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艺术人生 >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七)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七)

时间:2023-04-13 14:49:01 来源: 作者:晏良爲

二 百善孝為先 張氏昆仲的“孝悌”

 

在太婆曾友貞夫人的嚴格管教和以身作則的模範行為帶領下,我們的幾位家公都遵循中華文明孔孟倫理,實踐母訓“忠孝莭義”,“吃得虧,打得堆(四川方言:尊老敬賢,忍讓寬容,四海之內皆兄弟)”,恪守孝悌的言行,以仁義待人,遠離勢利小人, 為我們後輩樹立了光輝榜様。
“不管你今後做啥子,當天大的官,發天大的財,”,太婆曾友貞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第一都要先學會作人,要有良心,要講規矩和‘操行’(道德)”。
媽媽張心素女士講了幾個她親身經歷或者耳聞目睹的實例。

第一件事情:家公和八家公每天晨昏定省

媽媽和太婆曾友貞夫人,家公及八家公,還有其他人一大家人住在上海廬灣區馬當路278 弄西成里16-17號(原西門路西成里169號),浙江嘉善,或者蘇州網師園時,親眼目睹家公和八家公每天晨昏定省,早晚請安。
媽媽説,家公和八家公他們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太公張忠發先生和太婆曾友貞夫人磕頭請安,晚上服侍太公和太婆就寢,天天如此。
尤其是,家公和八家公外出遠行之前,必定要跟太公和太婆他們磕頭告別;到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太公和太婆磕頭稟報,以示“孩兒平安歸來”,請父母大人釋念。
第二件事情:我們家裡長期堅持中華文化倫理道德和禮數規矩
1949年以後,我們家裡還是堅持中華禮數,尊老愛幼,長幼有序。記得每次媽媽見到三家公張麗誠先生和三家婆羅正明夫人,或者四家公張文修先生都要下跪磕頭請安,然後,我們幾兄妹才依次跪拜他們。
1968年夏至1978夏,我在四川宜賓工作。每次乘火車回重慶探親,都要在內江住一天,看望四家外公張文修先生和舅舅們及四姨媽張心仁女士及家人,然後才轉車去重慶。
進入內江市公園灣張家祖宅、四家公張文修先生的家,我立馬就要跟四家公跪下叩頭請安,一絲不苟。
其實,我在成都讀書期間,但凡四家公張文修先生到成都參加會議,或者應邀給領導幹部或者其家屬診病把脈,媽媽都要通知我到四家公寄寓的酒店或者省府招待所 去看望他老人家,見面第一件事,就是叩頭請安。陪同四家公的相關幹部和工作人員都很驚訝,這位堅持中華隆重古禮的年輕人是誰?四家公張文修先生就很自然而然喜悅地介紹,“這是我二哥善子先生的外孫”。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筆者讀初中。當時中國大陸推廣文字改革,使用簡體漢字。
爸爸和媽媽對筆者講,“老二,你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學習和使用簡體字,是對的,也應當那樣做的。但是,你在家裡,就要聽家長的話,要繼續堅持學習和使用正楷漢字,一定不能忘本。”
因此, 1981年12月,媽媽攜筆者訪美探親。筆者看見正楷漢字印刷的書報雜誌和廣告海報,閱讀理解毫無困難,反而尤感親切。
居美幾十年,撰寫文稿,或以英文,或以中文(正楷漢字),皆得心應手,甚樂也!
第三件事情:見八家婆徐雯波夫人,我就立馬跪下,説:“八家婆好!”
1982年春的某一天,蘿舅張葆蘿先生的大兒子張為先(薿薿)先生開車和我到
舊金山國際機場去接從國內來美探親的十一孃張心慶女士,看到遠道而來十一孃,非常高興。
同年4月初,八家婆徐雯波夫人在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生日之後第二天,就按照 八家公他老人家的安排,回到美國看望媽媽和我們。
某日上午,澄舅張心澄先生開車和我到舊金山國際機場去接八家婆徐雯波夫人。
當時,還有二十多位華人,其中女士居多,也在機場到逹旅客的貴賓出口處附近來回走動和聊天,等待接客。
澄舅小聲地對我講:那些華人可能也是來接“媽咪”,我認得其中的幾位。
八家婆徐雯波夫人剛從機場裡面出來,那羣華人就擁了過去,跟八家婆打召呼,
其場景煞是親熱。
八家婆徐雯波夫人看到澄舅和我,就朝我們走過來,説:澄澄,你們都來了,咋不過來跟他們打個召呼?
等八家婆徐雯波夫人走攏我們,我就立馬跪下,説:“八家婆好!”。
她老人家一把將我拉起來,説:“良為,快起來,快起來。”
在回環蓽庵路途中,八家婆徐雯波夫人就問媽媽和我習不習慣美國的生活?你們需不需要啥子?
我説,媽媽和我都很習慣這裡的生活,蘿舅母(蘿舅張葆蘿先生的夫人李協珂女士),澄舅(張心澄先生),澄舅母(澄舅張心澄先生的夫人婉妮亞,Vania )他們對我們都很好。
媽媽和我就是過意不去,化了八家公這麼多的錢,讓我們到美國來探親訪友。
八家婆説,八家公一直都很思念阿爸(家公張善子先生),記掛你們和國內的親友。
從舊金山國際機場到曼托瑞半島的環蓽庵的車程約三個多小時。媽媽,蘿舅母李協珂女士,澄舅母婉妮婭女士,滿孃張心沛女士,和十一孃張心慶女士等早就在 環蓽庵大門外迎候八家婆徐雯波夫人。

