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艺术 > 大千绘事 >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四)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四)

时间:2015-11-30 15:06:03 来源:网络 作者: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四)

 

\

瑞士小景 镜心 1964年作

\
瑞士奇峰 书画合璧 1968年作 (2000万港元,2012年10月香港蘇富比)

一九五六年五月,先生首度访欧。八月,他即往瑞士的苏黎世、日内瓦等地观光。其笔下首帧〈瑞士风光〉即成于此时。作品寄赠台湾张目寒,图上题诗两首,其一曰「台湾吾所爱,瑞士汝冥搜。少妇湖间艷,长春宇内幽。」由此可见先生对当地景色极为欣赏。一九五九年至六一年期间,他多次回访旧地,并于日内瓦艺术歷史博物馆展出近作叁十帧。这段时期亦为先生以瑞士风景入画最为丰富的创作期。较为重要的如〈瑞士瓦浪湖〉,即为六〇年夏写赠好友郭子杰以誌同游之作。六一年写赠郭子杰的一套册页,绘有瑞士雪山、雪涧及雪杉景致。至于六五年在摩诘山园所写绢本〈瑞士山色〉,高六尺,宽近丈二,应为瑞士风光题材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六七年的〈瑞士雪山〉则为泼彩作品中的代表作。 本幅书画合璧配对,写于一九六八年,乃遥记叁年前与王季迁夫妇同游瑞士之行而作。画材取”大风堂“製罗纹纸,两帧尺幅剪裁相若。〈山色〉以大泼墨写之,手法迹近全抽象。大面积墨块横亘画面,透过浓淡交叠互融所生之微妙变化,营造了峯峦连绵高低起伏之姿。特别是在上方呈色深浅厚薄的互涉中,透视了自然光源照耀的明暗效果,从而区分了山脉结构位置远近前后,以及块面之凹凸,层次遂生,山势之立体感顿现眼前。画家復採细笔在画面左方勾勒山体外沿轮廓,右侧一角则巧妙地以重墨点缀孤悬峭壁的寡树秃枝,寥寥数笔点景,即为几近不着实景描绘的画面,稍事增饰几分中国传统的文人意趣。书法笔道遒劲,气势雄浑,通篇结体匀称,跌宕起伏有致,与画幅气息通贯,混融一体,两者相配恰成书画兼备之巨构。

\
泼彩山水 镜片 纸本 1968年作

\
泼彩山水 镜片

\
金笺泼彩山水 镜心 纸本

\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题识:戊申夏日,五亭湖上写,蜀人张大千爰。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五湖亭 此幅作品作于1968年,群山山势逶迤滂沱,围出了一片云气,主峰山脚屋宇数座俨然。这样的构图方式,曾出现在大千先生1967年的《五亭湖》、1968年的《松外晴霭六联屏》中,由此判读,此画极有可能由巴西八德园实景所衍生画面泼墨、泼彩手法已臻化境,以青绿泼彩为主的手法,让主山大面积、多层次的墨色来主导画面,仅在局部泼染重彩。如此,无彩的墨色和高彩的金、青、红、绿互相衬托,兼收雄奇与美艳之感。又因构图的净化、单纯,对比出墨与彩在精心控制之下的天然动感,建成了画面浑穆壮丽的气象。此幅画作中,大千巧妙地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现代写生的创作观,以及水分流动时的自发性效果结合起来,让画中超物传神的色彩、墨块、水痕引领观者突破实物的限制,让观众在像与不像之间,领会画家心中要表达的天趣及气魄。

\
山 村 镜框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
溪山清秀 镜片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
幽谷清霞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款识:爰翁,戊申夏日,八德园制。钤印:大千唯印大年、五亭湖 该图作于张大千六十岁以后,苍深浑穆,浓重的墨彩山体中挤出一线亮色,似飞瀑,似幽泉,颇具神秘、清幽之气息,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是其泼彩山水之风的代表作品。

\
五亭山色图·行书风蝶七律诗 镜心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在《五亭山色图》中,群山山势逶迤滂沱,围出了一片云气与湖水,小山山顶有凉亭一座,主峰山脚屋宇数座俨然。这样的构图方式,曾出现在大千先生1967年的《五亭湖》、1968年的《松外晴霭六联屏》中,由此判读,此画极有可能由巴西八德园实景所衍生。在《五亭湖》中的凉亭,即八德园中唯一可鸟瞰五亭湖的“分寒亭”。画面泼墨、泼彩手法已臻化境,以青绿泼彩为主的手法,让主山大面积、多层次的墨色来主导画面,仅在局部泼染重彩。如此,无彩的墨色和高彩的金、青、红、绿互相衬托,兼收雄奇与美艳之感。又因构图的净化、单纯,对比出墨与彩在精心控制之下的天然动感,建成了画面浑穆壮丽的气象。此幅画作中,大千巧妙地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现代写生的创作观,以及水分流动时的自发性效果结合起来,让画中超物传神的色彩、墨块、水痕引领观者突破实物的限制,让观众在像与不像之间,领会画家心中要表达的天趣及气魄。

