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孖
张大千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千世界 > 大千园林 >
大师张大千魂牵西成里

大师张大千魂牵西成里

时间:2015-11-27 09:23:00 来源:珠江时报 作者:

大师张大千魂牵西成里
国艺影视城再现上海老住宅区,勾勒出那代人的生活痕迹

 

 

\

■国艺影视城上海街区,西城里的石库门极具代表性。

 
    徜徉在国艺影视城上海街区,一幢幢复古建筑迎面而来,其中,西成里可说是里面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
    斑驳的青砖,偶有破碎的红框玻璃跳脱出来,再加上欧式的建筑线条,使它的岁月更增添了历史韵味。本期国艺家春秋,我们一同来追溯那些年西成里的人文与历史故事。
    里弄住宅一路衍变
    位于马当路278弄的西成里建于民国15年(1926年),建筑外表貌不惊人,青褐色的石墙、红色的门窗,石库门呈直线排列,整齐划一,从弄堂进口便能依稀看到出口。
    说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建筑,西成里可算是“里弄”界其中一个佼佼者。
    上海里弄和古代的里坊一样,均由许多幢建筑组成,它们建在被城市道路划分出的小区内。但和里坊不同的是,每个小区内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里弄。据悉,每个里弄中的单体建筑的造型和结构都基本相同,而且在总体上采取了英国的多幢联排式,一排通常为十幢左右。排与排的组合一般都采用行列式,只有少数因地制宜,依地形布置。
    曾有统计显示,里弄式住宅占上海居住建筑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其中为数较多的是老式石库门住宅和新式石库门住宅。老式石库门因其前沿为形同库房的封闭式门墙而得名,它基本上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一般每幢为两层,两楼两底,居住面积有百余至二百平方米,比较适合于大家庭。这种住宅既不像传统住宅那样占地多,又不像欧美洋房那样造价高,所以很受欢迎。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上海市民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变化,老式石库门住宅便渐趋式微,这种住宅样式目前在上海已很鲜见。
    新式石库门住宅由老式石库门改变而成,1919年以后大量兴建。主要是改为一楼一底,居住房间减少,以适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大家庭解体和劳动生产型的小家庭大量出现的需要,这是最普遍的类型,几乎可以说是上海民居的典型样工。其后出现的新式里弄住宅,又注重将使用功能进一步明确划分,有起居室、卧室、厨房、浴室、安装有卫生设备和煤气炉,宅前的围墙较低并有小型庭院,建筑外观更趋近代西方式样,适宜于经济收入较富裕的市民阶层居住。
    张大千在西成里的日子
    关于西成里,最有名的莫过于曾居住其中的张大千了。张大千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上世纪50年代,他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有“东张西毕”之说。他晚年荣获国际艺术学会金奖,被世界舆论称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
    上海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1923年,因家道中落,24岁的张大千从四川内江来到上海,寓居西成里16号。
    这是一幢典型的两上两下石库门房子,屋顶铺青色蝴蝶瓦,外面有高高的围墙。楼下正中一间是客堂兼做张大千的卧室,后面是灶间。由于隔壁17号是张大千兄长张善寓所,所以两个天井和两个客堂都是打通的。17号楼下的客堂间就成了兄弟俩的画室,并取名为大风堂。画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很大的特制画案,四周墙上挂满了兄弟俩的书画作品。
    在张大千寓居西成里16号客堂上层,即前楼住着当时已蜚声画坛的黄宾虹。于是,两个年龄和名声相去甚远的画家在此成了好朋友。当时,这里还是知名画家的聚会之地,据说善于烹饪的张大千还常常亲自下厨款待客人。他后来在台湾病重时还惦记住在西成里的日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622号