\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在美國加州蒙特瑞半島的寓所環蓽庵

八家婆進入環蓽庵的客廳,剛一坐好,我們的媽媽就向她跪下,叩頭請安。八家婆徐雯波夫人馬上下跪還禮。

媽媽不斷地説,“八嬸,妳老人家是老輩子,請妳起來。”

八家婆誠懇地説,“三姐,妳是大家都尊重的張家老大姐,請妳要先起來。”

兩位輩份不同,年齡相差十四、五歲的老太太就這樣跪在地毯上,彼此謙讓,都要請對方先站起來。

最後,蘿舅母李協珂女士提議,澄舅母婉妮婭女士攙扶八家婆,我攙扶媽媽,倆位老人家同時站起來。

媽媽説:今天看到八嬸,就像看到爸爸他老人家一樣,非常親切。

八家婆説:幾十年沒有看到三姐,今天好激動。看到三姐,就想起阿爸。良為的像貌就跟阿爸一樣,特別是眼睛和像貌跟阿爸一樣。

然後,蘿舅母李協珂女士,澄舅和澄舅母婉妮婭女士等人依次跟八家婆叩頭請安。

\

澄舅張心澄先生與筆者 摄於 加州環蓽庵外巨石旁 1982 年 4 月 

( 即後來運到台北摩耶精舍的《梅丘》)

