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二)
时间:2023-04-13 11:14:21 来源: 作者:晏良爲
2019年4月,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 嵗紀念大展》的第一室 ------大千師友 ------展出的第二幅作品,就是我們家公張善子先生的一幅作品《草澤巨虎》。
家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及幺家公張君授先生最早的書畫啓蒙就是來自我們親愛的太婆曾友貞夫人。
媽媽張心素女士於1917年三歲多時喪母。家公為了張氏家族的生計和革命活動,長年奔波在外,無暇照顧喪母的幼女,便將我們的媽媽留在太婆曾友貞夫人身邊,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幺家公張君授先生一起成長,受到太公張懷忠先生和太婆曾友貞夫人及叔叔嬸嬸們呵護,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的教育,同時也由信奉洋教的太婆引領成為虔誠的基督教教徒,並在江蘇松江美國教會所屬慕衛女校讀書,操行和學業都是頂呱呱,深受牧師校長和修女老師及同學們的喜愛。
幾十年如一日,媽媽每日都要奉讀寶典《聖經》,甚至在上世紀“文革”浩劫,被迫入住“交代問題學習班”期間,她也要在心裡默誦《聖經》,沐浴主恩,與神同行!
媽媽從小就很孝順,尊老愛幼,做事主動勤快,讀書展勁(四川方言:刻苦努力);稍長便要帶領弟弟妹妹,協助打理家務和漿洗衣物等,深受大人們和弟弟妹妹們喜愛。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女兒、十孃張心瑞女士和十二孃張心裕女士經常對別人講,“三姐(媽媽張心素女士)從小就曉得照顧弟弟妹妹。”,“她最愛把自己的東西,無論吃的糖果糕點或者用的衣物,都要跟我們分享,真是我們家裡的一位可敬可愛的老大姐。”
表妹蕭岱文女士説,十孃張心瑞女士去年生病住院時,看見穿著白大掛的護士小姐,就説那是三姐(媽媽張心素女士)。
由此可見,媽媽張心素女士與兄弟姐妹們的親密友愛關係幾十年如一日,深厚堅實!
媽媽張心素女士對於娘家(張家)和婆家(晏家)的長輩一視同仁,都很尊敬;對於 平輩兄弟姐妹都很尊重友愛;關愛照顧侄兒姪女們勝於我們兄妹。
2012年4月清明節,表弟張志先(紹志)先生和張之先(紹遠)先生帶領張氏大家庭 (部分)後人在重慶石橋鋪公墓祭拜媽媽張心素女士和爸爸晏偉聰先生之合影。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媽媽張心素女士從小關係就特別好,最心疼和闗愛遵從中華文明倫理道德、知書識禮、尊老愛幼勤奮刻苦的三姪女張心素女士,視如己出,愛她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女;而且媽媽張心素女士也最喜愛和尊崇這位八叔張大千先生。
1940年春季那陣,家公張善子先生還在美國紐約為中國抗戰擧辦畫展募捐,就親自函請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全權操辦媽媽和爸爸的结婚事宜。八家公在成都親擇良辰吉日,1940 年 4 月24日,在成都主持了我們父母親很隆重的婚禮,還賜給了他們很寳貴的禮品。 三家公張麗誠先生更是大家庭的經濟支柱,賜贈厚禮。 四家公張文修先生也賜贈禮物。 特别難忘的是,八家公精心繪制荷花丶佛手丶萱草丶梅花四幅吉祥如意的白描圖,并且重金禮聘蜀綉高手綉制成锦缎被面, 作为媽媽的陪嫁品。 可惜“文革”後就没有了。八家公幾十年来一直關心照顧家婆楊浣青夫人,八孃張嘉德女士和我們全家。
我們全家人永逺都要牢記八家公的恩澤,永逺感恩。
家公張善子先生1940年10月4日自美經港返渝,同年10月20 日即因長期在國外 謝賑、演講、義展、募捐,辛劳過度而病逝於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寛仁醫院)之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就負起照料其遺族的責任,奉侍二嫂,闗愛姪女,幫助姪外孫。
1949年之後,他們叔姪無法見面。八家公很思念媽媽,媽媽也很思念八家公。
他們只能夠通過書信或者親友傳遞消息。八家公數次寫信或者打電話,甚至託訪華的友人親自傳話,希望媽媽出國探親和治療眼疾(白翳和白內障)。
1981年以前的社會環境和客觀條件,政府相關部門根本不會批凖媽媽出國出國探親。
中國古誡:人在做,天在看。
西方諺語:上帝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中外皆認:天無絕人之路。
家公張善子先生庇蔭顯靈!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全力資助!
