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件事情:好友名廚婁海雲揚名天下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為人謙和,平易近人,跟所有的人都談得攏,做朋友。早年在巴西八德園,家裡僱傭有一位男廚師(尊稱 大師傅)婁海雲先生,四川人。婁海雲先生手藝高超,會弄上百種熱炒冷盤紅白兩案佳餚,經常與八家公交流商討創新各色菜品。某次,八家公的摯友、著名船王董浩雲先生突然造訪巴西聖保羅摩詰八德園。董浩雲先生説,他計劃在美國紐約開一家川菜為主的餐廳,最重要的是要尋覓一位當家大廚,請八家公推薦。睿智敏銳、豪爽仗義的八家公是何等的“懂事”。他笑著對董浩雲先生説,“老兄不遠萬里來此窮鄉僻壤,恐怕是看起了我們家的婁大師傅囉。”緊接著,八家公講,“請放心,老兄的事就是兄弟我的事。”,“不過這件事一定要問海雲,只要他願意到紐約去,你們馬上就可以走。”雖然八家公很捨不得多年的好友婁海雲先生離開,但是為了支持摯友董浩雲先生發展事業,他硬是苦口婆心地勸説了婁大師傅整整一個禮拜,婁海雲先生才隨董浩雲先生 飛往北美紐約。董浩雲先生的餐廳很快就開張了,婁海雲先生親手製作的各類佳餚滿足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之需求,各種媒體大報小報廣泛宣傳,該董氏餐廳迅速紅遍紐約和美東地區,乃至全美國!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夫人賈桂琳女士慕名前往該餐廳,親自體驗,讚不絕口!最初,婁大師傅以為顧客有意見或者抱怨啥子,立即穿著工作服出來。這時,美國總統夫人賈桂琳女士才説,她想當面感謝這位中國大廚提供了非常頂級的 佳餚,並且想與之合影誌念。婁海雲先生趕緊回廚房,重新穿了西服出來,與美國總統夫人賈桂琳女士合影。隔了不久,時任美國副總統的約翰遜先生也慕名前來用餐。這次,婁大師傅堅決不出來合影,還説,“客人出錢吃飯,我們各位廚師同仁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員熱情周到,盡量讓客人滿意。”,“哪能隨便哪個人來就想合影?”他還強調,説,“客人滿意我們的手藝和服務,就多拿tips (小費),這就對頭。”大凡有本事的人都有一點個性或者脾氣,有人調侃説,“女士優先,男士靠邊。”婁海雲先生忘不了老東家、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跟他的友誼,忘不了巴西八德園的歲月!他經常打電話給八家公擺龍門陣,八家公有時也請他到八德園去度假,不亦樂乎!
第十五件事情:阿明澄舅創辦《青城山》餐廳 八家公賜題《青城山》招牌
八家公和八家婆他們住在美國加州蒙特瑞半島灘石灣(Pebble Beach)寓所環蓽庵的 時候,曾經僱傭有一位廚師,大家稱呼他“阿明”(對不起,我只記得他的英文名字 ALBERT LEE),是香港人。阿明很聰明能幹,深受八家公和全家人喜歡,同澄舅張心澄先生私交很好。蒙特瑞半島是美國最好的風景區之一,著名的十七海哩(風景區)就在那裡。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很多,該地的餐飲服務業經濟效益很好。八家公和八家婆1976年遷回臺北定居後,阿明和澄舅兩人合夥在蒙特瑞半島開了一家小巧玲瓏的川菜餐廳,由八家公取名《青城山》,並且題署招牌。
阿明和澄舅負責後廚,前台有收銀員和服務員,生意好得很。媽媽和筆者住在環蓽庵時,每天澄舅都會做好一些川菜帶回家,有時我們一大家人也到該《青城山》餐廳去吃晚餐。
第十六件事情:日本花園匠欽佩大師 八家公祝福他贈《仕女》
