全貌

  此次展览中,首先展示的是张大千及师友的作品。既有张大千所画曾熙、李瑞清小像(复制品,原作藏于无锡博物院),又有曾熙、李瑞清书画作品,还有张大千哥哥的鞍马、猛虎、人物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曾熙的《长歌素月书联》曾是曾熙戊午年所书的对联,一直放在家中竹簏之中,张大千看到非常喜欢,便以重金买下并请曾熙老师补题。这足见张大千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正如开幕式上,张大千弟子叶名佩所说,“大千先生对老师都是非常的尊重,对学生也是十分的关心。一个画家最重要的不是画技,而是做人。”

\

曾熙书法

  除了张大千及师友的作品外,大风堂弟子的书画作品依次排开。慕凌飞、田世光、王康乐、曹大铁、陈从周、何海霞、伏文彦、孙云生、郁慕洁、俞致贞、叶名佩等。所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120件(组)。

\

陈从周《兰花图》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客居时,因有缘收藏到明朝画家张大风所画《诸葛武侯出师图》,对此画爱不释手,加之对张大风的画艺十分倾慕,且又同姓张,故在极其得意之余,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即将西成里居室的厅堂取名为“大风堂”。从此,大风堂画派有了雏形。

  在张善子、张大千的教导下,大风堂门人享誉画坛,慕凌飞、梁树年、田世光、林建园、王康乐、孙云生、唐鸿、龙国屏、王永年、高桥广峰等弟子或立社团、或兴教育、或出画册、或办展览、或带徒传艺,传承大风堂精湛技艺,展示大风堂神韵于海内外,名播五洲,艺传四海。门人何海霞被誉为“金碧青绿山水第一人”,黄独峰则成为“岭南画派”中坚力量,简文舒女士因画艺精湛,美利坚合众国水墨协会还专门设有“简文舒奖”。

  存世最长的张大千家书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进展厅便展示着张大千存世最长书信。此封家书全长2.7米。上海张大千研究会会长李永翘表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千先生写有这么长的家信,这封长信完美地体现了大千先生的浓浓亲情与其精湛的书法技艺。”

\

张大千写给张心素的信

\

张大千写给张心素的信

\

张大千写给张心素的信

  晏良为在《张大千先生写给姪女张心素女士存世的最长的家信和赐赠自藏名画<白莲>给侄女张心素女士》一文中说道:这封全长二米七十公分长信,充分体现了八家公张大千先生与家公张善子先生的弟兄情谊和他对二哥的尊重和感恩,以及他对最疼爱的三侄女(先母张心素女士在张家她们那一辈女孩子中排行第三,故被其他兄弟姐妹们尊称为“三姐”)及其全家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此墨宝,弥足珍贵。

  全文如下:

  心素三姪:

  得香港友好转来九月二十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镜,字太小全看不见。由汝十二弟萝萝重复读与叔聴,一字一涙。叔 岂不爱国者,舍手足子姪不归?至如来函所称杨李等辈,叔亦所不(耻)齿,有何可羡?叔 归但为三叔四叔及汝辈耳,亦不要人接待,更谈不到尊重。祗是目疾开刀,尚须作较长时间之休养。三叔四叔大寿,不能赶回,至为痛心耳。汝为叔最大姪女,从小最为疼爱,今乃不得相见,三叔四叔年老不能走,姪等亦不复能来看望汝叔耶?所要白癫药,数月前已由李七叔挂号寄去三叔处,三叔回信云,并未收到。今汝来信亦未提及。我想应无遗失之理。竟尔遗失,岂非怪事?

  年前姪为外孙要理化书籍,叔遍托友,想尽办法,终不得寄到,相同一情形耳,叔最爱汝,每一想念,与雯姨及尕妹沛妹萝萝澄澄言及,辙老涙緃横。国内既已放寛,姪可否请准出探亲,其旅用一切,叔当全部为汝备之,如何?八妹之子聪聪极乖,明年高中毕业,学食及零用,约合二百余金,现已自开汽车,上学离家二三华里,买车一部第一期交五百美金,全由叔付出,以后月付数十元,由聪聪自付。彼晚间作事数小时,月可收入二三百元,在暑假中已赚得千余元,存入定期存款,将来可兑与汝八妹。其学食衣物等等,自有叔担负。其父母可勿挂虑也。姪有何需,随时函告,叔当尽力。汝满妹三四日即由巴西带其三嵗之女莹莹前来省问叔与雯姨。尕妹亦有二子矣。本月亦拟归寕,惜不能见汝与嘉姪,庆裕两女为憾。叔老病又极忙,极不愿写信,今拉拉雑雑,不覚遂有三纸。叔他无所乐,惟萝萝之第四女绵绵在叔身边,甚可喜也。

  伟聪同阅

  八叔爰 十一月一日

  嘉姪阅后转与三姐

  珍贵的巴西影像

  2014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中就曾提到“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在他居住的八德园画出了《长江万里图》、《黄山图》、《思乡图》等传世珍品”。

\

“八德园”里的张大千

  众所周知,1950年张大千离开中国大陆,在海外度过了三十三年漫长的岁月。1950年侨居印度大吉岭; 1956年决定在巴西圣保罗买下一块地来建“八德园”,从此侨居巴西十七年;1969年再次移居美国加州卡美尔“环荜盦”。

\

张大千在“八德园”中下厨掌勺的情景

  虽然张大千先生在海外过着一种放逐式的生活,但是从巴西“八德园”的营造中,就可以看出张大千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而且还可以看到张大千一直在追求中国人心目中“世外桃源”的精神境界。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八德园内,有一座座中式的宅第,其中既有他的画室“大风堂”,又有家人的居住房屋,以及“五湖亭”岸边的五处亭子。园中遍植柿树、松树、竹子和多种东方名花异卉,还养有一双白鹤、一只孔雀,摆放着上千盆景。张大千喜欢收罗奇石,作为山水画的灵感,还特意为废弃的毛笔修建“笔冢”。因此,虽然是在海外漂泊,但是大千先生愿意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艺术氛围。

\

张大千及大风堂相关的文献

  另外,照片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张大千生活的场景,比如他做美食的情景,与友人赏花拜石、观松听涛的场景,与家人松荫休憩的场景,等等。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郑威、王立民、徐建融、王亚发、汪毅、朱浩云、万君超、王琪森、徐正平、李永翘等专家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在研讨会上依次发言,研讨会由张大千再传弟子史军萍主持。

\

张大千《春水扁舟图》

  此外,《大风天下·大风堂一代弟子作品文献集》和《八德遗痕·张大千在巴西》影集是海内外首次出版,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摩耶遗韵·张大千在台湾》影集和汪毅著《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国内同步推出。展览得到了曾李同门会以及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专家的全力支持。

\

八德遗痕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7日。继上海展后,将在四川、天津等地巡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