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艺术 > 大千绘事 >
英雄迟暮:大千给“少帅”送完苹果,还得和张群去理疗丨画事

英雄迟暮:大千给“少帅”送完苹果,还得和张群去理疗丨画事

时间:2018-11-13 10:10:26 来源:民国画事 作者:画事君

英雄迟暮:大千给“少帅”送完苹果,还得和张群去理疗


1931年, 北平,张大千北游故都, 住在长安客栈。 
 
某日,有军官送来一份考究的请柬,有位大人物邀请他参加宴会。
 
一向爱交游、爱热闹、爱吃喝的张大千竟然有些紧张。因为请客的是当时全国的“二把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自己跟他可攀不上交情。
 
更要命的是,他听说之前张少帅刚在琉璃厂收了几幅“石涛”,有人告诉少帅,那都是张大千的杰作。

\

年轻时的张学良和张大千
二人年轻时并无合影留世,图为PS

他造过不少假画,蒙过吴湖帆,坑过叶恭绰,但那都是文人,这次对方可是一言不合就动刀枪的主儿,张大千心想,这该不会是“鸿门宴”吧?
 
他壮着胆子去了宴会,发现座上除了张学良夫妇,还有一堆北平的名流要人。
 
张学良起身向嘉宾敬酒:“今日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就是仿古画的专家张大千先生。”紧接着,张学良转向张大千,笑着说:“大千先生,我的收藏中有很多是你的杰作呀。” 
 
就这么过关了?张大千终于长舒一口气,吓死宝宝了。

一顿饭下来,二张成了好朋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俩人很对脾气,品味也是惊人的相似。
 
两人经常一道买画、赏画,偶尔还为争一幅古画暗暗较劲。
 
张大千也经常为张学良作画,仕女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可,只有一样东西不画:老虎。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是画虎名家,也是张大千学画的引路人。
 
后来张大千画艺和名气都在二哥之上,他不愿盖了二哥的画虎之名。大千愿受贫和苦,黄金千两不画虎。
 
所以他请二哥为少帅画两只老虎。

\

 

张善孖(1882-1940) 双虎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汉卿仁兄宗大人雅教,善孖弟张泽。
钤印:泽、阿孖
说明:上款人“汉卿”为张学良。

张善孖爱虎成“痴”,所画之虎各具情态,几无人能及。张善孖的弟弟张大千与当时东北军首领少帅张学良交情极深,特向兄长所求此东北双猛虎图赠张学良。
来源:文物商店、张学良旧藏
130×64cm
RMB: 150,000-250,000 

张善孖被称为近代画虎第一人,他爱虎成“痴”,为画老虎,特地在家里养了一只老虎,每天仔细观察,所以他画的老虎图,特别生动逼真。

\
张善孖、张大千和他们养的老虎

林语堂曾经称赞张善孖画的老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
 
不过这两只老虎,或许还有一重含义。
 
张学良的旧居——沈阳大帅府的会客厅叫老虎厅,厅里陈列着两只老虎标本。

\

沈阳大帅府老虎厅

离开故土的少帅看见这两只老虎,会想家吗?
 

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过去,天翻地覆,世事浮沉。
 
张大千是浪子,几十年来,从东洋到西洋,从南美到北美,一路漂泊,连那些东西南北只有相随无别离的书画珍藏都散失大半,只有画名一日高过一日。
 
张学良成了囚徒,从溪口雪窦山到台北复兴岗,每天在山里过着重复的日子,书画与《明史》、《圣经》和兰花,成为了他囚禁生涯中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

 软禁中的张学良,陪伴他的是身后的书画和兰花

1976年,78岁的张大千结束漂泊,举家移居台北。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先生归国画展”,出版了《张大千选集》,还专门拍摄了《张大千绘画艺术》记录影片。一时间,“艺坛宗师”的大名如雷贯耳。
 
但是张大千只想再会会老朋友,比如张群,比如张学良。

\

张学良、张大千、张群被称为三张

眼看新年将近,给老朋友画一幅清供画,是最深的祝福。
 
清供在明清之后的文人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供图”和“四君子图”、“岁寒三友图”一起,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

明 陈洪绶《清供图》

一幅清供图,蕴含着中国文人士大夫人最雅致精微的心思,也承载着老百姓最朴素美好的祈愿,是真正的雅俗共赏。

\

张大千(1899-1983) 清供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六十五年岁不尽日,写颂汉卿吾兄、一荻仁嫂,丁巳(1977年)开岁百福,弟爰。
钤印:张爰、大千玺、丁巳、丙辰
著录:出版:《张学良世纪风采》第160页,华文出版社,2000年。
说明:张学良、赵一荻夫妇上款。
来源:张学良旧藏。
记录:1994年苏富比“张学良定远斋藏中国书画专场”。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岁朝清供当然要画梅花。
 