那陣家裡長期僱傭了一位日本人花工,也尊稱花園匠,每週來工作三個下午半天,負責清理維護環蓽庵後花園的花草樹木盆景水池。媽媽和我住在環蓽庵時,就安排我接替了澄舅母婉妮婭女士接待這位日本花工的任務:每次花工來環蓽庵,我就會給他準備一碗他喜歡的辣味快餐麵,幾塊夾心餅乾,一些 時令水菓,和一杯熱咖啡。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他沒有結婚,非常有孝心,講究中國的孔孟文化儒家倫理。這位花工尊稱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為“大師(Master)”。他講,“大師很親善謙和,平易近人,”,“經常同他聊天,講過去在日本留學和日本情人的故事,很有趣。”。八家公看這位花工知書識禮,講究孝道,曾經主動送了四幅畫給他,一幅山水,一幅荷花,一幅花鳥,還有一幅仕女!“大師祝福我今後會有美人陪伴,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很樂滋滋的笑著説。
第十七件事情:繪畫贈粉絲 社區贈花籃
某日,八家公睡了午覺起來,在環蓽庵後花園散步之後,就到大畫室開始畫畫。澄舅母婉妮婭(Vania)開門後,一位文質彬彬的年輕美國小姐站在門外。這位美國小姐紅著臉,含羞地小聲説,“我叫 Rebecca(瑞蓓卡),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我很崇拜Master Chang(張大師)。”,“我渴望得到一幅張大師的畫。我沒有多的錢,只有美金 $400元,能否請張大師給我畫一幅小小的畫。謝謝。”“請進來,”澄舅母婉妮婭説,“妳先在客廳休息一下。”澄舅母婉妮婭把這位不速之客安頓在客廳,給她一杯咖啡和幾塊點心之後,就到後花園的大畫室向八家公稟報了來客求畫的事情。“我曉得了。”八家公説,“妳等半個小時來拿畫,哦,再問一下她的姓名。”澄舅母婉妮婭返回客廳,對客人講,“請妳先休息一下,半個小時後,我就去拿畫。”半個小時到了,澄舅母婉妮婭到畫室去拿了一幅《花鳥畫》回到客廳,交給客人。這位美國小姐歡喜若狂,一再感謝,要拿美金 $400元作為潤資。澄舅母婉妮婭説,“這是Master Chang 送給妳的畫,不能收錢。”,“妳喜歡他的畫Master Chang很高興,也很謝謝妳。”是年11月份感恩節,這位美國小姐和社區民眾專門送了兩個大大的花籃到環蓽庵,表示感謝!
第十八件事情:八家公游過嘉陵江買燒臘 嘴饞要有本事才能吃安逸
四家公張文修先生曾經在重慶上清寺的一所教會學校,求精中學教國文(語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曾經在求精中學讀書。現在該校大門處的傑出(名人)校友墻上,就有八家公的大塑像。有時候,善於游泳的八家公為了吃燒臘,曾經游過小河(重慶人稱呼 嘉陵江為小河;長江為大河)到江北去買滷肉滷雞鴨。然後,他一手托著油紙包好的燒臘,單手划水游過小河,回到求精中學住的地方,慢慢享受!我原先有三張幀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單手側泳的照片,可惜現在沒有找到。
八家公和摯友徐悲鴻先生在廣西灕江游泳1938年
第十九件事情:劉伯承元帥教八家公鍛煉 他幫助劉帥逃避當局追捕
媽媽還講了八家公幫助劉伯承元帥逃避當局追捕而脫險的一個小故事。當時,世界卓越的軍事家劉伯承元帥也曾經在重慶求精中學任職軍體教官,和四家公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研討國學時局。有時,劉伯承教官也教八家公鍛煉,關係很好。有一天,當地政府接到綫報, 説革命黨分子劉伯承近期活動異常頻繁,就派兵包圍了求精中學,并要進入學校來抓劉伯承教官。八家公那天剛巧從外面回學校,看到外面有兵,也没有在意。 進了學校,遇到神色緊張的劉伯承教官,他跟八家公説,“我要遭抓了。”。八家公很镇静地對劉伯承教官講,“莫要怕,跟我一道回我四哥(四家公張文修先生)的寢室去躲。”。劉伯承教官在四家公的寢室裡躲了好多天,等外面風聲松了,方才化装潜逃。
第二十件事情:遵照媽媽定的要求 定期問候諸位長輩
按照媽媽張心素女士的要求,八家婆和蘿舅在美國期間,基本上我兩個禮拜左右就要給他們打一次電話,問候或者擺龍門陣;八孃張心嘉女士,澄舅張心澄先生和尕孃張心嫻女士處則隨時打電話,逢年過節還要寄奉卡片和各種禮物,多數是美國生產的日本靈芝孢子粉(膠囊)或者花旗參等保健養生品。早一些年份,我喜歡搭乘臺灣中華航空(華航)飛臺北,停留數天,到摩耶精舍祭拜 八家公和看望八家婆;轉機香港,再返回中國大陸,探親訪友。