\
幽林浮岚 1969年作

款识:爰翁,己酉元月制。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泼彩山水对大境界和朦胧美的表现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欣赏要求,也符合中国文人向往山林之乐的逸趣。张大千才气纵横,其写意、工笔、泼彩,无不造其极,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多喜用比较清冷基调的颜色,因而他的泼彩是一种冷泼彩,山水烟云,千变万态,给人浓郁的华丽之感。大千的一生,是登千山、阅百川的一生,他画的不是书斋山水,而是山水的真实境界。他的足迹,遍及南北,凡是古圣先贤游览之山川河岳,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少时张大千登蛾眉、越秦岭,及壮之后流连于黄山、敦煌,中年以后常游海外,故历历丘壑,罗列在他胸臆。 张大千曾经在加州居住八年之久,以当地千姿百态的柏树为题,创作不少写实及泼彩的作品。这幅《幽林浮岚》是写实与泼彩的完整结合:真实的卡密尔苍郁的柏林写生,融洽的石青石绿的画面,营造出青葱云雾的景致。《幽林浮岚》一图,笔墨积微,真思卓然,气韵升华,冷逸绚烂。山林的空蒙之间,恍惚间如雷雨之澄霁,杳渺无穷。色彩冷静的交织,则给人一种华丽矜持的控制力,如梦如幻。大千彩墨,手法捭阖,气韵万象,咫尺重深。

\
黄山前后懈图 长卷 绢本 水墨设色 44.5 x 1403CM 1969年作

此卷《黄山前后懈图》是大千无数黄山画作之首,且是他一生可数的杰作之一,可与《长江万里图》卷并称而无愧。创作此画时大千的泼墨泼彩新技巧己达得心应手的境界,但他为老友张目寒先生作此画时,传统笔墨明显增加许多,一方面为了避免老友们恐怕不易接受过于脱离传统的新风格,同时也因为黄山是大千一生画得最多的老题材,手下功夫极为熟练,再加上黄山各处著名景点的造形特征,皆为众人所熟识。在这些综合性的因素之下,此卷虽然彩墨淋漓,但在技法上真正属于泼彩的成分并不太多。本卷山石和松林的实体多半用勾勒和皴点来描绘,山上的青绿是随形赋彩,后来才加上去的,并非先泼然后随色勾勒,是古人山水画中甚为少见的风格。

\
白帝清晓 镜心 1968年作 (716.8万元,2010年6月北京匡时)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吾年三十五岁时写巫峡清秋,依浣溪沙题之。一时朋辈和之甚众。顷者天循乡兄索写此图,嘱録旧作,今真欲归不得矣。五十七年重九前五日,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大千世界 张大千山水,工笔、写意皆佳,然最具特色的乃其晚年的泼墨泼彩作品,《白帝清晓》便是其中代表。他一生曾以巫峡为题作画数幅,此幅乃忆游之作,笔墨酣畅、纵横恣肆。他充分利用了水的随机性和表现力,来描绘云雾缭绕、山清水秀的场景,山体厚重,墨线、墨块随机生发,蕴含着自然山川无限的生命力,其强烈的故国之思亦奔涌笔端,颇具感染力。“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对大风堂弟子谈话)。张大千在艺术史上石破天惊的创新之举—泼墨泼彩与其受欧风美雨的吹袭有关,但同时更是其从古人、从造化中彻底超越而得来的成果。诚如其永别人世前抱病画《庐山高》时题诗所云:“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翻盆自笑顽;欲其坡翁横侧看,信知胸次有庐山。”细观此作,看似洋洋洒洒、随心所欲,其实法度谨严、格调高雅。山体皴擦与墨染相结合,画中点景之物、水色树影,均有浓郁的石涛笔意,既见传统用笔用墨的功力,又有泼彩泼墨的酣畅淋漓。文静雍容,一点没有粗暴的火气,蕴藉而深沉。其在处理泼与勾、粗与细、抽象与具象、文静清俊与气势恢弘等的多样统一方面,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
松峰晓霭 1969年作

款识:爰翁,己酉八月作。钤印:大千唯印大年、直造古人不到处 诚如大千钤印“直造古人不到处”,其泼墨泼彩流动、晕开的自动表现效果超越古人而更具神奇魅力,该作墨彩的自动流淌与小心收拾恰到好处,大自然神秘的生命内力在墨彩的华章中彰显。