第四件事情:八家公外出回家,先就給太婆解開纏腳布。這是杜撰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突然傳言:住在蘇州網師園時,家公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都已經是頗有名氣的書畫名家。但是,八家公只要一回到家,就記得要给太婆解開裹纏三寸金蓮之長長的纏腳布,幫太婆洗脚。。。。。。
坊間這段流言完全不符合客觀事實!
這明顯是有人故意瞎編杜撰的“故事”,或者道聽途說,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新聞。
我們的媽媽張心素女士小時候三歲多因其生母病逝,家公張善子先生忙於張氏家庭生計和革命事業,長期在外奔波,無暇照顧喪母的幼女,便將她留在太婆曾友貞夫人身邊,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幺家公張君授先生一起成長,直至成年出去讀書,才離開太婆身邊。
我曾經問過媽媽,“外面有傳説,太婆雙腳是纏了腳的‘尖尖腳’。”
媽媽説,“那是別人不曉得,亂猜亂説的,不要理睬。”,“我是從小就在阿婆(太婆曾友真夫人)身邊長大,跟她老人家一起睡,阿婆根本就是大腳,沒有纏過腳。”
前幾年我也當面問過十孃張心瑞女士,“有人説,八家公一回家,就解開太婆纏腳布,幫太婆洗腳。妳曉不曉得這件事?”
“這件事,你媽媽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十孃笑著説,“三姐從小就在阿婆(太婆曾友貞夫人)身邊長大,跟她老人家一起睡,從來就沒有聽三姐講阿婆纏過腳,甚至 還是小的‘尖尖腳’這回事。”。這是外面的人鬼扯(四川方言:瞎編亂説)。
十孃張心瑞女士強調,説:“三姐是我們家裡女孩子中最長的,她比我們這些弟弟妹妹要大好多歲,還要帶我們。”,“我是爸爸(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最大的女兒,爸爸也從來沒有提談過他幫阿婆(太婆曾友貞夫人)解開纏腳布,再洗腳的事。”
十孃還講,“我們張家這些孫輩兄弟姐妹,只有三姐一個人跟阿婆一起生活的時間最久最親近。阿婆也最喜歡最心疼三姐,這是眾位兄弟姐妹都曉得的事情。”
此外,我還問過蘿舅張葆蘿先生這件事。
他説,“我跟爸爸(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幾十年就生活在一起,從來沒有聽他老人家講過這類事情。”
第五件事情:父母在不言壽
家公張善子先生50 歲那年,眾多親友和藝林同道為他慶生,歡聚一堂,非常熱鬧。
媽媽講,太婆曾友貞夫人傳喚家公到她的房間。
家公一進太婆的房間,馬上就跪下,聽候教誨或者訓斥。
“老娘尚在,何來祝壽之説?”,太婆略帶慍色講道。
“孩兒知錯,乞母親大人恕罪。”,家公一邊磕頭,一邊認錯。
太婆就用她的手杖,在家公背上輕擊三下,以示懲戒,然後就讓家公站起來。
第六件事情:媽媽張心素女士是《大風堂》未入門的女弟子
我們從小就曉得媽媽練過書法,字冩得好,也會畫畫。
我們幾兄妹小時候,讀幼稚園,乃至讀小學(住讀)時的毛巾,衣物,媽媽都要先用酒精打湿一小塊地方,再用毛筆蘸墨水冩上各人的名字,以便區别。
住讀幼稚園的園長和小學的校長及老師們都一致讚賞“晏媽媽的字寫得工整漂亮。”
我們的媽媽從小就喜歡詩詞書畫藝術,在家公和八家公的教誨培養下,勤奮刻苦練字習畫,進步很大。
她曾經打算向家公和八家公遞帖磕頭拜師,正式成為《大風堂》的入門弟子,跟其他的師兄師姐一起學習。
家公和八家公都很喜歡媽媽的這種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就一致同意媽媽選擇黃道吉日遞帖磕頭,正式拜師。
我們幾兄妹也曾經問過媽媽,“妳説從小就跟家公和八家公學畫習字,為啥子《大風堂們人録》没有妳的名字?”
媽媽很淡定地説,“我又不是《大風堂》正式拜門的學生,啷個會有我的名字?”
“為啥子妳不像六舅(張心德先生),十舅(張心智先生),八嬢(張心嘉女士),十嬢(張心瑞女士),蘿舅舅(張心一先生)他們那様拜家公和和八家公當老師?”,我們又問。
“還不是因為阿婆(即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女士)喜歡我,心疼我,不准我去跟你們家公和八家公磕頭拜師。”,媽媽説。