筆者祭拜八家公於梅丘前 2004年5月 臺北摩耶精舍
筆者觀看八家公(蠟像)作畫 2004年5月臺北摩耶精舍大畫室
八家婆遷回臺北定居,先後住信義路和北安路,我還是經常打電話問候她老人家。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八家婆非常渴望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四川成都。有一次看望八家婆時,她湊近我耳邊小聲地説,“良為,你把我帶回成都去。”“要得,等我準備好了,就來接妳老人家回成都。”我回答説。當時我就很難受,差一點掉淚:八家婆思鄉念家的心情很強,平時絲毫沒有表露出來!離開時,我還拿了美金$200元給八家婆公寓的傳達室工作人員,拜託他們多多關照。
筆者與八家婆所住公寓傳達室工作人員合影 臺北 北安路
第二十一件事情:蘿舅贈八家公畫冊 筆者奉《浩氣長流》集
每次蘿舅從台灣回美國,他都要將台灣新近出版的八家公的相關畫冊寄一本給我。同時,他也會跟我擺談一些台灣發生的事情。
張大千書畫集 第五集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一
張大千書畫集 第五集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二
張大千書畫集 第六集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大千書畫集 第七集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大千九十紀念書畫集 一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大千九十紀念書畫集 二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大千九十紀念書畫集 三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當然,我首先要向蘿舅稟報大陸張氏大家庭的一些活動情況,以及國內的一些新聞。2012年初,蘿舅與我擺龍門陣時,突然問我,説:良為,你曉不曉得重慶的一些畫家畫了一組反映中國抗日戰爭的巨幅國畫長卷《浩氣長流》?前年(2010)夏天在臺北展出,盛況空前,非常震撼!“蘿舅,我曉得《浩氣長流》前年到台北去展覽的事情。”,我説,“《浩氣長流》的主要策劃組織者王康先生跟我熟悉得很。他的學識廣泛,是了不起的天才。”蘿舅説,現在中國大陸改革進步,正視歷史,公開承認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是國民政府領導的,國軍是抗日的正面戰場主力軍。這是海峽兩岸連接的基石,好得很!“良為,你能不能幫我買一本《浩氣長流》的畫冊?”,蘿舅還補充了一句話。我説,“蘿舅,您要《浩氣長流》畫冊,買啥子?”,“我請老康送一本《浩氣長流》給您就是了。”爸爸晏偉聰先生的好友、著名的實業家四川籍伍承祖教授聽我講述了《浩氣長流》在臺北公展的盛況,也要我為他獲取一本《浩氣長流》畫冊。我給老康打電話,講了蘿舅張葆蘿先生和伍承租教授都很想一本《浩氣長流》畫冊。
不久,老康就將該兩本畫冊寄給我了。這也證明了老康的為人絕對值得我們尊崇。
王康先生敬贈《浩氣長流》給張葆蘿先生 一2012 年 3 月 2 日
王康先生敬贈《浩氣長流》給張葆蘿先生二 2012 年3 月 2 日
王康先生敬贈《浩氣長流》給伍承祖教授2012 年 3 月 2 日