大千一生爱梅花,他究竟画了多少幅梅花,现在难以统计。迎春有梅,送腊也有梅,恭贺嘉礼可以画梅,为人祝寿也可以画梅,送文人、送美女都可以画梅。
 
他的梅花,或水墨,或着色,有金冬心的繁华,也有扬补之的清寂,梅花已经俨然成为大千先生的写照了。

\

何况他和张学良,还有一份独有的梅花缘。
 
30年代在北平,张大千在琉璃厂看到一幅清代华喦的《红梅图》,跟店主讨价还价300块现大洋,当时张大千没带够银子,于是约定第二天交易。
 
他前脚刚走,后脚张学良就来了,一眼看中《红梅图》,店主说张大千出300大洋,于是张学良用500块现大洋截了胡。张大千气得跺脚。
 
1961年,张大千到台湾探亲,经过当局批准,他见到了被软禁的张学良,多少旧事,欲语还休,只有书画,可以忘忧。离开台北时,张学良送给他一份临别礼物,再三嘱咐他回去再拆。
 
在返程的飞机上,张大千迫不及待将礼物拆开,竟是那幅《红梅图》,还夹着一张纸条:“争购一事并非夺人之爱,实是不能自禁。事后,辗转难忘,甚是感愧。”张大千的眼泪流下来了。
 
如今两人都老了,连当年“赵四风流”的四小姐也成了“一荻仁嫂”,收藏得失早已不再挂念。张大千的笔下只有对老友的一片祝福:画“梅”寓意“眉寿”,画竹子和花瓶,寓意“竹报平安”,画“水仙”预示美好团圆。

\

张学良也很看重这份心意,他把这张清供图挂在书斋最显眼的位置,一挂就是十八年。

\

张学良书斋里的清供图

 
见字如面
70年代,张学良还在软禁之中,不能经常见面。
 
老朋友便常常写信,见字如面。
 
这次便有三封张大千写给张学良的信在拍场露面了。

\\\\

张大千(1899-1983) 致张学良信札三封
手卷 水墨纸本
题识:
1.汉卿吾兄左右,昨闻前日别后,忽感冒,热度高三十八度五,至为不安,千祈勿外出,气候至恶劣也。弟亦略感畏寒怯热。丁主任亦劝戒勿在舍休息也。令姪女伉俪嘱画勿勿殊不当意,祇得送呈不值一笑也。星六年间小聚,盼代邀令弟媳与令姪女同来,座次正好十二人,一试愚夫妇手法请与岳公新衡伉俪看能给几分也。专肃即叩午安,弟爰顿首。一荻夫人前,内子雯波叩候。
2.昨日梨山福寿农场送来苹果二盒,谨呈与兄享之。弟即入荣縂物理治疗,为时已迟,岳公久待殊不安,未能候,晨安至以宠专肃与居嘉胜,一荻夫人前,内子叩候。汉卿吾兄左右,弟爰顿首,十二月六日
3.三月十二日敬上,毅盦吾兄足下,多日不相聚,想念为劳,兄亦过门不入,益为怅然,蒙一荻夫人多製咖黎酥肉,饱德无极,以鄙事牵累,未能恭请叩谢至以为宠,希恕希谅。武陵代养牡丹初开敬呈一盒可供数日之玩,稍迟尚有異色者,当更呈赏也,率颂俪福,大千弟爰顿首。
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二〇〇七年五月仲夏,喜读卢声华先生珍藏之国画大师张大千手札三帖,特录唐虞世南笔髓论数语以纪余对书道一得之见。洛夫。
钤印:洛夫、人在天涯
收藏印:横云堂供养
说明:
1.上款人为张学良、赵一荻夫妇。
2.洛夫引首、笔录。洛夫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
来源:张学良旧藏。
画心:34.5×63 cm 13 5/8×24 3/4 in 约2平尺
画心:34.5×68.5 cm 13 5/8×27 in 约2.2平尺
画心:30×72 cm 11 3/4×28 3/8 in 约2平尺
题跋:23×45 cm 9×17 3/4 in 约1平尺
RMB: 300,000-400,000

 
在从前慢的年代,往来书信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句子,也许就是一段精彩故事。
 
更何况,我们的大千先生是写信撩人的绝顶高手。大家还记得他写情书给日本小妹妹山田喜美子吧,复习一下金句:
 
“你的长头发剪了没有,做梦都看你在梳头,我是多么喜欢你的长头发。”
 
“我老矣,他无所念,惟日日念念于汝耳,千万不可忘了一周一信之约言,至嘱至嘱。”
 
“我可怜,你也可怜,你要我当时现在有什么法子呢,人单独旅行吃药吃饭洗澡一个人如何办…我心乱急了恨不得即时飞到你的身边来,快快来信盼望至切。”
 
写给张学良的当然没有这么辣眼睛,却更显得真诚:
 
朋友生病要关心。
 
听说张学良发烧了,“昨闻前日别后,忽感冒,热度高三十八度五,”尽管自己也畏寒发热,张大千还是心里“至为不安,千祈勿外出,气候至恶劣也。”

\

有好东西要分享。
 
送一盆初开的牡丹花,“可供数日之玩,”稍后还有别样颜色的,继续送来。
 
有人从“梨山福寿农场送来苹果二盒,”赶紧托人送给张学良,“呈与兄享之。”
 
为什么张大千不亲自来呢,因为他要去医院做理疗,张群已经在那里等很久了。

\

当然,张大千从未忘记自己的吃货本色。
 
尝了赵四小姐做的咖黎(咖喱)酥肉,味道好极了,必须写信致谢。
 
改天小聚,请张学良夫妇还有弟媳、侄女一道来,尝尝我和雯波夫人的手艺,看看能打几分?

