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研究 > 研究论丛 >
万君超:《旨在如实 为史留真 》

万君超:《旨在如实 为史留真 》

时间:2016-10-23 20:13:08 来源: 作者:万君超

旨在如实 为史留真

\

蓝弧、曹公度著《曹大铁传》(陈佩秋题书名)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16开平装一册  472页  98元

 
曹大铁(1916-2009)原名鼎,字若木,号大铁,江苏常熟人,出生于常熟大渔商世家。杨云史、于右任、张善孖与张大千(大风堂)三家弟子,与张珩(葱玉)和谭敬(龢庵)是结拜兄弟。著名词人、诗人、书画家、鉴藏家、藏书家、高级土木工程师,曾被盟兄谭敬谑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著有《梓人韵语》(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西邻志稿》(未刊行),与包立民合编《张大千诗文集编年》(荣宝斋出版社1990年版)等。今年是曹大铁先生(以下简称“曹公”)诞辰一百周年,铁公幼子曹公度与常熟作家蓝弧(本名陈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撰写、增删,出版社了42万字的《曹大铁传》,并同时出版了《曹大铁年谱》(20万字)一书。
曹公九十四岁的一生,既丰富多彩,充满传奇,又历经磨难坎坷,九死一生。他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至青年时期(1949年以前);落难阶段(1949年以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劫后馀生,苦尽甘来(1979年平反昭雪至2009年逝世)。曹公在五岁时,父亲为他与弟弟曹鼒(字若水,1918-1940)聘请邑中饱学儒士陶天骥、陶翥云兄弟为塾师,打下了坚实的国学、艺文、书法基础;十二岁时延师学英文,母亲王凤兮亲自教兄弟二人数学(包括函数、代数等)。十年私塾学习后,兄弟二人才以“同等学历”入读常熟私立孝友初中二年级下。曹公十七岁后到上海读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杭州教会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后更名为建筑系),因抗战爆发而在多年后获得学士学位。
曹公幼喜丹青,其父曾想让他拜表舅、苏州名画家陈迦庵为师学画,但他却说:“要么不拜,要拜就拜张大千”。1936年春,曹公在陈迦庵引荐、吴湖帆作保,在苏州网师园春簃殿拜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为师,成为大风堂入室弟子,此成为曹公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上一年,曹公已在上海拜于右任为师学习书法,并赐其号曰“尔九”,典出《楚辞·九歌·大司命》。1939年起,用“曹大铁”之名在上海、南京、无锡登报订润开始公开卖画,从此成为半职业画家。在此期间先后结识上海名书画唐云、陆俨少、白蕉、邓散木、周鍊霞、王季迁、徐邦达等人。

\

曹大铁19岁(1935年)