蘿舅張葆蘿先生和伍承祖教授收到我寄去的《浩氣長流》畫冊非常高興,一再要我向老康表示感謝,並且都表示要為《浩氣長流》創作團隊捐款,但均受到老康婉拒。為了向國際社會宣揚“舉世聞名的抗日戰爭”和紀念“頂天立地的中華兒女”,我們向世界頂級的美術博物館和著名的高等院校或者公共圖書館捐贈了精裝版的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畫集,冀以為 世界藝術寶庫奉獻最光輝璀璨的明珠!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封面 之 一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封面 之 二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首頁 A
家公張善子先生的抗戰經典作品之一《怒吼吧,中國》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首頁 B
家公張善子先生的抗戰經典作品之一《怒吼吧,中國》
抗戰史詩國畫巨製《浩氣長流》(精裝版)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首頁 C
家公張善子先生的抗戰經典作品之一《怒吼吧,中國》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第二頁 張善子先生(右一),張大千先生(左二)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第二頁 張善子先生(右一)
《浩氣長流》之 內容:卷叁 精神堡壘 抗戰美術 第二十三分冊 第二頁 張大千先生(左二)
第二十二件事情:八家公因故沒有上江西廬山,創作了最偉大的《廬山圖》
媽媽説過,八家公同三家公和四家公一様,對家公崇敬,“長兄如父”嘛,但多少還有一些“憚之如嚴父”的成分在内,有時受不得拘束,就要找一個很自然的理由,避開“長兄”。民國十八、十九年間,晚清维新四公子之一的著名詩人陳散原先生在江西盧山構筑“松林别墅”,山居經年,訪客不斷,其中亦有很多書畫名家,像徐悲鴻,陸丹林等。八家公一生好遊名山大川,就是没有去過盧山。有一次,友人约八家公到盧山一遊。他自然很高興,想到盧山看看,但是,他知道家公正同一些老朋友在盧山陳散原先生的松林别墅聚會,順便觀景冩生。於是,八家公就托詞婉拒了朋友的盛情邀請,特意迴避,没有去盧山。這也是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一輩子最遺憾的事情之一,但凴其對故國錦綉河山的眷戀而創作出了絶世巨製《盧山圖》。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晚年創作的整絹國畫巨製《廬山圖》是他老人家留在世界藝術寶庫最璀燦的珍稀藝術品。
第二十三件事情:八家公遣爸爸與紙農合研《大千紙》 稱讚爸爸“飛毛腿”
今天癸卯(2023)元宵節,喜獲友人發來一段臺灣某電視臺早年 播放的節目《大家尋寶》。
嘉賓專家指出,“這幅《青城天下幽》的作者就是張善孖的女婿。”,“張大千的姪女婿。”
嘉賓專家進一步説,“晏偉聰那他一生,就是以張大千為師。”
嘉賓專家説:可是他就是因為耳濡目染,他就學著張大千怎麼去畫山水。己卯侍墨大千爰翁於青城山上清宮,常相偕遊山攬勝。戊辰與傅申教授曹秉琪夫人尋舊跡於故地重遊,不勝今昔之感。茲值爰翁辭世七載,寫上清宮經九倒拐而到天師洞以誌紀念,並呈紀念會 諸長者誨正。晏偉聰 己已二月己卯(1939)年,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借居道教第一名山、成都近郊青城山上清宮 文武殿下面的小院(花園),並留有若干墨寶於該處。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要爸爸晏偉聰先生和媽媽張心素女士到上清宮去陪他老人家。青城山的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豐富,廟前茶林,粉蝶翊翊,廟後紅葉滿樹。八家公常常帶領爸爸和媽媽他們去逮蝴蝶 摘紅葉,製蝴蝶標本,做紅葉書籤。那時候,八家公張大千先生還擬邀約藝林同道,創建青城文藝社,交流繪藝心得。