我們的媽媽崇尚儒家禮教和遵循祖訓家規,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從小就闗爱他人,勤奮刻苦,低調行事;成人之後,盡心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盡力地相夫教子的仁慈忠厚形象,一定是隱瞞了啥子,更加激發了我們幾兄妹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興趣。
我們堅持進一步問,“為啥子,為啥子太婆不准妳去跟家公和八家公磕頭拜師。”
媽媽這才給我們講述了其中詳细的曲折過程。
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女士為人熱情,温順善良,具有四川婦女吃苦耐劳的品格,粗活细活様様都拿得起来,把整個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婆很小的時候,她就練得了一手精美的好女红,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在當地颇負盛名。
太婆特别有見識,言傳身教,教子有方。在她的啓蒙引導和嚴格督導下,家公和八家公從小就刻苦讀書習字繪畫,增强了兿術敏感性和創意性,為日後的成長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堅實基礎。
媽媽從小就深受中國傳统文化教育和家庭兿術熏淘,對古文詩詞和金石書畫興趣濃濃。家公和八家公冩字畫畫時,媽媽都要随侍在側,展纸磨墨,聆聽教誨,仔细觀摩家公和八家公如何運腕,如何轉側,如何用筆着墨,認真體會畫上的題詞落款和钤印盖章,逐漸明白中國傳统字畫講究寄托精神所在之“神韻”,“形似意會”,深刻了解“書畫同緣”的道理。在家中長軰認真指教和嚴格訓練下,媽媽以女性特有的目光看待世界,熱愛生活,刻苦學習古文詩詞,静心臨摹前人字畫,勤奮練字習畫,特别擅長花鳥虫草,深受親朋好友的喜愛。
太婆也常常對長孫女張心素女士講述“越王勾踐卧薪嘗胆”,“頭悬樑,锥刺股”,“只要功夫深,鐡杵磨成针”和“滴水穿石”等奮鬥人生的勵志故事,激勵她要以前人为楷模,發奮立志;并且對媽媽的各類習作進行點評和鼓勵,使其受益匪淺。
家公和八家公看到媽媽的長足進步,喜在心頭,就同意她的想法,按照《大風堂》的規矩,要媽媽親自递交“帖子”,并行跪拜叩頭大禮,正式拜他們俩兄弟為師,按章辦事,“公事公辦”。
媽媽也對家公和八家公表示,“要得。我馬上就去冩‘帖子’,選擇吉日來跟阿爸(家公張善子先生)和爸爸(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你們俩個磕頭拜師,當一個正式的《大風堂》學生,好跟其他《大風堂》的師兄師姐們一起學。”。
殊不知太婆曾友貞女士曉得家公和八家公的想法以後,大為不悦,把家公和八家公喊去訓了一頓,説:“心素從小没有娘,跟我長大,忠厚孝順又勤快,對哥哥弟妹友愛,尊老愛幼,大家都喜歡她。你們俩個也曉得我最喜歡她。”,“心素不跟你們俩兄弟磕頭拜師,你們就敢不教她?”,“你們俩兄弟小時候没有給我正式磕頭拜師,我還不是照様教。你們自己發奮努力,現在還不是有名氣,成功了。”,“其他的那些孫軰娃兒,我不會干涉你們。”,“随便你們要想收哪個為徒弟,正式拜師當你們的學生,都可以。”。
本性慈祥善良的太婆強調説,“我就不準心素去跟你們倆兄弟磕頭,你們要啷個辦?”
一贯崇尚中國孔孟學説和禮儀規矩,最講究“忠孝”的家公和八家公一聽太婆説的話,早就嚇倒了,立馬跪下,乞太婆息怒。媽媽也跟着跪下向太婆禀告,“阿婆,阿婆,妳老人家莫要生氣。阿爸和爸爸根本就没有强迫要我磕頭拜師,是我自己要想當一個《大風堂》正式的學生。”,“阿爸和爸爸都教得好,我要聽他們的話。”
我們的太婆聽到最喜愛的長孫女這様子説,就讓大家起来,再也不提“心素磕頭拜師”這件事。
自此以後,家公和八家公對媽媽更加悉心教導,媽媽也更加展勁研習古文詩詞和習字繪畫,其作品也受到社會認可與喜愛。
為了栽培和提携最疼愛的姪女,八家公經常與之合作,創作了一些罕見珍貴的字畫佳品。
上世紀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藝術品拍賣市場陸續有媽媽張心素女士的畫作出現。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在 2011年12月17日 翰海四季(第74期)拍賣會中國書畫 ( 三)------  書畫集珍   專場成功拍出  丁亥 ( 1947 )二月 時年 33 歳的張心素女士敬題長跋的張大千先生《石室壁畫 》。  
媽媽張心素女士工整娟秀的長跋給現場觀衆留下極為深刻的印像。