曹公与年长二岁的张珩(葱玉)结交并成为异姓兄弟和终生挚友,纯属偶然。1938年,曹公在古画、古籍收藏家孙伯绳(祖籍绍兴、迁居常熟、长住上海)的静虚斋中初识张珩,但当时并无过于主动结交。后来,张在孙处见曹公写的歌行诗二十二首并词稿一束,颇为喜欢,即询孙何人所作,知是曹公所作。即专程驱车赴常熟,恰曹去苏州,张又赶赴苏州,晚间两人相会于皇后饭店,大有相间恨晚,交盏举杯,纵谈至午夜,从此两人正式订交,此后九、十年间(1938-1948),用曹公的话:“晨夕相叙,未尝离失,异姓兄弟也。”当年张珩之所以要“萧何月下追韩信”,说出来了颇为可笑。已婚的他当时正在追求上海百乐门红舞女谢丽丽,因自己不擅长写长庆体(亦称元白体)叙事古诗,所以想请曹公代笔写一篇赠给丽丽。但当时曹公以为似由葱玉自己写为妥,至少稍后再作考虑,遂予以婉拒。直到1949春,谢丽丽在家乡吴兴病逝后,曹公在中秋节完成了《丽人行》长诗(113-114页)。曹公与张珩结识与相知相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或许仅次于拜师大风堂。张珩将他带进了一个更为高层次的鉴藏圈,也由此结交了当时一批顶级的收藏家;其次,张珩当时雄厚的财力,也为曹公后来经商提供了经济基础与人脉资源,曹公、张珩、谭敬三人曾成立“上海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贸易,张、谭任正副董事长,曹任总经理。1948年夏,洞察时势的张珩与曹公两人决定,结束所有的商业活动,然后相约偕隐常熟做寓公。当时张大千已准备离开大陆,曾邀请曹公一同出国,但他婉拒恩师道:“吾与张、谭二盟兄有约在先,实难从命,不得已,只能‘负师从兄’了。”(179页)大千无言以对,从此师生永别,再未相见。也由此可知张珩在他心中的地位。张大千后来写给谢稚柳的那句名诗:“天下英雄君与操。”其实出自于曹公《浣溪纱·席次酬葱玉其亦招隐之意乎》一词中写给张珩的(153页)。
张大千真不愧是一个“老江湖”,似乎有什么“先知先觉”。曹公在1949年后,先后在杭州、合肥两地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计算。空馀时间,与当地的一些雅好书画、古籍、艺文的朋友交往游历,虽然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再,但也算是差强人意,自我寻乐,而且有时还私下卖画取润。但到了“反右”运动至“文革”时期,恶运连连,牢狱之灾,受尽磨难,妻离家破,就差一死。在《曹大铁传》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257-322页)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令人不忍卒读。
本传记的第十二章中,还记录了曹公在合肥“劳改”时期的难友十七人的简介(273-287页)。它们取材于其中的一位难友丁呈祥晚年所写的未发表过的回忆录文稿,极具史料价值和震撼力,其中有留学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专业工程师和原籍上海大户人家的闺秀或女大学生(由上海遣送安徽白茅岭劳改农场)等,其中有些人自杀、发疯、瘐死。这些人的悲惨遭遇,原本在传记中可写可不写,但作者秉着良知和正义感,将他们一一写进书中,告知后人。
有一位名叫杜少鑫的安徽省农业厅土木工程师,因为“右派”而被判刑入狱七年,后因不堪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病殁。其子聪慧过人,品学兼优,每试必冠,但因父亲原因而被剥夺考大学的资格,后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做学徒,月薪仅十六元。但仍然省吃俭用为父亲购寄食物,凡是节假日,亦必来探望父亲。因其事父极孝,化工厂以其界限不清为由,将其开除,并遣返原籍浙江余杭(今杭州)。在杜少鑫死后十个月,其子方得知父亲死讯,即从余杭赶到合肥收尸。当时尸体已腐烂过半,不成人形。他却跳入坟坑,捧抱父尸,随即嚎啕大哭,昏厥于地。此情此景,令在场闻见者,无不仰天落泪(280页)。《曹大铁传》不仅仅只是一部名人传记,也是一篇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迫害史、血泪史。曹公身心强大,见过大世面。否则,他肯定活不过两次的生死劫难和牢狱之灾。
名人传记,大致有三种写法:一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高大上”型,此所谓“可爱而不看信”;二是专挖传主隐私的“扒粪逐臭”型,即所谓“可信而不可爱”;三是平淡无奇,四平八稳,如同嚼蜡的“可有可无”型。而其中最受古今人喜阅的是第二种,但此类传记品味鄙陋,十九皆道听途说,长舌意淫。名人传记中的私生活或个人隐私,历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恐拍难免不会引起法律诉讼。所以一般的传记作者皆避而远之,欲言又止。
《曹大铁传》以少有的勇气和心胸,以及“旨在如实,为史留真”的理念,来叙述和评点曹公一生的感情生活和婚姻状况,真可谓“无事不可与人说”。曹公一生先后有过六次婚姻:原配王渭銶(1917-1943),以后陆续为沈琳(中共地下党员,由张珩、唐云作媒)、邵淑英(又名邵惠子,仅半年婚姻)、汪明华(因曹公成为“右派”而离婚,晚年两人再结合)、周惠芬(安徽“难友”,曹公度生母)、陈芳草(小曹公三十岁,因长子公照强力反对而离婚)。另外,还有宓斐雯(同居未结婚)。曹公一生有“女人缘”,故他还有红颜知己(徐帘秋、女道士萧杨及李梅先)、情人和女弟子(丁某、吴某)等多人,真可谓“半生缠绵花丛中”。盟兄谭敬曾赠其一方印章,印文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究竟应该如何在传记中以知世论人之理念,来厘清和评论曹公与这些女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及与子女之间的纠纷?在本传记的第十四章中,有《妻子、情人、女友及其他》一节(338-348页)来论述此一敏感话题。在此章节中有明确的观点:“还有许多令铁公(即曹大铁)激情澎湃心花怒放诗兴勃发的女人,在这本传记中会付诸阙如。但铁公终其一生,无论年少还是年长,得意还是落寂,顺境还是困境,他对美、对女人,充满情愫与爱欲,这是毋庸置疑的。”(347页)