\

还有两封信是70年代初张大千在美国的时候,写给陶鹏飞的,也很值得挖掘。
 
陶鹏飞是张学良长女张闾英的丈夫,也就是张学良的大女婿,当时是中美联谊会会长,算起来是张大千的晚辈。
 
张大千写信给他干什么呢?
 
一来是托他买海棠花。

\\

张大千(1899-1983) 张大千致陶鹏飞信札一通2页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
鹏飞吾兄足下:上周在昏黄之际得兄同游,购入名花多种,又复饱酒而归,急景凋年,此乐正复不易得也。承示电话蒙已代付花值,谢甚感甚。兹璧上七百金乞查收。再乞添买贴梗海棠二株,较粗壮枝繁者,大红浅粉各一。此花前年北人曾赠弟一株,弟极爱之。又有低株海棠果一本,满身小黄果,累累如贯珠玉,在红梅附近,问北人当知之,并乞买入。又梅花如有大本高价亦可。谨盼探询,至为企祷。一月廿一日,弟爰顿首,闾瑛夫人前,内子叩安。
说明:上款人“鹏飞”是张学良大女儿张闾英的丈夫陶鹏飞,陶鹏飞毕业于东北大学,长期居于美国,通晓七国语言,为中美联谊会会长。
来源:张学良家族旧藏
33.5×68 cm 13 1/4×26 3/4 in 约2.1平尺
RMB: 100,000-200,000

 
对酒赏花,是人生难得的乐事,更重要的是,通过看花体会画理。
 
张大千说过“看某一种花,要由萌茁抽芽、发叶吐花这些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能一一传出。更严格地说,要能从发叶子的时候,一看就可以辨出花开出来的颜色的,要这样才能算得深入里层,算是花的知己。”
 
所以他的住所,不管是巴西还是美国或是台北,都尽力搜罗名花,放在身边,与之朝夕相处,为它们写生。
 
另一桩事情,是筹备“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

\

张大千(1899-1983) 致陶鹏飞信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
鹏飞吾兄足下:昨日电话中得接清音,极以为慰。内子与小儿俱托福庇,伤势渐疗,希舒锦念。拙作四十年回顾展序文录毕,乞转苇窗兄。自写尘貌,今日未能动笔,缘内子与弟俱须赴医院,遂无时间,明日必写寄也。竹子如何,有佳种否?伫候玉音。星三务望与夫人偕来,一快谈也。十月六日。弟爰与内子同叩。
说明:上款人“鹏飞”是张学良大女儿张闾英的丈夫陶鹏飞,陶鹏飞毕业于东北大学,长期居于美国,通晓七国语言,为中美联谊会会长。
来源:张学良家族旧藏
36×89 cm 14 1/8×35 in 约2.9平尺
RMB: 120,000-180,000
 

1972年,张大千74岁时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主持“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这是张大千在世时最重要的展览之一,一共展出他从1928-1970年的代表作品54幅。不仅每一幅入选作品后来都值上天价,甚至张大千签名的展览画册也成了难得的藏品,2012年北京诚轩春拍,一本画册拍到了6.9万。

\

1972年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画册

张大千在信中说:已经亲自撰写好《回顾展自序》,请陶鹏飞转交,“拙作四十年回顾展序文录毕,乞转苇窗兄”。苇窗就是香港著名文史杂志《大成》(前身为《大人》)的主编沈苇窗。
 
陶鹏飞还要张大千为展览画一幅自画像,因为张大千夫妇都要上医院,“今日未能动笔,”“明日必写寄也”。

\

别时容易

张大千有很多印章,但最打动人的一方还是“别时容易”
 
很多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珍品大都有这方“别时容易”的印记。
 
别时容易——或许正是张大千的潇洒:不管藏品何等珍稀,如何不舍,要离别时,还是要保持从容,一笑而过。哪怕午夜梦回,仍免不了追忆那耀世光华。
 
老朋友也是别时容易。
 
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在台北去世,张学良任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委员。
 
十年之后,张学良决定离开台湾,前往美国终老。
 
临走之前,他和自己所有的藏品告别。
 
1994年4月10日,台北新光美术馆二楼,挤满了港台、东南亚、美国、日本的收藏家,为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这是苏富比公司第一次在亚洲为一个收藏家的书画藏品举行专场拍卖。
 
这个专场叫定远斋中国书画珍藏,定远斋主人就是张学良。
 
这场拍卖一共有200多件书画作品,其中张大千的最多,有十八件,包括那件在书斋挂了十八年的清供图。

\

定远斋藏书画拍卖专场图录,右为张大千《清供图》

最后,定远斋所藏书画全部成交,总成交额1.3亿新台币。当年的热闹场面,老辈藏家到现在还津津乐道。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斯人已去,画仍在,情仍在。
 
或许还有纸背后他们的笑谈: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