\

媽媽張心素女士 敬題長跋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創作的《石室壁畫 》
乙丑 ( 1925年 )八月

上海道明拍賣有限公司在2012 年 6 月29 日 春季拍賣會的近現代書畫 ( 二)專場,成功拍出 張大千,俞劍華,熊松泉,和 張心素  己巳( 1929 )年 合錦 ( 四幅)手卷。  這四幅從海外(日本)回流的手卷,媽媽張心素女士在 《蟬菊圖》中繪的两只活靈靈的蟬(“知了”),其高度透明且有脈紋的翅膀,譲人可以仔细觀察近在咫尺之蟬的一擧一動;吉祥清高粉嫩盛開的陶菊,足以令人驚艶大自然的美麗和諧。

\\

媽媽張心素女士 1929 (己巳 )年 繪《蟬菊圖》

2012 年3 月,家兄晏良里(渝生)先生偶聼北京友人談及,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12 年3 月24 日 嘉德四季第29 期拍賣會 – 中國書畫 ( 一 )上將有家公張善孖先生的《猿戱圖》和 媽媽張心素女士( 近現代 )等合作的《茶香酒熟》拍賣。 
父女作品,同場拍賣,實属奇事。驚喜之餘,家兄晏良里(渝生)拜托友人代為竟投,經歴幾番竟争之後,终於把媽媽的這幅珍貴的《茶香酒熟》迎回家。 
這是天意,也是我們全家人和張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令人欣慰。
细觀這幅《茶香酒熟》,譲人立馬陶醉在鄕下人家用盛開的嫩荷鲜花及新茶陳酒喜迎貴賓佳客親朋好友的歡樂氣氛之中,香逺溢情,令人心矌神怡,不亦樂乎!

\

中國嘉德頒發的張心素等合作《茶香酒熟》拍賣證書

張心素題識:茶香酒熟。丁丑春質纯張心素同四妹合畫
姚虞琴題識:虞琴冩盃
張心仁題識:心仁畫匋器
鈐印:質纯、張心素虞琴、姚渔吟張心仁硯因碑重
説明:
張心素 是張善子先生的大女兒,小名質纯係由其祖母曾友貞女士所取,在張氏大家庭的女孩子中,大排行三。
張心仁是張善子先生四弟張文修先生的女兒, 在張氏大家庭的女孩子中, 大排行四。
姚虞琴,名瀛,字虞琴,渔吟,号景瀛,著名書畫家 / 書畫鉴賞家。
十孃張心瑞女士和蘿舅張心一(葆蘿)先生都分別對我說過:“我們家眾多兄弟姐妹,只有三姐在阿婆(太婆曾友貞夫人)身邊成長,接受中國傳統孔孟文化最多,最講究孝道禮數。”,“雖然她在形式上沒有正式拜阿爸(家公張善子先生)和爸爸(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當老師,實際上阿爸和爸爸都盡心盡力地教三姐,三姐自己也很睿智有天賦,勤奮刻苦,所以她比我們都畫得好很多。”
當然,這是十孃和蘿舅的謙詞。
第七件事情:家公“孝字當頭”,在太婆的冥誕,不忘遥拜
行筆至此,我們又想起了家公張善子先生的一幅遺作《先母曾太夫人冥誕遥拜圖》,是1939年1月14日(星期六)在逺赴歐美途經紅海的郵船上所作。
家公張善子先生在赴歐美抗戰救國途中,仍然“孝字當頭”,在太婆的冥誕,不忘遥拜。
他回憶起太婆生前的一㸃一滴,深情地對同行的于斌主教説,“先慈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弟培養成人,恩重如山,無以回報。兄弟友愛,手足情深。我時常想起先慈與我們一起生活的日子,全家人很幸福歡悦。”。
船行紅海,他看見紅海南岸美麗的高山,聨想到祖國錦綉山河正在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蹂躪,禁不住满腔怒火,對好友于斌主教説,“政府信任我們,派遣我們到歐美謝賑,還要演講和義展募捐,擔子不輕,也很重要和榮幸!”,“我大中華民族全國軍民團結一致,英勇奮戰,一定可以打敗倭寇,最後勝利一定属於我們!”

\

《先母曾太夫人冥誕遥拜圖》中的題跋:戊寅冬十一月二十四日为先母曾太夫人冥誕。男逺在紅海向故郷遥拜,想弟等在家,必能率子姪輩慶祝。遥拜後見紅海南岸高山白雲西飛。冩此以記。鈐印【善孖】【大風堂】

(未完        待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