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传奇 > 艺术人生 >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一)

晏良爲《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一)

时间:2023-04-13 10:58:48 来源: 作者:晏良爲

回憶,感恩,緬懷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

------ 爸爸和媽媽説:沒有八家公,就沒有我們全家人的今天
晏良為二零二三年三月八日美東紐約

時間飛逝,轉眼就是親愛的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正權,爰)先生的冥誕四月二日。
八家公已經離開我們四十年了。
我目睹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一九八二年四月賜與媽媽張心素女士的玉照,回憶他生前對我們全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照顧和滿溢恩典,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賜與三姪女張心素女士的玉照 一九八二年元月臺北摩耶精舍
\

蝸居斗室之客廳正面墻上 美東紐約

當年家公赴歐美謝賑所攜帶的許多抗日經典畫作宣傳之照片或者圖片,例如,《怒吼吧,中國》,《中國怒吼了》,《忠孝節義》(四德圖),《八駿圖》(春驄圖),等等,其上印刷有英文和法文説明,皆由家公和八家公的川籍摯友、旅居法國的攝影大師左樹堂先生攝製。

\

張善子先生 左樹堂先生 攝製

良為特別説明:

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浩劫初期,爸爸晏偉聰先生專門用濃墨塗抹掉家公張善子先生胸前佩戴的中國國民黨黨徽,以免被外人識別而引來無窮麻煩。

\

張善子先生繪:《閤家全慶》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法國巴黎  
此為川籍的著名攝影大師左樹堂先生伉儷所繪。

題釋:閤家同慶

玫瑰嫂夫人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為 博教 弟虎癡張善子同客巴黎

樹堂鄉兄

張善子先生1938年底至1940年9月歐美謝賑期間所有畫作的宣傳照片,都出自左樹堂先生之手。

現將《忠心報國》圖之照片附後,以饗社會民眾和親朋好友、藝林同道: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忠心報國》(雙駿圖)
1937年夏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忠心報國》(雙駿圖)
1937年夏 蘇州網師園

國民政府林森主席惠題:寓意精深

1937年初夏,時居蘇州網師園的張善子張大千先生昆仲,聽聞國共欲聯手抗日的喜訊,興奮之餘,精心構思,傾力合繪《忠孝節義》(四德圖)四條幅。

\

忠心報國
\

孝道可風
\

節不可奪
\

義當勇為

爸爸和媽媽從小就專門給我們講述《忠孝節義》(四德圖)的每幅畫作之涵意或喻義,特別是對老人長輩,一定要“孝”和“順”,要我們認真體會,付諸實踐。

爸爸和媽媽説《忠心報國》(雙駿圖)的內在涵意及現實意義:中華民族各黨派要團結一致,以歷代先賢英雄豪傑為榜樣,不怕犧牲奮勇殺敵,中國抗日戰爭必勝!

《忠心報國》(雙駿圖)明顯地表達了家公和八家公期盼全球華裔中國人民,男女老少各黨各派,國共聯手陣前敵後,英勇奮戰前赴後繼,堅決消滅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 民族激情!

該《忠心報國》(雙駿圖)繪深棕黑色、白色駿馬各一匹,昂首先前,揚蹄同步,疾馳飛奔於原野。

特別罕見的是,家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昆仲在此《忠心報國》(雙駿圖)上奮筆疾書的長篇題跋,令觀賞民眾驚歎不已,感慨萬千!

張善子先生題釋:忠心報國。

驚心錄孫堅討董卓,失利被創,墜馬臥草中。堅眾分散,馬還營鳴呼。軍人隨馬至草中,乃淂扶堅還營。李斯義曰:如此馬者,真可謂與人一心者也。堅死討卓,諸公喪魂矣。則勝負未可知也。堅不死,卓必忘馬至忠力與。善子。

張大千先生題釋:漢家和議定,驕馬向天嘶;何日從飛將,聯翩塞上肥。

善子、大千合寫於大風堂

鈐印:張澤之印、善子、善子書畫、大千居士、重其神駿、善子大千合作、大風堂

時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欣然在畫上惠題:寓意精深。

鈐印:林森    

\


張善子先生張大千先生昆仲忠誠於國家民族,衷心稱讚國共合作,頌揚人民團結,堅信抗日必勝的信念,盡在圖畫之中,令人欽佩!