\

晚年的曹大铁

我曾读过难以计数的中国当今名人传记,不论是研究者所写,还是传主后人所写,没有一个人会如此坦荡去评述传主或前辈的婚姻及私生活。而一部真实的传记,如果缺失传主的这方面细节,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我曾经在《溥心畬与<群阴剥阳图>》一文中说过:“任何大艺术家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而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拙著《翰墨闻见录》第176页)
曹公是著名的古画、古籍鉴藏家,在《曹大铁传》中有许多此方面的传奇故事,可惜难以在此予以详述。唯有仅选其中一则略微简述。上世纪50年代初,曹公在杭州结识黄宾虹先生,黄翁曾为他画过《菱花馆勘书图》。黄翁请曹公为其收藏的名画古画作鉴别,曹公时三十多岁,不忍对前辈的珍藏说三道四,故一律说“好”。当时杭州同道中人不屑都说:“曹大铁为黄宾老鉴定,一概真品,乐得老人家屁颠屁颠。”后来,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张宗祥先生,在一次同道聚会时,直言黄翁老眼瞎了,看不清。他的藏品中,伪赝之品成千累百。不意此言传到黄翁耳中,十分不爽。1954年,浙省政府为黄翁九十华诞设宴庆贺。时张翁也邀请前往拜寿。两人见面时,黄翁却说:“你是谁,我眼睛瞎了,看不清。”旁人告知此是张馆长。黄翁执拗如孩童,仍然是说“我眼睛瞎了,看不清!”可谓一语双关(213页)。按曹公早年的脾气与个性,对黄翁藏品的真伪,必会毫不留情的一一指出,甚至不惜会以“人头”担保或是赌一桌酒宴。但1949年以后,他在某些场合,已经收敛了许多,再不复早年的好强争胜之心了。
曹公晚年曾总结过自己一生的鉴藏经验,足具后人借鉴。其中“交友三戒”:一是需交有学问之人。学问与知识不同,它是知识与思想之和,知识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才称得上学问,学问是能够创造出新知识的知识。二是需交有能力的人。三是需交有财力的人,因为,只有有财力的人才能专心做学问,比如张葱玉。若非家族财力的支撑,他成就不了那样的一代鉴定大家。鉴藏需要有“贸易三力”:一为财力,一为眼力,一为魄力。三者顺序不可颠倒,眼力第一。眼力是前锋,财力可殿后,有此二者,便需实战,实战所需的,便是魄力。没有魄力,不能成就任何有意义的交易。有财力而极有魄力,但因为没有眼力,往往收入假货,“假”有极强之传染力,如果你藏品中假货多了,不仅你的其他藏品,连你的名誉也会掉价,久而久之,鉴藏家行列中,便会没有了你的名字(329-330页)。他还谆谆告诫儿子公度:“最终的高度也许由你天赋决定,但实际所到的高度却由你的志向决定的。人不可以小家子气,哪怕你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书画鉴定家后,仍不可以为鉴定了数十幅画便自以为是。每一次鉴定都是一个大坑,错了,你便满盘皆输。”令人可惜的是,曹公生前没有留下鉴藏或过眼的古画、古籍著录,否则,他不会仅以“中国十大旧体诗人”名世。
一部真正的优秀名人传记,应该也是一部某领域里的“信史”。曹公度在《曹大铁年谱》跋记中有云:“若谨狭视,或满目皆是著者为铁公撰谱立传,但凡深察,可洞悉所有落笔为时代抛砖引玉。盖铁公一生与国运、民运之多舛戚戚相关,其个人成就、遭遇或造化皆与时代密不可分。”但一部好的传记,不仅仅具有可信的史料价值,当然也应该有它的可读性。而可读性并不意味着阿谀媚俗,意在炫售。本传记的文字文白相间,雅洁流畅。在遵循“旨在如实,为史留真”的前提下,其中穿插了名人掌故、轶事八卦,黑白丑闻,谈狐说鬼。引人入胜,拍案叹绝。可谓“誉者不增其美,贬者不掩其真”,确是近年来一部少有而又精彩的名人传记。虽不敢说它会洛阳纸贵,但值得一读却是无需置疑的。


\

曹公度、蓝弧著《曹大铁年谱》(高式熊题书名)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