\
武陵山水 立轴 纸本 1969年作

题识:△己酉元日,恭介履川道长兄七十大寿。大千弟爰三巴八德园拜寄。△人间游戏未华颠,七十逢春转少年(君方再娶)。吟就篇章惊宇外(君近赋登陆月球诗为亘古奇作),索图乡国慰樽前。赤眉诸夏看谁在,白帽辽东叹汝贤。待共武夷歌放棹,定知人识幔亭仙。国中山水大抵都遍,独环乡武陵未得一到,收京复当拉君为东道主人一快游也。俚语博笑。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巨幅《武陵山水》,是1969年大千旅居巴西期间,为贺挚友曾克端七十大寿而作。曾克端(1900-1975),字履川,其五叔之女曾正容,即为大千原配夫人。曾氏工诗善书。两人交往密切,常于书画间切磋相娱。 画面先以泼墨打底,继以笔墨收拾,再皴写山石屋宇林木,营造空间远近,气魄雄放。泼墨表现出山势的浓郁幽深,因势稍加皴纹,即勾出悬崖峭壁。山径尽处,一亭翼然。墨块间留出空间,呈山中云水。画幅下端勾勒苍干老枝,以拓展画面的空间深度。于画幅上部的题诗,所用似乎是画树的同一只毛笔。书法笔笔着力,时而渴笔,偶有涨墨,平添几分墨色自然变化的趣味。题诗淋漓的墨色,不但使画面上粗犷的泼墨和用笔得到平衡,而且与造景的氤氲水气相得益彰。张大千的泼墨技法,发端于1956年。至1963年,其泼墨泼彩作品已越来越多。1967年,在技巧方面已是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至1969年,张大千泼墨泼彩风格已臻成熟,这一时期的精作无数。如1968年,张大千绘出其一生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两件巨作之一《长江万里图卷》、1969年泼墨泼彩长卷《黄山前后澥图》及 1969年为董浩云所作的泼墨泼彩大横幅《峨眉三顶》等。

\
高岩古寺 1976年作

\
春山积翠 镜心 1968年作

\
翠谷清溪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十里危滩五里湾,撩人四面列烟鬟。引舟漫怪长年懒,却的推蓬看好山。新安江。大千居士题。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摩耶精舍(朱文) 张大千的最高艺术成就即在于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领域,尤其泼彩最有创新性。此幅作品是泼彩画中的精品,画家对此件作品颇为得意,曾长期张挂于“环荜堂”自己居所的客厅中。在技法上,张大千通过对敦煌艺术的研习,重新寻回了国画之色彩生命,同时画家也开拓了视野,融合西洋绘画艺术的用色、抽象艺术的结构,呈现出气势恢宏,水与墨自然流动的淹润效果。 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风格的形成,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是最主要可归纳为四项因素:(1)眼疾为主要近因,(2)传统绘画基础之完成,(3)西方当代艺术的接触与刺激,(4)自我求变的精神与知友的激发,四种因素交互影响、配合与激荡。

\
山水 纸本立轴

这幅山水画粗看满纸烟云,扑朔迷离,具有很强的抽象意味;细看则是山谷幽深、云气缭绕、万仞深涧。整幅画乍阴乍阳,冷暖相配,变化奇诡,显现出幽幽山谷的深不可测,使人感觉到一股清冽之气直透心脾。抽象与具象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幽谷图 设色金笺 1970年作 (704.75万元,2007年11月佳士得香港)

题识:爰翁。庚戌嘉平月。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开始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时期,虽未接受过正式西洋画训练,但张大千的接受性和领悟力强,将前中国画家曾用过的泼墨法,变化成层层的泼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画家於1949年前在大陆所写的山水,都是游览名山伟川後有感而作,很多都有画家入山之细腻描写,离开大陆後,改变形式,以西方抽象手法表现山水,层层泼彩,好像隔著画家与山的一片薄雾,张大千不再进入山中,而是在远方张望,超出尘外。

\
春山暮雪 镜心 1970年作

一场春山暮雪,在大千的笔下纵横捭阖,演绎着天象的神奇。一纸之上,“至广大,尽精微”,雪似穹窿,笼盖天地,对粉的巧妙使用给画面营造了一种迷幻的状态,雪晴雪霁,铺天盖地的是细碎的蒙白,如林花柳絮,又如风卷残云。《春山暮雪图》是一张大境界的绘画,丘壑胸中,造境纸上,万千气象在大千的笔端一气呵成。 《春山暮雪》是张大千一直喜欢的题材,他50年代画的一张同题材绘画,相对这帧,50年代作品更显华丽,但此帧保留了更多大千在笔墨尝试方面的探索,可以说各有所长。 渔洋山人王士祯曾云:“朝云潜岳影,暮雪剡溪心。”倒与大千的画境惺惺相惜,有几分相似之处。暮雪带着浅殇,在春暮时分偎红倚翠,千山有雪千山暮,暮雪初来满春山。带着诗意的空灵蕴藉,笔墨的松灵玄幻,一场春山暮雪,铺天的来,悄悄的走,落定在纸上,化为丹青的神奇。

\
夏山云瀑图 纸本 泼彩 1970年作

款识:五十九年庚戌八月,五亭湖上作,大千居士爰,七十有二岁。钤印:张爰大千父、大千居士、自诩名山足此生 此画主题是以高视点鸟瞰方式,描绘夏日山林瀑布笼罩於一片浓云密雾之中的情景。处里方式是先将纸荫湿後,再以浓艳之石青、石绿、重墨及白粉等颜料在纸上牵引流动、沉积重叠,蕴成衣片烟云弥漫、水气氤氲之态,再以笔墨收拾,点出山林、屋宇、拱桥、草丛等景物,通幅画面色彩深浓瑰丽,气势磅礴,呈现出大山大水云雾蒸腾之万千气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