\

張善子先生繪《正氣歌像傳》之 文天祥像
丁丑(1937)九月 安徽郎溪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委員長寵題:正氣凜然。

外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外公張大千先生昆仲情深 家族楷模 世人敬仰

\\

晏良為(渝安)敬贈 壬寅初春美國紐約

上:家公張善子先生繪老虎,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繪仕女

下:家公張善子先生繪老虎和美女,八家公張大千先生題跋:涉筆成趣, 大有深意,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先仲兄虎癡遺墨 丙戍正月題 大千張爰

家公張善子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昆仲合作的作品很多,然而我最喜愛這兩幅珍稀畫作!


一 張氏大家庭溫馨幸福 攜手共進退昆仲情深


平常週末或者逢年過節,循例我們紐約家裡的四代親人都要聚會,大家一起擺龍門陣。

已故親人述談過去的故事,我則講述近期的新聞,其樂融融,猶如早前張氏大家庭的縮影。

斗室一壁掛著四代親人的照片和美國多地展出過的《愛國畫家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兩幅展板。

\

家裡掛著四代親人的照片

先太公張懷忠先生和先太婆曾友貞夫人 先八外公張大千先生和先外公張善子先生 先嚴晏偉聰先生和先慈張心素女士 先室楊美坤女士

 

\\\\\

前幾年美國多地展出之《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展板之 一
\

前幾年美國多地展出之《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展板 之 二
\

晏良為先生攝於《愛國畫家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展板前
2014年8月15日美國華府
\

民衆觀看《愛國畫家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
2014年8月15日美國華府

古訓:出言有尺,做事有餘。

我有一個固執德性:對於坊間張氏家族的逸聞軼事或者典故傳聞,若有“違背史實” 或者“似是而非”或者“瞎編亂撰”的流言蜚語,都要尋根究底,多方查證,釐清史實,公之於眾,力求還原歷史真像。

秉持維護太公太婆和四位家公(張善子先生、張麗誠先生、張文修先生和張大千先生)的最高尊嚴和絕對權威,以及張氏家族的精誠團結為原則,我保證提供客觀公正、翔實可靠的信息;同時公開信息資源,歡迎有興趣的親朋好友和研究人員自行查證核實。

我們的媽媽張心素女士是國畫大師張善子先生的女兒、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的三姪女。

按照張家的族譜和習俗,媽媽張心素女士和爸爸晏偉聰先生尊稱家公張善子先生為“阿爸”,尊稱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為“爸爸”或者“八叔”。

我們兄弟姐妹則尊稱張善子先生為“家公”或者“外公”,尊稱張大千先生為 “八家公”或者“八外公”。

張氏家庭內表哥表姐和表弟表妹則依照各自在家族譜係裡面的排列而有不同的稱謂。

我們的太公是張忠發(懐忠)先生,字悲生,原係廣東番禺人,先世宦遊入蜀,定居四川内江;太婆是曾友貞夫人。

媽媽和其他長輩都説,“我們張家是阿婆(即指 太婆曾友貞夫人)當領導,掌舵。”

凡有媒體朋友來寒舍採訪,看見墻上掛著的照片和《愛國畫家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展板,都很驚奇,説:從我們採訪過的張家親戚朋友家裡,很少有哪一家同時掛著國畫大師張善子先生和張大千先生昆仲的照片!更沒有哪一家掛著你們太公和太婆的大幅玉照!

事實上,我們家裡長期掛著親愛的太公和太婆的大幅玉照。祖先保佑!

“只有你在家裡掛著《愛國畫家張善子先生與抗戰救國》之展板照片”,媒體朋友説:“你的家國情懷,家族情結和思親鄉愁確實令人感佩!”。

我一再強調,“社會各界藝林同道都一致尊崇和敬佩家公和八家公,其根本原因是他們有一位最善良最睿智最偉大的母親,我們親愛的太婆曾友貞夫人!”

\

太公張忠發(懷忠)先生
\

太婆曾友貞夫人

 

\\

太公張忠發(懷忠)先生和太婆曾友貞夫人的墳墓 安徽郎溪
\

家兄晏良里先生和筆者 二零一四年四月安徽郎溪

太公和太婆共生育了十個兒子和二個女兒:

長子 張滎 早殁

次子 張正蘭 (澤,善孖,善子) 著名書畫家

三子 張正齊 (信,麗誠) 著名商賈

四子 張正學 (楫,文修) 著名中醫師

五子 早殁

六子 早殁

七子 早殁

長女 張正恆 (雙鳳,瓊枝) 早逝    1911年8月3日因病去世

八子 張正權 (權,大千,爰,季爰) 著名書畫家

九子 張正修 (端) 早逝

十子 張正璽 (璽,君授) 早逝著名書畫家 1922年因情憤世而蹈海

小女 早殁

媽媽和她的表兄弟姐妹們尊稱張正璽(璽,君授)先生為“幺叔”或者“十叔”。

我們和表兄弟姐妹們則尊稱他為“幺家公”或者“十家公”。

坊間流傳我們的太公和太婆生育了九子一女,實則是錯誤信息或者“似是而非”。

家公張善子先生是太婆第一胎雙胞胎中的弟弟,本名澤,其字善孖表明他是雙胞胎。

他的哥哥號滎,生下來就不幸夭折。所以,家公雖然排行二,實際上是老大哥。

因此,家公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關照和管理張氏大家庭的義務和責任,竭盡全力為全家遮風擋雨,赢得張氏大家庭的信任與尊重。  特别是在太公張忠發(懷忠)先生謝世之後,“長兄當父”,家公張善子先生更是整個張氏大家庭的家長,一言九鼎,大家都很敬畏他,聼從他的指令。

家公張善子先生對幾位弟妹都很友愛闗心,但是更加疼愛和栽培學畫的八家公張大千 先生。因此,他們俩兄弟的感情就最篤深。

我們的太婆,也就是家公張善子先生,三家公張麗誠先生,三家公張文修先生和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母親曾友貞夫人為人熱情,温順善良,樂善好施,具有四川婦女吃苦耐劳的品格,粗活细活様様都拿得起来,把整個大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條,其賢惠能幹,超羣表現,廣受郷鄰街坊贊譽。

太婆曾友貞夫人教育後輩們要“百善孝為先“,“燒火要空心,做人要忠心”, “吃得虧,打得堆(四川方言:敬老尊賢,忍讓寬容)”,“學會做人”,對父母長輩要孝道,對兄弟姐妹要友愛,對親朋好友要坦誠講情義。

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夫人,曾經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抗戰期間,家人們避戰亂於安徽郎溪,當地沒有基督教教會,所以,她老人家常常去天主教教會,稍後她老人家也就改信天主教,彌留之際,留下遺囑,要我們的家公張善子先生信奉天主教。

這就是家公張善子先生遵照太婆的遺訓,於1938年12月8日,在雲南昆明,由其摯友、羅馬天主教中國南京教區于斌主教施洗,皈依羅馬天主教,並且寵獲聖名“安琪”的真實過程。

我們的太婆曾友貞夫人在年輕很小的時候,就練得了一手好女红,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在當地颇負盛名。

而且,我們的太婆特别有見識,言傳身教,教子有方,名揚天下,在她的啓蒙引導和嚴格督導下,家公張善子先生,三家公張麗誠先生,四家公張文修先生,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和幺家公張君授先生從小就刻苦讀書,習字繪畫;特别是家公和八家公及幺家公具有繪畫天賦和靈性,自己的勤奮努力就增强了他們的兿術敏感性和創意性,為日後的成長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堅實基礎。

著名收藏家李葉霜先生喜愛中國字畫,是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好朋友。1982年5月,他在香港牯嶺街舊書店“淘寳”,喜獲太婆曾友貞夫人的這幅珍貴的墨寳“耄耋圖”(照片),真是喜出望外,即携該“耄耋圖”(照片)到臺北外雙溪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寓所(摩耶精舍),請他老人家鑒賞求證。

八家公張大千先生一看到我們太婆曾友貞夫人珍貴的墨寳“耄耋圖”(照片),就激動顫抖,涙水奪眶而出。之後,他就拜託眾多好友,香港《大成》雑誌發行人、總編輯沈惠蒼先生,台灣國語日報總編輯羊汝德先生,東京著名僑領李海天先生和著名媒體人黃天才先生及樂恕人先生,分别在港、台、日三地尋找。八家公張大千先生對他們説,“看來此畫應該還在人間,打聽到時要錢給錢,要畫换畫!不顧一切、何種代價,就是要取得。”

遺憾的是,好友尋獲太婆曾友貞夫人的這幅珍貴的墨寳“耄耋圖” 原跡時,八家公已於1983年4月2日仙逝!

因此,太婆曾友貞夫人的這幅珍貴的墨寳“耄耋圖”原跡就永久珍藏於八家公張大千先生的臺北故居(摩耶精舍)。

\

太婆曾益(友貞)夫人的傳世佳作《耄耋圖》 臺北《摩耶精舍》

(未完        待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