1981年12月,媽媽張心素女士竟然獲准攜筆者訪美探親,詳細過程,容後再擺。
我很樂意在這裡,與社會民眾、親朋好友、藝林同道分享八家公寫給媽媽的幾封家信。
第一封信:張大千先生寫與其三姪女張心素女士的信
1980年十月初二日
釋義:
心素三姪,得汝來信,輾轉遂三月,知汝患白內障,為極苦,叔亦常患此,治好已愈數(年),仍能寫字作画,盼汝能早來先到香港,叔當設法与汝見面,汝宜直接申請來。叔父當無困難,地址香港李祖萊七叔(註 1),電旅用,叔當兌上也。閱偉聰(註2)代筆,亦殊潦草, 知亦老矣,叔亦龍鐘年,尚能作画謀生也,汝葆蘿弟(註 3)昨自美來台探叔,即囑近況告汝告汝。三叔三妳四叔(註 4)近況如何?十一妹(註 5)与小多毛弟(註6)如何?亦望告及。十月初二日 叔爰字示
說明:
註 1:李祖萊七叔,是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紅顏知己、著名書畫家李秋君女士的七弟。在名門望族李府,李秋君女士排行“三”,李祖萊先生排行“七”。所以,我們媽媽尊稱李秋君女士為“三孃”,李祖萊先生為“(李)七叔”。
註 2:偉聰是指家公張善子先生的女婿、我們的爸爸晏偉聰先生。
註 3:葆蘿弟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兒子張心一(葆蘿)先生。
註 4:三叔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哥、三家公張麗誠先生。
三妳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嫂、三家婆羅正明夫人。
四叔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四哥、四家公張文修先生。
註5:十一妹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二女兒、十一孃張心慶女士。
註 6:小多毛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八家婆徐雯波夫人的長子、小舅舅張心健先生。
釋義:
心素三姪,汝十妹歸已十日,美國汝十二弟蘿蘿已得其到家電報。汝已見面否?茲託徐伯郊老伯(註 1)与汝滙去三千元。又汝弟(註2)地址得到即去辦理簽證。千萬袛帶外孫孫女一人。如多帶一人到國外,汝將後悔不及,蓋有(各)種困難也。叔衰頹已甚,不能多寫,盼汝向三叔三嬭(註 3)兩老人前代叔叩安。九月十二日 八叔爰 偉聰(註4)同此
說明:
註 1:徐伯郊老伯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摯友徐伯郊先生(著名
書畫鑒賞收臧家)。
註 2:汝弟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子、蘿舅張心一(葆蘿)先生。
註 3:三叔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哥、三家公張麗誠先生。
三嬭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嫂、三家婆羅正明夫人。
註 4:偉聰是指家公張善子先生的女婿、我們的爸爸晏偉聰先生。
第三封信:張大千先生寫與其三姪女張心素女士的信
1971年11月1日
這封信是張大千先生寫給媽媽張心素女士的存世最長的家信,其長度為2米70公分。
八家公寫道:心素三姪,得香港友好轉來九月二十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鏡,字太小,全看不見,由汝十二弟蘿蘿重複讀与叔聽,一字一淚。
目睹八家公所寫這些充滿濃濃深情、關愛媽媽和家人的詞句,淚目黯然。
張大千先生在寫與其三姪女張心素女士的存世最長的家信(2米70公分)中,深情地寫道:汝為叔最大之姪女,從小最为疼愛,今乃不得相見,三叔四叔年老不能走,姪等豈亦不復能來一看汝叔耶?
1971年11月1日
1985年夏季,我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因緣際會結識了在世界華人圈和美國華裔僑社,特別是賓大華人學生學者聯誼會或者同學會圈內,大名鼎鼎的顧毓琇教授。
顧毓琇教授賜贈他的大作給筆者,彰顯了對晚輩後學的關愛與鼓勵。
按照家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與顧毓琇教授幾十年的深厚友誼,我應當尊稱他為“顧公公”。
但是,顧老先生卻喜歡別人喊他“顧教授”或者“顧先生”。我只好遵命。
“我還沒有看到過這麽長的家信,”,顧教授一看到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寫給我們媽媽張心素女士的長信(2米70 公分)之照片,非常驚奇地説,
“家書抵萬金。”
顧教授説,“我從這些極其普通的家信深深地感受到大千先生對善子先生的兄弟情誼和他對善子先生的尊重和感恩,以及他對善子先生遺族和全家人的思念及無微不至的關愛。如此墨寳,彌足珍貴,你們一定要保存好。”,“這封長信最完美地體現了大千先生濃濃親情與精湛書法兿術珠聨壁合,是人間的罕見珍品。”
研究張善子張大千昆仲家世及繪兿權威専家汪毅先生聼聞張大千先生存世最長的這封家信,亦説:我研究張善子大千昆仲家世這麽多年,這還是第一次知道大千先生冩有這麽長的家信”,并對友人表示深感“震撼!”。
汪毅先生也指出,“毫無疑問,大千先生的這封長信必將給廣大學術界和收藏界的朋友們提供新的研究資源。”。
中國大陸張大千研究首席専家李永翹先生曾目睹此長信,十分激動和驚訝,説,“我從來没有聼説過大千先生冩有這麽長的家信。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釋義:
心素三姪(註 1):
得香港友好轉來九月二十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鏡,字太小全看不見。由汝十二弟蘿蘿(註2)重複讀与叔聴,一字一涙。叔 豈不愛國者,舍手足子姪不歸? 至如來函所稱楊李等輩(註3),叔亦所不(恥)齒,有何可羡? 叔 歸但為三叔四叔(註4)及汝輩耳,亦不要人接待,更談不到尊重。 祗是目疾開刀,尚須作較長時间之休養。 三叔四叔大壽,不能趕回,至為痛心耳。汝為叔最大姪女,從小最為疼愛,今乃不得相見,三叔四叔年老不能走,姪等亦不復能來看望汝叔耶(註5)? 所要白癫药(註6),數月前已由李七叔(註7)掛號寄去三叔處,三叔回信云,并未收到。今汝來信亦未提及。我想應無遺失之理。 竟尔遺失,豈非怪事?