為了解決抗戰期間,中原書畫紙張短缺的難題,八家公特別安排爸爸到四川夾江縣 石永清土紙坊去與紙農共同研討和試驗,冀以利用該地資源來製作書畫用紙。當時,爸爸晏偉聰先生以三日時間由峨眉山相國寺去夾江石水清來回,向八家公稟告經過,他老人家掀髯大笑曰:三日攬勝峨眉,爾飛毛腿也。爸爸向傅申教授曹秉琪夫人伉儷講述了當年到夾江石水清與當地紙農合作研製書畫用紙的史實,釐清坊間一些不實報導。晚飯後,爸爸和媽媽及其他親友常常在畫室裡,圍著八家公,聽他擺龍門陣,涉及書畫方面的特別多,有時也要講一些逸聞趣事。八家公説,“石濤題畫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但又將自己的畫裝滿籮筐留給後人。”,“我以後的畫恐怕要裝十籮筐二十籮筐。”,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爸爸和媽媽侍墨其左右,除了聆聽八家公講解書畫理論,觀摩老人家畫畫,還可以隨便翻閱畫案上面擺著的歷代名家畫冊和碑帖。如同在蘇州網師園一樣,爸爸和媽媽隨時即景向他老人家請教書畫詩詞方面的事情。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總是因時制宜地耐心指點,充分體現了老人家對晚輩後學循循善誘的苦心和期望。八家公強調“書畫同源”,學中國畫的人,一定不能忽略書法。“三分天事,七分人事”,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特別強調,“再聰明睿智的人,一定要勤奮刻苦,努力實踐才能取得進步和發展。”因此,八家公賜書座右銘對聯給爸爸:學業日惟不足,精神養則有餘。這副座右銘對聯也是我們兄妹牢記的日常治學及生活原則。1988年夏,蜚聲國際的著名美國華府沙可樂美術博物館東方藝術部主任、書畫鑒賞家 / 評論家傅申教授和夫人曹秉琪女士訪問爸爸晏偉聰先生和媽媽張心素女士。爸爸和媽媽詳細地給兩位遠客講述了當年與家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一起 生活的點點滴滴,為傅申教授伉儷的研究提供了客觀公正、翔實可靠的歷史資源。此外,爸爸還帶領傅申教授曹秉琪夫人伉儷走訪了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曾經居住和生活 過的重慶楊家坪“曉莊”(即 現在的西區公園),成都青城山上清宮,和四川峨眉山 相國寺等地。正如八家公和八家婆所説,“渝安,你陪三姐到美國,是家裡出來的第一個外孫,家公和家婆都説你有孝心,‘運氣好’,是不是?”的確,我在所有的兄弟姐妹們之間,算是很幸運:上世紀四十年代,八家公為我賜名渝安,並且賜畫《墨荷》;八十年代,寫給媽媽的存世最長家信,囑咐“二外孫同來最好”,提供赴美探親訪友全部費用,並且賜山水畫《片帆正飽桃花水,野艇初維杜若洲》。最幸福的是,在紐約和加州環蓽庵,經常同八家公通電話,擺龍門陣,恭聽教誨!每次到臺北摩耶精舍祭拜八家公,我靜靜地駐足梅丘前,深深地叩拜,默默地思念,回想幾十年與八家公和其他長輩親友生活的每一段記憶,每一個 故事,每一個情景,每一件物品,我都要銘記肺腑,永遠懷念和感恩!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今年(2023)是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辭世四十週年。余乃耄耋之翁,年邁衰頹,思維愚鈍,力不從心,拉拉雜雜寫了此文,冀以緬懷和紀念。感恩和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必然要牽連到張氏大家庭,特別是 我們親愛的太婆曾友貞夫人,家公張善子先生,媽媽張心素女士,和其他親朋好友及藝林同道。限於能力和資源,此拙文難免存在遺漏和不足,敬乞各位親友智者先進,不吝賜教。
謹致謝忱和感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