年前姪為外孫要理化書籍,叔遍託友,想盡辦法,终不得寄到(註 8),相同一情形耳, 叔最愛汝,每一想念,与雯姨及尕妹沛妹蘿蘿澄澄(註9)言及,轍老涙緃横。國内既已放寛,姪可否請准出國探親,其旅用一切,叔當全部為汝備之,如何如何? 八妹之子聰聰 (註10)極乖,明年高中畢業,學食及零用,約合二百餘金,現已自開 汽車,上學離家二三華里,買車一部,第一期交五百美金,全由叔付出,以後月付数十元,由聰聰自付。彼晚间作事数小時,月可收入二三百元,在暑假中已赚得乙千餘元,存入定期存款,將來可兑与汝其學食衣物等等,自有叔擔負。其父母可勿掛慮也。 姪有何需,随時函告,叔當盡力。 汝满妹(註11)三、四日即由巴西带其三嵗之女瑩瑩前來省問叔与雯姨。尕妹亦有二子矣。 本月亦擬歸寕,惜不能見汝与嘉姪(註 12),慶裕两女(註13)為憾。 叔老病又極忙,極不願寫信,今拉拉雑雑,不覺遂有三紙。 叔他無所樂,惟蘿蘿之第四女綿綿(註14)在叔身邊,甚可喜也。
八叔 爰 十一月一日
嘉姪阅後转与三姐(註16)
説明:
註 1:心素三姪是指家公張善子先生的長女、我們的媽媽張心素女士;
她在張氏大家庭女孩大排行中,行三。
註 2:蘿蘿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子張葆蘿先生,他在張氏
大家庭男孩大排行中,行十二。
註 3:楊李等輩是指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先生和
李政道先生。
媽媽張心素女士當年冩給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信裡,介紹了諾貝爾奬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和李政道博士回中國探親訪問,受到大陸黨和政府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并且表逹了“國家熱烈歡迎大千先生回國探親旅遊,一定會受到極大尊重”之意。
故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信裡有這段“至如來函所稱楊李等輩,叔亦所不(恥)齒,有何可羡?叔 歸但為三叔四叔及汝輩耳,亦不要人接待,更談不到尊重。”文字。
註4:三叔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三哥、三家公張麗誠先生。
四叔是指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四哥、四家公張文修先生。
註 5: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除去大陸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旅居海外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十分闗愛媽媽張心素女士和其他親友。除了滙寄銭物,他還不斷地冩信或者發電報,甚至託人捎話給張心素女士,殷切地希望她能够出國探親和治療眼疾(白翳和白內障)。
媽媽張心素女士曾凴據張大千先生的信函,數次向重慶市公安局外事科等機搆呈交“出國探望八叔張大千先生的申請”。但在當時的歴史環境和條件下下,重慶市公安局外事科總是以“妳只是姪女”為由而拒絶批凖媽媽張心素女士的出國申請,箇中難處又不便禀報給張大千先生。
因此,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信裡便有責難或貭問媽媽張心素女士之語。
註6:媽媽張心素女士曾乞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為親友購買白癫药。八家公轉請其紅顔知己李秋君女士之七弟李祖萊先生在香港購買白癫药,并徑寄重慶媽媽處。
但是,媽媽張心素女士從未收到李祖萊先生寄去的白癫药。於是,八家公又轉請李祖萊先生購買白癫药并寄給居住四川簡陽縣洛带鎭的三家公張麗誠先生,殷切希望三家公張麗誠先生收到該药後,再轉寄給媽媽張心素女士。然而,三家公也没有收到香港李祖萊先生寄去的白癫药。
這些怪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實不足為奇。
註7:李七叔是指李祖萊七叔,即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紅顏知己、著名書畫家李秋君女士之七弟李祖萊先生。在名門望族李府,李秋君女士排行“三”,李祖萊先生排行“七”,所以,我們媽媽尊稱李秋君女士為“三孃”,李祖萊先生為“(李)七叔”。
註8:張心素女士的長子晏良里,其乳名 渝生;次子晏良為,其乳名 渝安,皆係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所取。筆者晏良為(渝安)從小酷愛無綫電技術。張心素女士在1970年代初,曾乞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購買無綫電技術相關書刊雑誌。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